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转型发展研究
2016-02-17吴锦程庞颖
□吴锦程 庞颖
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转型发展研究
□吴锦程庞颖
随着世界成人教育变革、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现代化时代的到来,高校继续教育学院故有地位受到了挑战,传统职责遭到了质疑,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存在、改革与发展渐成为教育界备受关注的议题。本研究以此为基础,从教育与社会两方面澄清此类机构的发展背景,明确其发展中遇到的阻力,进而为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转型发展提出了如下建议:一方面,致力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对接、校本培训开展、学生素质教育内涵扩充;另一方面,服务社会、服务地方、服务社区。
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转型;发展
一、背景
高校继续教育学院是附属于高等院校(含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高等职业院校)的二级行政单位,多由高校成人教育学院更名而来。作为高等院校的一个子单元,承载着高校的使命——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社会服务;作为高等院校的一个二级单位,与其他二级单位具有同质性,担负着知识传承的基本任务,同时,又与他们具有异质性,在为社会服务方面体现出了更强的实效性。在国内成人教育发展和其前身高校成人教育学院的双重影响下,在相当一段时期内,高校继续教育学院以学历补偿为主要职责,具体承担自学考试、函授教育、夜大学、远程教育及短期培训等工作。
成人高等教育,兼具高等教育与成人教育双重属性,这便决定了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发展在客观上,与这二者的时代特征息息相关。我国高等教育近年来飞速发展。一方面,量的不断增加。1999年,高校的扩招政策将我国高等教育推向大众化阶段,高校毛入学率逐年攀升,从1999年5%左右,到2014年37.5%。十余年间,高校数量与在校生数量持续增加,高等教育供给量仅仅依托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便近乎饱和。这便给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近年来,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招生情况,在质与量上都逐渐下滑,每况愈下的生源为这些机构的办学带来了严重危机。另一方面,质的内涵不断扩充。高等院校是生产知识、培养人才的摇篮,在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双重扶持下,硬件设施的优化加速了软实力的提高。先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对接、知名校友的效益辐射,拓宽了高校资金来源渠道。但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经济地位的弱化直接关系到部分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存废,“高水平大学、全日制普通高校不应再开展成人教育”的观点也被一些高校的部分领导所接受,个别高校撤销继续教育学院办学的实例不禁让同类机构心生忧虑。
高等教育的时代变革、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高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为继续教育学院的发展关上了一扇门,但同时也为其开启了一扇窗。近年来,伴随着继续教育的内涵不断丰富,尤其是终身教育理念的普及、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实质上为民众继续学习提出了更高的、更长远的要求。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可以在这一热潮中凭借丰富的教育经验、相对完善的办学设施贡献一己之力。正如学者王洪才所言,成人高等教育“究竟是为了满足成人职业发展的需要还是为了满足文凭符号需求?可以说,如果是前者,成人高教历史才刚刚开始;如果是后者,成人高教历史则行将终结。”[1]在这一新时期,作为成人高等教育主要载体的高校继续教育学院,从“学历导向型”转向“职业导向型”与“学习导向型”[2]势在必行。
二、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发展中的阻力
如今,多数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发展态势不容乐观,发展过程阻力重重。探析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转型发展问题,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明晰发展过程中的阻力到底在哪里,只有认清形势才能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今后的发展厘清思路。
(一)工作内容问题:学历教育生源萎缩,既有业务难以满足学院发展需求
高校继续教育学院,是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载体,承载着落实成人高等教育工作的使命。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我国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工作内容大体包括函授教育、夜大学、脱产班学历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班、岗位培训和其他形式继续教育。这些内容,可以分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其中,学历教育以较大的比例、较高的经济收益成为主要工作内容。但是,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全球化的到来,适龄青年进入全日制高校的机会逐年增加,而且社会企事业单位对全日制高校学历的认可度远远高于成人教育。同时,社会力量办学也以各种合作的方式延伸至成人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甚至通过帮助学习者更为轻松地取得学历,绑架部分高校。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生源出现频频危机,处于体制内的这类机构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招生难已司空见惯。办学以“生”为本,“生”是办学之源。学历教育生源萎缩带来的后果必然是既有业务不能满足学院发展需求。何去何从,引人深思。
(二)学院定位问题:存在的必要性遭到质疑
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在普通教育阶段,应该与赢利性无关。但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研究高深学问的高等教育,虽然经费来源有政府财政拨款、学生学费收入和社会捐资,但作为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前身的成人教育学院,上个世纪80、90年代在学历补偿教育中曾为高校赚取了大量收入。在20世纪,全国范围内成人教育步入学历补偿阶段——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影响的知识分子、有着热切学习需求的年轻一代迫于高等院校入学的高门槛,都无法顺利通过高考踏入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大门。当时,依附于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学院是大量求学者们的首选。高校成人教育学院也通过函授教育、自考助学等各种形式在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过程中为高校提供了较好的经济支撑。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断深入,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生源锐减、总体收入大大减少。相反,高校的财政收入却是疾速增长,除生均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外,各种建设经费、科研经费、合作经费层出不穷。与此相对,继续教育学院的收入在学校预算总收入中的比重急剧下降。随之而来的便是这些机构在高校的地位下降,甚至部分继续教育学院被直接撤除。那么,继续教育学院存在的价值何在?难道仅仅是高等院校的敛财工具?
(三)指导方向问题:继续教育学院自身的问题
思考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不能不考虑其自身指导方向的问题。科学的指导方向,会为组织的发展锦上添花。相反,则会使组织的状态每况愈下。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今日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在指导方向上存在着较大的偏颇。首先,办学理念失衡。面对外界给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带来的重重压力,部分管理者似乎已经自乱阵脚,办学理念的采择过于偏激。部分学院依旧无法摆脱“学历教育”的思维定势,对外界的变化缺乏科学分析、对外界环境缺少良性反馈。固步自封的认为普通全日制高等院校是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母体,在这样的体制下,只有继续大力发展学历教育才是其应有之义,其他业务培训都是权宜之计。部分管理者对于这些挑战的反映,又过于强烈,不顾高校继续教育学院身处普通全日制高校的客观事实、高估单位员工的业务能力、轻视非学历教育办学的机动性,曲解“市场化”的涵义而只顾效益的追求。其次,办学特色缺失。一方面,继续教育普教化严重。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利用全日制高校软硬件设施办学,是其优势,但不能因此泯灭了继续教育的特色。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学习者与全日制在校生有着不同的认知发展水平、心理特征以及社会角色,因此挪用普通本科教育模式便不合时宜。另一方面,继续教育同质化严重。每一所高校继续教育学院都有其所依附的母体,即相应的高等院校。这些高等院校有国家级重点院校、地方性重点院校、普通院校等层次之分,也有综合性类院校、理工类院校、师范类院校、财经类院校、农林类院校等科类之别。但继续教育学院办学却常常忽视这些特色,盲目追求综合化或实用化,导致每一所学校的开办专业、教学内容和办学形式大同小异。
三、转型方向分析
转型是一种积极的变化过程,具有确定的方向性。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转型发展,必须基于科学的理念、全面的分析,进而规划转型发展的新方向。笔者以为,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转型,必然要秉承“学校与社会并重”的理念,积极规划发展转型。
(一)服务学校发展是继续教育学院的应有之义
1.继续教育学院是高校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高校办学的两条腿,缺一不可。高校继续教育学院作为高等院校的二级单位,自然也是高校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类机构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们与其他二级单位一样,主要承担学历教育教学任务,为高校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又与其他二级单位不同,它有着较大的办学自主权以及较为灵活的机制。在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社会环境等产生巨大变化时,可以相对自由地自我调节。通过自身的改革,再一次融入至普通高校办学体制之中,从其他方面发挥优势,为学校增添效益。针对大众化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资金投入问题,有学者提出“发展校办企业和有偿服务,增加学校收入”[3]。基于这样的理念,高校继续教育学院有必要结合学校特点、时代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变化,做出相应的举措,发挥更大作用,从而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追随学校使命,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
2.继续教育学院可为高校发展全力以赴。作为高等院校的一个组成部分,高校继续教育学院享受着高校提供的优质资源,过去是以外延式思路求发展,对外办学、供给内需,从物质层面回馈高等院校。如今,学历教育市场不断萎缩的情况下,继续教育学院必须以内涵式思路求改革、求发展。
可以开展院校研究、举办校本培训,服务、满足师生需求。院校研究在欧美高校中较为常见,常以解决本校问题为目的,为本校的管理、教学等问题解决提供一些咨询和理论指导。虽然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在短期内很难达到院校研究的高度,但以此为参考开展校本培训却有着充分的发展空间。一方面,该类机构本身就是高校的一份子,对校情、学情有着充分的了解;另一方面,作为一种资深成人教育机构,对人力资源开发有着丰富的经验,对教育教学有着别样的理解,开展教师、学生继续教育培训便有了可能。
3.继续教育学院可为高校运营增添活力。高校继续教育学院不仅可以为高校中个体(教师、学生)提供服务,还可以助力高校其他群体(其他二级单位)的发展。继续教育学院虽然与其他二级学院处于平行关系,但其自身特点决定了其独特性。在以往的学历教育办学过程中,继续教育学院是载体,其他单位是支撑,共同为成人学生完成学历教育服务、为文化知识传播服务。而今,继续教育学院作为载体,不仅连接着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还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发挥着更大的作用,成为高校科研工作顶天立地的助推器。继续教育学院应该以转型为契机,协调配合各教学单位功效的发挥,必将为高校的运营发展锦上添花。
(二)承担社会职责是继续教育学院的开拓之举
1.继续教育学院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在践行终身学习理念、建设学习型社会过程中,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应扮演起领军者的角色。首先,从教育的角度理解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占据教育领域权威地位的高等教育不应对此视若罔闻。这些机构是高等院校的一份子,它们有责任、有义务代表高校为社会服务,传承大学为社会服务的使命。其次,终身教育理念的实践,属于成人教育范畴,而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成人教育的最高水平,服务于这项行动是其应有之义。最后,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对待成年人的教育、引导有着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因此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不二之选。但现实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主导者是政府,推进的过程中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几乎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2.继续教育学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继续教育学院不仅可以学习型社会建设为突破口,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新常态下,我国劳动力供求形势变化对教育产生了新的要求,三个“一亿人”要求灵活多样的社会教育,即一亿农业人口转移需要加强融合教育、一亿棚户区城中村人口需要加强再就业培训、一亿中西部就近城镇化人口需要提高自身生产生活技能[4]。这些虽与学历教育无关,但却正与如今的继续教育高度契合。高校继续教育学院为社会服务就是要抓住时代的脉搏,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依托自身特点为人力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服务。大多高校从成人教育学院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必定有这样的考虑。否则单纯的机构名称变更,终究解决不了实质问题。只有理念付诸实践,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3.继续教育学院应成为社区教育的重要载体。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实践开展的整体情况却不容乐观,尤其是在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地域。纵观我国社区教育的开展,先进地区往往是经济特别发达的东部地区。社区教育的开展需要大量的师资、配套的校园设施,但并非每个地区都有配套经费来供给这项支出。近年来,我国模仿欧美国家的做法,开放了部分中小学校作为社区教育资源,但仅仅局限于硬件设施的共享。如果将高校继续教育学院为社区教育所用,不失为明智之举。首先,高校继续教育学院位于大学之中,本身就是周边社区的文化中心;其次,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工作内容属于成人教育范畴,与社区成人开展互动提出了更多的可能;最后,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原有的学习者就是拥有成熟心智的成人,适当开放,其安全性远高于中小学校。
四、策略
高校继续教育学院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或许有千种万种,但任何一种策略的实施都离不开这样几种理念。首先,要坚持“服务至上”,引导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工作从“资源约束”转向“需求约束”[5];其次,淡化学历教育,基于校本特色谋发展;再次,向社区开放,与更多的成年人分享高等教育资源;最后,加强继续教育理论研究,以研究促发展。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一)为学校服务之思
1.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对接、推广服务提供平台。高等院校汇聚了一批学术造诣颇深、热衷于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辅之以尖端的设备、精良的仪器以及良好的校风学风,必然是知识产出最高的地方。但在大中小企业眼中、在民众心中,高校的研究成果往往过于“高深莫测”,直接为生产所用的少之又少。实现高校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对接、推广应用,是当前高校需要解决的重大难题。基于高校相关专业开展的各类继续教育,正是消化这些科研成果的重要渠道,同时也就为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发展转型提供了契机。首先,继续教育学院可以承担起为科研成果转化对接服务的部分职能,并设立相应办公室与科技推广机构相配合;其次,以应用为导向,在继续教育活动中对学校最新科研成果进行推广,寻找对接企业;再次,以科研成果为内容,以成果研发团队成员为主导,以中短期培训班、讲座、参观调查等形式,集中或分散地为相应企事业单位做理论和技术方面的培训指导;最后,整理参与者的反馈信息,为高校科研成果进一步优化提供有力依据。
2.为本校教师发展提供服务。国内高校教师发展,往往被纳入高等教育范畴,具体职责主要由教务处、发展规划处、人事处等部门承担,系统冗杂且互斥性不大。事实上,这些机构要承担的任务大多数是超负荷的,面对教师的发展基本由政策引导且流于形式。虽然近年来部分高校成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但建立新机构的投入并非所有高校都可以承受。高校教师发展,实则属于高校教师继续教育范畴,在美国也早已将其纳入成人教育的内涵,这也为继续教育学院开展教师发展活动提供了经验支撑。在尚未成立教师发展中心的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可以主动承担教师继续教育任务,诸如教师成长、教学发展、教学技能培训服务等;已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高校,中心可以与继续教育学院加强合作。如福建农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作为学校教师教学基本能力培训基地,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提供教师发展活动方案,基地则负责整个活动的承办,既分工又合作,近两年举办活动近百场,颇受校内外同行的好评。
3.为本校学生素质教育提供机会。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不只是在中小学范围开展,大学生的素质提升同样需要得到重视。我国高校在校生多从一年级起便采用分专业培养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对所学专业掌握较为深入,但知识面偏窄,既影响学生本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忽视了部分用人单位的需求。如果说专业学院为大学生提供的是纵深发展机会的话,继续教育学院则完全可以从横向维度拓宽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历教育方面,部分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已经开始组织在校生通过高等院校自学考试获得第二学历,备受学生和社会认可;在非学历教学方面,以需求为导向,为学生职业生涯准备提供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等级考试培训,也可以为学生发展各种兴趣爱好提供培训服务。
(二)为社会服务之策
1.重点建设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应着眼全国。国家重点建设的“985工程”、“211工程”院校,或者是今后的“双一流”高校和专业,由于硬件软件条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其发展过程中受也到了政府与社会的多方支持,发展成熟的他们理所应当反哺社会。近年来,许多重点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利用母体院校优势,开设高端培训班,吸引了诸多知名企业家。重点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应以此为契机,利用品牌效应,在全国范围内提供更多高端服务。除此之外,这类机构应基于学校优势和学科优势,发挥示范作用,扶持偏远地区、相对落后地区建设;发挥行业龙头作用,关注业内弱势群体发展;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理念,传播国内优秀经验。
2.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要做好地方服务。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没有重点高校继续教育学院雄厚的实力与强大的背景,但往往颇具特色。这些特色便是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发展的坚强后盾,也是高等教育地方化的必由之路。一方面,我国重点本科院校在全国各个省份分布极其不均衡,大部分省份重点院校屈指可数,这就使“老牌”普通本科院校在地方积攒了一定的声誉。地方政府的培训倾向于委托这类高校,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发展服务。另一方面,普通高校大多不属于综合性院校,他们是有鲜明行业特色的师范类院校、理工类院校、农林类院校、医科类院校。不少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利用这一优势,承接了相关培训。以农林院校为例,承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便是服务地方的重要内容。其他院校继续教育学院同样可以试图从各类“国培计划”中拓展专业性培训或行业性培训,为自身转型发展谋出路。
3.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学院重点做好社区服务。我国各省、各地区都存在着规模不一、特色各异的高职院校。这些学校虽然大部分很难成为大城市的文化中心,但也不否认其在中小城市对周边社区存在一定的文化辐射力。这些学校的继续教育学院需要改变学校的封闭结构,向社会开放。首先,聘请校内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为社区企事业单位员工开展技能培训,为社区各界继续教育提供更为专业的帮助;其次,利用本校职业教育行业优势,为社区内有职业培训需求的民众服务,比如为民众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再就业服务;最后,向社区居民开放,将社区教育、老年教育、闲暇教育等纳入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学院办学范畴,切实为本地居民服务。
[1]王洪才.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独立、依附与转型[J].教育发展研究,2010(Z1):96-99.
[2]余小波.成人高等教育型及转型探略[J].现代大学教育,2011(1):26-31.
[3]潘懋元.潘懋元高等教育论述精要[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94.
[4]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曾天山,聂伟,等.未来五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预测分析[J].教育研究,2015(5):20-37.
[5]李成利.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转型及发展趋势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18):5-6.
责任编辑王国光
吴锦程(1968-),男,江苏兴化人,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农民教育;庞颖(1990-)女,河南南阳人,福建农林大学成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高校教师继续教育。
福建省2015年教育厅社科项目“高校继续教育学院转型发展研究”(编号:JAS150212),主持人:吴锦程。
G720
A
1001-7518(2016)21-006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