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计划生育时代青年人的家庭婚姻压力与社会支持系统建构
2016-02-19李涛宋丹
李 涛 宋 丹
(西安石油大学 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西安石油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陕西 西安 710065)
后计划生育时代青年人的家庭婚姻压力与社会支持系统建构
李 涛 宋 丹
(西安石油大学 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西安石油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陕西 西安 710065)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人口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青年人婚姻家庭压力和社会支持的现状,认为应借鉴国际经验,建构旨在帮助家庭、保护婚姻、保护儿童利益的有中国特色的发展型家庭政策,并建立健全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帮助青年人完成生育和养育任务,以提高民族的人口素质。
家庭婚姻压力; 社会支持系统; 青年人; 计划生育
0 引 言
2016年,我国对延续了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标志着我国进入后计划生育时代——从限制生育转向合理生育。全面二孩政策不仅仅是夫妻多生一个孩子那么简单,它给家庭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青年人是生育的主力军,生育政策实施的社会效果,体现在每一对青年夫妻的婚姻家庭生活中。因此,了解青年人由于生育孩子所面临的家庭婚姻压力和困境,并根据现实的发展变化需要,制定相关的支持家庭、保护婚姻的政策,建立健全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帮助青年人完成生育和养育任务,对于提高民族的人口素质,共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青年人婚姻家庭压力和社会支持现状
1.1 巨大的经济压力影响到青年人的生育意愿
生育孩子并抚育其成长需要家庭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如果这些资源短缺就会直接影响到家庭功能和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青年夫妇在作出生育二孩的决定之前会衡量自己各方面的资源拥有量。石智雷、杨云彦在2014年对青年人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夫妇的生育意愿调查中发现,符合政策但不打算要二孩的家庭中,50%的家庭是因为经济压力大[1]27。现代社会生活中,青年人面临巨额的住房贷款、高昂的生活成本、年迈父母的养老医疗费用等压力,不断增长的孩子的教育费用更使他们不堪重负。一方面是家庭支出的增加,另一方面却是家庭总收入的减少。因为很多女性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二孩的出生不仅意味着花费的增加,而且由于母亲在怀孕、照顾孩子期间其工作将受影响,家庭的收入会相应减少,进而影响其生活水平,所以经济压力已成为许多青年人不愿生育的主要原因。
1.2 女性的职业与家庭的冲突制约着青年人的生育实践
我国女性就业比例较高,大部分女性尤其是城市女性都有自己的工作。青年女性作为生育政策的具体实施者,从孕育到漫长的养育过程中,其付出的努力和艰辛是显而易见的。生育二孩会使母亲的家务量增大和照料子女的时间增多,在家庭方面的过多付出会直接影响妇女的职业发展。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之所以不愿录用女性,就是为了避免女性因生育而中断工作或因抚育孩子而影响工作。这种牺牲女性利益和权利的做法加剧了社会中的性别不公平,作为生育主体的妇女的发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必然会影响到她们的生育实践。
目前我国政策在保护女性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例如女职工产假为98天,过短的产假无法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健康,不能帮助年轻父母平衡工作与育儿之间的矛盾。此外,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三十年来,人们改变了传统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陈旧观念,不再追求多子多福。中国女性平等意识的明显增强,使得年轻女性更注重生活质量和自我发展,追求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不愿为了孩子而承受过多的压力。如果国家不在政策方面对其进行照顾和保护,那么中国女性的生育热情可能会持续走低。
1.3 家庭内部支持系统的弱化危及着青年人的生育环境
对于0~3岁的儿童而言,父母是最佳的看护人和教育者,良好亲子关系和依恋关系的形成取决于这一时期得到的关爱程度。青年人尚未适应为人父母的角色,作为父母过度保护下成长的独生子女,他们自身的心理尚未成熟,很容易冲动因而缺乏对婴幼儿的养护耐心。传统的中国式家庭模式大多是几代同堂,家庭成员之间可以彼此关照,老一辈可以给年轻的夫妻传授养育经验并帮其抚养。近三十年来,我国的家庭规模逐渐以父母和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为主,年轻的夫妇得不到家庭内部成员的帮助,对孩子的抚养只能依靠夫妻自己,其家庭压力日益增加,家庭成员间的协助抚育与支持功能弱化。传统观念是“男主外,女主内”,在养育模式上是以母亲为主,而父亲很少参与孩子的具体养育工作,甚至在某些家庭中,父亲处于缺位状态——他们只满足于赚钱养家,基本不参与家务劳动,也很少承担看护孩子的责任。这种模式不利于儿童心理成长,也容易在夫妻间造成矛盾和冲突。
1.4 公共托育服务等社会支持系统的缺乏无法满足青年人的养育需要
我国的幼儿园普遍只招收3岁以上的幼儿,而0~3岁幼儿的日常照顾和早期教育只能全部由家庭承担。母亲作为婴幼儿的主要照看者,在从怀孕到孩子上幼儿园大约四年的时间内,无法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这使女性的职业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许多女性不得已只有回归家庭成为全职妈妈,尤其是许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放弃职业发展,这不仅对社会和国家是极大的资源浪费,而且也加剧就业性别不平等。
对儿童的教育和培养不仅是家庭的责任,更是关乎国家人口发展的大计。国家理应照顾和保护好儿童,而将照料的责任全部推给家庭来承担的做法增加了家庭抚育年幼儿童的压力。由于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程度、职业、经济收入、地域等方面的差异,家庭内部环境和教育水平差别很大,儿童接受的早期教育差异较大,部分儿童得不到良好的照料看护,一些伤害、拐卖儿童的事件以及遗弃残疾儿童事件屡屡发生,这需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需要通过大力发展公共服务与制定完善的家庭政策,为祖国的未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2 解决青年人家庭婚姻压力的国际经验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各国都高度重视人口的发展。为了提高人口质量,实现社会领域的管理,许多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帮助家庭,保护婚姻,保护儿童利益。各国家庭政策的主要发展趋势是稳定家庭、维护家庭成员平等权利以及增加家庭福利。[2]44
2.1 通过家庭政策和相关的法律制度,确保家庭和儿童的利益
在一些国家如法国、挪威和德国等,政府通过制定由各种法律、收入保障和社会服务构成的家庭政策,采用现金帮助、工作福利、家庭服务等手段,保障家庭能够有效照顾儿童,在国家层面上,从政治、经济方面对家庭事务进行干预,制定家庭政策,保护家庭。例如德国的《怀孕职业妇女保护法》《联邦育儿金法》《儿童及青年促进法》,通过这些法律帮助夫妻生育和抚养孩子,减轻家庭的负担,保障父母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儿童的抚育上。[3]37-42
为了保护家庭的利益,降低年轻家庭的生育压力,各发达国家普遍实行产假、生育补贴和工作保护等政策。通过这些政策,在时间安排、经济支持和工作保障等方面为生育孩子的家庭提供帮助,减少青年人的生育成本,鼓励青年人的生育热情。英国的带薪产假为39周,但是加上无薪假期,母亲的假期长达一年。丹麦的育儿假期为52周,挪威为59周。德国的父母的亲职假期为36个月。美国的“家庭假期”规定:任何员工可以因产假、照顾产假、照顾家庭成员生病等原因,向雇主请长达数月的假期,而雇主仍必须保留员工的职位。德国、 意大利等国建立了完善的儿童看护体系法案,设置了集看护、教育、营养、健康为一体的照料和保护体系,并确立了明确的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
2.2 实行家庭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
德国、意大利、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通过现金补贴的形式对家庭进行经济支持,减轻普通家庭在生育和抚育方面的经济压力,并通过税收减免、子女补贴和特殊家庭补贴等方式提高家庭收入,增强家庭应对各种经济风险能力的有效手段。[4]107-122例如德国为了帮助家庭解决养育子女的费用,采用减免个人所得税,对育儿的家庭发放子女补贴费、育儿金、父母补助金等多种方式,几乎支付了家庭抚养孩子成本的46%。美国、日本都是通过税收减免来惠及家庭、减轻家长养育子女的负担,也保障儿童的基本生活要求和健康发展。瑞典、丹麦等国家对单亲家庭设置特殊的政策,政府承担了照料孩子的费用。[5]45-51许多国家对于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也推行了相应的政策,确保儿童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2.3 提倡性别平等,鼓励女性就业,倡导男女共同照顾家庭
欧盟理事国的家庭政策目标共通之处是:通过促进性别平等,改善工作和家庭平衡来推动妇女就业,使妇女不因为家庭生活而放弃工作和职业发展。[6]20各国都制定和实施了旨在促进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的家庭政策,以缓解女性工作与家庭冲突。
许多发达国家的家庭政策导向是鼓励妇女就业,除倡导女性和男性一样平等的工作外,同时通过强制性立法改变传统的性别分工,在家庭内部的事务中,提倡男女共同担负起照料儿童的责任,对父母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重新定位,在社会上大力提升夫妻共同照顾的价值,倡导男性和女性一样平等地参与育儿养老、家务等家庭工作。瑞典的男性有陪产假,育儿假中也专门有给男性的配额,通过政策让男性参与抚养幼儿;女性则享有带薪的孕产假、育儿假。为鼓励女性就业,有灵活的工作安排政策、完善的儿童保育体系和优惠的税收政策来保障女性在家庭、工作和社会生活中与男性平等。英国政府大力推行家庭休假制度和弹性工作时间,以鼓励职工在兼顾工作的同时能行使家庭责任,真正做到家庭和工作两不误。
2.4 关注儿童发展,建立儿童看护和早期教育体系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注重儿童的早期教育,纷纷设置了集看护、教育、营养、健康为一体的照料和保护体系,旨在加强对低幼儿的保护和教育。法国提供了多样化的儿童保育模式:既有传统意义上的托儿所,也有针对晚上上班的父母的医院办托儿所;还有“母亲的助手”(政府颁发执照,在家帮助母亲照顾)、“住家保姆”、“育婴保姆”(在保姆家,一位保姆最多照顾4位幼儿);同时有“城市希望”、“临时托儿所”和“儿童花园”等临时性质的托幼机构。不同工作时间、不同工作性质的母亲可以自由选择,以满足不同家庭和不同母亲的需求,从而促进父母的工作和家庭的平衡。[5]22意大利设立了社会基金,建立起针对0~3岁儿童的看护体系。日本政府不仅积极鼓励设立私营保育所,作为对公立保育所的有效补充;同时还积极出台相关措施来改善保育设施,延长保育时间,旨在为年轻的家庭提供帮助,减轻育儿压力。
3 保护家庭婚姻,关爱儿童,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支持系统
过去,我国围绕家庭所形成的相关政策均以“一孩政策”为导向,家庭是福利供给者,承担了照顾和看护教育的具体功能,但是国家没有对育儿家庭提供特别的帮助政策以增强其照顾功能或减轻家庭的照护负担。伴随经济转轨和社区网络的碎片化,家庭功能日渐式微。[7]138目前,我国政府已经将保护家庭、维护婚姻、关爱儿童、性别平等纳入政策视野,未来要通过制定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法规,重视社会成员的家庭幸福。
3.1 建构中国特色的家庭政策,为家庭提供支持和帮助
后计划生育时代,当国家的人口政策做出重大调整之后,相应要将家庭的发展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建立和完善家庭政策体系,为家庭提供帮助,有效发挥家庭的职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对家庭和儿童的支持是从社会的长远发展目标和整体利益为出发点的投资,家庭的发展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体现。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发展型家庭政策体系,形成一个支持家庭,投资儿童的社会环境和制度,形成一个政府、市场组织、社区及公民社会组织等都有责任、动机和行动来支持家庭、帮助家庭更好行使其责任的制度框架。[8]95我国是一个注重家庭的国家,宗族、家庭观念强烈,重视亲缘、血缘甚至是地缘关系,有着悠久的尊老爱幼、护卫婚姻的传统观念。政府可以立足现实,积极推进家庭政策的建立、发展和完善,通过政策、法规来支持家庭,帮助家庭完成其各项功能,满足家庭的现实需要,积极支持家庭履行职责,尤其是要给予青年人的婚姻家庭以积极的、实质性的政策支持。
3.2 加快原有计划生育部门的职能转型,大力发展家庭服务
对于国外的家庭政策实施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借鉴但是不能照搬,虽然它们已经发展多年,但在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仍存有差异,我们必须结合我国实际,探索如何建立我国的家庭服务网络。学者杨成钢提出了对原有的计划生育工作转型的思路:由人口计划生育向家庭发展及其相关社会支持和服务转型。我国的计划生育部门具备良好的公共资源禀赋和强大的服务供给能力,其多年来形成的横到边、纵到底的人口管理网络,正好可以转型为针对基层社会家庭发展服务的工作网络;计生部门所掌握的计生人口信息正是家庭服务所需要的基础信息,原来的服务对象也是家庭发展服务的主要对象,原有的工作队伍和工作能力也是家庭发展服务所需要的人力资本。[9]24-25他提出计生部门可以利用其原有的优势资源,建立家庭需求的了解和分析机制;配合国家人口工作的战略转移,设立家庭利益和权益维护机制;针对人民群众的家庭发展需求,帮助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化解家庭矛盾,提高家庭发展能力保障机制;推动更多的惠及家庭项目,在参与社会管理中完成自身的华丽转型。
3.3 发展儿童早期公共服务体系,为家庭提供公共社会支持系统
婴幼儿的照看养育已经被发达国家作为国家的发展大计加以关注和干预,我国在新的人口发展形势面前,应该重视发展早期公共服务体系,建立“政府、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儿童早期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借鉴国际上针对0~3岁儿童早期发展的政策与服务经验,强化国家和政府在儿童早期发展中的福利责任,为年轻的父母提供支持,平衡女性就业与儿童照料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加大对儿童发展的公共投入,全面建立儿童保护体系。大力发展早期教育机构和托幼机构,有效解决家长因时间、精力、能力的限制而缺乏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的问题。儿童早期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可以帮助我国妇女解决家庭与工作冲突,促进职业男女共同发展。
在社区建设中,把家庭服务作为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社区内的社会支持网络,满足青年人的家庭抚育儿童的需要。例如依托社区建立并普及儿童早期发展支持机构,为家庭提供具有可及性的、综合性的服务,包括临时照管服务、医疗保健服务、儿童早期教育指导服务等,这样既可以为年轻的父母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提高他们的养育水平,也可以将他们从繁重的抚育劳动中解脱出来,缓解他们过大的心理压力。
3.4 倡导男女共同承担家庭责任,营造家庭内部支持系统
倡导男女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就是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良好的重视家庭的氛围,将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要求家庭成员尤其是父亲承担好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义务,夫妻共同为家庭付出,兼顾家庭和工作的平衡,促进家庭的健康发展。
父母对儿童的关爱、教育能力,对于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针对当前青年人婚姻家庭的迫切需求,帮助年轻的家长提升自身的养育能力,大力开展亲子教育培训,倡导科学的有利于儿童成长发展的教育理念。通过为家长提供亲职教育和辅导来改善儿童的福利,加强对儿童父母的支持,尤其是鼓励男性参与家务和育儿活动,普及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为儿童的成长提供爱的环境和氛围。
4 结 语
在后计划生育时代,生育已经不仅是个体的行为,而是关乎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我国应该结合当前的实际,通过家庭补助、税收补贴等方式缓解青年人的经济压力,通过产假、儿童早期教育、母亲工作帮助等方式来帮助女性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关系,通过建立家庭内部支持系统和建立儿童早期公共服务体系等全方位、多层次、系统性的手段,有效减轻青年人婚姻家庭压力,帮助家庭,关爱儿童,提高民族的人口质量。
[1] 石智雷,杨云彦.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家庭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J].2014(5).
[2]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部分国家家庭政策介绍[J].中国妇运,2014(1).
[3] 张雨露.家庭:个人与社会的博弈[J].德国研究,2007(1).
[4] 宋卫清,丹尼尔·艾乐.福利国家中的社会经济压力和决策者:德国和意大利家庭政策的比较研究[J].欧洲研究,2008(6).
[5] 盛亦男,杨文庄.西方发达国家的家庭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J].人口研究,2012(4).
[6] 马春华.瑞典和法国家庭政策的启示[J].妇女研究论丛,2016(6).
[7] 韩央迪.转型期中国的家庭变迁与家庭政策重构[J].江淮论坛,2014(6).
[8] 张秀兰,徐月宾.建构中国的发展型家庭政策[J].中国社会科学,2003(6).
[9] 杨成钢.后计划生育时代的人口工作需要尽快向家庭发展转型[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5(12).
(责任编辑 邬静)
Family and Marital Pressure of Young Coupl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Support System under Two-child Policy
LITao,SONGDan
(CollegeofHumanities,Xi'anShiyouUniversity,Xi'an,Shaanxi,710065,China;Department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Teaching,Xi'anShiyouUniversity,Xi'an,Shaanxi,710065,China)
Alone with the adjustment of family planning policy,the whole country focuses on the quality of population.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amily and marital pressure of young people and the state of social support,it is thought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learn experiences from foreign countries,construct the development family policy with Chinese style and the intention of helping family,protecting marriage and guaranteeing the interests of children,establish the healthy and good social support system,and assist young people with accomplishing their procreating and feeding task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opulation in our country.
family and marital pressure;social support system;young couples;family planning
2016-07-11
李涛,女,陕西旬阳人,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
国家社科基金(15BSH059);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2JK0215)。
C924.24
A
1008-5645(2016)06-01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