APP下载

谈“如何通过微课形式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2016-02-19赵丽丽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微课

赵丽丽

摘 要:中学生普遍认为高中数学知识容量多,涉及面广,难于理解,难于应用.如何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果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需要迫切解决的难题.近两年来,我国教育界新兴了一种教学模式——微课,这种教学模式意在让学生提前观研教师预先用心制作的微视频,在课堂上有针对性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微课预设效果如何与生成效果相吻合,结合本人的微课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微课;观研;用心制作;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205-01

最近,在学校的安排下我上了一节微课,讲解的内容为《几何概型》第一课时,这是我第一次体验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之前对这种模式只是听说,可以说是了解甚微。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做了如下工作:第一、研读微课的提出理念,微课的形式特点,微课的教学模式等;第二、开始针对学生的认知思维和难点的理解程度制作微视频所需课件;第三、理顺整个课件流程,组织语言至熟练精准;第四、运用录屏软件录制微视频并于课堂教学前一天下发给学生;第五、预设学生观研微视频会出现哪些难于理解的认知,会提出哪些问题,作业完成效果如何;第六,针对预设学生存在问题和自己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补充完善微视频教学课件以便于课堂教学使用;第七、课堂教学前收齐学生的作业,批阅并根据存在问题类型进行分类;第八、课堂上由学生提出微视频学习中存在的疑难点,教师将重难点知识加以提问,通过师生、生生共同探究彻底解决提出的问题,并针对学生作业存在问题加以纠正和讲解,并有效训练。

我准备这样的一节微课所用时间和精力大约是平时正常备课的两倍以上,但是效果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对于微课这种新兴模式我有了新的认知:一、微课模式不适用于“2种情况下的教学”; 二、微课模式极适用于习题课;三、微课的预期效果形成需要建立在“4个必须”上。

一、微课模式不适用于“2种情况下的教学”

1、鉴于微课短小精悍,微课模式不适用于数学知识点过多、过难的情况;

2、微课模式不适用于录制整堂教学内容,只需录制一个关键点,这样解决效果才会达到预期效果;

二、微课模式极适用于习题课

学以致用,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集中在习题的应用上,而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尽相同,因此课堂上很难把握进度和精度,如果针对学弱生全讲或大部分都讲,势必会影响课堂效率,也会不利于学优生的提升;如果只针对学优生只讲少部分习题,势必不利于学困生的进步。但如果采用微视频教学讲解习题,就会兼顾不同学生的特点,各取所需,对于难于理解的题可以留在课堂上讲解,课堂上可以呈现微视频中讲解的同类型习题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会极大程度提升教学效果。

三、微课的预期效果形成需要建立在“4个必须”上。

1、鉴于当前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独立探究能力较弱,微视频的内容必须短小精悍,避免学生产生腻烦心理;

2、教师必须能够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能够根据经验提前预设学生难于提出的探究思想及方向,难于理解的知识点及易错点,简洁、高效、有的放矢的制作微视频教学内容;

3、学生是学习中的主角,因此微课要实现预期效果的前提必须是所有学生都具备微视频学习的环境,而且能够认真观研,认真提出问题;

4、课堂上必须以解决学生及老师提出的问题为主戏,以操练学生的运用水平为重头戏,不求快只求效果。

猜你喜欢

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让高中数学学习活动真正发生
微课,清朗夜空中的一颗星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高中地理微课教学探索
微课在九年级数学复习中的有效应用
“微课”再解:回归应用价值的认知
高中政治微课设计探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