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性别理论嵌入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2016-02-16周天枢

职教通讯 2016年35期
关键词:理论政治思想

周天枢

社会性别理论嵌入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周天枢

将社会性别嵌入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能提升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可为高校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新的研究视角。社会性别理论中关于女性主体意识、女性的作用、性别差异和性别刻板印象的内容等,都可以与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从多角度创新女大学生的人才培养工作。

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性别理论

一、社会性别理论嵌入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性别理论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着西方女性主义思潮和妇女运动的实践而产生的,它是西方女性主义重要的理论建树,也是当代妇女运动发展的重要成果。社会性别理论自其产生以来,显示出其勃勃的生命力,成为很多学科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析范畴,是改变不平等的社会性别结构、促进两性共同发展的有力工具。

社会性别理论认为,生理差异并不足以直接导致两性地位的差别,社会文化因素才是性别不平等的根源。社会性别由社会文化建构,并形成了一整套确定两性社会角色和地位的社会制度和结构,通过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伦理、道德等种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对男女两性产生影响,使之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接受他们各自被期待的角色和行为规范。社会性别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方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社会性别理论开始传入我国,并渗透到哲学、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文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开拓出新的研究空间,形成了一系列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伴随着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实施,和我国的高等教育公平化程度的快速发展,在校女大学生的数量和规模逐年增加,女大学生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支宝贵人力资源。在对女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改革创新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应当看到的是,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当代女大学生,受着多元化价值价值观的影响,面临着传统和现代的激烈冲突与碰撞。特别是,受长期封建男权思想的影响,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等传统性别观念在部分女生思想中仍然根深蒂固,传统性别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束缚和羁绊着当代女大学生的发展,成为当代女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实现远大人生目标的巨大阻力。高校女大学生存在思想上的差异性,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趋势必然向着个性化方向发展。[1]将社会性别理论嵌入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正视性别差异,改变长期以来的“无性别”德育教育模式。这样,既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贴近女大学生实际,提升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可以为高校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新的研究视角,从多角度创新女大学生的人才培养工作。

二、社会性别理论嵌入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高校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女大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这一宗旨,积极借鉴和吸收社会性别理论中的合理成分,有利于引导女大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坚定理想信念,勇于追求学业和事业进步,创造有价值的人生。高校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理论不成熟和效果不明显的问题。[2]笔者认为,可以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章节,将下述社会性别理论的内容,嵌入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的补充和借鉴。

(一)女性主体意识的内容

女性主体意识,具体说,就是女性能够自觉地意识并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和人生义务,清醒地知道自己的特点,并以独特的方式参与对自然与社会的改造,肯定和实现自己的需要与价值的意识。将女性主体意识内容嵌入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引导女大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作用和使命,认识到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主体地位,在全面认识自我的基础上,重新审视自身原有的价值观念,确立自己的人生定位。女性主体意识是激发女大学生追求独立自主,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内在动力。

女大学生只有具备强烈的主体意识,才能自觉克服自身的依赖性和盲从性,建立独立的人格,增强其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女大学生只有在自己的潜意识里建立起牢固的女性主体意识,才能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勇于承担自己,充分尊重自己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主体地位,从而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勇于且善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主动参与发展,勇于竞争,这是社会对当代女大学生的期望,更是女大学生主体性的内在要求。女性主体意识,在引导女大学生追求科学的人生价值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对其未来的人生道路起到全方位、深远的指导。

(二)对女性作用的认识

长期以来,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男权中心社会里,女性的作用被贬低和湮没。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男尊女卑、男强女弱是各个社会形态普遍存在的现象。社会性别理论认为,女性对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女性与男性同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女性与男性应当具有同等的人格和尊严、同等的权利和地位。

将这一内容嵌入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帮助女大学生了解其成长所面临的特定历史和社会现实环境,激励女大学生奋发有为,鼓舞其建立自信心和使命感,相信自己的力量,反对妄自菲薄。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女生对自身作为女性的价值和作用认识不足。相关研究显示,一些女大学生缺乏远大的人生志向,成就动力不足,认为女生的最大的价值就是追求幸福的婚姻家庭,满足于做所谓的“小女人”,而荒废了对学业、事业和更高人生目标的追求。需要引导女大学生充分认识女性在人类社会中的伟大作用,从而开阔视野、坚定信心,正确把握人生与事业,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努力在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同时,积极贡献国家和社会。

(三)性别差异的科学认识

在人类历史上,以男权为中心的“生物决定论”,把两性间的生理差异扩大化,把性的自然差别归结为女人居于从属地位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男主外女主内、男尊女卑的社会性别分工制度,掩盖了对性别差异的科学认识。社会性别理念认为,男女两性在社会生活中的诸多差异,以及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地位,并不完全是由生物属性所决定的,更多的是由社会文化所决定的。它将两性的性别差别,区分为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社会文化因素与性别不平等之间的关系。

将这一内容嵌入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引导女大学生科学认识性别差异,发挥女大学生的潜力,引导女大学生建立自信,发扬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积极进取,奋发图强。这些精神品质是激励女大学生成就人生价值的内在动力。具备了这些精神气质,女大学生就敢于应对各种挑战,勇于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四自”精神的现代职业人才。

(四)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分析

所谓性别刻板印象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男性或女性定型化的期望和看法,是人们对男性或女性角色特征的简单、僵化的印象。例如,社会对男性的期望往往是坚强、勇敢、理性、阳刚、敢于冒险、以事业为主等,而对女性的期望则是温柔、漂亮、体贴、顺从、感性、阴柔、以家庭为主等。社会性别理论认为,传统观念所界定的性别刻板印象,是被个体所在的社会文化所赋予的。摒弃刻板化的性别角色分工,正确看待两性角色,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认知,促进女性的全面发展。

在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嵌入上述内容,有助于帮助女大学生克服性别刻板印象的束缚,认识女性应当有自己的事业和人生追求,培养女大学生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坚强意志,增强其独立自主性,引导女大学生把握自己的角色,在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拓展自我和成就自我的基础上实现人生价值,从而构建新时期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3]

当前,一些女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混乱迷茫,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在部分女大学生中蔓延,凸显出高校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将社会性别理论嵌入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改变现行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对滞后和脱离女生实际的现状。当然,任何理论都有其局限性。受意识形态与社会历史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社会性别理论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尽管如此,社会性别理论仍然不失为分析性别问题的一个崭新视角,可以为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的补充。在高校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应当尝试建立多角度的探索和创新。

[1]黄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34-36.

[2]胡博,王钰.加强高校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3):110-112.

[3]李红革,王威峰.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03-106.

[责任编辑 李 漪]

2013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当代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13G06)

周天枢,女,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性别理论。

G711

A

1674-7747(2016)35-0078-03

猜你喜欢

理论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思想与“剑”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