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2016-02-16王佳利马海涛

职教通讯 2016年23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王佳利,马海涛,祖 彧

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王佳利,马海涛,祖彧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心理意识产生了深刻影响,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科学把握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促使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健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积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对于引导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积极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机遇;新媒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APP应用、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新媒体以其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征,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改变。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当今网络的中坚力量是活跃而敏感的年轻人,这其中多数人群为在校大学生,高校已经成为新媒体领域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发源地。[1]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心理意识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载体,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同时,也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与困惑。在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用先进的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思想引领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充分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新媒体有机结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设积极高雅的新媒体环境,对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遇

(一)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依托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新媒体形成了巨大的网络体系,具有信息量巨大、资源丰富、交互性强和传输快捷等优点。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凭借新媒体,发掘海量的教育资源,并有针对性的借助搜索工具搜集所需要的文字、图片、视频等相关信息。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网络筛选有针对性、时效性的教育内容,更能贴近大学生心理需要,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加之以讨论、谈心、社会实践等辅助形式,构成了大学思想教育的基本模式。[2]而在新媒体加速发展的时代,微信、微博、QQ、网络论坛以其方便、快捷、灵活的特点,日益成为一种崭新的思想教育载体。教师可以通过新媒体更为方便快捷的发布更易于学生接受的教育信息,在短时间内,通过文字、图片或视频等方式,把相关的教育内容快速的传输给学生,使得曾经高高在上、严肃的思想教育变成具有亲和力、学生易于接受的新形式。通过新媒体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大学生不需要按照传统的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去规定的地点接受教育,通过手机、网络等新媒体便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内容,这极大的提高了思想教育的传播效率,也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时效性和互动性。

(三)新媒体教育平台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

在新媒体网络下,不同层次和深度的教育信息可供不同发展水平和基础的大学生享用,无论在何时何地,他们都能够自由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学习内容。大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他们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浏览所需要的学习信息,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性,在自主的学习和探索中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潜移默化的得到加强和提升,通过新媒体的这种学习方式,使得受教育者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从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

(四)新媒体的虚拟性和隐匿性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新媒体通信技术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打破了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界限。在新媒体环境下,人际交往中个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相貌、身份、职业等重要的社会特征被掩盖,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减少了心理戒备。通过虚拟性和隐匿性交流,教师可以较为顺利、有效的获得学生的真实情感和想法,学生也可以通过这种交流方式将内心深处的苦闷、迷惘等情感倾诉出来。教育双方通过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等形式无所顾忌的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通过新媒体手段,教师了解到了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对于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中暴露出现的问题及时地采取正确的方法和途径予以解决,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得到了提高。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新媒体因其开放性会导致其传播的无阻碍性,腐朽没落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传播趁虚而入,对大学生造成严重的影响。不仅如此,新媒体的虚拟性和隐匿性,还极易引发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人际交往困难等问题,导致各种失范行为的产生,不利于其成长成才。[4]可见,新媒体在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大量外来不良文化的入侵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近年来,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不良文化通过新媒体的迅猛传播,给心理发展还不成熟的大学生带来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他们阅历尚浅,自我意识发展还不健全,情绪容易波动,容易受到各种潮流的影响,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下,有些大学生沉溺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难以自拔,失去了理性自我。复杂多态,碎片化的信息包罗万象,有时候真伪难辨,大学生容易受到消极影响,出现价值迷茫。西方国家的这种文化侵略,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

(二)新媒体的发展对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现实世界和网络虚拟世界的联系十分紧密,大学生思维活跃,心理发展还没有完成成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他们的思维和认知方式发生了改变,容易人云亦云,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对问题本真的认识缺失了理性,在网络生存中,由于和现实人际交往的变化,他们的情感也发生了变化。网络上充斥的各种思潮,对学生思想和心理产生了很大影响,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畅通,学生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甄别虚假信息的能力不足。原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学生现实需要,新媒体背景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方式方法亟待进一步改进和创新。

(三)新媒体环境下部分学生出现学业心理倦怠与人际交往危机等消极表现

一些大学生热衷于网络游戏,各种娱乐活动,沉溺其中,影响了学业,快捷方便的网络资源,为他们学习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使他们变得懒惰,抄袭剽窃他人的作品等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些学生沉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失去了学业目标,对学习没有兴趣,呈现出情绪低落、烦躁、态度冷淡、自我评价降低、学习热情缺失等消极表现,严重影响了其学业发展。同时,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隐匿了身份、姓名,等等,在这种情境下,大学生可以任意的扮演在网络中的人际角色,可以任意的展示自我的内心世界,匿名的交往中他们常常失去了道德自我的约束,交往的信息玩法保证其是否真实,大学生中出现的网恋等上当受骗的事件也是屡见不鲜。有些大学生把自己封闭在虚拟的网络人际交往中,变成所谓的宅男宅女,足不出户,这些都给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严重者出现交往心理危机。

三、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强调:“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努力拓展新形势下的有效途径,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因此,教育工作者既要把握新媒体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机遇,积极运用新媒体带来的有利优势,同时,又要面对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带了的各种新挑战。

(一)培育素质优良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骨干队伍

在新媒体环境下,广大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树立积极的新媒体认知,掌握驾驭新媒体技术,并能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使用新媒体技术的水平,努力学习新媒体相关的理论知识,积极掌握新媒体运用的及技术技能,强化网络心理知识学习,传播学理论知识学习等,不断丰富自己新媒体知识和素养,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抵制新媒体传播的不良信息,能够积极充分的利用新媒体的有效平台开展学生思想、心理教育工作,将积极理性的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学生,教育引导学生全面理性客观的认知外在世界,帮助引导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盈头脑,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积极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知,及时帮助他们答疑解惑,不断提升学生思想境界。

(二)不断加强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与网络自我管理

部分大学生在网络的世界里自由驰骋,把网络当成自我宣泄情绪,随便发表不良言论,传递各种不良信息。[5]要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网络法制观念,提高个人网络道德修养,合理的表达自身诉求,切实提高自身网络素养。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立新媒体工作库,用积极健康文明高雅的信息净化网络空间,构筑学生的精神家园。大学生自己要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新媒体的复杂环境中鉴别真伪、去假存真,培养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我对负面信息的辨别力和免疫力,学会自我调控,做健康文明的网民。

(三)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具有陶冶情操、优化心境,扩展思维和美化心灵的积极作用,各高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各类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以活动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专题策划重点、特色、品牌活动[6],各类活动设计要转变传统的话语体系,积极寻求贴近学生的表达方式,使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更加生活化、更加具有创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用积极的正能量充盈网络,丰富学生精神世界。

(四)建立健全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与监督机制

学校要积极统筹,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考评机制,加强对新媒体下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监察力度,要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分层次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注重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信仰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要建立完善的网络监控体系,对个别不良言论和信息要及时处理,要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切实发挥好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宣传引导功能。

[1]闵大洪.数字媒体概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魏立娜.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4-17.

[3]龙淼.试论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才智,2014(28):152.

[4]姜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3):123-126.

[5]新浪科技.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 OL].[2016-01-22].http://tech.sina.com.cn/i/2016-01-22/ doc-ifxnuvxc1571655.shtml.

[6]林学聪.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36-138.

[责任编辑秦涛]

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6年度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模式与网络平台构建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6-R-50862)

王佳利,男,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副书记,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G717

A

1674-7747(2016)23-0072-03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