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风穴及其临床应用

2016-02-19综述张丰正审校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风池风门风邪

李 胜 综述,张丰正 审校

(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四川泸州646000)

试论风穴及其临床应用

李 胜 综述,张丰正 审校

(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四川泸州646000)

风穴;命名;临床应用

穴位中名字带“风”的穴位一共有七个,其中十四经穴中有风府、风池、风门、风市、秉风、翳风六穴,另有经外奇穴八风穴。而除却带“风”字的风穴外,尚有穴位名称中并无“风”,但其实际作用确有祛风之功效的穴位如条口、厉兑等。

关于风穴的论述,前贤多有论及,但论述多未涉及条口穴、厉兑穴等。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论理人形,列别脏腑,正络经脉,会通六合,各顺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孙思邈《千金方》也曾言:“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1]。由此可见,腧穴命自有其深意,并非随意所为。古代腧穴的命名,涉及到极为广阔的领域[2],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根据阴阳五行、脏腑气血、经脉流注、腧穴功能、解剖位置、取穴方法、骨度分寸以及天文地理、八卦算术、乐器音律、土木建筑、活动场所、物象形态、文字字形等,用比喻、假借、会意、影射、象形、写实等方法来进行命名[2,3]。为此,本文也从上述腧穴的命名去探究,并理解此类腧穴在临床上的异同。

1 风穴

1.1 风市

风市,首见于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曰:“治风毒脚弱痹满上气方……次乃灸风市百壮”。市,杂聚之处。本穴为风邪游行不定聚集之市集。功善祛风,治疗外风所致诸疾,故名风市。别名垂手。穴在膝外两筋间,立时舒垂两手附着腿部,当中指头所点凹陷处。位临阴市之旁,为风气所聚之处是治风要穴,善治中风偏枯,故名风市。属足少阳胆经。《概述腧穴的命名》载:“风市即指此穴为下肢风气聚集之处,故善治中风偏枯,是祛风要穴”。《春秋繁露·五行对》:“地出云为雨,起气为风”。《盐铁论·本议》:“市朝以一其求,致士民,聚万货,农商工师,各得所欲,交易而退”。市,集市,货物集散之处。风市位居大腿外侧中部,风邪游行不定,或聚或散之市集,泻之可祛风通络,为治疗下肢风痹疼痛之要穴。

1.2 风门

风门,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其曰:“一名热府,在第二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督脉、足太阳之会。刺入五分,留五呼,灸五壮”。风,六淫之邪,门,出入之处。本穴为风邪出入之门户,善治风邪,故名风门。别名热府。疏散外风之要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足太阳经与督脉之会。《谈谈穴位的命名》:“风门,是太阳主一身之表,为风邪出入侵之藩篱,故曰风门”。《概述腧穴的命名》:“风穴出入之处曰风门”。《医经理解·穴名解》谓:“凡胸中之风热,皆于此泻之”。又《广雅·释言》:“风,气也”。故风并不单指风之邪气而言。穴在肺俞之上方,为肺气出入之所必由。用治风邪外感、上气咳逆诸病,有双重意义[4]。

1.3 翳风

翳风,首见于《针灸甲乙经》曰:“翳风,在耳后陷者中,按之引耳中,手足少阳之会。刺入五分,灸三壮”。翳,原指羽扇,有遮蔽,掩覆之义;风指风邪。因穴在耳后下方陷中,耳形状似毛扇,如遮蔽风邪之屏翳,故名翳风。别名耳后陷中。《腧穴命名汇解》[5]:“翳风,翳指大鸡毛扇,状如耳形,风属声。穴当耳后下方陷中,耳形同毛扇,主治耳鸣,因名翳风”。《会元针灸学》:“两耳如翳,两完骨如屏,所谓挡前后之风。开口空孔中,为风眼,邪乘开口易冲入空窍;闭口前有耳,后有完骨,下有颊骨护之,故名翳风”。为治疗头面少阳实热证之常用穴,痄腮和呃逆之经验效穴。

1.4 风池

风池,首见于《灵枢·热病》曰:“所谓五十九刺者,两手外内侧各三………巅上一,囟会一,发际一,廉泉一,风池二,天柱二”。停水曰池,穴在项旁凹陷处似池,乃风邪犯人停蓄之处,故名风池,别名热府。治疗风证之要穴,属足少阳胆经为手足少阳、阳维之会。《医经理解》云:“风池,在脑空后大筋外发际陷中,侠风府傍二寸,风所出入之池也”。《孔穴命名的浅说》:“风池,穴之凹陷处似池,停水曰池,停风乃风池”。《谈谈穴位的命名》载:“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头顶之上,惟风可到,风池穴在颞颥后发际陷者中,手足少阳、阳维之会,主中风偏枯,少阳头痛,乃风邪蓄积之所,故名风池”。

1.5 风府

风府,首见于《素问·骨空论篇》:“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大风,颈项强,刺风府。”别名舌本,鬼枕,鬼穴,曹溪,惺惺。属督脉,为督脉与阳维脉、足太阳经之会。《医经理解》云:“风府,在项后入发际一寸大筋内宛宛中,去脑户一寸五分,盖风所从入府也”。《灵枢·岁露论篇》云:“风府无常,卫气之所应,必开其腠理。气所舍节,则其府也”。 府,聚也。风府指风邪结聚处。本穴在项后发际上一寸,大筋间宛宛中,在脊关节支最上,与风池、翳风相平,本穴居其正中。犹统领风穴之府衙,风邪内传之门户也。缘风邪中人,多先舍于腠理,腠理内应三焦,三焦为六腑之一,卫气之所应也。为风邪最易储积之处,凡疾病之关于风者,均可取本穴为主,故名风府。杨上善曰:“风府,受风要处也”。

1.6 秉风

秉风,首见于《针灸甲乙经》曰:“秉风,在夹天髎外,肩上小髃骨后,举臂有空,手阳明、太阳、手足少阳之会,举臂取之………肩痛不可举,天容及秉风主之”。《辞海》:“秉,执也,操持亦执也”。有主持,掌握之意;风,风邪也。本穴为治疗肩背风病权柄之所在,如司风者之掌理诸风,故名秉风。别名肩解。治疗外风客于肩胛之要穴,功在舒筋散风。《会元针灸学》:“秉风者,从风之所行也。肩胛后肉筋起如围瓶之状,风从背来,秉风迎之,顺风而高起天空,以防外邪所入,故名秉风”。

1.7 八风

八风,首见于《素问·刺疟论篇》其曰:“刺疟者,必先问其病之所先发者,先刺之……先足胫酸痛者,先刺足阳明十指间出血”。当时是有位无名,《针灸甲乙经》始定名为八风。八,数词;风,指风邪。因穴有八点,善治风邪为患,故名八风。别名八冲,阴独八穴。治疗脚背红肿,脚气之要穴。《针灸大成》云:“八风八穴,在足五指歧骨间,两足共八穴,治脚背红肿”。位于足背各趾缝纹端,功善俗风通络,清热利湿,常以点刺出血为用,使邪随血去,搜血中之风,清血中之热,通络中之瘀,长于治疗足跗肿痛、脚气、足趾青紫等证。

2 条口、厉兑

2.1 条口

据周楣声《针灸穴名释义》:条指条风,即东北风。口,同孔,空也。条口,乃治疗下肢风病的孔穴也。据《淮南·天文》:“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注:“条风,艮卦之风;一名融”。又《墬形》:“东方曰条风”。注:“震气所生也。一曰明庶风”。《山海经·南山经》:“东北风为条风”。《广雅·释天》:“东北条风”。《初学记》:“立春条风至”。宋均注:“条风者,条达万物之风”。亦称“调风”,万物调和也。东方属木,木性调达,故条风即木气之风。可见条风者,象地气之升发,东风乃东北方之风也。

又据十二五规划教材《针灸学》条口一穴主治范围除去经脉病证和脏腑病证外,尚能治疗肩臂痛,临床也常见取对侧条口穴治疗肩周炎。而肩臂痛之症多由正气内虚,外有风邪侵犯而致。故取足阳明胃经之条口穴,一以胃经之多气多血能补益和疏通气血,二来以条口之调达之性来祛除风邪。故能奏功。

2.2 厉兑

厉,疾速状;古称衣带之下垂者亦名厉;又风名;又为安息之意。兑指孔穴。指此穴当奔走跳跃不可缺少之处。且与衣带垂着处相当,有治风及安神之功。考厉之风名出处:《吕览·有始》:“西北曰厉风”。又大风曰厉。《庄子·齐物论》:“厉风济,则万窍为虚”。《释名·释天》:“厉,厉也。疾气中人,如磨厉伤物也”。《千金要方》诸风门,有“厉风伤痛”、“厉风所伤”、“厉风伤心”、“厉风入肺”诸说[6]。考其穴性,其为足阳明胃经之井金穴,为本经之子穴,实则泻其子,故其所治病症多为实证,如十二五规划教材《针灸学》厉兑穴主治:鼻衄、齿痛、咽喉肿痛等实热性五官病证;热病、多梦、癫狂等神志疾患。前两类病证为热邪所致,而热邪多与风邪相杂而至,故取厉兑一可以泻其实,二则可以祛其风。

3 风穴共性、特异性及临床应用

3.1 风穴共性

在十四经穴中含有风字的穴位命名共有6个,由于他们在命名特点及主要治疗作用上有诸多的相同之处,故被称为治风六穴等[7]。而未带风字的穴位,却与风密切相关的穴位暂举了2穴即条口和厉兑。

风穴多为诸阳经之会,临证取穴能使卫阳密固,能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风邪则不易侵袭,且阳气充实,卫外而为固,并且奋起抗邪,故风字穴疏风祛风力强。故《针灸大成》云:“会也者,所以贯乎周身之穴也,亦不失之太简。人而知乎此焉,则执简可以御繁,观会可以得要”。

风穴均分布在人体的阳部。除风市在大腿的外侧当风之处,八风穴在足背五趾的各趾缝赤白肉际处外,其余诸穴均位于头背部之骨空处,其深部或邻近部位多有重要的组织器官存在。如:风府,其深部有环枕后膜和小脑延髓池;风池,其深部邻近延髓;风门,其深部有肺组织器官;翳风,其深部有面神经干通过;秉风,其深部邻近肺尖。这些部位肌肤薄弱,腠理开疏。而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且风性轻扬,“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故风穴易为风邪侵袭,为风气所聚之处[7]。

3.2 风穴的特异性

人体之风穴,虽皆可祛风,但各有偏重。因其与风的关系不同或熄内风,或散外风,或内风、外风兼治,皆因其命名各有特色,不仅形象的表述了风字穴各自的临床治疗特点,也融汇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临证灵活运用,机圆法活,针到病除,效如桴鼓。善于治疗头部风疾的有:风府、风池、翳风;治疗肩背部风疾的有:风门、秉风;治疗下肢风疾的有:风市、八风。

风市,可祛风化湿,疏通经络,凡偏枯麻痹、腿膝无力、全身瘙痒、湿痹、中风不语等症均可取之。但仅限于外侵之风,若以治内生之风,须兼取解热之穴。其次,针刺风市亦可治耳病:取单侧风市穴,先行迎随补泻法,针尖朝上进到1.2寸,再行捻转震颤法,致使针感传入耳中[8]。亦有言风市偏于祛下风之说,与风池善祛上部之风,两者上下相应[9]。

风门,以其与肺脏相应,为呼吸气息出纳之道路,故多治疗肺部相关疾患,如伤风感冒,哮喘等。李氏以风门为主穴,配大椎、身柱、肺俞等,用针刺加拔罐法治疗外感咳嗽90例,总有效率达95.6%,疗效显著[10]。

翳风,以局部治疗作用为主,有通窍益聪、解热散结之功,常用以治疗面神经炎、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赵氏取患侧翳风和对侧合谷为主穴,用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1例,总有效率达95.2%[11]。

风池,有清疏风热,聪耳明目,健脑安神之功。多用泻法,其治症颇多,如寒热病、汗不出、偏正头风、目皆赤痛、目昏耳塞、咳疟,凡外风内火头项诸痛,俱可取之。现代应用中蒜片灸风池穴可治疗感冒:双侧风池消毒后,涂少许凡士林油后贴上蒜片,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1次,贴2到4 h后取下。现代临床研究观察了针刺风池穴对椎基底动脉的影响,以及对血浆内皮素的影响等,发现风池对透能明显增强两侧椎基底动脉的血流[12-13],且可使血浆ET-1水平下降趋势明显,进而减轻血管收缩程度,改善脑血流[14]。

风府,以其通关开窍、熄风止痉、散风止痛之效而为人所知。风府乃临床治疗癫狂证之常用腧穴。另刺风府可治口干舌燥症。秉风,主治风痛、风痨、气逆作喘等风气之病。肩胛疼痛不举、上肢酸麻、咳嗽皆可取之。八风穴多治脚气,点刺出血为要。

条口,祛风散邪,舒筋活络。如临床配透承山,泻之则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治疗漏肩风、肩臂痛,为治疗肩周炎之名方。热补或温灸又能温经散寒,舒筋止痛,治疗小腿转筋等。

厉兑,以清泻胃火,清热开窍治疗热病所致之五官实热病证和神志病为主。直刺0.1~0.2寸,多施以泻法,或点刺出血。

4 小 结

由上可知风穴在人体的分布及其命名体现了风穴的特殊治疗作用。其中十四经穴中的风穴,又呈现出了一种特异的结构,它们的分布类似于北方四合院的结构:风市是在外的集市,集市之后则是院门,乃是风门;风门之后,则是翳风,大门后的照壁;再则为吉祥缸,风池是也,再之后则为内堂,风府。风府居于最后,是人体最重要的屏障。而条口、厉兑穴分指东北风和西北风,在生活中,这两类风也常是让人犯病之风。这种结构也体现了风邪侵袭人体时在人体体内聚集行散的一种由表入里的规律。故临床上常根据风邪侵犯人体后出现的不同表现而采用不同的风穴,或独取或配伍而治之。

1.章炳炜.穴位命名趣谈[J].家庭中医药,2009,(5):20-21.

2.刘杰.腧穴命名初探[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5,19(5):343-345.

3.尚丽霞,金泽,张边坊,等.“六字风穴”命名的意义[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8):65-66.

4.张智龙.针灸临床穴性类编精解[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10、418.

5.冯新成,张智龙.针灸腧穴命名的临床意义[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2):255-256.

6.周楣声.针灸穴名释义[M].安徽,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3-47.

7.姚玉芳.风穴证治探讨[J].中国针灸,1999,(2):105-106.

8.孔垂成.经学释义教程[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255-507.

9.张艳.针灸治疗风疹的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5,7(9):120-121.

10.李惠琴,祝惠荣.针刺加拔罐治疗外感咳嗽90例[J].陕西中医,2013,34(8):1050-1051.

11.赵紫瑞.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1例[J].中国针灸,2015,35(4):403-404.

12.钟建红,郭红建.不同手法针刺风池穴对椎-基底动脉供血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13,30(3):120-121.

13.孙远征,耿智馨.针刺风池对高血压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6):459-460.

14.张晨茜,储浩然,程红亮,等.针刺风池、风府穴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15-17.

(2015-09-17收稿)

R245.2

A

10.3969/j.issn.1000-2669.2016.02.021

李 胜(1985-),男,硕士。E-mail:leesheng0923@163.com

猜你喜欢

风池风门风邪
九鑫煤业无压式风门技术改造和应用研究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减压风门在桑树坪煤矿的应用与探讨
风邪伤人速 避风如避箭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同向气动风门在矿井均压通风系统中的应用
感冒露苗头 速按迎香、风池和大椎穴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汽车空调送风模式原理简介及故障分析
基于数据挖掘对郑启仲小儿风池气池诊法经验的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