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学生上课看手机不听讲

2016-02-17柴福洪

职教通讯 2016年1期
关键词:职教读书教材

柴福洪



为什么学生上课看手机不听讲

柴福洪

福州一所中专学校里,林老师发现班里一名平时上课老爱捣乱的男生,突然变得颇为安静,旁边的同学找他说话,他也毫不理睬继续埋头看书。“这孩子,怎么突然长进了?”林女士颇感安慰。可走近一看,她差点没背过气去:原来,这名同学将课本的中间挖了个洞—刚好可以放下一部手机,上课就开始看小说。

“教师讲的很流畅,学生听的很惆怅”这是一些职业学校课堂上的常见现象。[1]个中原因,让我们的老师的确不知道原因到底出在哪里,现在已经不知道怎么上课好了。

第一、读书,真的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了

现在的学生对“读书是为了什么?”这个教育的基本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主流答案,与中国历史上任何时期,都不可比,难以有一个“唯一正确回答”。

湖南某中学教师竟然对他的学生进行这样的入学教育[2]:“你读书干什么?考大学干什么?我要明确地告诉你……读书考大学,是为了自己,不是别人,读书增强了自己的本领,提高了自己的资本,将来能找个好工作,挣大把钱……从而有一个美好的个人生活,甚至找一个漂亮的老婆,生一个漂亮的儿子,所以,我强调读书应该是为了自己。”

封建时代强调“学而优则仕”,如今则强调“学而优则富”,其实骨子里对“金屋美女”的贪婪是惊人的相似。但大学毕业并不等于金屋美女就唾手可得。而今博士大多过着既无金屋也无美女的平常日子。一个“为了自己”设计“金屋美女”的读书目标,大概不会为得不到这些,而像范进那样发疯,却可能“为了自己”而去找其它捷径。那些贪官们可是“金屋美女”都有了,最后却丢掉了身家性命和自由。[2]

二、自由话筒,争脱一切羁判的放荡

自从互联网被乔布斯这个“坏蛋”移动化、生活化后,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自由性、多样性,只要登录,人人都有“专属自己的话筒”,互联网生活化了、即时化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之奠定了技术基础与信息获取的便利化。上课看手机成为世界问题,中国尤盛、职教尤盛。

中国尤盛是因为,中国主流文化传统是单一性,很少有多样性,就是教育也是单一性多于多样性,考试“唯一正确答案”是最典型的案例。学生在单一性环境里长大,遇到互联网的多样性,像潮水般涌入的信息,好奇与贪玩,老师和父母都不及互联网的心理作用下,崇拜互联网就顺理成章了,不惜耗费大量时间看信息、玩时髦游戏。

职教尤盛是因为,中国国民教育考试制度淘汰大多数,选拔智商高的少数人机制,让大多数学生成为中考与高考的失败者。这些大多数一般都集中在职业教育机构,他们对课堂上以概念、判断和推论等理性形式表达的知识,天然反感。人都是感性动物,职教生更是。互联网信息传递的影像化、符号化的感性传播方式,比较中更吸引人,学生比听课更愿意耗费精力和时间。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被架空

2006年教育部“16号文件”确定的职教模式,由于社会政策与机制不匹配,至今仍被架空。“架空”,并不是说职业教育没有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工作,而是指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整体上没有实现本质转向。

从教育部颁布的专业标准看,其中的“人才规格”分析不到位;“培养模式”不具体;“课程体系”与“人才规格”不匹配;“课程内容”与“人才规格”不对应;“素质教育”没理论、不系统、课程无规范;“教学环境与教学条件”更是无法实现“人才规格”要求;“专业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只是为了方案需要写写罢了。

从教材建设看,任何教学改革,最终都必须落实在教材上。说实话,市场上“行动导向教材”、“教学做合一教材”、“工作过程教材”,有,看到过,但是稀缺产品,其中不乏许多假货、水货,只是对知识系统的教材改头换面而已。全国的职教课堂真正实现了“行动导向教学、项目教学、教学做合一、工作过程教学”的真的不多。仍然延用知识教学传统模式,才是大量的。这样的专业课教学,比“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好不到哪里去。

四、“看不见”、“看得见”的课搞反了

我国的“思政课”,实则是意识形态教育、“三观”教育,是中央政治局定下来的,谁也不敢违背。这些课程是典型的理性结构,其思想内容是以概念、判断和推论等理性形式表达的,而且这种表述都是经过深入思考而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价值原则和实践要求的。教学方法暴露、生硬、笨拙,没有生活化、情感谢化。

其实,意识形态教育、“三观”教育课都应该让学生“看不见”,隐藏在某种文化传承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美国电影制作庞大、情节跌宕起伏、催人泪下、引人深思,看了之后,热血沸腾、夜不能寐,最后觉得美国真好,变成一种自觉的选择。实际上,这叫“看不见”的意识形态教育。

学校搞“看不见”的意识形态工作本领差,需要创意,需要精致的构思设计和巧妙的表达、传承。然而,学校真正的素质教育课却是无形的,现在所谓的素质课,基本上与素质无多大关系,真正素质育人变成了学生管理,如何把素质教育落实在学校生活中,落实在育人活动中,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变成“看得见”的课。现在是“看不见”与“看得见”的课程搞反了,该无形是有形,该有形却无形,重成才、轻成人教育。

五、学生在教改中是观众,我们没有去问问学生

当今的学生都是90后出生的人口,他们开始认识的世界,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生活已经改善了的状态,以信息为代表的新技术日新月异。对他们来说,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空调、冰箱、高速公路与高速列车,不缺吃喝、不少穿戴等,本来就是这样。

教育是最为保守的行业之一。尽管信息技术培训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开展了一轮又一轮,“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通了一年又一年,网络课程建了一茬又一茬,但只要你走进大中小学的课堂,你会发现,课堂还是那样的课堂,除了PPT替代了传统的板书外,与十几年前相比并没有发生实质的变化。“互联网+教学“在教育系统还没有人敢做第一。

所有的教育改革,没有进行在校生调查这一环节,现在学校的老师都不知道学生在想什么。“福利房”改成商品房后,教师再也不和学生住在一起了,基本上是“上学进课堂,下课赶车忙,中午无处睡,备课在电脑上,老师在学校想坐一下都没有地方。”现在的师生,处于隔离状态,互相交流少,无感情。

参考文献:

[1]刘景忠.近距离观察职业学校课堂②为什么教师很流畅学生却惆怅[N].中国教育报,201504-27(008).

[责任编辑张栋梁]

作者简介:[2]笑浪.读书为了什么?[J].时代潮,2001(10):16-17.柴福洪,男,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高职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武昌职业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与公共经济。

猜你喜欢

职教读书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教材精读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