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90后农民工社会教育体系的构建
2016-02-18
职教论坛 2016年10期
面向90后农民工社会教育体系的构建
臧志军在《职教论坛》2015年第36期中撰文,分析了90后农民工问题的实质,研究了我国的社会教育与社会教育体系,并构建了面向90后农民工的社会教育体系。
作者通过对从小就生活在城市后来又在城市就业的农民工、在输出地初中或高中毕业,但在异地就业的青年农民工、毕业生希望在毕业后去大城市打工的潜在农民工三种类型的农民工调研,得出以下结论:1.现在的农民工,特别是90后农民工,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候鸟式”群体,他们已是一个非常多元的群体;2.这个群体尽管在制度上仍然有农民身份,但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未来的职业发展以及个人的身份认同已基本与农村、农业没有了关系;3.90后农民工问题的实质是青年过渡问题,需要跨部门、跨机构的帮助,从而可以使他们更容易地融入成人世界。
通过对社会教育发展的梳理,作者发现政府及政府组织仍然掌握着大量的社会教育资源,但一些社会组织正在进入这一领域。然而当前我国社会教育体系难以适应面向90后农民的社会教育,主要表现在:1.现有社会教育体系的动力机制存在明显不足,许多机构或组织主动服务意识不强;2.现有社会教育体系的内部衔接机制不健全,无法形成对90后农民工的有效教育;3.现在的社会教育形式已远远落后于90后农民工的需求。
基于以上分析,作者认为应该重构我国的社会教育体系,其中应重点突出面向90后农民工的服务功能,主要是以下四点:1.建立跨部门的社会教育决策、管理、协调机构,重点开展面向90后农民工的相关工作;2.建立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大中企业社会教育责任制度;3.鼓励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面向90后农民工的社会教育;4.采用购买服务等方式激励相关机构开展有效社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