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肢联动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膝过伸临床观察

2016-02-16毛利军陈世宏冯炜珍尹仁龙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患侧四肢步行

毛利军 陈世宏 冯炜珍 刘 佳 尹仁龙

四肢联动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膝过伸临床观察

毛利军 陈世宏 冯炜珍 刘 佳 尹仁龙

脑卒中;膝关节过伸;四肢联动;康复

脑卒中后有70%患者可恢复步行能力,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以膝过伸步态行走,步行中反复过度伸展会牵拉膝关节后方的软组织形成累积性损害,包括关节囊、软骨、膝后韧带及前交叉韧带等,造成膝关节的疼痛和不稳定,严重影响患者步行能力。因此,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恢复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观察四肢联动(Nustep T4)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时膝关节过伸和运动功能的影响,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3年1月—12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脑卒中患者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龄29~76岁,平均(61.3±2.5)岁;病程<4周。68例生命体征平稳,均伴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股四头肌肌力≥3级;腘绳肌肌力≥2级;小腿三头肌肌力≥3级。所有患者均以膝过伸步态行走且因膝伸肌肌力和屈肌肌力严重不平衡导致。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符合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定的诊断标准[1]。排除标准:(1)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恶性肿瘤者;(2)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患者;(3)有痴呆、精神病史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包括(1)通过牵张、关节压缩、促进膝关节深感觉的恢复。(2)患侧膝关节控制训练,包括:在弹力带抗阻的情况下,每次抗阻持续10s,两次练习的间隔时间20s,每次15min,每天1次[2]。(3)延缓初次站立时间,患侧肌力达3级时才允许站立,同时注意髋膝踝关节的协调,纠正异常步态。(4)多功能肌肉刺激仪(TS6000):频率60~80HZ,将5cm×5cm 6个极片分为两组,一组放于股四头肌起止点处,另一组放于小腿的前外侧相当于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起止点上,20min,1天1次。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美国进口四肢联动(Nustep T4)行辅助运动训练,20min,1天1次,每周5次。(1)使用四肢联动对患者进行上下肢环转运动;早期患者由健侧上下肢带动患侧上下肢,使其完成上肢屈伸、下肢脚踏动作,模拟日常步行[3];(2)当患侧肌力达到3级时嘱其用患侧带动健侧,四肢联动训练器可以完成上下肢的同时运动,且可以互相借力或施加阻力,做节律的力量训练,增强上下肢的力量和协调性运动。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例)

2.2 观察指标 依据Loudon的膝过伸诊断方法[4]:患者站立相(即足底着地和支撑期)负重时,出现膝关节过度伸展,身体重心向后移,有向后倾倒的征象,只能膝关节主动屈曲步行;膝过伸使用定义为膝关节过度伸展角度>5°。经治疗后膝关节最大伸展角度<5°,视为有效。同时,采用简化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5]评价患者运动功能: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运动功能越好。

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治疗结果

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膝过伸患者纠正27例,无效7例,有效率79.41%;对照组纠正19例,无效15例,有效率55.88%。治疗组膝过伸纠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ugl-Meye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34 34治疗前41.26±24.43 41.68±22.57治疗后77.53±19.45*△70.10±15.34*

4讨论

脑卒中后,膝过伸发生率比较高,一般是代偿性改变,多见于支撑相中晚期。目前对膝过伸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常见原因有股四头肌和小腿后肌群无力、小腿三头肌痉挛、跟腱挛缩[6-7],导致患者在站立期对膝关节的协调功能和屈伸活动无法控制,形成膝关节过伸。有研究[8]发现后交叉韧带的应变力与膝过伸的角度之间呈线性关系,即膝过伸的角度越大,对膝后交叉韧带应力越大,受损的程度也越大。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稳定性减弱,屈膝无力,足内翻,足下垂,出现膝过伸步态、膝关节内旋步态和划圈步态等。因此,膝过伸的康复治疗成为肢体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方面。脑卒中后膝过伸,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利用四肢联动训练器的支撑系统对髋膝踝关节周围零肌力的患侧下肢进行屈伸运动,可防止零肌力患者膝过伸、膝外翻的发生而避免了下肢不稳定的偏斜,并且同时进行双侧肢体交替协调运动,早期通过健侧带动患侧,对患侧肢体的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肌力达到3级可用患侧主动带动健侧训练[9],一肢带动三肢,模拟日常步行。通过常规康复训练和四肢联动(Nustep T4)对患侧肌肉刺激,提高感觉信息传入,增强患侧膝关节控制和稳定性,改善患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和感知功能。

本研究显示,经过四肢联动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有效的纠正脑卒中后膝关节过伸,从而加强了膝关节的屈伸控制和稳定性,改善了髋膝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减少患膝疼痛,纠正膝过伸行走模式。疗效优于常规康复治疗(P<0.05),能更好的促进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全国第四次脑血管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解东风,谢丽君,冯碧珍.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对因治疗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4):546-547.

[3]李欣,宋桂琴,刘植华,等.四肢联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14,35(2):23-25.

[4]Louden JK,Goist HL,Louden KL.Genu recurratum Syndrome [J].Jorthop Sports Phys Ther,1998,27(5):361-367.

[5]周维金,孙启良.瘫痪康复评定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6-50.

[6]Cooper A,Alghamdi GA,Alghamdi MA,et al.The relationshipof lowerlimb muscle strength and knee joint hyperextension tension during the stance phase of gait in hemiparetic stroke patients[J].Physiother Res Int,2012,17(3):150-156.

[7]刘海兵,廖麟荣,邓小倩.脑卒中膝过伸研究新进展[J].中国康复,2014,29(2):137-139.

[8]Schenck RC Jr,Kovach IS,Agarwal A,et al.Cruciate injuryr patterns in knee hyperextension:a cadaveric model[J]. Arthroscopy,1999,15(5):489-495.

[9]郝双阶,肖文武.四肢联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步行能力的影响[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31 (1):28.

(收稿:2015-06-26 修回:2015-08-22)

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台州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台州 318000)

陈世宏,Tel:13757682859;E-mail:chensh7223@enzemed.com

猜你喜欢

患侧四肢步行
魔方小区
更 正
步行回家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跟踪导练(四)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观察
没有四肢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