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意说反话系列(一):别管什么创新,让我们来模仿吧

2016-02-17臧志军

职教通讯 2016年1期
关键词:道尔模因变异

臧志军



故意说反话系列(一):别管什么创新,让我们来模仿吧

臧志军

在职教研究圈浸淫的时间长了,总感觉圈内有一种守成之气,不愿意去触碰新话题、不愿意提出新观点,所以想到写一个“故意说反话”的系列短文,在这些短文里观点是否正确并不重要,我要做的只是努力提出一个看似离经叛道的观点,说不定能够激发圈内人士更多的思考。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创新”一词很“火”,用一句网络语言来说:写报告、发言不扯上创新两个字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职业院校自然不能免俗,许多学校开始设计一些创新项目,鼓励老师与学生创新。可是更多人在私下里总存在着一丝疑问:职业院校的老师和学生有多大的创新能力?

道尔金则创造了一个新概念来讨论人类知识的创新问题。在达尔文主义者看来,真正统治这个地球的不是人,而是基因。基因通过不断地复制而使自己永生,在复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变异,从而产生了物种的演化。在道尔金看来,人类的观念也与基因相似:观念在不同的人之间不断被复制、传播,在复制、传播的过程中观念也必然会发生变异,出现与原观念有差异的地方,从而产生了新观念。仿照“基因”(gene),道尔金把人类观念称作“模因”(meme)。基因之间的战争遵循“适者生存”的法则,适应环境的基因变异才能存续下去,无法适应环境的基因就被消灭了;同样,模因也遵循“适者生存”法则,那些适应人类社会要求的观念的变异生存下来,被称作创新,那些无法得到社会认可的变异被认为是异端邪说,成为思想上的垃圾。

其实,早在生物学家和进化论者提出关于模仿和创新的观点之前的几十年,一位社会科学巨匠已经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塔尔德在《模仿律》一书中就认为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是模仿。他关于创新的观点也与道尔金有相似之处:“我不考虑个人是否意识到自己的首创性——这是因为个人常常是在无意之间搞革新”。

这些学者通过不同学科的研究告诉我们一个审视模仿与创新问题的视角——模仿与创新是同一个过程,而创新只不过是模仿的变异而已。相对于学术讨论,这个视角对职业教育可能更有益。在一所中职学校,我看到了一个学生的创新作品——一台全自动仪表车床,学生们在介绍中说,创新后的机器可以实现全自动生产,开机后加入物料后即可,还能满足打孔、车外圆、车内圆、扩孔、倒角等生产工艺要求。这个作品曾获得省级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但在阿里巴巴中用这个作品的名称去搜索的话,出现了310个类似的产品,这说明,如果用“首创性”来定义“创新”的话,这个创新产品可能并不能名副其实,或者可以说,这个创新作品主要是一个模仿的作品,但其中肯定也有学生和老师们创新的成份,因为任何模仿的作品都会因为时间、地点、设备、工艺、应用环境等不同而产生新的技术问题,需要模仿者采用特定的技术路线加以解决,这些有限的创新大概就是道尔金所说模因的变异。如果能获得省级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的作品都是模仿基础上形成的创新,那么职业学校中的大部分被定义为“创新”的活动可能都是以模仿为主的吧!

除了要认识到创新其实是模仿的结果与变异,职业教育工作者还应该认识到,职业教育中的教学活动大部分时间都在要求学生进行模仿,而不是创新,就像一句西谚所说的:不要重新发明轮子。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责任在于把前人积累的生产经验教给学生,而不是让他们重新经历这些经验产生的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观察过好多学校之后,我有一种忧虑:许多学校并没有把模仿的事情做好。尽管现在职业教育特别强调打造仿真甚至真实的生产环境,但老师们还是没有能够教给学生进行有效模仿的方法,学生们经常是“画虎不成反累其犬”,进入企业后仍被斥责为“什么都不懂”。从教师角度来说,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大概是:老师们并不真正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即使有所了解,也无法从底层描述这些过程,他所指导的学生也只就能在表面对生产过程进行模仿,所以无法学到那些企业人士认为的有用的知识。

总地来说,我并不反对在职业学校中开展创新活动,但要记住模仿——最好是底层的模仿——才是职业教育的重心所在。创新不应该成为职业教育的目的,我们要做的只是创造条件鼓励模仿所产生的变异去生长、复制、再变异,只有这种创新才是有生命力的。

(作者系江苏理工学院职教研究院副研究员)

我也有一个疑问:创新是一种过程,还是一个结果?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读了两本书,一本是本特利等人所著的《窃言盗行:模仿的科学与艺术》,另一本是大名鼎鼎的道尔金所写的《自私的基因》。

本特利等人有一个论断:人类天生就会模仿。他们引用动物行为学家的证据说,灵长类动物的社会行为一般都在模仿同类,而人类也不过是另一种“裸猿”而已。神经学家则发现了灵长类动物模仿他人的神经机制:当一个研究人员移动了一颗坚果后,旁边正盯着这颗坚果的一只恒河猴的大脑思维方式就好像是它自己移动了坚果一样。对此,神经学家的解释是:“我们有大脑中充满了镜像神经元,它们使我们能够快速地凭直觉了解他人的意图,甚至感同身受”。镜像神经元的大量存在暗示模仿是我们的天性。

猜你喜欢

道尔模因变异
大侦探福尔摩斯3
大侦探福尔摩斯
大侦探福尔摩斯
大侦探福尔摩斯4
变异危机
变异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试论翻译中的模因*
变异的蚊子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