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教公平、竞争与购买服务

2016-02-15柴福洪

职教通讯 2016年28期
关键词:高教公平竞争

柴福洪



高教公平、竞争与购买服务

柴福洪

一、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性要求得到社会普遍公认,一谈到教育公平,大家都认为是基础教育资源、质量相对均、高考政策公平等。其实,教育公平还包括高等教育公平、国有与民办高校之间的公平性问题。

高等教育公平是指“以传授知识文化为主体的高教”(普通、传统高等教育)与“训练技术、传授职业文化为主体的高教”(现代应用技术、职业高等教育)之间、教育部直属高校与省属高校之间、重点建设的“211”、“985”高校与普通高校之间、国有与民办高校之间的不公平现象。

其中,国有与民办高校之间不公平,主要是指国有高校有资格,民办高校没有资格获得财政拨款的现象。财政部与教育部联合发文(财教〔2014〕352号),到2017年高职院校生均拨款不低于12 000元的规定,明确只对国有高校。另一方面,国务院的决定又明确倡导社会力量办职教,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而且要探索混合所有制,财政部与教育部联合文件,明显是阻碍国务院的决定实施。

中国高等教育本来就没有分类,是职业教育发展之后才打开了分类发展之门。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两会的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如果高校还是现在这种“出生决定有无财政拨款”的政策,延续计划经济体制叫维,公共产品只由政府举办的组织提供,国家财政只对国有和集体组织,打击限制民办组织,那怕是公共产品也不行。

财政部、教育部的文件,明显是歧视民办高教,不知道民办高教培养的人才与国有高校培养的人才有什么区别?结果是在为谁服务?民办的实质是私人或法人资本为国家投资办公共事业,是在为国分忧,尤其是非盈利性民办教育机构。也因为这一传统的错误观念和政策,促成中国高等教育无竞争。从建国60多年的实践看,无竞争的高等教育无助于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如果要通过人才培养助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高教非竞争不可。没有竞争,就没有质量。

二、高校竞争

高校之间如何竞争?政府手中唯一的指挥棒就是财政拨款,如果财政拨款只向政府需要鼓励与大力发展的专业和优质的专业教育多拨款,对政府不鼓励发展的专业少拨款,只要是优质的专业,而且是社会急需的专业,不管民营还是国有,同等对待,必然引起高校之间的竞争。而且,竞争的中心是社会急需的专业人才、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等教育核心内容。

这样的竞争肯定是高效的,财政资金使用也是有效益的。关键的一点是谁来认定高校专业是优质的?这就需要引入第三方评估的社会认可机制,需要高校真实的信息公开。解决了第三方评估的社会认可问题和高校真实的信息公开,是高校竞争的拦路虎。

第三方评估应该是商业行为,但只对评估不合格学校和专业收费,合格学校和专业和优质学校和专业不收费,由政府定额补助。评估不合格学校和专业的评估资料不公开,评估合格学校和专业,按规定项目公布评估资料,评估优质学校和专业全部评估资料全部向社会公开。对不合格学校和专业,学校主管行政部门,教育部、省教育厅和两级教育学会从不同角度,要进行两次复核和会诊,对合格学校和专业由教育学会要进行一次复核和会诊。

第三方评估机构暂时由教育评估机构分设,吸纳社会力量重组,转制成商业机构。高校真实信息公开,是指每年对社会招生的高校办学的基本软、硬条件一年一公示,由不同级别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网上公示。

三、购买服务

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是政府与各类社会教育组织签订契约,根据对社会组织所提供教育服务的评估,以公共财政全部或部分支付其费用,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可选择的教育服务。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有两个本质内涵:(1)政府在购买教育服务中实现了“提供者”与“生产者”的分离;(2)政府与社会教育组织之间在本质上是一种以“契约”为基础的商品交换关系。

政府购买教育服务,首先应该在高等职业教育系统试行,因为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具有教育扶贫”的因素,且公共产品性质比重较高。而普通、传统高等教育(以传授知识文化为主体的高教)涉级顶尖人才培养,没有足够的经验之前,冒然实施,风险较大。

我国新型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亟待提高,采用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行政措施,通过竞争财政拨款,倒逼学校苦练内功,迅速成长,为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质量。关键是民办与国有高职同等待遇,有助于吸纳社会力量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更好的落实(2014年)国务院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决定。

对转型为应用技术本科教育的高等院校,暂不参与政府购买教育服务,待这一举措取得足够的实践经验后,再适时向其他高教育类型推进。

高教公平、公平竞争与购买服务三者是一个统一整体,既需要高层设计,又需要精心制定实施方案,在教育领域引入竞争机制,政府当好裁判员,学校当好运动员,需要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

高职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与传统教育有很大的区别,改革创新的任务十分繁重。黄炎培先生早就说过:“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地沟通和联络。”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市场需求及人在职场中履历等联系直接、密切,要从办学方和劳动力市场两头用力。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变化,以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与互联网的创新、融合为标志的“中国制造2025”对职业教育产生巨大挑战,教育形态正在发生变化,实际上高职教育存在三个校园,一个是传统校园,二个是企业的校园,三个是基于互联网云计算的校园。三个校园才能解决人才培养和技术进步同步。“场景”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因,高职院校只有把教学活动置于职业场景中,用真实的技术、真实的设备、真实的案例、真实的项目来开展教育,才能取得实效。

选择专科层次的1 300多所高职高职院试点购买教育服务,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最佳切入点,这些学校办专科时间都没有超过20年。

[责任编辑张栋梁]

作者简介:柴福洪,男,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高职教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公共经济。

猜你喜欢

高教公平竞争
公平对抗
《吉林教育》(高教党建与思政版)约稿
怎样才公平
高教明星“猎鹰”
笨柴兄弟
感谢竞争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高教强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