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局限:中国智造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坚持与守恒

2016-02-17陆俊杰

职教通讯 2016年1期
关键词:中国智造职业教育

陆俊杰



合理局限:中国智造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坚持与守恒

陆俊杰

摘要:智造意味着中国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正在也必将更加深入地引领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中国智造在产业中的具体考察指标或称展开路径有工业4.0、机器换人多种方式,也已经被多个产业引做产业升级的核心标签。职业教育自然不能无视中国智造的影响和发展,也必将引发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各方面的变化。但是,只有坚持素质提升、技术意识强化以及学校职业教育的模态,中国职业教育才能有更好的持久发展。

关键词:中国智造;职业教育;坚持与守恒;合理局限

中国职业教育似乎是特别讲求“实际”的,以至于用“中国智造”和“职业教育”(或“职业技术教育”)作篇名去检索很难找到针对性很强的文章。这与加入WTO前后职业教育界的反应形成鲜明对比。当然,这种检索方式是有缺陷的,不能据此认为职业教育界不关注中国智造,因为不少相关研究以中国智造更为外在的指标为考察对象,而以产业升级和打造世界水准的制造业为切入点的研究更是难以胜数。

一、中国智造在我国的演变脉络

笔者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检索平台,于2015 年6月15日进行了文献检索,对中国智造在我国研究和发展的脉络进行概略性研究,文后参考文献也以时间为序排列,以呈现其演进过程。可以发现以下几条脉络。

(一)词汇演进

最早与“智”相关联的是中国智业(2000年前后)[1-9],最初只是对中国咨询业发展的一种探索。出现了如对中国智业如何发展,如何与国外优秀资源整合,如何买单外国智业等话题的讨论。随着时间变化,“中国智造”开始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提出(2005年前后)[10-12],随后智库的相关研究兴起(2010年前后)。[13-14]与此相关的“中国创造”作为一个单独词汇提出则几乎与中国智造同步,反映的均是对知识经济时代下产业发展趋势的一种探索。

(二)产业领域演进

如前所述,最早提及“智”的是中国智业,限于咨询业,并未直接进入制造业领域。21世纪初期,中国智造开始在一些新潮行业企业产生,如软件、信息,最后进入实体的制造业。但是,中国智造的概念一旦与实体制造业结合便迅速拓展,用“一发不可收拾”来形容中国智造进入制造业领域的发展状态一点也不为过。先后涉及的行业企业包括机床、大型装备、家俱、航空制造、农资等多个领域。[15-73]从新近发展来看,除了继续在制造业蔓延外,智库也日益成为一种显性现象。似乎可以视为中国智业的升级版和加强版。

尽管智业和智库与智造似乎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甚至可以说硬产业和软产业的一种天然分割。但将其放在一起分析可以发现其中的最隐蔽的一条逻辑暗线在于知识经济,即都是通过知识专业化、服务智能化、高端化为显著标志的。尽管不多,但仍可见有研究者认为“‘中国智造’少不了智库的参与”。

(三)相关领域拓展

中国智造谈及的主要是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水平提升,但这种思路的拓展速度依然是较快的。与之相关联的词汇还有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的建设等。这些词汇尽管主要是以区域发展为着眼点,但“以智取胜”的色彩非常浓厚。在此方面,长三角、佛山国家高新区、青岛高新区等都有明确的宣称,依托“智造”实现“智慧”不失为一种对未来发展的前瞻性战略。

二、中国智造与中国职业教育的可能改变

中国智造之风正在兴起,也开始影响到产业的方方面面。但笔者研究发现,真正谈中国智造与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并不多。一方面,可以解读为职业教育界对中国智造关注度不多,或者认为这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并不大,这恰恰是一种好事;另一方面,亦可解读为一种理性的规避,若真是这样,又似乎可以解读为职业教育者的理性与独立。然而,事情或许没有这么简单,因为工业4.0、美国制造业回归、机器人换人等概念还是引起了职业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并研究在这些背景下职业教育如何转型发展。在笔者看来,中国智造或许是个囊括性很强、并与知识经济相关联的一个概念,是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种高度概括。从这个意义上讲,并不是职业教育界不关注中国智造,而是从更为具体的角度来分析的。而这种关联性研究是否与之前相同,会否出现一定的跟随或者过度反应。这正是笔者撰写此文表达拙见的主要原因。

如上所述,内在关联的研究并不缺少,这里只从两个角度进行简要概括和分析。

所谓凯拉姆,乃是阿拉伯语Kalam的音译,意为话语,顾名思义,凯拉姆体系专指伊斯兰教的话语体系。 伊斯兰教建立以后,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对外扩张,被征服地区原有的宗教信仰、科学文化与风俗习惯向传统的伊斯兰意识形态渗透,使伊斯兰教较为单纯的信仰受到多方面的挑战,于是,大约在阿拔斯王朝时期,一批穆斯林学者便着手对相关伊斯兰宗教信仰的各种命题进行系统研究和论证,开始了统一伊斯兰教义和教法的进程,他们从定义到原理,从概念到信条逐条作出符合经、训精神的论断,以保护伊斯兰教信仰的纯洁性和神圣地位,使伊斯兰教的基本形式得以确定,逐渐形成了伊斯兰的凯拉姆体系。

从宏观层面上看,中国智造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影响应该表现为体系的更加完备。职业教育的高移化、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显然是一种拓展职业教育发展空间的建议和做法,在知识经济和中国智造背景下,这种呼吁不但不会减弱,反而会增强。在我国,职业教育高移化最初只是一种呼吁,石伟平等诸多专家均提及过此种观点。在国家最新出台的关于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和《规划》则可以看出这种打通职业院校学生发展路径,促进技能技术人才走向高端化的倾向。部分本科院校转型和推进硕士、博士层面人才培养均是这种思路的实际体现。

从相对中观和微观层面看,中国智造或许会引起办学条件的进一步改进,也会促进实践层面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也会促进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更加关注智能化和高端化。从一般发展规律和既往历史来看,这种层面的改变会首先会出现在职业教育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然后逐渐向中西部相对发达地区有所推进。事实上,这种变化已然出现,尽管不能认为这是中国智造引发的直接后果,但至少可以由此洞见这种智能化的发展路线。

三、对中国智造引发职业教育可能变动的再思考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这一属性界定强调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和独特地位,却又恰恰极易使之丧失独立性。因为这种功能定位非常容易使职业教育跟在经济社会发展之后亦步亦趋。从职业教育研究者的研究论域便可见这种现象。中国加入WTO前后,学者们撰写了大量论文分析其可能带来的挑战,分析了职业教育界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到来后,学者们又对职业教育进行了批判,并分析其出路。对于职业教育是何种教育,不少学者认为是一种独特的教育类型,虽然学者批评了将职业教育工具化的倾向,但是真正到了经济社会有了些许转型的时候,更多学者却又加入了对职业教育进行反思和批判的进程中去。我们仍然可以从消极和积极两个角度来理解这种现象。从积极角度讲,职业教育者关注经济社会变化,谋求职业教育在时代变革背景下的定位与出路,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一种积极元素;但从消极角度来看,依然可以看到工具性思维在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的根深蒂固。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学者们一直在为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鼓与呼,还有研究者批判职业教育的功利化倾向,但将职业教育定位为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事实上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中国智造对中国职业教育究竟是福是祸?这是个大问题,自然无法简单地回答。想到此问题,除了WTO和金融危机对职业的影响这些话题映入脑海之外,还让笔者想起技术发展中的两个论题:电视机对收音机的取代以及网络对教师的取代。电视机产生之初,就有技术悲观主义者发出电视机必将完全取代收音机的呼声。然而,时过如此多年,收音机非但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反而在汽车走进千家万户的背景下重焕生机,早晨公园里也到处可见一边晨练一边听收音机的老者。网络产生之初,有人发出网络时代教师职业或将不复存在的担心。当然,大家可见的是,教师依然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如前所述,中国智造不可能不对中国职业教育产生影响,但远远不是丧钟,不全是祸水。借用一句网络用语来表达即是,无论中国智造来或不来,职业教育都在那里。未来职业教育必将发生这样那样的改变,尽管可能是因为中国智造,但肯定不能完全“归功于”中国智造。变化发生于未来,可能需要的不是过多的前瞻,而是静心期待与谨慎的应对,自有高超的理论工作者和智慧的实践者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但是,在变动不居的现实背景下,职业教育应该有哪些不变和坚守,才是笔者更为感兴趣的话题。

四、中国智造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坚持与守恒

与加入WTO、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一样,职业教育不可能对中国智造完全无动于衷,在办学思想、办学模式等方面也必定会发生一些改变。当然,这种改变可能不以中国智造为大旗,但会以工业4.0,制造业再造等名义出现。谈中国智造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坚持与守恒的目标在于,试图从一种更为宏观的角度,更为基础的站位分析职业教育如何应对中国智造,在万变之纷繁中找寻职业教育之宗。

(一)坚守之一:素质提升

此坚守来自于“知识与素质之辩”。也就是说,对于职业教育而言,知识和素质究竟何为最终目标?这与中国智造的根本特点有关,中国智造究竟重点在“智”还是重点在“造”?若在“造”,或者职业教育必须将知识列为首位;若在“智”,可能素质则须上升为首位。

任何一种教育类型都需要传播知识,但是,关键问题是,知识是不是最终目标。知识导向必须引发就业导向,就业导向又会引发功利化的制度设计。这里必须严重声明的是,关注知识,关注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点也没有错,但职业学校大量唯知识、唯就业论的做法或许并未把握职业教育的真谛,应该说也错误解读了国家相关政策的最根本指向。

对此问题,笔者的观点是,职业教育的首要目标不是传授给学生技术知识,甚至也不是重要培养技术技巧,而应主要着眼于使之成为一个具有较高素质的青少年,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即使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知识传授也似乎不是第一要义,而应是一种技术伦理、技术美感、技术责任感的熏陶和涵育过程,而且这是作为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

支撑此观点的现实状况有以下两个方面:(1)不少调研者的调研表明,不少企业管理者在谈及对职业教育学生的要求时表示,企业界需要职业学校做好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让他们掌握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学习力、有反思力的人;(2)职业学校老师在谈及学生学习时大多喊苦,认为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最基础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里可以引发一些有意思的思考,一方面,是企业界说不需要职业学校培养学生更多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是职业学校瞄准企业用人需求进行针对性培养,但职业学校学生似乎不买账。

当然,上述论证可能存在一个逻辑基点问题,就是依然是从服务企业行业需求角度来言,有自相矛盾之嫌。那再换个角度来讲,不少职校生,无论是中职和高职,都处于价值观、学习力等成型成长过程中,从这个角度看,究竟学习知识重要还是素质涵育重要。尽管可以说再者都重要,但现实的问题往往是,我们把大部分精力用在了知识传播上,素质涵育处于劣势,至少存在方法不当,效果不好的问题。不少处于人生发展关键时期的职校生非但没有掌握老师们想要其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又未能完成此年龄段青少年应该完成的成长。

(二)坚守之二:技术意识

此坚守来自于“技术能力和技术意识之辩”。也就是说,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技术能力和技术意识究竟何者是职业教育的最根本基点。

这里先做个概念界定,技术能力侧重于从让学生掌握技术的基本知识、关键的操作要点来讲,技术意识则主要从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技术学习能力培养的角度来讲。另外,与第一个坚守不同的是,这里强调技术意识,更多是从技术创新角度而讲;而知识与素质之辩想强调的是职业教育更应该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较高素质的公民的角度而讲的。

统观职业学校当前教育可以发现,大多数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上都强调使学习掌握学科知识或者从事某一专业技术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术,而对技术创新、发明、传播等方面关注是远远不够的。

这里也分两个层面。(1)技术知识和技术技巧的讲解和训练是最为简单的,如果排除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的问题,这一目标的实现是最为简单的。当然,对于不少职业教育学生而言,学习主动性已然造成了这一目标的实现的困境,但这并不能消解这一目标的达成相比于技术意识的培养相对简单的结论。(2)职业教育学生根本无法从事技术创新,或者这不是他们的最重要任务。这是笔者想重点分析的话题。职业教育教师反对或者不认同这一观点的主要论据在于,学生连基本的知识和技能都未掌握,何谈技术创新。这一看法看似理直气壮,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其中的问题在于,究竟是学生缺乏学习能力还是因为他对目前传授的技术不感兴趣。如果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他们感兴趣了,是否能够学习?也就是说,现今传授的技术本身或许并不是一个难点,而是相对于学习学习兴趣而言的难。那么,怎么解决学习兴趣问题,尽管不少老师探索出不少小技巧,但笔者认为让学生具有技术创新的冲劲和兴趣可能是更为根本的着眼点。在知识学习网络化、学习资源公开化的社会背景下,在学生处在最具创新活力的年龄段的背景下,技术创新的活力激发对学生存在感的强化和成就感的升华功能远远大于掌握某一特定的知识和技能。

(三)坚持之三:学校教育的模态

此坚守来自于“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之辩”。也就是说,对于职业学校而言,应该走与生产实践零距离对接的“培训”之路,还是走学校教育的路线,成为真正与职业培训不同的教育模态。

笔者并无低估社会培训和企业内培训的重要作用,但不是本文所讨论的话题。这里想强调的观点是,让学校像学校,而不是让学校像其他。核心的观点在于,职业学校还是学校而不是社会培训或企业内培训。真正的技能培养(尤其是具体操作技巧)或许真的可以由社会培训班和企业的入职培训来解决,而不是学校教育的最根本目标。

普通教育曾走过一条向苏联学习的道路,目标在于提高知识传播的效率,职业教育也一直在学习德国双元制等国外经验的路线上不断前进。可以认为,现代学徒制以及目前我们提及较多的校企深度合作、引厂入校等均是这种思路的延展和发展。然而,在笔者眼中,这种提高技术传播效率,使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零距离对接之事,是职业培训需要做的,而非职业学校追求的核心目标。

职业学校应该追求一种跨越发展,服务于跨越式发展,为中国智造真正在中国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而且这种跨越不是硬件条件的跨越式发展,而是一种办学思想着眼于跨越式发展、办学模式服务于跨越式发展。关于跨越式发展的话题,不少人可以举出例子证明许多阶段不可跨越,许多发展阶段无法逾越。但有两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1)不少后发国家尽管可能走了一条技术上没有跨越的路线,但其用于技术研发的时间是大大缩短的,也可视为另一种跨越;(2)从知识传播的固有路线来看,人们并没有把前人走过的路再重新走一遍,而往往是在前人技术发展的前提下的创新。这是学校教育得以产生的最根本原因,也值得用以反思职业学校的办学实践。

具体到职业学校上来,可以说,职业学校应该追求的并不是与日新月异的行业企业实践保持同步,而是在不断变化中找到不变的东西,并将这种不变常常植根于学生人格养成和技术培养之中。

综上所述,中国智造可以引发我们对职业教育如何应对的诸多思考,需要有一批人去设计具体的应对路线。但是,在此基础上,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还应在这种变之中找到不变。唯有如此,中国制造和中国职业教育才有可能走出亦步亦趋的尴尬,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跨越发展之路。合理局限,不是不合理的闭塞,也不是不合理的盲从。这种独立性的追求无论是对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发展,还是对中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均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企业研究》编辑部.中国智业,向西向西[J].企业研究,2000,(4):1.

[2]任文硕.中国智业:机遇大于挑战[J].企业研究,2001(6): 14-15.

[3]张瑜.中国智业路在何方[J].企业研究,2001(10):37-38.

[4]董锡健.冲浪WTO:中国智业大有作为[J].上海企业, 2002(1):31-32.

[5]杨梅良.中外智业脑力大激荡[J].企业研究,2002(1):4-8.

[6]赵一军.中国企业如何“买单”中外智业[J].中国工商, 2002(5):118-122.

[7]天群.董锡键提出中国智业向纵深发展的十项建议[J].公关世界,2003(2):51.

[8]张利,何卫荣.绿色文明时代与中国智业[J].公关世界, 2004(6):54-55.

[9]程韩临.中国智业将支撑绿色文明时代[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05-25.

[10]江彦.让中国“智造业”更精彩——访Autodesk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有限公司总裁高群耀博士[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5(7):30-32.

[11]蒋湘辉.AutoCAD 2006面市助力中国智造[J].每周电脑报,2005(23):47.

[12]苏娟.“智造”燃情中国工业设计[N].中国知识产权报, 2005-09-14(009).

[13]于今.74之痛:中国智库的羁绊在哪[J].国家智库,2010 (1):4-7.

[14]中国智库的萌芽:智囊[J].国家智库,2010(1):15-20.

[15]杨海成.MIE推动中国制造走向智造[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版),2006(12):8.

[16]朱娅琼.机床业:进军“中国智造”[J].中国投资,2007 (6): 84-85.

[17]苏景玲.让中国智造慧及全球——访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总裁张亚勤[J].中国品牌与防伪,2007(11):29-31.

[18]谭论,马少妍.沈阳机床从“中国制造”跨向“中国智造”[N].中国工业报,2007-03-08(A03).

[19]金点强.中国智破西方化肥垄断[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08(3):56.

[20]李丽云,王超,李明.中国一重:持续创新的“中国智造神话”[N].科技日报,2008-11-18(003).

[21]邱江勇,宋关福:超图要做“中国智造”的跨国GIS软件企业[N].中国电子报,2009-07-03(004).

[22]王建专.泰兴晨光:数控机床领域的“中国智造”[N].江苏科技报,2009-07-13(A03).

[23]任健男.数码视讯:中国智造理念,给数字电视增加新亮点——访数码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荀海涛[J].电视技术2009,(4):47.

[24]运动控制“新势力”中国智造“新动力”——访深圳英威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副总监邓晓先生[J].伺服控制,2010(3):10-12.

[25]李云航.东莞松山湖:向“中国智造”华丽转身[J].城市住宅,2010(6):78.

[26]编辑部.新能源能否成为“中国智造”的源泉?[J].装备制造,2010(9):6.

[27]来洁.陶瓷向“中国智造”进军[J].上海工艺美术2010 (3): 34-35.

[28]吴凡.全球企业,中国智造——探索应用技术研究机构的技术转移模式[J].华东科技,2010(11):66-68.

[29]天河.用“中国智造”引领世界速度[J].黄金时代,2011 (1):13-14.

[30]王婕萍.中国元素如何变成“中国智造”[N].中国服饰报, 2010-03-05(A06).

[31]冯瑄,李孟龙.浙江吉利:引跑汽车“中国智造”[N].宁波日报,2010-03-28(001).

[32]叶奕莉,陆秀淮.用中国智造提升牛仔服装内涵[N].中国服饰报,2010-07-23(A10).

[33]方益波,张展鹏,叶锋.长三角引领“中国智造”[N].新华每日电讯,2010-11-29(007).

[34]方益波,张展鹏,叶锋.长三角引领“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N].经理日报,2010-11-30(A03).

[35]方益波,张展鹏,叶锋.解读长三角“中国智造”新理念[N].中国国门时报,2010-12-01(005).

[36]于今.74之痛:中国智库的羁绊在哪[J].国家智库, 2010(1):4-7.

[37]木易.赛灵思“中国智造”引爆冬天里的FPGA千人培训[J].电子技术应用,2011(1):4.

[38]顾意亮.建设“设计之都”助力“中国智造”[N].人民政协报,2011-12-14(A02).

[39]金永红.我们致力于走向“中国智造”[N].健康报, 2011-02-22(006).

[40]李敏,徐厚广.中国南车集团让“中国智造”成为闪亮名片[N].经济日报,2011-03-02(015).

[41]秦聪.中国智造的力量解读欧意德背后的中国汽车零部件[J].中国汽车界,2012(3):90-91.

[42]段雅丽.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中国叉车制造业的腾飞之路[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2(6):11-14.

[43]邓伟根.加强科技与金融创新建设“中国智造金谷”——佛山国家高新区倾力打造创业摇篮[J].中国高新区,2012(11):106-109.

[44]何丹婵.海尔磁悬浮领衔中国智造[N].科技日报, 2012-12-26(012).

[45]吴磊.“中国智造”迫在眉睫[N].通信产业报,2012-04-23(012).

[46]广东记者站.佛山高新区:高擎创新创业火炬打造“中国智造金谷”[N].科技日报,2012-07-06(032).

[47]金钊.“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N].中华建筑报, 2012-10-12(010).

[48]丁玉兰.“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背景下高职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成人教育,2013(6):113-115.

[49]韩永奇.农药业应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J].农药市场信息,2013(17):13-14.

[50]肖丹.发明专利助飞“中国智造”[J].中国科技奖励, 2013( 9):3.

[51]青岛高新区.筑造中国智造港湾——青岛高新区介绍[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13(5):7-8.

[52]栾中铭.“中国智造”的不竭动力——记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技术中心主任佟德辉[J].科技致富向导,2013(35):287.

[53]催怀刚.现代普洱茶膏民营“中国智造”[J].茶博览, 2013(5):83.

[54]平原,雷丽.工业机器人推动中国智造——首届中国(广州)工业机器人峰会召开[J].时代汽车,2014(12):52-53.

[55]明星.“中国智造”少不了智库的参与[J].中关村,2014 (4):50-52.

[56]畅想智慧城市——霍尼韦尔助力中国智造未来城[J].上海化工,2014(4):43-44.

[57]名校名企强强联合,中国智造慧创未来,彩装防腐涂料构筑生态中国梦[J].腐蚀与防护,2014(3):197-198.

[58]王明明.安防“中国元素”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专访天津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戴林[J].中国安防,2014(19):18-21.

[59]郭鹏磊,武凤文.基于句法的“中国智谷”概念竞赛方案设计优化浅析[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14生态景观规划营建与城市设计[C].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2014:5.

[60]杜峰.国产4G手机出货量破亿中国智造迎反超良机[N].通信信息报,2014-12-03(B01).

[61]吴影.“中国智造”魅力闪耀福田汽车再战APEC[N].中国工业报,2014-10-10(B02).

[62]王丹誉.期待出版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11-20(003).

[63]张欣.武汉有望成中国智造的重要支点[N].中国工业报,2014-11-18(A02).

[64]“十三五”布局“中国智造”[J].政协天地,2015(5):57.

[65]李向光.“中国智造”的人才基石——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谱就新篇章[J].中国人才,2015(2):42-43.

[66]马桶盖引领中国卫浴改革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J].陶瓷,2015(5):69-71.

[67]韩竞.“中国智造”聚酰亚胺纤维[J].中国纺织,2015 (3):118-119.

[68]游寰臻.中国智造群体逆袭国产手机国内份额逼近八成[J].质量探索,2015(3):39-40.

[69]刘文元.机器·人·中国智造——2014中国机器人产业推进大会暨首届中国(广州)工业机器人峰会[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5(2):18-19.

[70]转型“中国智造”要培养大量“顶尖工人”[N].消费日报,2015-03-11(A02).

[71]胡毓.海事环保再添“中国智造”[N].中国船舶报, 2015- 01-23(001).

[72]赵俊梅.知产法院:推动“中国制造”升级“中国智造”[N].人民法院报,2015-03-09(005).

[73]宋晓明.马桶盖海外争购引热议中国智造亟待向4.0升级[N].通信信息报,2015-03-11(A10).

[责任编辑张栋梁]

基金项目:2014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4BJY003)

作者简介:陆俊杰,男,中原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学报编辑部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01-029-06

猜你喜欢

中国智造职业教育
闪耀西子湖畔的“中国智造”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