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为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夯实基础
2016-02-17陈乃林
□陈乃林
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为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夯实基础
□陈乃林
《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由国家九部委下发、指导社区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文件。以该文件为指导,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需要健全社区教育网络体系、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推动各类学习型组织(社团)建设、加强社区教育规范化建设、提高社区教育服务能力。
《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社区教育发展;学习型社会建设
进入新世纪,我国启动了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在教育部2004年《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下,社区教育取得较快发展,取得了一批实验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社区教育蓬勃发展,形成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广泛开展、中西部地区逐步推进的发展格局,建设了一大批全国和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探索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教育发展方式和路径,社区教育参与率和满意度不断提高,并逐步迈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为了进一步推动社区教育改革发展,教育部等九部委于今年7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
国家九部委文件的出台,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引下,按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体要求,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战略高度,科学认识社区教育的本质特点、价值功能,深刻总结社区教育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成果,对社区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举措,都作了明确规定,提出了新的要求。充分体现了政府统筹、部门联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崭新格局,体现了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体现了注重顶层设计与尊重基层创新良性互动的务实作风,站位高,视野宽,思路新,重协同,尚务实,对于倡导政府统筹、形成合力,进一步推进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社区教育改革发展,推进社区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社会价值。
这个文件的出台,也是社区教育战线贯彻落实习总书记2013年教育第一致词的重大举措,是贯彻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自觉服务于社会主义“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的重要实践,发挥社区教育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科学文明生活消费方式、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文件在指导思想中,强调“以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形成学习型社会为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如果从大数据的视角链接一下,就可发现,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把“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列为整个教育改革发展的三大战略目标之一。2013年9月,为纪念联合国发出“全球教育第一”倡议启动一周年之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辞中,承诺中国将继续响应联合国倡议,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可见,我们要从承诺“全球教育第一”、实现形成学习型社会战略目标的高度,深刻认识和把握社区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改革发展,为“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夯实基础。就此谈谈学习贯彻九部委文件的体会。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实践基础和社会载体。社区教育的发展与完善,推动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促进教育社会有机结合、协调发展,为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提供坚强支撑和可靠保障。
发展社区教育,必须坚持以建设学习型社会为目标导向,才能使社区教育在学习型社会的大格局中,找准定位,指明方向,展示价值,发挥功能,得到健康可持续发展。而社区居民对全民终身学习的认知度、认同度、参与度、满足度和满意度,居民从社区教育中的获得感和幸福度,必将成为衡量和检验建设学习型社会达成度的基本标准和实践依据。基于此,笔者认为,要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为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夯实基础,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落实推进举措。
一、健全社区教育网络体系,为学习型社会夯实条件保障基础
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网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多层级的社区教育网络体系,明确各自的职责定位,逐步做到标准化、规范化,这是促进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保障。省市一级可依托远程教育、职业院校等机构,设立社区教育指导机构,统筹指导本区域社区教育工作开展,研究制定社区教育办学机构指导性要求。区县社区教育学院要为当地政府及教育部门,搞好决策咨询服务,负责课程建设、项目开发、理论研究、品牌打造等方面的教育示范和业务指导。街镇社区学校组织实施社区教育活动,指导居村(社区)教学站(点)工作。居村(社区)教学站(点)为居民提供灵活便捷的教育学习服务。坚持重心向下,视必要和可能,可将现有的社区教育网络进一步向下延伸,建立院落学习室、小区学习点、居民学习沙龙,把社区教育办到居民家门口,依靠社区自治和志愿组织,引导居民有组织或自组织学习。充分发挥驻区、辖区各类教育机构和社会资源,建立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及体验学习基地等,创造人人皆学、处处可学的社会环境。
加强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依托现代远程教育或职业院校,建立覆盖城乡的线上线下结合的公共学习资源平台,依托或整合现有信息技术网络或教育网站,面向社区居民开展数字化学习,坚持实名注册,一人(一家)一号,实时记载,学分累积,倡导终身学习,激励学有成效。
要积极培育方便快捷的学习服务圈,建设互联互通的学习地图,为居民自主学习、随时随地学习,开展多样化、有针对性的支持服务。对于外来务工人群,可建立新市民学校(或新市民教育服务中心),开展新老市民的邻里节、睦邻点、村组家园等教育联谊(节庆)活动,帮助他们加快融入城市生活的步伐。对于老年人群,要适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养老机构办教育、社区托老开展教育学习活动,特别是对那些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失能老人,更要送教进家庭,把教育关爱、快乐学习、心理咨询、困难帮扶,送到那些最需要帮助的老人那里,让大爱的阳光普照社区每个角落。
二、整合社区教育资源,为学习型社会夯实资源供给基础
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国家九部委文件就开放共享各级各类学校资源、统筹共享社区资源、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发引进市场资源等维度,从社会化大教育的视野,鼓励人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探索开放共享、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共享模式,实现一个基地、多种功能,一套班子、多块牌子,不求所有、但求共享,促进基层公共服务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在社区教育诸多资源中,课程资源是核心载体。九部委文件要求编写一批通用型课程大纲,鼓励各地开发、推荐、遴选、引进适用课程资源,推动课程建设规范化、特色化发展;鼓励引导社区组织、居民参与课程开发,建设地域特色的本土化课程。加强网络学习资源(含微课)建设,让居民共享优质资源。
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当务之急是需要我们从系统论的高度,加以总结提升:一是既要遵循教育的共性特点,更要把握和坚持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特殊性,视特色为社区教育课程的生命,走出一条适合社区居民需要、符合社区教育特点的路子。二是教材是课程的基础,没有教材就没有课程,但教材不等于课程,不能将课程建设简单地等同于编写教材。要通过总结梳理,将过去分散、零碎、局部的教材,形成为一定的课程体系。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各类人群的素质要求为依据,构建素质模型和培育目标,编写相应的教材,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四是课程的实施与实效,这是课程建设的最后环节和根本目的,必须精心组织、扎实抓好。在开展各类人群的教育培训过程中,要把通识教育和职业培训结合起来,把教师施教和学员自主学习结合起来,注重把学习者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改变了什么,作为考核的基本标准。以上既是对过去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实践总结,也是今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发展取向和努力目标。
深化内涵建设,丰富社区教育内容形式。文件要求广泛开展公民素养、诚信教育、人文艺术、科学技术、职业技能、早期教育、运动健身、养生保健、生活休闲等教育活动,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推动生活方式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创新教育载体和学习形式,培育优质学习项目品牌,积极开展才艺展示、参观游学、读书沙龙等多种形式教育活动,探索团队学习、体验学习、远程学习模式,开设学习超市、提供学习地图,建设方便快捷的居民学习服务圈,以促进社区居民多样化自主学习。
三、推动各类学习型组织(社团)建设,为学习型社会夯实组织基础
积极推进学习型组织(社团)建设。以创建学习型城市为龙头,以创建学习型城区(县、市)为纽带,广泛开展学习型乡镇(街道)、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社区教育要把加强城乡居民家庭教育指导作为自身的重要职责。采取切实措施,开展学习型家庭创建,办好家长学校,注重家风、家规、家训的传承和教育。积极支持和引导社区居民建立形式多样的学习共同体、学习社团,促进社区教育向社区学习的有序转型,开展多样化的有指导的自主学习,互动的合作、协作学习,网络学习与移动学习,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不断增强各类组织的学习力、凝聚力、创新力。
要大力培育和加强社区教育志愿者组织建设。志愿者组织是比学习型社团高一个层次的组织类型。学习型社团重在提高学习的组织化程度,组织起来开展学习,提高学习质量。而志愿者组织则重在以公益为怀,助人为乐,将学习成果回馈社会,服务民众。志愿者组织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精神家园的民众基础和组织基石。国家“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健全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支持科技教育类、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发展,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居民人口比例达到13%。社区教育必须摸清家底,找出差距,采取措施,积极培育,扶持发展,典型带动,不断提高,发挥志愿者组织在发展社区教育、建设和谐社区方面的骨干引领作用。
加强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示范区建设。实践证明,这是推进全国社区教育发展提升的一项重要制度。这次九部委文件在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建设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600个,建成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200个,全国开展社区教育的县(市、区)实现全覆盖。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社区教育发展目标。我们必须继续推动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建设,逐步完善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的调研和动态管理机制,建立社会第三方对社区教育发展的评价与反馈机制,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示范区在体系构建、资源共享、投入机制、队伍建设、信息化应用、制度创新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社区教育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加强社区教育规范化建设,为学习型社会夯实制度基础
推动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文件明确提出,要“推动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到2020年,社区教育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统筹、教育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市场有效介入、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多元主体、良性互动、协同治理的新格局。目前特别要重视培育各类学习社会组织,激发社会活力,推进社区教育主体性发展。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树立鲜明的使命意识、担当意识,并建立目标责任考核机制,确保社区教育发展目标落实到位。
完善各项制度规范建设。有序推进社区教育网络基地建设的标准化建设,因地制宜地制订县市区、街镇、居村三级基地建设的基本标准,分期分批建设和评估验收,确保居民教育学习具备的基本条件。
要建立政府主导、多元投入、成本分担的经费投入机制,通过购买服务、项目承包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社会力量参与并推进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发展。
加强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专业化建设,优化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结构,坚持以专职为骨干、兼职和志愿者为主体,探讨社区教育讲师团、推进员制度,以及依靠校社共建、志愿组织服务推进社区教育的路径与政策。
加强督导评价机制建设,科学制订社区教育评价标准,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统计制度,加强对社区教育发展状况基本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开展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参与度、满意度的测评和社会发布。
创新学习成果积累转换机制。这是加强社区教育制度创新、建立终身教育学习立交桥的关键所在。要建立居民个人学习账号(或社区居民学习卡),据实记载居民线上线下学习信息,形成居民终身学习电子档案,试行建设社区教育学分银行。学分银行的价值取向,有学历取向、能力取向、素质取向之分。社区居民终身学习,大量的不一定与学历证书衔接,甚至也不一定要获取能力证书,而是以提高素质、完善人生为主要取向。因此,在探索学分银行建设时,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注意研究适合社区教育终身学习成果的激励机制,促进社区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
五、提高社区教育服务能力,让居民在学习中有更多获得感
面向各类人群开展社区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为各类居民提供思想道德、民主法治、文明礼仪、健康安全、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公民通识性的教育培训,提高居民的公民意识和参与能力,增强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在总结生动丰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持续健康地搞好青少年校外教育。
突出重点人群教育服务。促进教育—社会公平,不仅是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推进公平正义的一项基本要求。社区教育原本就是一项人本性的教育事业。社区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面向社区居民开展的普惠性、包容性教育,旨在提高居民、特别是底层民众的基本素质和生活质量,实属补短板、促公平、建和谐、谋幸福的教育。目前,社区教育要突出老年人群、以进城务工农民工和失土农民为主体的新市民、农村农民和新型职业农民,以及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不利群体,作为社区教育的重点服务和帮扶对象。不断扩大这些人群接受教育培训的覆盖面和参与度,不断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不断提高他们对于改革发展成果的共享度和幸福度。
营造全民终身学习社会氛围。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通过的重要文献《学习型城市主要特征》,把“营造终身学习文化”列为六根支柱之一,具有深远意义。要推进社区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对社区教育重要意义和发展成绩的宣传,让社会不断提高对社区教育的知晓度、认同度;要总结推广全国各地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典型经验,让更多的人了解社区教育是一项帮助居民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促进就业、改善生活质量的民生工程,是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推进公平、构建和谐、教育惠民的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工程。坚持办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深入宣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理念,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发展合力,不断提高社区教育参与度和满意度,提高居民获得感和幸福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王国光
陈乃林(1941-),男,江苏通州人,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咨询专家,全国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研究方向为终身教育与社区教育。
G720
A
1001-7518(2016)21-007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