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影响因子分析的创新教育现状调查及建议
——以常州大学城5所高职院校为例

2016-02-16孙爱华张春花

职教通讯 2016年35期
关键词:常州创新能力院校

孙爱华,夏 冬,张春花

基于创新影响因子分析的创新教育现状调查及建议
——以常州大学城5所高职院校为例

孙爱华,夏 冬,张春花

以常州大学城5所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以5个影响因子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结果分析了高职院校在创新培养环境、学生的认可度、配套经费、硬件条件、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创新政策宣传、多元化的创新教育手段、创造更多的创新训练机会、加大创新活动投入经费和提升师资创新教学能力等合理建议,以提高高职院校的创新教育水平。

高职院校;创新教育;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影响因子;常州大学城

自1980年初建立职业大学至今,我国高职教育已走过了36年的发展历程。1991年,东京创业创新教育国际会议界定了“创业创新教育”。其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也指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内容。[1]高等教育通过明确自身定位,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内在文化底蕴和开拓能力的创造性思维人才。[2]对于迅速发展的高职教育,各高职院校应积极构建符合当前发展的适合自身特色的创新课程体系和教育模式。我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布,才将正处于不断引进探索、缺乏系统科学理念和体系的高职院校,推进蓬勃发展的历史新阶段。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加强创业创新教育。教育进行创新教学模式改革,需要大量具有不断创新精神的高校教师,把创新理念应用于日常的教学,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与创新,有利于培养出大批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问卷设计及样本选择

笔者以常州大学城5所高职院校(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为对象,研究常州地区高职院校创新教育进展情况。调查问卷以创新基础认识、创新动力需求、创新参与效果、创新技能与创新环境条件、创新发展五个影响因子为基础,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1)针对社会环境对高职创新的推动情况调查(主要包括相关文件的制定和推行、各类创新竞赛的组织);(2)针对学生对创新教育方面的认识、需求和参与度情况调查;(3)针对高职院校在创新教育过程的改革情况调查(主要包括师资配置、创新训练基地、创新措施开放程度、创新讲座和配套资金等)。问卷共设计35个不定项选择。通过对学校和学生两者在创新教育过程中最易涉及到的困惑和问题进行分析,寻找高职院校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

调研所选的5所高职院校学生,共涉及了69个专业,发放调查问卷1 700份,实际收回1 379份,收回率为81%,经审查,有27份为废卷,实际有效调查问卷为1 352份,有效率为98%。调研涉及学生数样本量大,涉及专业种类多,所选学校也是常州地区影响较大的高职院校,能够代表常州地区高职院校在创新教育方面的实际进展和情况,并能反应高职院校之间的差异,为高职高专在创新教育方面提出借鉴。

二、问卷结果统计情况

(一)常州高职院校学生对创新的相关政策关注度不够

创新离不开知识积累,知识积累是创新的基础。大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创新动力等,都会影响其创新思维。常州大学城的高职类院校,因扩招和生源的减少,大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不高,因此,虽然很多学生对创新感兴趣,但实际对创新方面的政策关注度不够。调查发现,“对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鼓励创新文件是否了解”问题,42%的学生选择“不清楚”,32%的学生选择“大体知道”,7%的学生选择“不关心”,仅有18%的学生选择“详细了解过”。结果显示:政策文件关注度低和研究不够的原因与学生自身基础、所处的环境、学校的宣传等都有很大关联。(部分学生答题出现漏选等原因,每项的百分比总和不一定为100%,下同)

(二)常州高职院校学生对创新教育的认识与需求

1.学生对知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需求高。(1)对“高职院校可从知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开设相应的选修课,或从部分选修课的教育改革入手,以增加学生知识面和创造力方面的认识”题问,有77%的学生选择“需要开设相关课程”,认为“没用和无所谓的”占12%,明确“不需要”的占11%;(2)对“高职院校能建立新型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以提升自己的创新力”问题,有81%的学生选择“需要”,7%的学生选择“不需要”,所以,学生对开放式教学模式的需求强烈。这其中,有67%的学生认为,“人人都应该具备创新能力”,仅有18%的学生认为,“创新能力是少数有杰出才能人的专利”。笔者认为,学生对创新能力培养有高需求的原因跟基础教学有一定关系,学生进入大学前,已经过十几年的知识点学习,对知识点教学模式感到乏味,并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储备,需要一个新的、更能激发其学习热情的方式来提高自己,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能满足这部分学生的需求。

2.学生对创新能力培养所需能力的认识有差异。对于“创新能力中哪种能力最重要”,学生的理解有差异,42%的学生选择“实践技能能力”最重要,33%的学生选择“分析和理解能力”最重要,19%的学生选择“创造能力”最重要,16%的学生选择“自学能力”最重要,仅有8%的学生选择“多学科交叉贯通能力”最重要。结果显示:高职类院校为职业技能型高校,对学生实际的操作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学生普遍认为,实践技能和分析理解能力最重要。

3.学生对创新学习能力的理解相似。虽然对“创新过程中哪种能力最重要”问题的理解,学生的认识上有差异,但对于“创新学习能力”的理解,排序却相似。45%的学生认为,“发现问题能力”最重要,25%的学生认为,“信息检索能力”最重要,26%的学生认为,“知识更新能力”最重要,15%学生认为,“善于标新立异”最重要。

(三)常州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情况

1.知识能力培养环境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知识能力培养环境的微观因素中,影响创新能力培养最主要的因素是缺乏创造实践的机会(占26%),其次是教学内容陈旧和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分别占24%和25%),最后是课程设置不合理(占9%)。说明各学校实际提供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同时,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和方法的改进,也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学生参与学校各类创新型实践活动的机会不多。学生参与学校的各类创新型实践活动的机会不高,44%的学生“偶尔参加”,17%的学生“从来不参加”,12%的学生“不知道怎样参加”,仅有26%的学生“经常参加”。所以,对于创新性实践活动,需要加强普及和宣传。

正因为在校期间参与创新方面的机会不多,所以仅有15%的学生选择“会在毕业后参与到创新领域中”,50%的学生选择“考虑过”,25%的学生选择“偶尔想过”,有10%的学生选择“未考虑过”。

3.学校在开设培养创造力的专业课程上的宣传和认可度有待提高。学校虽努力尝试开设培养创造力的思维训练类、方法类和创造规律等专门课程,但仅有42%的学生“知道有开设”,29%的学生“不知道开设”,28%的学生认为,“没有开设”。结果说明:学校已开始注重创新能力方面的教育,只是宣传和认可度上还有待提高。

4.学校在对创新活动上的活动经费支持度不够。活动经费对创新活动的影响较大,设立大学生创新教育基金,可以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科技竞赛,发表科技论文、科技发明专利等,以提高创新氛围和积极性。高职院校仅有25%的学生认为“基金较多”,27%的学生认为“很少”,48%的学生认为,“没有或不知道该事”。因此说明高职院校在经费上的支持度相对较低。

5.学校在实验室制度方面的改革不够。实验室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合适地点,33%的学生知道学校“有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搞研究,22%的学生知道“偶尔开放”,20%的学生认为“没有”,24%的学生“不知道”。由此说明,学校在鼓励创新研究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

6.高校教师创新精神有待提高。学生对本校教师创新精神认可度不够,对本校教师的创新精神,51%的学生认为“一般”,16%的学生认为“较弱”,5%的学生认为“很弱”,仅有27%的学生认为“较强”。结果说明,高职院校要想提高创新氛围,教师要起到带头作用,只有自身具有创新精神,才能带动学生去创新。

三、对常州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

(一)加强创新政策宣传和解读,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政策文件

“好酒也怕巷子深”,再好的创新培养政策,如果42%的学生都不知道,那么,这个文件也不会发挥最大的作用。常州各高职院校虽然已开始进行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和教育,但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清楚这方面的事,这就是创新能力培养宣传方面的缺陷。应该采取比较合适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有这回事,知道怎么去做,让他们在创新教育中真正受益。

(二)创新教育形式多元化,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调查发现,各高职院校学生生源个体来源广、差异大。因此,学生虽对新型开放式教学有较高要求,但对创新能力的认识差异较大,对创新学习能力的理解不全一致。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创新教育中,开展形式多样、手段丰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

(三)提高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机会,全方位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实践。各类创新型实践课堂的丰富程度、档次、参与人数等,决定了学生在创新教育中的收益程度。开辟更多的创新实践型“第二课堂”,不仅可以满足更多学生对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可以增强其创新意识,提高其自身学习和锻炼的能力,让学生不仅能学,而且会学。

(四)加大创新活动投入经费,解决创新教育过程的后顾之忧

任何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都离不开经费的支持,它包括实验室建设的前期投入和创新活动过程的经费使用。调查显示,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高职院校在实验室建设和活动经费投入上都明显不足,需要学校在经费支持上加大力度。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提供软件支持

调查发现,学生对目前师资队伍的素质满意度不高,而大学生创新教育的传播者是教师,教师本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如果教师的素质不高,很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一个高素质的教师往往对学生的理想和观念起到很强的示范作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实现:(1)从企业引进创新能力强的人才补充教师队伍;(2)对现有学校老师进行培养,鼓励他们进行创新锻炼,给他们在创新道路上提供政策和经济支持,让教师圈形成一个创新氛围,从而提高整体师资队伍能力。

综上,高职院校应根据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创新教育过程中学生的需求和创新改革程度,谋划自己的创新教育之路,在教育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提升等方面快速发展。通过创新政策宣传、多元化的创新教育手段、更多的创新训练机会、充足的创新活动经费和提升师资创新教学能力,实现一个信息顺畅、形式多样、参与方便、经费充足和师资优越的学术环境,为创新精神提供一个成长的沃土。

[1]于利.“项目参与式”高职院校创业体系的构建[J].世纪桥,2012(1):95-96.

[2]黄晓波,陆文.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6):43-44..

[责任编辑 李 漪]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项目编号:KT2011486)

孙爱华,男,江苏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纺化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工程。

G715

A

1674-7747(2016)35-0001-03

猜你喜欢

常州创新能力院校
常州的早晨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