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阅读的“悦读”

2016-02-18邵丽

中学语文 2016年27期
关键词:悦读语言学阶段

邵丽

语文阅读的“悦读”

邵丽

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在进入全球化的浪潮中,教育也面临着深度的变革。在语文学习中,首当其冲的就是阅读能力的培养,它事关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是以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九年义务教育的课外阅读总量应该在400万字以上,其实这就是表明我们要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通过阅读许多文章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那么,语文教育其实就回到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最近看到朋友在带着正在读三年级的孩子坚持每天阅读30分钟的“百日阅读”活动,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阅读习惯。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除了要教学生阅读课本上的例文,更应该培养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的能力。

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弱,没有大人的引导和监督可能没办法坚持阅读。因此课堂上老师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后,家长就要配合老师来进一步引导孩子坚持每天的阅读。另外,小孩子比较好奇,要善于将他们的好奇心引向自主学习的方向上来,可以找来童话故事、科幻小品、人文地理等有趣的书籍,按照学生的兴趣来设置阅读目标,这样会使得语文阅读更加高效。初中生相对而言自我管理能力较强,也没有高考这样的大山横在当前,所以初中生更要地利用好课内外的时间加深阅读,多读书,广泛地阅读。教科书只是根据国家普及义务教育而编写的一些例子,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显得浅尝辄止,所以我们要好好利用教材来开拓学生视野。教材可能只选择了某部名著的一篇、一节文章,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关注名著本身,而不仅仅是学好了书本上的那一节就够了。引导学生关注名著和作家本身,会让学生建立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触类旁通,进行系统性的思考。利用在这个信息快速更新的时代,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帮助他们读书看报,更有可能帮助他们赢得机遇以及面对挑战。因此,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思考。孔子很早就说过:“不愤不启,不匪不发。”这具体运用到教学中,就是要求老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生进行了自主学习之后,教师再循循善诱,逐步整理出思路来。阅读过程中,要注重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最开始是从生活经验出发带来的生活体验,当达到了一定的阅读量、生活阅历之后就可以进入生命体验过程之中,当然这些都是由浅入深的自我感知,家长和老师都不可能代替,因此阅读也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已经提倡了多年,但是真正落实下来却是一件难事,我们要学习的还是一种继续学习的能力,离开了老师、离开了学校、离开了家长同学的陪伴还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的能力。基础教育阶段也是应试教育阶段,很多学生都在作业堆里失去了宝贵的阅读时间,因而课标规定的400万字的阅读量很难达到标准,导致在大学中文系,很多学生阅读量不及格。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一定要培养独立阅读、广泛阅读的习惯,形成坚持阅读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教材是在为我们提供阅读学习方法上的例子。

阅读和写作几乎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两种能力,文学和语言学的阅读也应该齐头并进。在语文阅读过程中,我们也在学习作品中高超的写作技巧,看到别人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这个层面来看,语文阅读其实是写作方面的例子。语文教材是最直接的阅读对象,但是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增加课外读物,学校图书馆自不待言,班级可以成立一个小型的图书借阅区,选择部分同学担任管理员,做到奇文共赏、相互促进。阅读不仅仅是提供文章、文学作品,也会有一些语言现象、语言规律,基础教育阶段已经初步涉及汉语的一般规律。但是个人认为没有必要抓得过紧,考试对于逻辑、语法方面也应该降低难度,以免有些学生对于语文阅读望而生畏。在课堂或者考试涉及到语言学方面的知识一带而过,大致了解,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私下进行研究阅读。正如大学中文系设置课程语言和文学并重一样,基础教育阶段的阅读也应该是文学和语言学同步。但是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我们的语言学方面的阅读甚少。一方面是因为语言学比较抽象,是高于生活的理论总结,另一方面是我们的阅读教材并没有深入浅出地介绍过语言学的相关知识,只是在课堂上,老师会一星半点地介绍一下,这就会导致文学比语言学的阅读更广泛。另外,由于文学是偏于感性的阅读,语言学偏于理性,在实际的阅读中,语言学阅读的缺乏也不利于逻辑思维的发展。个人觉得在基础教育阶段,可以适当地编写一些浅显通俗的语言学书籍,供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阅读研究。在语言学的阅读中,学生一方面发展了逻辑思维,另一方面也会促使他们认识到语言组合的内部规律在语言的具体运用中的重要性,这就把抽象的、干巴巴的语法变为学生自主探究而获得的重要知识技能了。

当然,阅读的目的最终还是要学以致用。这并不是说我们倡导实用主义教育观,而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阅读首先要注重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面对阅读对象时,不再有畏难、无聊等负面情绪时,阅读才真正走入学生的心中,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思考、体验,进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是“悦读”的前提。说到底语文阅读是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基础,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阅读的书籍会表现在一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养成阅读能力才是目前“悦读”的真正意义。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3级。

猜你喜欢

悦读语言学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微课,为“悦读”插上“隐形的翅膀”
从阅读到“悦读”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社会语言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