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016-02-19范明珍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哲理古诗意境

范明珍

摘 要:作为小学教师有义务带领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古诗的语言美,感受古诗的绘画美和音乐美,领会古诗的意境美、情感美,理解古诗的哲理美,从而引导学生学会鉴赏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加强学生的审美特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065-01

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开发人的内在潜能,以完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而审美素质是人格修养的重方面,是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重视美育,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将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所谓审美教育,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和设施,使学生掌握审美教育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语文学科是一门极富艺术感染力的学科,诗歌更是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于一体的一种文学体裁。而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都是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佳作,具有感情真挚、意境清新,语言凝练优美等特点,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美育因素,是审美教育的得力工具。

一、通过逐字分析,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

语言是传道授业的载体,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创作的工具,是文学作品形成的首要因素。而古则是用最精粹的语言写成的。古人作诗十分讲究语言的含蓄凝练,用词的恰当确切,有时一字一句都包含了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有的是“传神”之笔,有的是“点睛”之句,诗人追求的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古诗的思想内容和写作艺术,以及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古诗的语言美是指古诗的语言凝练、生动、形象,常常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描写环境的美、社会的美和艺术的美。正由于古诗的语言精练、含蓄、优美,教师应抓住重点字词,让学生读字音,认清字形指导学生理解语言,了解大意。如“日照香炉生紫烟”一句中的“生”字,把香炉峰给写活了,展现出山间烟雾、云冉冉升起的景象。“遥看瀑布挂前川”一句中的“挂”字,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描绘出遥看瀑布倾泻直下的壮观景象。

二、运用自我表演形式,创设古诗情境

感受诗的意境美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诗不同于小说,它不可能像小说那样,按照生活矛盾发展的过程铺叙开去。诗人是从这一过程中截取几个最感人的镜头,用跳跃含蓄的语言,创设出一种画外有画、言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的。入境,是读古诗的根本。在古诗学习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针对小学生爱听故事,爱看动画的特点,可将有关古诗改为有趣的故事,做成动画和音乐,这样可以刺激儿童的感观去感受古诗的意境。如:在教学《江雪》时,我放映诗中之画的电影片段:大地银妆素裹,在雪花纷飞的江面上,一位老翁独坐一叶小舟,在寒风中垂钓。影片把学生带入诗人刻意营造的孤独、冷清、寂静的世界。

三、通过分析、解读,体会诗的情感美

感情是诗歌的生命,诗歌的特点是以情主,以情胜,诗歌以抒发真实的、强烈的、带有普遍性的感情为其主要特征。情绪和感情是古诗的基础,诗与其他文体相比充分显示作者的品格和情怀。读诗的过程就是探求作者灵魂的过程。学生在感知阶段已渐渐走进了作者的心,所以教师要找到学生生活经验与诗词所述之情的契合点,恰到好处地点拨激起学生已有的相似情感,体验作品的情境,实现“诗中有我”的融合。如:柳宗元的《江雪》一诗,描写了江面落雪纷纷,渔翁独钓的景色。看到这里,学生脑海里自然会浮现出一幅孤寂的画面,进而体会到诗人的孤独之感,领会到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教师要帮助学生透过抽象的语言文学感受到生动的美的形象。又如李绅的《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愤慨和同情劳动人民的真挚情感,也道出了一个不可移取的真理——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都是劳动人民用辛勤劳动而创造的。教师在教这首诗时,要引导学生领会诗中的这种感情。又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教学,只需引导学生从诗文入手,学生就领会个中意味:碧空万里,江水浩荡,江面一叶孤舟,扬帆东去,站在黄鹤楼上目送这只小舟向天水相接的地方逝去,而他敬爱的孟浩然就在这舟上,他的心也在这舟上,望呀,望呀,帆远去了,望呀,望呀,帆只剩影儿了;眼一迷忽,帆影不见在江中已久,思念之切,遥望之久。

四、通过想象,感受古诗的绘画美中国的诗歌讲求意境,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或者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感受诗歌的绘画美,就要揣摩诗歌设境之法。所以教授诗歌时,必须借助诗歌的素材,充分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如: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画面如电影镜头般出现在大家面前:边疆沙漠,浩瀚无垠,一片空旷之中,烽火台燃起的浓烟使得天地似乎相接;落日,在地平线的尽头,带着大漠的苍凉,留下了唯一暖色的形象。这儿应该让学生把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稍微画一画。

五、通过探求意蕴,领悟古诗的哲理美许多诗歌都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自己对诗歌进行认识和评价。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草》蕴含着“具有旺盛生命力,是不可扼杀的”的深刻哲理。又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看表面,诗是写庐山,然而,只要我们深入思索,就能悟到这样一个哲理:对任何事物,只有全面观察,全面思考,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生活中有美,教学中也有美。祖国文化源远流长,古诗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运用美学原理处理教材,根据古诗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出多种形式优化课堂教学,使古诗的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让学生品尝美,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审美理想与诗人产生共鸣,在共鸣中体会诗中蕴含的各种形式的美,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达到很好的美育目的。作为小学教师有义务带领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古诗的语言美,感受古诗的绘画美和音乐美,领会古诗的意境美、情感美,理解古诗的哲理美,从而引导学生学会鉴赏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加强学生的审美特质。

猜你喜欢

哲理古诗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漫画哲理
漫画哲理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