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涵义及其意义
2016-02-19孔繁龙尹伟先
孔繁龙,尹伟先
(1.西北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2.西北民族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论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涵义及其意义
孔繁龙1,尹伟先2
(1.西北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2.西北民族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摘要]我国实施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整体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及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数量和质量与内地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从整体上促进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意义;建议
一、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内涵
“双语”与双语教育是当今多民族、多民族语言国家和地区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铸就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关于“双语教育”(双语教学)的概念,综观学者们不同角度的表述和界定,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理解双语教育。广义上是指学校使用两种语言的教育;狭义上是指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利用第二种语言讲授课程内容的教学方式,目的是培养教育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运用母语之外的第二种语言文字。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施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其中体现着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双语教育引起了政府、社会、学校的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中小学基本上都先后实施了双语教学。同时,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现阶段,我国实施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主要是基于普遍提高少数民族青年学生的汉语水平,进而培养双语(汉语文与少数民族语文)人才,以满足现代化建设需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生个体自身未来发展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提出:“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全面开设汉语文课程,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文接受教育的权利。全面加强学前双语教育。国家对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培训、教学研究、教材开发和出版给予支持。”[1]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今天,经济建设、科技事业、教育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民族地区同样面临全面发展的机遇,不断培养一大批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建设人才,特别是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具备本民族语言文字和汉语言文字能力的“双语”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实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重大意义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据2010年全国第6次人口普查,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有1.1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8.49%,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占全国总面积的63.8%。但是,由于民族地区大都地处偏远山区,自然条件差,现代信息渠道十分有限。因此,我国全面实施双语教育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施双语教育符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国务院今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科学稳妥推行双语教育。……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基础薄弱地区,以民汉双语兼通为基本目标。”[2]实践证明,要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需要一大批德才兼备的现代化建设人才。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发展,没有一大批既能熟练运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又能熟练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新型人才是不行的。这里以我国藏族地区为例,我们在近几年针对藏区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显示:每次针对不同藏区的调查,反映比较集中的都是缺乏藏汉双语型的从事法律、新闻、工商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在藏区中、小学缺乏政治、历史、地理等专业教师(藏汉双语)。这样的问题在其他民族地区也同样存在。因此,现阶段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加大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力度,不断满足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这也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求。
(二)实施双语教育符合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需求
众所周知,我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状况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其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与东南沿海地区的差距逐渐拉大。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大都处在边远山区,这里自然环境与条件较差,交通不畅,信息闭塞。另外,历来民族地区办学的基础条件与内地和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学校的基础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滞后,民族地区的孩子很难具备接受良好教育的客观条件。这样的状况近几年有所改善,但有的民族地区这样的状况仍然存在。从今天我国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需求来看,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民族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强双语教育,只注重民族语言文字教育是十分局限的,是远远不能适应今天社会发展需求的。
(三)加强双语教育符合当代少数民族青年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少数民族群众对子女的上学教育意识明显增强,少数民族青年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追求显著增强,他们想要走出大山、了解外面世界的要求不断强烈。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现阶段民族地区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率较之十年前有了很大提高,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考入民族高等院校或内地普通高等院校学习各类专业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据统计数据显示:1997年全国各类学校在校少数民族学生为1 700.91万人,占全国各类在校学生总数的7.49%;2010年全国各类学校在校少数民族学生为1 325万人,占全国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总数的8.47%;2014年全国各类学校在校少数民族学生为1 404.99万人,占全国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总数的9.52%[3]。这些可喜局面的呈现,一方面说明少数民族群众逐渐认识到教育对一个人将来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少数民族青年学生认识到学习和熟练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可以实现自己走出大山,创业于大山之外的世界的心愿。
(四)实施双语教育有利于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历程中,我国每个民族在自己的历史发展中都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也是我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进行双语教育,培养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及汉语言文字的专业人才,对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少数民族只有掌握和熟练地运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才能使本民族文化得以继承,也只有熟练地掌握并运用汉语言文字或外国语言文字才能使本民族文化得以广泛的传播和弘扬。同样的,当前运用计算机平台来处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大大缩短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周期,加快了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的出版速度和传播速度。这些都是今天人们的共识。
我国实施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对整体上提高少数民族的现代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大批适应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需要的、综合能力较强的少数民族现代化建设人才;以及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力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交流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也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
三、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建议与思路
(一)从基础教育抓起
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经过启蒙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再到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从一般的教育规律来看,大学教育是小学、中学教育的延续,是以良好的基础教育为根基的。没有良好的基础教育,就谈不上良好的高等教育。因此,要想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质量,进一步优化少数民族人才培养体系,就必须从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双语教学,包括小学、中学阶段。我们还要在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好落实工作。民族地区的小学阶段,除了开设本民族语文课程外还要开设国家通用语文课程,让学生初步接触汉语言文字,为下一步学习汉语言文字打好基础。在中学阶段,根据初中年级和高中年级的层次递进关系,更加规范地开设汉语文课程,不断提高学生的汉语文水平。
(二)民族高等院校要加大少数民族双语专业建设力度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必要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5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4]民族高等教育“是为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而建立的一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高等教育形式。”[5]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的专门人才,肩负着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各类建设所需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历史重任。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从兴起到稳步发展,为民族地区培养了一大批在民族地区用得上、留得住的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干部)。这些少数民族干部,他们出身在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尽管那里的工作、生活条件较之一般城市和发达地区要差得多,但他们总是抱着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热情,学成毕业后毅然地回到养育了自己的那片热土,为家乡的社会主义建设辛勤劳动。这里应当充分肯定,他们为民族地区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为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与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来看,与内地发达地区一样民族地区也需要一大批既懂得本民族语言文字,又掌握专业技术的各类人才。因此,民族高等院校要一贯地注重双语专业建设,要加大少数民族双语专业建设力度,这样的双语专业建设应当参照普通大学开设的专业进行。诸如开设少数民族语文与汉语文两种语言的工商管理、法学、新闻学、公共旅游等课程,以及针对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设置政治、历史、地理、数学、化学、物理等专业的双语课程。
(三)建立完善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体系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在真正意义上完整地贯彻落实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指导思想,实现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目标,必须建立和完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体系机制。要根据不同民族地区、不同汉语文环境、不同学生的汉语文基础,建立比较完善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体系,这样的双语教育体系要体现在小学、中学和大学等每个阶段。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配备等方面,努力实现民族地区中小学、民族高等院校的学生都能接受规范的、系统的双语教育,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达到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水平。另外,各民族地区的教育管理部门和高等院校,要根据当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达标考核指标体系,使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体系更加完备。
总之,双语教育是我国民族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民族教育的方针政策,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积极推进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Z].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10.107-109.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6.
[3]1997年—2014年教育统计数据[EB/OL].http://www.moe.edu.cn/jyb_sjz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4]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19/200407/1311.htm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5]马麒麟.中国民族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
(责任编辑杨士宏责任校对张瑞珊)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Bilingual Ethnic Education in China
Kong Fanlong, Yin Weixian
(School of Ethnology and Sociology, 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Lanzhou, Gansu, 730030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Lanzhou, Gansu, 730030)
[Abstract]Bilingual education with both Chinese and ethnic languag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verall educational cause in 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ethnic education and bilingual teaching with both Chinese and ethnic languages. However, under the new historic condition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 there is still a quite big gap between the ethnic education and that in inland area in terms of quantity and quality. Strengthening bilingual education with both Chinese and ethic language is a key measure to promote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ethnic education in China.
[Key words]ethnic minorities; bilingual education with both Chinese and ethnic languages; significance; suggestion
[作者简介]孔繁龙(1989—),男(藏族),甘肃天祝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研究;尹伟先(1965—),男,甘肃武威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少数民族史研究。
[收稿日期]2015-11-18
[中图分类号]G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140(2016)01-017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