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文化传统对农民子女职业教育选择的影响研究

2016-02-17查国硕

职教通讯 2016年1期
关键词:影响

查国硕



职业文化传统对农民子女职业教育选择的影响研究

查国硕

摘要:农民及其子女作为接受职业教育的主体,其教育选择对中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职业文化传统制约着农民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等,从而影响农民子女的职业教育选择。弄清职业文化传统对于职业教育农民子女职业教育选择的影响机制,从而发扬职业文化传统中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因素,规避职业文化传统中阻碍职业教育的发展的因素,为我国的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文化传统;农民子女;职业教育选择;影响

每个人都时刻受着文化的影响,不同的文化熏陶下形成不同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评价标准,从而对个体的行为选择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农民在为子女进行教育选择时,基于文化传统必然会在农民的选择框架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直以来,研究农民子女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便是文化因素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在文化的因素中,除却父母受教育的文化水平,提及最多的要数文化传统对于职业教育的影响。那究竟什么是文化传统?文化传统对于职业教育农民子女职业教育选择的影响机制是如何发生的?在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我们在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上如何做到趋利避害,充分利用文化传统中的有益部分,改善文化传统中阻碍职业教育的发展的部分,为我国的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职业“文化传统”的概念澄明

文化传统时常被人提及,但什么是文化传统,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我们要明确职业文化传统对农民子女职业教育选择的影响就必须首先明晰职业文化传统的含义。职业文化传统是文化传统的子文化,只有首先明确文化传统的含义,才能厘清职业文化传统的含义。针对文化传统,首先需要区分的便是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的区别,这两组词语被大家顺手拈来,但是其内涵,却有不同的理解。

著名的学者庞朴先生在国内较早地指出了“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不能混为一谈,它们应该是两个概念。他认为,文化传统的全称,大概是文化的传统(Cultural tradition),落脚在传统,文化传统是形而上的道,传统文化是形而下的器;道在器中,器不离道。传统文化的全称大概是传统的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落脚点在文化,其内容是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1]朱维铮指出,传统文化属于历史,是属于过去的。但先辈曾经认定是合宜的行为规范,以后继续被认为是合宜的,被认为是往古社会所累积的最佳经验,体现这种传统的文化形态,属于历史的遗存,却在现代社会文化生活中依然存在,尽管已经变了味并且变了形,那是活文化,这就是人们习称的文化传统。[2]

关于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的争论至今仍旧没有统一的定论。王杰指出,所谓传统文化不仅仅意味着“过去存在过的一切”,其更深层含义在于是肇始于过去、融透于现在、直达未来的一种意识趋势和存在。[3]本文认可文化传统的观点,所说的文化传统指的是一个民族既定的观念层面上(价值观念、心理特征等)稳定的心理倾向,它无形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相对独立性,以及强有力的惯性,是“变化中的稳定”。

职业文化是职业文化传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关于职业文化的含义,王文兵等认为是人们在长期职业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习惯、气质、礼仪与风气,它的核心内容是对职业使命、职业荣誉感、职业心理、职业规范以及职业礼仪的自觉体认和自愿遵从。[4]笔者认为,此定义中的职业文化就是基于文化传统含义下的职业文化传统的定义。我国的职业文化传统意蕴丰富,包括职业农耕文化,职业“士”文化,职业工艺文化以及职业的商业文化,各行,各业,有着自己的行业组织,行业规范,行为准则等等。

职业文化传统对于教育的影响制约着教育的方方面面,对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和阻碍作用,那究竟职业文化传统对于农民子女职业教育选择的作用机制是如何的?

二、职业文化传统的作用机制

农民子女职业教育选择在农民的决策行为,制约农民的教育有很多影响因素。国内关于农民教育决策行为分别从四个角度进行论述:经济学、社会学、因素说以及文化学的角度进行澄明。本文不对这些角度进行明细的说明,笔者是在社会学和文化学的角度进行思考,认为看待或者分析职业文化传统对农民子女选择职业教育的发展关系,要把这种关系放到“社会体系”中分析并且认为职业文化传统包含丰富的内涵,在我国灿烂的科技中,职业文化的影响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职业文化传统中并不是说留下来的就是精华,可是存在即合理。职业文化传统的存在有其积极作用也有其消极影响。王文兵等认为,中国传统职业文化的优质因素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从职业规范特别是职业道德规范来分析,二是从职业意义方面来说明[4],职业文化传统对于农民子女职业教育选择的影响机制便是在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中体现的。

(一)职业文化传统对农民子女职业教育选择的积极作用

1.“博乎道术”的观念。中国的文化传统是各种学说综合作用的结果,虽然儒家的思想在汉代以后成为主流的思想,但是,中华文化的兼容并包性使得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有着自身的可调和性。比如说,战国时期的墨家思想,墨家认为,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教人多功”,坚持“博乎道术”的教育内容的选择,这一思想在之后的几千年传承中也没有被摒弃,而是和儒家的“学而优则仕”成为培养学生的两种观点。墨家的这种重视科技的思想随着我国的文化传承一直延续至今天,并且将对未来的职业教育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浙江东阳为例,东阳以“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工艺美术之乡”闻名遐迩。东阳文化朴茂,教育鼎盛,素有“勤耕苦读”之风,历史上英才辈出,进士题名共有305人,其中武状元6人,曾任正副宰相5人。[5]但是让东阳人民自豪的还有东阳的木雕,东阳木雕约始于唐而盛于明清之后他们世代相传,创造了众多的千古佳作,造就了上千的木雕艺人,从而成为著名的“木雕之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东阳的文化传统中,注重科举考试的同时也注重工艺教育,这两种教育是同时存在着,相互补充的。

2.“经世致用”的理念。职业文化传统强调经世致用理念,无论是儒家的“内圣外王”之学,“内圣”——修己之道,“外王”——经世致用,还是古代的考试“策”还是“论”或王守仁的“心学”都强调经世致用,虽然这些经世致用的思想主要是在“士”职业中得以体现的,但这些人物的思想作为一种文化传统经历不断的传承,即使在民国时期晏阳初先生的“博士下乡”行为,陶行知的“知行合一”都是良好的佐证。从古至今经世致用的人才不胜枚举,也可以反映文化传统中对于经世致用的提倡。而这种思想对于农民子女职业教育选择的影响则体现在:固然“学而优则仕”是最佳的选择,但是还有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想法。当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我们的农民对于孩子的教育选择会退而求其次,进行职业教育的选择。

3.“职业符号”的象征。职业文化传统中也注重“君子”的培养,每种职业有着自己独特的职业文化,形成自己的职业信念和职业追求。每一职业的从业人员都遵从相应的职业行为标准,有着本行业的使命感以及形成本行业的职业习惯,每一个人都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休戚相关,形成自己独特的职业气质。因而每一种职业的内部都注重养成一个人的职业精神气质,每一种职业在历史的长河中都留下每一种职业的标杆人物和职业符号,而这些标杆人物的存在以及所形成的职业符号对学生起到了榜样和激励的作用,榜样的力量会激发学生对于职业教育某个领域的兴趣,从而影响农民家长对于子女的职业教育选择,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职业选择是一个人的抱负选择,良好的“职业符号”所代表的职业对学生的吸引力也会增大。如护士这个职业所代表的“救死扶伤”、“白衣天使”对有志于从事医疗行业农民子女来说就会有很大的吸引力。

(二)职业文化传统对农民子女职业教育选择的消极影响

文化传统中有可取的地方,但是文化传统有着自己的文化惯性,对于现代社会发展很多方面起着消极的影响作用。这些消极影响又是如何作用在农民子女的职业教育选择的影响的呢?

1.重“道”轻“器”的价值观。在中国古代的哲学中,“道”是一个最高的范畴。《老子》第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具有包罗万象的统一性,重“道”轻“器”教育观的表现就是中国的文化传统重视知识学习轻视技能的教育现象。职业文化传统有着自己的载体,在农民中,文化传统通常以戏剧、乡约、故事、传说、小说为载体传播历史知识,文化观念和树立道德楷模,这些方式使得职业文化的传统观念也深入民心。传统的儒学倡导的“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思想观念通过这种非正规的方式深入到农村社会,成为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黄梅戏《女驸马》等戏曲中宣扬的“寒窗苦读”“衣锦还乡”到古代民间流传的歇后语“教儿习技艺之事——没见识”,在农民的心中就存在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心理,在这样的影响中,技艺的学习成为“奇技淫巧”,这些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农民子女的教育选择。在现代的农村职业教育中,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在子女的学习能力不错的情况下,宁愿将普通高中作为子女教育的第一选择。在子女的成绩不理想的状态下,将职业教育作为第二选择——“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2.重“官”轻“工”的人才观。在传统的社会阶层中,将人员根据从事专业的不同分成“士、农、工、商”。在资源的占有和话语权上,“士”阶层所拥有的“特权”是多于“农、工、商”的。在传统的文化中,由“士”阶层垄断话语权使得人们对于“农、工、商”地位的看低,重视“学而优则仕”的人才,轻视“奇淫巧技”的专才。即使是优异的工匠,在经济资源充足的情况下也会出现“买官”现象,在对子女的教育中重视“正统知识”的传授。这种传统的社会身份等级观念的影响一直延续到当今社会,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农民子女的职业教育选择。当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传统的由“士”垄断话语权的地位有所改变,但是仍旧存在着不同的社会阶层的划分。在以职业分类的基础上,陆学艺学者提出“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来划分社会阶层”的社会分层理论框架。根据社会成员拥有的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多寡为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课题组把中国社会阶层区分为十大社会阶层,即国家与社会管理层、经理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市无业、失业和半失业人员阶层等十个阶层。【6】通过对农民群体对这些职业声望的评价得分的调查显示,农民给予较高的声望评价的是拥有最多权利资本和文化资本的人。[7]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农民观念中的普通高中教育被认为是正统的,是通向“金字塔”的正路,是通向光明大道,进入上流阶层的必经之路,但是职业教育就是“次等的”教育。同时,一些证据表明,当前的职业教育难以保证学生毕业后就能顺利就业或获得创业所需的技能,毕业生往往难以进入中间阶层,相反却可能更容易沦为低收入的劳工阶层。因此,人们只能尽量回避职业教育而选择普通教育。

3.重“道”轻“技”的知识观。职业文化传统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重视科举的职业文化传统中,重视文化历史和道德伦理方面的知识而轻视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即所谓的重“道”轻“技”的知识观。从汉代的取士制度到隋唐的科举制度,都是侧重道德伦理和法律文化方面的理论知识,忽略了科学技术和实际操作。在知识的传授上,选择的是伦理和理论方面的知识进行教授,对于“工”“技”的传授则认为不需要在学校中进行,而是到传统的作坊成为“学徒”。对于“技”的内容传授则不会在学校中进行。这在农民对其子女的职业教育选择上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一方面,职业学校收取学费;另一方面,在操作的实践方面不强,因此,许多家长宁愿选择将孩子送到工厂和修理厂等地进行学徒式学习也不选择接受职业教育而花费几年的时间。

三、职业文化传统对职业教育选择的策略分析

职业文化传统对农民子女职业教育选择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多方面,一方面,它存在有利于农民子女职业教育选择的因素;另一方面,也导致农民对职业教育产生偏颇认识从而影响对其子女的教育进行理性的选择。因而,针对职业文化传统,我们应当对其进行合理的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在农民子女的职业教育选择中发挥更为合理的作用。当然,个人的教育选择不是单一的因素决定的,受社会整体环境的影响,包括职业文化传统的制约也包括正式制度的约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整体出发看待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农民子女的教育选择是一个被动和主动选择的过程,是在普通教育的机制下的“被选择”,如何做到让农民的子女选择农村职业教育需要从多方进行努力。

(一)提升职业教育的教育吸引力

从内因着手,最根本的还是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职业学校由于政府政策的导向,对于自身的发展具有局限性,在很多方面不如人意。办学条件差,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不完整,教师的质量整体偏低等,使得职业教育的“正能量”不够。职业院校应该从自身的建设着手,合理规划发展布局,整顿学校的校风校纪,改善办学质量提高自身的吸引力,努力改变社会和家长对于职业教育的偏见,愿意将职业教育作为子女教育的第一选择。

首先,政府应该对职业院校进行调控,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资,改善职业院校的硬件和软件;建立国家资格框架体系,规范资格认证制度;规范教师的准入制度,提高职业教育的师资水平;组织学校骨干的在培训,积极推广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

其次,学校应该规范自身建设,合理规划布局。必须明确学校的办学目标,根据本地区和行业的发展特色确定学校的重点专业建设;进行课程改革,文化课和专业课进行合理布局,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学校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研讨从而用于实际的教学中;鼓励学校教师的再培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以及方法能力。只有将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凸显,才能提升职业教育的教育吸引力,促进农民对子女职业教育的理性选择。

(二)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除了从内部建设着手提升职业教育的教育吸引力,这个需要职业院校不懈的努力与创新,还需要从外部的保障机制着手,需要社会加强对于农村职业教育的认可,无论是在经济地位还是社会地位。改善社会用人制度,社会对人才的价值评价存在一种不良倾向,即“重学历、轻能力”“重知识、轻技能”,使许多技能型人才难以得到他们应得的价值回报和相应的社会地位,造成了这类人才的流失和后续乏人。由于价值观的影响,导致了社会群体不认可技术人才的社会地位,家长更多地选择普通高校,而人为造成了技能人才后续乏人和职业教育发展阻滞。

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重能力轻学历的社会氛围,这样在某种程度上也避免过度教育的产生,全社会形成对职业教育文化认可,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技术与职业教育广义的定义为“在普通教育之外,研习科技与有关科学,以习得和经济与社会生活各部门职业有关的实用技能、态度、理解与知识之教育历程。”[8]职业教育具有的重要作用,是需要得到社会了解、关注的。

同时,需要明确的是,农村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大范围地进行职业课程的调查。就业信息和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职业学校开展的调查信度和效度相对较高。职业院校只有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和准确的职业分析才能把握市场的变化和需求[9],但是,只靠学校自身开展的社会调查进行优化研究既不经济也不可能,需要多方的支持。

(三)协调多方形成职业教育圈

在信息时代,关起门来办教育是不会取得成功的。农民子女职业教育选择是家长和学生共同选择基础上做的最终决策,决策前对信息的把握成为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因而,应协调多方,形成职业教育的支持。

1.义务教育阶段。可以在初中的课程上开设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课,让学生了解职业的相关信息以及就业的相关资讯,在心中明确每个人有着多元智力的发展可能性,职业教育不是次等的教育,不是普通教育外的第二选择。

2.广泛应用媒体的宣传作用。寻找职业教育的成功典范,搜集个人成功案例,广泛应用媒体的宣传,让家长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在很大的程度上,农民子女职业教育的选择是家长做出的决策行为,因而对于家长的信息传递,以及信心树立是十分必要,而且有效的。

3.将每种职业与整个人生的意义、甚至终极关怀联系起来,努力树立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视为实现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有效途径,增强对于自身职业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庞朴.文化传和传统文化[J].科学中国人,2003(4):9.

[2]朱维铮.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J].复旦学报,1987(1):49-51.

[3]张立文,等.传统文化与现代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86.

[4]王文兵,王维国.论中国现代职业文化建设[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4(4):71-72.

[5]好搜百科.东阳[EB/OL].http://baike.haosou.com/doc/ 3142066-3311479.html.

[6]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8.

[7]王苗,张力跃.乡土文化对农民子女职业教育选择的影响探究[J].职教论坛,2013(10):10.

[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技职教育”之定义[J].技术及职业教育季刊(台湾),2011(1): 100-101.

[9]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95.

[[责任编辑曹稳]]

作者简介:查国硕,女,浙江师范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01-0019-04

猜你喜欢

影响
美食网红如何影响我们吃什么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不同上蔟蔟具对茧丝质影响
影响大师
低影响开发(LID)在光伏电站中的应用
I Have the Right to Be a Child
Say 'No'Because It's Your Life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