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动因及未来战略领域研究展望

2016-02-17徐向平

职教论坛 2016年21期
关键词:个体体系职业

□徐向平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动因及未来战略领域研究展望

□徐向平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任重道远,但需要专注于前瞻性战略研究领域。为此,探讨了驱动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主要影响因子,梳理了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研究现状,基于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分析,提出了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未来研究的战略领域,明确了研究的主攻方向,聚焦不确定性的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解构职业技能开发的供给侧体系框架,勾勒职业技术教育合理的治理结构,剖析创造性“教与学”活动的加工机制,开发基于“优教勤学奖励基金”的“专家型学员”模式。

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动因;未来研究;战略领域;发展方向;展望

一、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自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文件)》[1]以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在较为宽泛的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主要表现为:1.关注经济成长和促进就业成为职业技术教育变革的终极目标和优先发展领域;2.制订了较为现实可行的阶段性发展目标,注重职业技术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3.强调终身学习在职业技术教育总体发展目标中扮演重要角色;4.确立了我国加大职业技术教育的投资力度、增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市场意识、激发职业技术教育的创新和创业精神以及制订适宜政策清除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体制型障碍等4个重点改革领域。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进入了发展的快速通道,中央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理念和要求逐步得到落实,国家制度顶层设计已具雏形,地方贯彻落实亮点频出,行业企业参与不断深化,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站在新的起点上[3]。

(一)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迫切需要职业技术教育

经济“新常态”是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是着眼于经济结构在对称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用增长促发展、又用发展促增长的经济。“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重大转变,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就必须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其中,发展是主题,创新是核心,同时需要把握总体布局,妥善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顺应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切实制定更有效的制度安排确保全体国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显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可以成为经济“新常态”及其“五大发展理念”的主要抓手和坚实支撑。

(二)社会倡导“工匠精神”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带来了特殊的机遇和挑战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3月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4]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需要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工匠精神”落实在个人层面,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个体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打造动人心魄的一流产品,给客户带来无以伦比的物质和精神享受。“工匠精神”落实在企业家层面,就是一种企业家精神,内核是创新、敬业和执著,企业家通过从产品创新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等全面创新,全身心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之中,把创新当作自己的使命,即使经济处于低谷也不言退却。毫无疑问,职业技术教育是传承“工匠精神”较为适宜的主要场所,全社会倡导和弘扬“工匠精神”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特殊的机遇和挑战。

(三)我国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现实紧迫感日益增强

放眼全球,技术革新步伐加快,人口结构变动频繁,各行各业、各类劳动组织和劳动力市场都亟需高技能职业人才,整个世界都高度关注职业技术教育[5],对其投资巨大的国家和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同时获得最大的收益,生产的知识和信息最多,劳动生产率最高。与此同时,美国、日本和欧洲等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持续拓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之路,其它许多国家也在大力推进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步伐,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我国虽然已经建立并急速改善了包括职业技术教育在内的全民教育体系,但无论在培养合格的劳动力数量方面、还是劳动力质量方面都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不相适应,如不能够在短期内弥补劳动力质量差强人意的短板,必将再次拉大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差距。为此,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四)劳动力市场的弱预见性[5]突显了我国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理性逻辑

一方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了整个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却扰乱了整个劳动力市场体系发展的固有节奏和结构,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跌宕起伏、动荡不已,劳动力市场呈现出显著的弱预见性。另一方面,我国正在快速步入老龄社会,增长缓慢的人口数量和日益老化的人口结构不但正在削弱“人口红利”[5],而且高龄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开发以及相应劳动组织形态的确立都会令整个社会煞费苦心,同时,劳动资料以及生产生活成本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持续攀升,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因子盘根错节、互动频密,增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我国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锁定发展的合理路径及其价值取向,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扮演关键性角色,增加劳动力的有效供给,提振劳动力市场的强劲需求,应对劳动力市场“扰动”带来的深刻挑战,构建具有扎实科技知识和较强职业胜任能力支撑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树立劳动力职业技能的整体优势,推动经济社会稳健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

(五)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呼唤职业技术教育的春天

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意味着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一方面,开放型经济以其巨大的亲和力和包容性势必造成全球性劳动力人口加速流动,奠定多样化的人口基础,激发社会创新意识,激励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形成丰富的社会文化资源。另一方面,开放型经济吸引发挥独特作用并拥有巨大社会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和跨国机构安营扎寨,它们青睐劳动者拥有既实用又弹性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具有更加国际化的职业资格,以便有效应对经济社会和个体发展的挑战,创造更加丰厚的价值。无疑,全社会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有助于普及流动人口的基本职业知识和技能,增强社会成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胜任能力,强化我国在知识技能生产和利用领域的实力,增进劳动者职业技能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国家开放型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六)我国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职业技术教育稳步发展

2014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6],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相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推动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6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做出重要批示[7],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和国务院扶贫办等6部委联合发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8],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在办好现有专科层次的基础上发展应用技术型高校,培养本科层次的职业人才,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快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重点加强服务金融、物流、商务、医疗、健康和高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职业培养,统筹职业教育区域布局,建设开放型职业教育体系,鼓励职业院校举办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办学,创新职业教育的区域合作机制,率先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推动职业院校跨省域合作培养人才、培训教师、开发课程、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教学科研成果。这些政策措施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政策资源保障。

二、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任重道远

(一)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总体而言,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经过多年曲折发展,为实现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持续增加就业以及改善投资环境等发展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而且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利益攸关者在国家层面上的资源整合已经显示出清晰的脉络,中国特色的《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体系》[6]和《职业技术教育学分转换认证体系》[6]也正处于形成和完善状态,正在接受实践的检验。但若将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指标体系与发达国家同期的有关指标加以对比,就会发现它们在劳动生产率、就业率、高龄员工的就业率、研发经费、年轻人的平均教育水平、预期社会成就以及长期失业率之间存在着结构性差距[9]。同时,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降低职业胜任能力较弱青少年的比例、减少辍学者人数、适当平衡性别差异、提高年轻人接受高职教育、继续教育以及终身学习的比例等优先发展指标领域依然处于比较低的水平[9]。

(二)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尚需承担艰巨任务

第一,尽管女性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比例已经有了较大的提升,但与男性相比,性别依然严重失衡。为此,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大力提升女性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比例,开发女性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新型模式。

第二,尽管绝大多数年青人基本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但年轻人选择职业技术教育与接受普通教育的人数相比差异显著。为此,我国职业技术教育需要完善机制,激发并吸引年轻人主动接受职业技术教育,而不是把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当作厌恶普通教育的无奈被动之举,制订降低辍学率、增加高技能人员比例的合理政策。

第三,尽管我国已经动员社会成员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帮助求职者进入或再次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适当的工作,但高龄人群和流动人口进入职场依然举步维艰。为此,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必须制订相关政策,优先开发他们的职业技能,确定他们获取接受继续职业技术教育的合理途径。

第四,尽管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已经初步构建了《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体系》和《职业技术教育国家学分转换认证体系》,但依然不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更无法实现非正式和非正规学习学分认证和平稳转移接续等棘手问题。为此,我国职业技术教育需要更加全面综合地切实评估业已存在、形式各异的职业技术教育形态,基于统一标准整合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潜力,实现职业技术教育效能的最大化。

(三)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结构依然脆弱

首先,终身学习是当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柱,而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目前还处于完善基础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时间节点上,几乎无暇顾及继续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构建终身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更是鲜有谈及。终身学习要成为职业技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就需要个体的职业生涯与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机链接,增强学习内容和学习质量之间的相关性,理性界定各类教育资源以及利益攸关者的角色和责任,强化不同阶段职业生涯正式和非正式学习形态的衔接,合理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深入整合职业技术教育渠道、职业技术教育机构以及职业资格证书等各种资源。

其次,当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需要向个体提供非正式和非正规的学习场所,增强职场学习能力,聚焦摄取技术应用型知识、软性技能和新颖行为模式,塑造良好的公民意识以及行为和价值取向。显然,目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缺乏弹性的教育实践场所,还难以担当个体更加灵活多样获取学分的重任,职业技术教育机构急需重构,以便促进个体增强就业能力,提升社会地位,激发学习需求,推动劳动生产方式的变革创新。

第三,当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要求实现职场、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能以及职业资格之间的基础性匹配,把来自经济发展的压力转换为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我国目前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还只能勉强维系职业技术教育与就业和职业胜任能力之间的关系,难以满足个体创新、劳动组织调整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需求,无力应对全球化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职业技术教育与职场之间的联系和纽带作用差强人意,尚无法锁定职业技术教育渗入到职场学习和就业中的有效路径。

第四,当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需要在更加宽泛的领域诠释先进制造业体系、现代劳动组织关系、职业知识技能更新、数字化新技术工具运用、流动人口的非正式和非正规职业技能学习以及个体职业资格的国际认证。但目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在总体上既未与国际接轨,也尚未被国际大家庭完全接纳,职业技术教育及其职业资格并未被各国认可,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资格的结构化体系并不成熟,职业技术教育无法满足科技创新以及经济全球化对现代生产服务和智能制造加工产生的巨大需求。

(四)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依然缺乏原始创新的重大突破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厚实的有中国特色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的有力支撑。一方面,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实践为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和鲜活的题材,另一方面,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又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这艘“巨轮”搭建了“灯塔”、指明了“航向”并展示出诱人的发展前景。近些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研究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职业技术教育面向未来、走向世界、实现现代化出谋划策,在相关研究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果[10-13],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经济全球化与个体职业生涯发展轨迹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影响个体职业生涯发展轨迹的逻辑理性;分析了经济全球化与个体职业生涯发展之间的脉络;确定了职业技术教育扮演夯实个体职业轨迹的关键角色。

2.关于中国特色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治理结构。探讨了中国背景职业技术教育的复合型协同政策体系;锁定了利益攸关者参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管控路径;剖析了职业技术教育链接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有效机制。

3.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与个体就业之间的有机互动。分析了个体发展与劳动力市场互动的初步机理;探索了个体职业生涯与劳动力市场定位之间的选择机制;确立了个体职业生涯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互动策略。

4.关于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学生的特质。剖析了学习加工的主要特征;确立了目标结果导向学习加工的基本功效;分析了低效学习加工的主要症状。

5.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技术。开发并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效率;运用信息技术强化职业技术教育“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加工过程;探索了城市流动人口运用信息技术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方式和手段。

毋庸置疑,尽管近年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它并没有完全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在中国特有的社会语境中能够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有效帮助的担当也显得极其有限。

三、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未来战略研究领域展望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现代经济特别需要个体具有开发个性化社会资源的较强能力,在职场内以及从贯穿职业生涯各个阶段更加宽泛的背景中获取职业胜任能力,要求职业技术教育以更好的行为规则和最优化的运行模式开发公共资源。同时,个体在与职场的互动中学习适应并建构个性化的职业轨迹,利益攸关者通过职业技术教育的战略性组合政策途径来开发并修订共同约定的框架,支持个体行为与集体行为框架之间的有机互动,在学习、事业以及整个职业生涯中做出取舍,在特定的条件下选择特殊的资源掌控自己的事业轨迹,把拥有不同职业胜任能力的人聚合在一起。未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大有可为。

我国未来的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要确立合乎逻辑的发展愿景,寻觅开展终身学习和更加专业化职业技术教育的良方,提出有关人口变迁、人力资源开发以及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有效治理的独到见解,探讨在充满不确定和环境急剧变化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个体职业偏好的适应机制,检测高新科技支撑的“教”与“学”的新型范式,厘清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驱动力量、逻辑理性以及发展前景,构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科学治理结构,探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劳动力市场环境以及个体职业价值偏好,增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合理的供给水平,重新认识个体职业胜任能力的价值,打造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智能型职业化教师队伍,锁定未来一段时间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崭新领域。为此,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需要在终身学习的背景下,依靠跨学科的国际化专家团队,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科学研究分析经济活动和劳动力市场,聚焦特殊的重点研究方向集群,确定展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前景的战略性研究课题。

(一)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治理结构的研究

职业技术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其治理不再是政府行政部门独享的垄断管控领域,逐步表现出具有开放协作特征的治理结构,通过与各行业以及各界专家开展长期密切的沟通商榷,置换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把有关制订发展政策整合转换成为较为单纯的技术问题,把体系中利益攸关者不同的利益诉求转换成为基于国家意志的较为单纯的教育技术问题,从根本上逐步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治理“去行政中心化”和“本土化”的发展目标。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合理的治理结构有赖于政府权力集中与松绑放活两组变量之间实现动态平衡,具体表现为中央政府对于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发展依然保持主导性的影响力,维持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开发的独立性,在最高层面上显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政策制订的国家主权意识,确保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核心利益不受损害,兼顾社会和个人利益,确定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优先发展领域。政府要发挥各个地区、各种行业的优势,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全球化资源和区域化的市场机制开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在国家职业技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协作共建,在自愿合作基础上建立伙伴关系,共同制订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开发政策,创新职业技术教育的有效实践模式。为此,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需要密切关注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治理结构的演绎进程和发展轨迹。

1.启动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统合治理结构的研究。需要加紧研究职业技术教育各利益攸关方之间需要怎样的多重机制才能够达成共识,在各个部门、各种行业之间形成一系列具有强制约束力的协议,构建统一高效、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其中,国家在政策层面上对构建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治理结构提供导向支持。(1)关于建立更加有力的国家行政管理和政策制定机构,加强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国际化路径的开发指导并制订相应的改革方案的研究;(2)关于提供较为充裕的预算经费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机构之间合作的研究;(3)关于建立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和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政策工具之间更加紧密联系的研究。

2.因地制宜开展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治理结构的研究。基于我国人口和民族众多、城乡和行业之间差异巨大以及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研究我国制订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发展政策如何统筹兼顾,在体现国家统一意志的前提下,充分照顾各地的实际利益,尤其在政策执行时实行“多轨制”,保留一些各具特色并享有独特偏好的发展模式。(1)关于各地区、各行业在自愿的基础上制订职业技术教育清晰的发展政策和行动指南的研究;(2)关于在国家的扶持下,各地区、各行业依据各自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使用自己挑选的组合方式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3)关于各地区、各行业在采用职业技术教育的“多轨体系”时有权接受或拒绝国家职业技术教育“框架体系”过度干预的研究;(4)关于国家设立相关的发展基金和民间发展基金奖励各地区、各行业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开展合作的研究。

3.开展包容协作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治理结构的研究。基于国家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平台,研究各地区、各行业以及各利益攸关方如何本着良好意愿,积极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合作,吸纳各方实施职业技术教育的精华和有益经验,并把自身的教训无偿提供给左邻右舍,以便它们少走弯路,规避风险。(1)关于共同制订职业技术教育的长远发展目标和技能开发标准的研究;(2)关于以不同的节奏和办学业绩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新型发展目标的研究;(3)关于共同扮演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开发的创新角色的研究;(4)关于适当增加资金投入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开发并公平分配收益的研究。

4.加速开放型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治理结构的研究。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显示国家意志并通过平等自愿的方式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开展广泛的交流合作,逐步与国际接轨,国际因素和国家主权意识扮演同样的角色,面向世界开展国际视野、中国特色的职业技能开发,推动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产生前所未有的变革,成为世界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关于基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体制,制订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政策和实施方案,在国家整体利益层面上争取合法权益的研究;(2)关于形成共识,推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区域性合作,鼓励职业技术教育在特定的区域和领域开展合作的研究;(3)关于适度储备资金并分散使用,防范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由于资金缺乏流动性产生可能风险的研究;(4)关于通过平衡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的方式体现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开放型发展特征的研究。

(二)关于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环境不确定性①的研究

1.全面开展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对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造成影响[14]的研究。当代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引发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高度的不确定性,既难以探明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因,更无法知晓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局和前景,与之伴随的人类行为充满了模糊性和混沌感,迫使现代经济需要具有相当灵活性的市场、组织和企业。从业人员和机构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确定的环境里制订当前及未来难以预测的发展计划,必然会对职业技术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职业技能开发过程更加复杂,投资职业技术教育的风险加大,个体通向就业的途径荆棘密布,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必要性充满疑虑。这一切都成为预测未来劳动力市场职业技能需求和供给不可回避的要素,也是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重要主题:

(1)关于增加就业和劳动力市场治理的风险研究。经济发展中就业始终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劳动力在就业时会遭遇到就业不稳定、职业资格过时、被劳动力市场排斥以及就业渠道萎缩等状况,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开发职业资格具有不确定性,难以认定劳动力市场的特定价值,而这些风险也为经济发展带来了变革的机遇。

(2)关于劳动力市场短期行为选择的风险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导致个体和组织呈现出选择行为时间设置的局限性,周期越长,风险越大,为规避不确定性导致不断增加的风险,只有压缩时间周期制订行为计划。为此,职业技术教育及其职业资格开发的公共政策以及决策必须基于有限知识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做出,劳动力市场的短期行为选择就成为必然,即个体必须在短期内确定自身已经具有的职业资格的适用程度以及是否需要接受继续职业技术教育。

(3)关于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的不确定性风险研究。三个主要原因导致劳动力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首先,劳动力市场需求波动导致个体就业更大的不安全感,更加难以描述和预测职业胜任能力及其相应的职业资格框架;其次,新型工作方式必然更新工作组织形态,个体和集体行为之间的磨合必然影响职业技能开发,个体就业所需职业胜任能力出现不确定性;第三,由于边缘化高龄在职员工只具有最起码的职业资格,依据不确定的劳动力市场需求考量是否接受继续职业技术教育,维系就业的安全性,但新进员工无疑会增加就业的不安全感,而且两者的互动将强化劳动力市场需求不确定性的发展趋势。

(4)关于就业岗位形态界定的复杂性风险研究。随着现代劳动组织的转型升级,职场涌现出许多与传统岗位形态迥异、体貌特征难以精准描述的新型就业岗位,用传统的分类方式无法反映真实的职场生活,难以预测职业资格开发与未来就业之间的内在关系,难以理解个体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和就业之间的有效衔接机制,构建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陡增风险。

(5)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准入机制的风险研究。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起个体接受职业技术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准入机制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但并未清晰解读职业技术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有机关系,也未能充分阐释拥有职业资格与提升就业能力之间的关联程度。此外,人们并不清楚未来职业技能需求与职业技术教育之间的链接机制。同时,职业技术教育与就业准入之间的关系由于就业形态的持续变化以及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和劳动力市场不断增加的不确定性而遭受质疑。未来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就要揭示职业技术教育与就业准入之间的新型关系,做好劳动力市场定位,阐释集体协作职场可能出现的“新常态”。

2.开展个体增长才干②应对不确定性基本策略的研究。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经济社会环境中,个体自身构建职业技能开发路径的能力异常重要。由于职业技术教育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并不足以应对劳动力市场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为此,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有必要聚焦制订劳动力市场调控的个性化策略,防范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发展面临的风险。

(1)关于降低风险策略的研究。由于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既与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轨迹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同时,又与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体系密切相关。因此,个体接受适宜的职业技术教育并选择具有较高安全系数的劳动力市场就业,是降低劳动力市场不确定性风险的有效方式,是确保个体就业的最安全、最稳定的手段。

(2)关于控制风险策略的研究。提前防范是应对风险的有效措施。为防范职场风险,个体需要主动延伸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时间周期,完成数量可观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扩展劳动力市场准入的弹性空间,使个体所拥有的职业资格始终超越工作岗位的需求,切实提升职业资格等就业资质的保障水平,便于个体职业资格在现实职场发生“漂移”,为个体拥有较为宽泛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胜任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3)关于适应风险策略的研究。由于劳动力市场具有捉摸不定的不确定性,选择单一固化、经年不变的职业技术课程来获取职业技能是无效的甚或是荒谬的。为此,个体改变行为模式,以更加入世的态度为变换就业领域而持续接受长短不一的职业技术教育,可以实现灵活就业和自我就业,是适应风险的良好路径。

(4)关于应对风险策略的研究。个体最大限度地接受开端和继续职业技术教育可以有效应对劳动力市场以及较为宽泛的职业资格、职业技能不确定性组合变换带来的风险,提升个体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胜任能力,逐步实现个体就业资本的最大化。

3.积极开展利用信息技术开发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

(1)关于获取职业胜任能力在线管理的研究。未来职业技术教育将会使用更多的电子媒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虚拟教学③”技术开展开端和继续职业技术教育,让虚拟电子学习媒体承担至少一半以上的职业技术教育,以便个体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学习总量增加一倍,整个经济活动变成彻头彻尾的个体知识加工经济形态,实现对不确定性的完全超越。为此,职业技术教育要研究增强“在线”职业胜任能力学习资源配置的开放性特征,提供互动所需要的灵活地点、时间、路径和方法,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改进自我评价技能,基于客观数据提高自我管理技能,培养自主性,强化“元认知”能力。

(2)关于开发职业技术教育电子资料④的研究。电子资料通常是指专业教师、培训师以及辅导员所建构师资资料的特殊集合,彰显他们运用特定的知识技能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有助于学员了解各项专业技能的学习加工过程及其在职业生涯中可能获得的收益,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等特征。电子资料可以划分为评估资料、陈述资料、开发资料、实践性反馈资料以及组合性资料等,涉及教师的行为反射及其对学员集体施加影响的客观数据,能够增强个体在课程学习、模拟职场以及各种活动中的身份资本,具有额外的工具价值。

(3)工具的研究。基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个体可以深入分享广泛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课程。一方面,整个社会需要倾注极大的热情建立起囊括基础职业知识、技能、资源、文本、媒体等在内的全球化教育网络,促进全球性职业技术教育合作,为个体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免费享用课程,满足职业技术教育“为了所有人”的需求。另一方面,职业技术教育应该为所有人接受继续职业技术教育制订“自下而上”的策略,建立社区教育合作组织,成为掌控办学资源的继续职业技术教育区域中心,帮助个体挑选虚拟工具和内容,运用职业技术教育的在线工具,凭借自身的才智、天赋、机会和需求能够学到更多的有益知识技能,成为自主加工的“研究型”学员,灵活选择学习路径,优化学习进程,研究电子媒体学习材料,勾画出基于网络化终身成长和人格塑造的个性化教育计划,提升自我监控能力,实现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效益的最大化。

(三)关于职业胜任能力的研究

1.开展职业胜任能力及其获取路径的研究。“职业胜任能力⑤”是个体适宜从事一项工作的特有能力,主要指素质、资质和才干,通过实现目标和完成任务表明个体具有胜任工作的才能,突出表现为拥有特定的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以及个性特征等。个体要拥有职业胜任能力就需要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用不同的方法持续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有效开发广泛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职业胜任能力在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进一步研究“职业胜任能力”有助于分析和理解个体确定接受职业技术教育路径的复杂性,锁定国际间和代际间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核心路径,在员工招聘、人力资源加工、职业生涯管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显性职业技术教育可以通向职业资格的获取,隐性职业技术教育能够获得职业经验并在职场的“做活”中学会“学习”。个体不存在绝对内生性的职业胜任能力,职业胜任能力只有在独特的工作环境中才能够透彻展现,在特殊环境中的特定工作岗位上体现出其特有的价值。“适应者路径”把获取职业胜任能力与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特定周期链接起来,通过获取的学分和职业资格来验证所拥有的职业胜任能力,反过来又部分或全部地验证开展职业技术教育所需要的周期,成为“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学分转换体系”和“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体系”的主要加工过程。为此,职业技术教育要研究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时间周期与获取职业胜任能力之间的“柔性”链接机制,更加关注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应用领域,挖掘职业技能的需求意识,推动更加宽泛的基于各种柔性职业技能和核心职业技能整合的认知发展。

2.开展增强职业胜任能力的开端和继续职业技术教育模式的研究。长期以来,开端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是我国职业技能开发的主导模式,在过去较长的时间里,通过扩展基础性职业技术教育的范围已经极大提升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声誉。然而,传统的职业技术教育路径效应不断遭到质疑,社会呼吁我国基础性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向具有不确定性特质职业胜任能力导向路径转换。为此,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一方面要进一步模糊基础性和继续职业技术教育之间的界限,使它们能够相互切换,让个体的整个人生都从中受益,另一方面要研究给予个体更大的优先发展权,基于自身禀赋及可能的职业技能差距和瑕疵,自主开发和确认职业胜任能力,降低个体的失业风险,实现职业技术教育投资和个体就业的最大回报率。

(四)关于增加职业技术教育有效供给的研究

1.开展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发展趋势的研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短期治理决策发生在生产加工和资本流通等领域,而长期治理决策则与人文、社会和劳动力再生产等领域息息相关。我国的劳动力市场虽然正在融入全球一体化,但其职场的转型还远没有完成,仍处于不稳定状态,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和劳动力市场变革以及与之相关的就业渠道和模式也处于波动状态。为此,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要反映劳动力市场和职场变化的现实,为整个国家拥有更高水平职业胜任能力的劳动力激发强劲的需求,不断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水平,满足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全面改革。

2.全面开展对高龄和流动人口等职业技术教育新型目标对象的研究。我国人口状况一方面表现为人口“红利”已显疲态,只有通过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来增加人口总量、优化人口结构,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另一方面即使人口总量增加,人口老龄化却进一步加剧,一定时期内劳动力人口规模将继续萎缩,高龄人群以及一代一代的流动人口将成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两个鲜明的客户对象。为此,职业技术教育需要研究分析并制订相关的政策,向这两个群体详尽展示职业技术教育的吸引力和生命力,有效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职业技术教育。

3.进一步开展吸引年轻人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有效路径的研究。现实职场中很多接受过良好普通教育的年轻人在经济发展不景气时还是经常失业,表明高强度接受继续普通教育并没有充分展示防范失业风险的功效。为此,年轻人可以把主要精力聚焦在课程宽泛、周期更短、灵活多样的职业技术教育之上,任意挑选学习“时间”和“类型”,通过延展学习路径实现就业和学习的交替运行,延伸实际的学习时间,强力支持并增强个体职场的稳定性,力求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改善自身的发展环境。由于个体接受教育的吸引力受到过去经验、学习动机、现实性、不确定性、学习机会以及有关选择成本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职业技术教育应该表现出充分的灵活性,更加契合个体的身心特征和学习环境,并与个性化学习目标保持一致,课程设置要充分考量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增强职业胜任能力,产生更大的吸引力,满足不同类型学员的需要。为此,职业技术教育需要进一步研究个体及其家庭成员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个体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经济社会回报与期待值之间的差异,对于不同经济社会背景的群体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加以理性解读。

(五)关于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创新研究

1.研发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创新技术。全方位开发职业技术教育的创新技术能够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对个体学生产生显著影响。为此,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要创新技术,加速建设远程学习平台,增强协作伙伴学习和网络学习实践,实现基于个性化路径满足个体需求的学习目标,授予在线课程确认证书,重视职业胜任能力、数字化资料以及先验知识和经历的管理,聚焦专业理论知识与职业技术知识有机链接、专家型学员、新型技术以及职业资格及其合法性研究,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与相关行业和部门广泛的密切联系,培养能力超强的学员以及职业化的培训师,实现教师、培训师以及所有教辅人员教学管理的职业化。

2.开展职业技术教育设立“优教勤学”奖励基金的研究。众所周知,教师如果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知道如何改进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话,肯定能够激发学生潜能,显著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显然,职业技术教育设立“优教勤学奖励基金”⑥就能够促进学生和教师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双赢”。“优教勤学奖励基金”更多关注个体的学习质量,聚焦教师的职业能力开发,增强个体改进知识技能学习的自信心。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必须持续证实教师优良的教学质量,教师不断选择远程教学路径提升职业资质,设置特定标准来显示教师培训的水平,促进教师开展交流,增强教师和学员的学习动机,增进在线教师培训的能力,深入研究实践性导向的教师教学艺术,提高与个体学生面对面教学的质量,最终使教师角色定型。同时,依据教学的卓越表现区分教师的工作、责任和薪酬,把不同业绩的教师整合融入正式的职业生涯体系,对辅导员、专职教师、职业培训师依次排序,促进教师教学卓越能力的开发。

3.主动开启对落实终身学习战略的研究。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呈现出劳动力市场中职业技能长期需求的不可预见性,需要建立个体适宜的终身学习模式,持续增强职业技能。终身学习倡导人生的任何阶段都要坚持学习,职业技能既可以通过基础性也可以通过继续职业技术教育等路径获取,为那些并未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个体提供弥补职业技术教育缺失的宝贵机会。但个体在接受基础性职业技术教育所获得的职业技能与可能接受的继续职业技术教育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关联性,基础性职业技术教育和终身学习之间更多是互补关系,而不是补偿关系,基础性职业技术教育是开展终身学习的前提条件。为此,职业技术教育要加强研究个体的生活境遇、职业发展目标以及接受职业技术教育之间的关系,制订切实可行的策略不断提升职业技术教育的吸引力,解决由供给不匹配所产生的主要矛盾,增加职业技术教育供给的有效性。

(六)关于我国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体系的研究

1.开展增强我国职业资格框架体系清晰度的研究。个体通过职业技术教育路径获得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用国家职业资格框架比较和标识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的不同职业集合,满足个体流动、区域性迁移以及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透明化的需要,能够改进劳动力市场信息的非对称性,有助于实现国家层面劳动力市场绩效的最大化,成为边缘化个体和弱势群体提升就业能力的重要渠道。为此,职业技术教育需要进一步研究职业资格及其证书的新型形态,更加精准地评估个体的职业胜任能力,聚焦政府、企业、社会伙伴以及个体学员等所有利益攸关者,构建获取职业资格、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与职业资格框架之间的链接关系,促进企业员工的区域间流动,有效应对流动人口的迁徙,清晰界定职业胜任能力的水平和获取机制,确认全球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中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驱动力量,在特定区域确立开发、获取和使用职业胜任能力的有效机制,确定“全域化”职业胜任能力的“互信空间”,促进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各个角色的机会平等,尽量体现个体职业胜任能力在劳动力市场中的适当价值。

2.开展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核实个体职业技能水平的研究。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使用职业证书以及学历文凭确认学员达到的知识技能水平,然而,这并不适用于个体职业生涯发展中认证和授予特定的职业资格。其实,个体的职业经历具有与接受正式课程相同的价值,在不降低过去学历文凭价值的前提下,通过个体的职业生涯可以鉴定并确认他们所具有的组合性知识技能,恢复个体获取职业技能的自信心。为此,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要确认个体职业经历的价值,既要考虑个体所具有的职业技能,更要考虑个体所具有的职业胜任能力和“元认知”。

(七)关于实现职业技术教育效益最大化的研究

1.开展职业理论知识与职业技术技能链接的研究。高速网络、多媒体和教育信息技术的创造性融合开启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变革之路。尽管我国加大了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资力度,但依然无法满足多样化学员群体的需求,无法维持学员不断增长的学习愿望,无法对社会持续高涨的职业技能需求做出有效反应。职业技术教育要应对严峻的现实挑战,就要研究如何构建最优化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既需要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之间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更要在教师和学员之间建立稳定的和谐关系,极力维护学员的学习动机,促进学员学习。同时,教师的职业角色可以从职业定向、职业准备以及继续职业技术教育开发中获得收益,国家有责任研究制订相关政策,有效配置教师接受继续职业技术教育的资源,加大教师培训的资金投入,精心测算投资回报,聚焦提高教学水平和稳定教师队伍,满足快速变化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需要。

2.开展增强“元认知”能力、让学员成为“专家型”学员的研究。“元认知”是指对个体自身的认知加工,在此过程中,个体主动运用自身的知识对加工过程实施监控调节,直至完成目标任务。“元认知”具有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等两个维度,自我评价是对学习内容、思维方式、知识和策略运用的时间和原因以及个体知识和技能准备的反射行为;自我管理是个体制订有效策略实施计划、评价、监控和调节,提升个体的操作行为能力。运用“元认知”策略的“专家型”学员优势明显,能够锁定最佳的学习路径,尤其在遭遇陌生的环境时,确定学习目标的效果更好,速度更快,学习效率也最高;而“元认知”能力缺失的学员自我形象不佳,学习策略较差,学习加工反射不足,在遭遇陌生环境时畏首畏尾不知所措。因此,增强具有特殊认知技能和学习策略的个体“元认知”能力要比他们拥有的知识技能更加重要。为此,职业技术教育要研究制订终身学习政策,聚焦开发学员的反省能力,促进参与反射性学习活动,更好地理解学习加工过程,基于操作过程之前、之中和之后的业绩评估效果来分析和调整学习策略,努力塑造成为能力较强、拥有“元认知”学习路径的“专家型”学员。

注释:

①不确定性(uncertainty)从管理决策理论来看通常是指人们拥有的知识处于这样的尴尬状态,既无从知道事物的属性和结构,也无法预知事物发展的背景和条件以及可能结果的可靠概率;从信息加工理论来看,不确定性通常是指目前的选择或可能选择的结果摆脱各种限制的程度;从统计理论来看,不确定性是指一种既不是变量的概率分布也不是人们所熟悉事件的发生状态模式。

②才干(ability)通常是指个体从事一项工作所具备的身体、心理、法律、道德以及财经等方面的实力或能耐,也是接受一定培训、拥有特定职业资格、具备某种职业技能体现在工作或职业中的胜任能力。“才干”囊括了个体基于自身发展目标而自行制订生活、职业和教育等发展策略的各种能力。其中,个体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所需的才干要比工作本身所需要的才干作用更大,而且与个体发展目标的自由选择相比关联程度更高,突显个体需要拥有工作才干才能够实现自身制订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③虚拟教学(virtual delivery)是指基于互联网的在线学习加工和开放课堂。

④2003年英国剑桥大学举办了电子资料(e-portfolios)会议,随后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爱尔兰也相继召开了有关的国内和国际会议(EIfel,2005年),把遍布世界各地的专家、从业者召集在一起讨论该领域的研究进展。2004年Melbourne举办的有关划定责任区域的电子资料会议探讨了组建澳大利亚和横跨亚太地区的电子资料制作团队。加拿大也积极投入到电子资料的技术研发工作中。法国每年都举办这类会议,2006年1月在电子资料开发领域签定了合作协议,明确各自的角色责任,力图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实现电子资料的标准化,通过合作协议共同开发职业技术教育的电子资料。随后,职业技术教育的电子资料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

⑤职业胜任能力(competency)是构建劳动力市场的基础,是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直至获取职业资格之间的中介桥梁,适用于开发特定的职业领域,满足工作岗位的特殊需要,体现个体的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在国家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实践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职业胜任能力首先于1959年在R.W.White的论文中出现,作为操作动机的概念,之后于1970年在Craig C.Lundberg的《执行开发项目规划》中再次得到界定,而1973年David McClelland在其《是测试职业胜任能力而非智力》论文中使该概念名噪一时,不少专家在阐述改进操作加工的机制时都对此趋之若鹜。有些学者把“职业胜任能力”视为用于改进操作加工的实践性和理论性知识、认知技能、行为和价值的组合,也有学者认为它是适合或具有优异资质的特定状态或品质,能够担当特别的角色。

⑥职业技术教育的“优教勤学奖励基金”主要针对教学工作业绩卓越的教师,它与分享知识并在教学中得到同事好评、具有先进学科知识的“专家型”教师不同,也与仅仅具有较为健全的知识结构、把个人教学经验等有效资源投入到教学活动的“卓越型”教师不同,“优教勤学奖励基金”面向的教师从事聚合性反射和自我调节学习研究,把所建构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以及“教”与“学”过程中学科的隐性知识体系公开与世人分享。“优教勤学奖励基金”具有描述性和目的性双层含义:在描述性层面上,由于“优教勤学奖励资金”与教师教学工作的界定、分类、理解以及接受扎实的继续职业技术教育密切关联,处于“教”与“学”的中心位置;在目的性层面上,“优教勤学奖励基金”有助于提升“教”与“学”的地位,是知识型教师驾驭教学的手段,也是评估教学质量的手段,旨在促进教师不断强化自身的职业化教学技能,持续改进学生的学习加工过程,有效增强和丰富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1]国发【2005】35号.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http://www.gov.cn,2016-04-01.

[2]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挑战[EB/OL].中国社会科学院,http://www.china.com.cn/education/zhuanti/07r czbg/2013-06/05/content_8347012.htm,2016-04-01.

[3]鲁昕.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系会议2015年年会上的讲话[EB/ OL].2015-10-24,http://www.moe.gov.cn,2015-12-01.

[4]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5-03-05,http:// www.gov.cn,2016-04-01.

[5]http://Eurostat-Tables,Graphs and Maps Interface(TGM)table,http://ec.europa.eu/eurostat/tgm/ table.do?tab=table&init=1&plugin=1&language= en&pcode=tec00114,2015-06-23.

[6]国发【2014】19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http://www.gov.cn,2016-04-01.

[7]新华社(北京).习近平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EB/OL].http://www.gov.cn,2016-04-01.

[8]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年-2020年)》[EB/OL].http://www. gov.cn,2014-06-16.

[9]教育部.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4[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10]米靖.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若干问题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6(2):57-62.

[11]陈鹏,庞学光.近五年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热点综析及未来展望——基于2005年到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转载文章的分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3):30-35.

[12]李兴洲.建国60年职业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及其贡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60-65.

[13]查英.近五年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进展分析与未来展望——基于2010-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职业技术教育》文章的分析[J].职教论坛,2015(6):36-42.

[14]徐向平.基于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深化职业技术教育改革[J].职教论坛,2011(24):8-11.

责任编辑殷新红

徐向平(1967-),男,江苏泰州人,北京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研究员,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基础理论和政策分析。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优先关注2014年立项课题“职业教育专业集群研究”(编号AEA13135),主持人:和震。

G710

A

1001-7518(2016)21-0005-12

猜你喜欢

个体体系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