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微课建设的理性思考
2016-02-15黄一波吴朝华丁敬敏
黄一波,吴朝华,丁敬敏
高职院校微课建设的理性思考
黄一波,吴朝华,丁敬敏
摘要:国家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微课成为各地学校开展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微课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疑议,值得教育工作者反思。高职教育作为一种以实践为中心的教育,“怎么建”和“如何用”微课,成为每一位高职教师必须理性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微课建设;教育信息化
当前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入“微时代”。在“微时代”的社会背景下,教育领域、学习资源、学习方式等同样受到相应影响。2011年,广东佛山教育局的胡铁生老师首次提出“微课”概念后,全国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纷纷兴起微课建设和竞赛的热潮。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有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组织的首届和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有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组织举办的“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暨中国微课大赛”,还有一些省市教育行政职能部门组织的各类微课竞赛。2012年11月21日,教育部刘利民副部长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成立五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微课教学比赛是符合时代要求的积极探索,希望借此推动高校教师培训方式方法的改变,解决培训多样性、便捷性和针对性的问题,促进高校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至此,教育部、各省教育厅以及各市纷纷组织和开展各类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竞赛和微课竞赛,微课竞赛的广泛开展促进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微课建设的热潮。
许多学校纷纷将微课建设作为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部分教育单位以及教师对微课的基本概念、核心功能和基本应用,尚未明晰,却盲目跟上。目前学术界对于微课这一全新内容,尚存在以下3方面争议。(1)微课的定义(课程还是学习资源);(2)微课的应用(课内教学模式还是课外学习资源);(3)微课的发展(教学模式的改革还是在线网络资源课的衍生)。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研究者的实践领域与研究背景存在差异,角度不同导致认识的结果也不同。另外,高职院校作为不同于本科类别的高校,面对教育信息化的冲击,如何开展微课设计和建设,如何使用微课,均是广大高职教师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微课的定义
目前,学术界对于微课的定义,并没有完全统一。[1]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胡铁生老师对“微课”的定义,从V1.0版本到V3.0版本。[2-3]V1.0版本认为,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教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V2.0版本认为,以微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和“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V3.0版本认为,以微型视频为主要教学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
从胡老师对微课概念的认识中,可以发现微课的概念从关注微资源的构成到微教学活动,再到微网络课程。不管是哪个阶段的关注点,笔者觉得微课核心的概念是微视频和教学活动两要素。正如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所提出的那样,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4]当然,许多高校学者如焦建利、黎加厚、张一春以及郑小军教授均对微课提出各自的定义。专家们的定义中,相一致的内容是认为微课一定是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其他流媒体形式共存。存在不同或者各有侧重的看法是,微课究竟是课程还是学习资源。
其实,微课既是课程又是学习资源。大家不必纠结其定义关注课程的落脚点还是资源的形式。一方面,微课的设计和制作遵循课程设计要求,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另一方面,微课也给学习者提供生动活泼的学习资源,满足自主学习需求。正如张一春教授所述,微课最关键、最根本的衡量保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5]只要微课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难点,掌握重点,提升学习效果,就一定是优秀的微课学习资源。
二、微课的应用
微课从最初的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竞赛活动开始,直至现在各层次学校鼓励基层教师开展微课设计与制作,并应用于教学。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究竟如何应用呢?
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两种观点。如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不仅要作为教学资源,配合教师授课使用,更重要的应该与翻转课堂相结合,改变教学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6]通过课外观看微课视频,课内翻转教学。通过信息技术对课堂模式进行改革,是许多专家们一直努力的目标。这种观点认为,微课不仅是教学资源,更应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大有作为,改革传统的教学组织模式。这种愿望是非常美好的,但是在操作层面,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和克服的地方。第一,微课的数量是否满足需求;其次,微课的质量是否满足要求;第三,学生是否都愿意认真观看微课。如果以上三方面问题没有得到充分解决,微课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中,将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另外一种观点如王竹立老师所言,课内教学中使用微课视频资源,用得好,用得恰当,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引起学生注意、分享优质资源的作用;但用得不好或不恰当,只会适得其反。[7]王竹立老师认为,微课是一个预先制作的作品,在课堂偶尔用用是可以,但如果在正常教学过程中频繁观看视频,占据课堂过多的时间,必然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笔者认为,微课在课内应该尽量少使用,更多地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前或者课后观看微课。对学生而言,微课主要功能应该体现在作为学习资源,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微课应发挥短小精悍、在网络中随时随地可观看的特点,在移动学习中体现重要价值。正如专家所言,微课是为网络而生,是网络学习的一种优秀资源。微课的未来在网上,在课外。一切课堂教学中师生间语言交流、眼神交流、情感交流和思维碰撞是无法用微课展现的。
三、微课的发展
对于微课的未来如何发展,在学术界存在一定的分歧。有学者认为,应该建设系列微课,各类专题微课,解决微课知识碎片化的不足;有学者认为,微课应该在短小的在线网络视频课领域充分发展,用微课改造网络课程;有学者认为,微课应该具有在线教学、混合学习和翻转课堂之类创新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推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发展,才能稳步提升教学质量。[8]
尽管专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微课的未来发展趋势,然而,笔者认为,只要明确了微课作为课外资源,主要应用在网络环境中,微课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比较清晰。微课作为学习资源,放在网络平台中供学生课外学习使用。至于是否需要建设一系列完整的微课,我们觉得不必强求。微课从设计的角度,就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且一定是教学中的难点或者重点内容,并不需要将所有的教学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制作成微课,那样做将浪费时间和财力,没有任何意义。其次,微课就是因为其碎片化的特点,方便学习者在课外学习,才体现出移动学习的活力和生机。最后,微课是否能够改革创新教学模式,笔者的观点是微课尽量不在课内使用,需要使用时也要因课而异,因人而别。所以,微课可能在某些个体课程中或者教师的教学应用中进行创新实践会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微课目前不会全面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这是由于微课这一新鲜事物对于许多教师而言,并不能够得心应手地去制作和应用。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并不容易,而优质的微课设计与制作更加不易。正如张一春教授所言,微课看似简单,其实不易。必须要体现出“学术”、“心术”、“技术”与“艺术”的“四术”和“三结合”(与常规课程、课程特色、学习情趣相结合)。而且,许多课程内容不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不符合制作微课。在这种情况下,机械地制作出平淡无奇的微课,会使学习者失去学习欲望,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高职教育与微课
(一)高职教育需要什么微课
高等职业教育与中小学基础教育、本科教育具有显著的差别,主要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通识课程,可参照基础教育、本科教育模式开展微课设计。而高职专业课程中,涉及到很多实践课程教学环节,需要学生反复操作和实践,掌握相应的技术知识和技能要领。所以,高职院校与中小学、本科高校相比,所需要的微课内涵显著不同,需要更多地实践创新。
高职院校设计的微课应以微视频为主,设计的内容可包括学生在课前辅助课内所要学习的教学内容,也可包括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内容。并且,这些微课设计的内容应该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这些所设计的与课内教学密切相关的微课,让学生在移动学习和在线学习中,随时进行点播学习,获得自主学习的新体验。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巩固所学的知识,强化对技能的理解。
(二)高职教育的微课怎么建
有关微课的建设思路,国内很多文献均有所涉及。[9]而针对高职教育的微课建设,则鲜有文献报道。[10-11]这可能是由于微课在这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首先从中小学基础教育开始发起,然后涉及到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而且微课的发展首先是从教育行政部门的竞赛开始兴起。基层教师,尤其是基层的职业教育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高职教育中微课建设的重要性,更不要提及建设方法和策略。我们觉得高职教育的微课建设,在宏观上应遵循3个原则:(1)学生为中心的实用至上原则。我们所有设计并建设的微课,必须要广泛应用,方便学习者使用。微课应避免落入以前各类课程建设存在的“重建设,轻应用”的不足。微课不只为了比赛,也不是为了哗众取宠,不能只做表面文章,一定要真正地为学生所用,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资源;(2)知识和技能难点的聚焦原则。微课不求面面俱到,而是需要知识点和技能点的集中、聚焦。通过短小精悍的流媒体形式,展示教学环节,达到学习者良好的学习效果;(3)教师团队制作的协作原则。我们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团结协作,集中优势资源,制作出科学的、实用的微课。优秀的微课资源需要科学的设计思路和成熟的信息化制作技术作为支撑,仅凭个人的力量独立完成非常困难。
高职院校微课的微观设计方面,我们认为需要注意以下3点:(1)教学设计精心准备,课程结构完整,教学过程体现行动导向;(2)教学内容细心选择,彰显高职课程特色,对接职业标准;(3)多媒体技术科学应用,恰到好处,充分展示课程内容。
微课要么暂时先别建,要建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建出精品。微课的设计和建设过程只有充分酝酿,认真斟酌,遵循精益求精的理念,才可能建设出优秀的微课资源,保证后期被学习者和使用者广泛使用。
(三)高职教育的微课如何用
专家预言,微课的未来在网络。那么,高职教育的微课一定在网上才可以充分应用。这是由于只有通过网络,微课在空间和时间上才会体现出应用的优势。高职教育微课资源可以建在专有的网络课程平台上,供学生随时随地点播学习;也可以放在类似班级QQ群或者微信群中,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保证师生互动交流的畅通。尤其是如今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产品的普及,Wifi无线网络的畅通,为微课在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和在线学习领域的深入推广提供了有力保障。各类手机APP大范围普及,完全可以建成基于手机APP平台的微课学习和使用平台。一方面,教师可以上传优秀的微课到手机平台,供广大教师交流和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微课视频,并进行师生互动,提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反馈学习体会。
(四)高职教育微课的发展趋势
经历了近3年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微课热潮之后,高职教育的微课建设必将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具体而言,高职教育领域微课的未来发展主要有以下4点趋势:(1)微课的建设从略带无序的、教师自主的开发模式,将逐渐转为有序的、自上而下、进行顶层设计的开发模式;(2)微课的开发主体,将由一线教师为主,转变为学校、行业、企业多方合作开发的新格局;(3)微课开发的相关技术将不断更新,日趋成熟,尤其是各类微课平台的开发,将为学校、行业、企业的微课共建共享提供便利;(4)微课的内涵建设将远远高于其形式的设计。
总之,广大的高职院校教师面对突如其来的各类信息技术下的新概念,一定要认真审视其实际的应用价值。比如对于微课这一新鲜事物,既不能一味地持谨慎反对的态度,也不可以盲目乐观,一哄而上,跟风实施。广大教师应当认真地理性思考,科学地设计好教学环节,组建合理的制作团队,相互协作,建设出优秀的微课资源,能够真正为广大学生所使用,在网络上实现随时随地共享。
参考文献:
[1]林鹏.微课的概念辨析与意义探究[J].高教论坛, 2014 (6):22-24.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 2013(4):36-42.
[4]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简报[DB/OL]. [2013- 03- 01]. http:weike.enetedu. com/news/html/2013-5-10/2013510105403.htm.
[5]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 2013 (10):28-31.
[6]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4):10-12.
[7]王竹立.微课勿重走“课内整合”老路——对微课应用的再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 2014(9):34-40.
[8]焦建利.微课发展的现状、问题与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 2014(8):113-114.
[9]梁乐明,曹悄悄,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 (1):65-73.
[10]黄一波,叶爱英,管丹.高职院校微课的设计与建设[J].职业教育研究, 2014(6):168-170.
[11]董瑶,韩治.高职教育中“微课”设计的原则与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2013( 6):86-87.
[责任编辑陈国平]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06-0057-04
作者简介:黄一波,男,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合成、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基金项目:2014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微课程的设计、建设及应用”(项目编号:2014SJB494);2013年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重点资助项目“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实践研究”(项目编号:ZZZ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