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育:何来何往何从

2016-02-17张健

职教通讯 2016年1期
关键词:方法论职业高职

张健



高职教育:何来何往何从

张健

职业教育外延发展、规模扩张时代的结束,意味着内涵建设、优化发展的后质量时期的来临。它标志着职业教育已行至水深处,由“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快速发展阶段,进到了“更上一层楼”的“爬坡过坎”阶段。这是一个更加需要理性沉淀、创新智慧和进取精神的时期,是一个需要认真再思考职业教育从何而来、去往何处、从何而往这一系列根本问题的新的转型期、“换档”期,想清楚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成为职业教育的“明白”人,职业教育才能真正立足新的起点、重新上路。

一、从何而来

美国课程论专家威廉·派纳认为,“我们的现在总是与过去有关,过去其实就是现在。如果没有对过去的深刻理解,我们就无法深刻地理解现在。”现在是过去的绵延至今,过去是现在的出处本根。所以,我们需要了解和把握职业教育“从何而来”,知晓它的“前世今生”。(1)从经济发展需要而来。高职教育是与经济发展联系至密的教育,它的发生就是由经济发展需求直接驱动的。我国经济的发展肇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以此为发端,经济增长走上了连续34年平均增长9.8%的轨道,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与之相应,在这一过程中,也越来越暴露出缺乏核心技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荏弱、高端技术技能性人才匮乏的弊端,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高端技能型人才,才能跟进和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乃至“中国创造”。所以才成就了上世纪末叶至今的高等职业教育气势恢弘、波澜壮阔的发展。(2)从教育自身发展需求而来。学界普遍认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始自上世纪80年代,以一批短期职业大学的诞生为标志的。中经政策利好助推,当然也几经反复波折缓慢地发展着。直到1999年,随着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强劲需求,我国高职教育进入了整合发展的新阶段,拉开了大力发展的序幕。从1999年至2008年短短10年,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数由474所增加到1 184所,在校生数由136.1万增加到961.8万,毛入学率由10.5%增加到23.3%。高等职业教育的崛起,使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由单一结构走向完善的多元结构,由知识本位型走向能力应用型,既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也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改革、互补和优化。

二、去往何处

明白“从何而来”对决定“去往何处”具有指向性意义。高职教育既然与经济发展相伴而生,就应该与经济发展相偕而行、相资而赢。尤其是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的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更应该研判走向、顺应趋势、设好专业,为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始终成为服务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源、人力资源库。这样才有存在理由和生命根基。具体而言,高职教育归何处,有两个逻辑指向:一是与经济发展调整相偕相向处;二是与教育发展转型应然走向处。前者讲的是为经济发展决定的去处。经济发展决定教育发展,这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定律,反过来说,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力资源状况也制约着经济的转型与发展。高职教育既然源于或者说派生于经济发展,就应该努力跟进和服务于经济发展,其脉搏就应该和着经济发展的心脏强劲律动。比如,当下的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优化产业组合方式和比例结构,由一、二、三产传统结构转向三、二、一优化结构,就是说,要不断降低第二产业中以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为代表的低端产业结构比重,提高技术密集型“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高端产业的比重,同时,大力提升和发展服务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比重。这就要求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式一定要跟上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的节拍和步点,积极调整专业结构、课程设置,跟进人才“高移”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和援手。后者讲的是为教育规律规范的去处。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有一个由外而内、由量到质、由低而高、由分而合的过程和趋向。高职教育转型发展必须循此而往,走向改革的“深水区”、纵深处。由外而内,即由外延式发展走向内涵式发展;由量到质,即由增量式发展走向提质式发展;由低而高,即由物化的发展走向文化的发展与建构;由分而合,即由自主式发展向合作式发展。舍此,无法提升高职教育的办学层次和境界。

三、从何而往

明确了“去往何处”的方向、目标,我们还须进而追问“何恃而往”?即我国的高职教育凭借什么面向未来、走向未来。这是更为实质的指导层面和实现层面的东西,是我们始终行走在发展的路上,趋近应然目标的手段。(1)自觉创新力。创新是职业教育深化改革、提质增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我国的职业教育存在的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是创新不足,更遑论创新自觉。君不见,学习国外的东西,照搬照抄,本土化创新不够;学习国内的东西追摹因袭,同质化倾向严重。这样的荏弱能力和准备状态,要想引领高职教育打好“攻坚战”,啃下“硬骨头”,走出“深水区”,难!所以我们必须怀揣着创新、而且是自觉创新上路,努力打造与中国经济强势崛起相匹配、相适应是职业教育,才能在全球职业教育竞争中“木秀于林、堆高于岸”,而且不惧“风摧”、“流湍”,立于不败之地。(2)整合方法论。职业教育走向未来必须有方法论支持。整合就是职业教育最根本的方法论,它是职业教育的存在方式,是职业教育的本质,是职业教育学科建构的基石。职业教育就是整合教育。以整合为学科基质与核心范式,我们将不难建构中国整合职业教育学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以整合为方法论指导,我们将在高职教育实践的方方面面,如校企合作、课程改革、体系建构、资源约束等,取得突破和进展。总之,把握住整合这一哲学方法论,就是把握了职业教育的本真和精髓,倘能在这一方法论指导下自觉创新实践,就能无所不胜、无往不及。

[责任编辑张栋梁]

作者简介:张健,男,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职教研究所所长,教授,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整合及课程论。

猜你喜欢

方法论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UAF的方法论意义
抓改革落实,习近平的十大方法论
我爱的职业
简述黑格尔的哲学史观与方法论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