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举措 打造优秀教师团队——以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为例

2016-02-15邓丽萍

职教通讯 2016年26期
关键词:艺校德育技能

邓丽萍

创新举措 打造优秀教师团队——以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为例

邓丽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以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为例,学校在“十二五”期间采取强基础、练内功、促和谐、显特色等形式,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突显特色,打造出优秀教师团队,提升了教师的“双师”素质。

高职院校;优秀教师团队;适岗训练;关注成长;评价多元;搭建平台

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常艺校)成立于1970年12月,40多年来,学校始终抢抓机遇,整合资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校设有中专和大专两个不同层次、横跨艺术表演和艺术设计两个大类10个专业,形成多层次、多学科、多形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格局。目前,在校学生2 000余人,教职工近150人,其中,高级职称、硕士研究生约占45%,拥有一支由国家一级演员、教授、副教授、国家播音指导、外国专家、海归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构成的专业师资队伍。培养了中国第一位戏剧戏曲学博士袁英明、全国“白玉兰”奖与“金话筒”奖获得者等一大批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

学校坚持以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本,秉承“崇艺、尚美”校风,以建设“人本常艺、创意常艺、文化常艺、产业常艺、国际常艺”为美好愿景;学校积极构建以“美”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树立“我学习、我体验、我创意、我时尚、我成功、我快乐”的6w学生发展理念,全国首创“三创双能”(“三创”指创新的意识、创意的技能、创造的实践;“双能”指专业工具性运用技能和人才内涵性拓展技能)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招生出现“报考人数和应录取分数双提升”的现象。招生规模稳定化,每年300人左右,生源质量位居江苏省艺术学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学校积极拓展与企业合作办学,分别组建成立了“常州文化艺术职业教育联盟”“NCA文化创意产业谷”“NCA侨裕现代实验艺术团”,为各类文化、旅游产业订单培养艺术及旅游文化专业人才;开展国内国际艺术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外一批知名艺术院校合作,拓展教学资源整合,探索现代办学新途径,着力打造艺术教育品牌。

教师是学校发展最核心的资源、动力和支撑。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坚持以“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尤其在教师录用方面,严格选拔,经过多重考核,招聘既符合学校发展又具有扎实专业背景的优秀人才。学校始终把着力打造优秀教师团队作为重要工作,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改革。

一、强基础:适岗训练

学校在完成人才引进环节后,还要做一项重要工作,即仔细分析新引进教师的特点,包括教育背景、获奖荣誉、性格特点、家庭状况等。根据分析结果,为新教师配备“适岗助导”,进行为期1~3年不等时间的适岗训练,帮助他们快速、健康成长。在此期间,新教师主要是努力学习以适应各项工作。在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时,学会摸清学生状况、准确分析学情、与同行沟通学习,探索并逐渐形成发挥教师特色、适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且具备一定教育教学能力。

另外,学校坚持实行教师到企业定岗锻炼制度,每年寒、暑两假规定各专业专任教师进企业顶岗锻炼;积极要求各专业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证,并纳入考核之中。

学校特别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等多种方式,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升教师“双师”素质。

二、练内功:关注成长

(一)打造校园生态美

良好的教育环境可满足教师的心理需求,有利于教师发挥自身的才华和优势。美国作家丹尼尔·平克在《驱动力》一书中写道,要想让自己的员工具备工作上的创造力,必须为员工提供以下几点:发挥的空间、工作的意义、对工作的掌控。“美即是生活”,生活与工作在美的环境中的教师,更有条件教授学生去创造美好的生活。校园文化彰显着学校个性品格,凝聚着师生的精神,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艺校根据学校专业特点,全面构建以“美”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用美文化引领师生和谐发展,向幸福出发。在校园内,“景美,美得柔媚;人美,美得温和”。以“美”为核心和主线的校园文化,既富于江南风情,又蕴涵艺术氛围。经过多年全力打造,将建筑美、环境美、专业美、活动美、制度美、生活美和谐统一,学校融自然景观、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为一体,促进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2014年底,常州市教育局召开了全市中小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推进会,会议公布了“我们最得意的校园一角”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典型案例的评选结果。在参选的500多个案例中,共评出特等奖10个,一等奖25个,二等奖29个,三等奖53个。常艺校送评的12个案例凭借着创意的校园环境建设和独到的校园文化解读,一举荣获了7个奖项,成为此次获得奖项最多、获奖率最高、获奖等次最高的参评单位。

(二)注重教师人本美

学校营造自由发展的空间,注重教师个人发展。制度是体现人本美的基础,学校以教师发展为根本,建立起了人本、积极、科学的教师发展制度,促进教师积极发展,如《教师岗位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发放办法》对教师工作量认定科学,既能体现工作数量也能体现工作质量,集中体现了学校对个体的理解,对教师的尊重。学校又在实施的基础上,不断修订完善该办法,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制度的规范管理和激励导向作用,有效促进常规和内涵的双提升。

三、促和谐:评价多元

利用绩效平台,在注重过程发展的同时,对教师的成绩充分肯定。例如,参加技能竞赛获奖除设专项资金予以奖励外,获得荣誉的教师在职称推荐、优秀评选、考编等方面可以得到优先推荐,促进教师既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锤炼,也将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融合。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常艺校以最少的专业、最小的规模获得了最多的金牌,被称之为技能大赛中的“常艺现象”。

四、显特色:搭建平台

(一)教学团队建设

近年来,学校涌现出一批批省、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金牌教练。“十二五”期间,教师及指导学生参加省级以上技能竞赛,获得13金、43银、59铜的成绩。

1.服装团队。学校的王芳老师是技能大赛金牌教练,荣获常州市“五一巾帼标兵”称号,培养的服装专业学生黄恬甜勇夺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服装专业一等奖第一名,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曾亲自为其颁奖。周俊霞老师两次获得省技能赛金奖。

2.环境艺术团队。领衔学校艺术设计专业成为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环艺团队指导的学生谭佳、吴燕燕两位学生获得2011年全省技能赛金奖。

3.舞蹈团队。学校的黄茜茜老师是常州市“831”工程中青年骨干人才,2012年指导陈梦华学生获江苏省职业技能大赛金奖;刘妮老师获得“江苏省青年舞蹈家”称号,其参加2015年江苏省文化厅艺术院校教师基本功大赛获一等奖;王娅娜老师是常州市第二批职教能手;吴祯、任志良老师2012年指导学生仇震宇、刘燊鸿获得江苏省职业技能大赛金奖。

(二)班主任团队建设

1.把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发展理念导入德育队伍建设中。努力造就一支适应艺术职业学校管理要求的德育队伍,从德育科研、常规管理、班集体建设、学生满意度、活动开展、创新举措等方面对班主任工作进行多元引领和评价,促进了班主任队伍的科学发展。年轻、活力、智慧、魅力、和谐是学校班主任队伍的主题词,平均年龄约30岁,他们爱岗敬业、爱生乐、奋发奉献。[1]

2.创新德育管理。注重班主任自主学习、自我发展,通过项目化、模块化、系列化的学习和活动,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凝聚力和内涵建设。学校每年组织班主任外出交流学习,去学生工作做的有特色、有影响、值得借鉴的学校参观考察,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和好的做法。学习的足迹先后遍布了省内外10余所学校,并通过对口岗位挂职锻炼、部门交流、集体研讨等形式,确保每次学习能有收获。

3.“四位一体”(知识建构+能力培养+实践智慧+行动研究)的班主任培养模式。通过全方位、多层次、高标准、多元化帮助班主任快速成长。紧抓班主任常规工作,每星期一定时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和晚上的主题班会,定时检查班主任工作手册,严格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巡查考核各项常规的落实情况。组织开展校“班主任工作技能大赛”,推荐班主任参加省级班主任技能大赛,不断锤炼班主任队伍的业务能力。

4.德育转型研发中心(季红霞德育名师工作室)制度完善,硬件初步配备,队伍搭建起来。每学年评选“校级优秀班主任”,组织教师撰写德育案例,编写德育创新校本教材,推广成功经验、分享工作的酸甜苦辣,同时,为年轻班主任提供学习范本。

5.开展“班主任内涵提升月”“班主任工作交流站”“德育小组工作室”等系列创新活动。承办了首届省艺术职业学校班主任培训班等活动,邀请校外专家和优秀班主任走进校园,分享经验。

这些举措,使常艺校的班主任队伍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在2012年常州市首届“学生最喜爱的班主任”评选中,学校白丽老师从上万名班主任中脱颖而出;2013年,白丽、戴静、邓照春等老师参加全省艺术院校班主任工作技能大赛摘金夺银;2015年,颜素娟老师参加省艺术职业学校班主任演讲比赛获得一等奖;多位班主任撰写的德育案例和论文在省、市评比中获奖或发表。从他们身上,看到了班主任对自身成长的用心和智慧,他们在学生成长的同时也提升了自我发展。

总之,打造优秀教师团队,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工作,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是教育事业的核心话题。常艺校在这项工作上的创新举措利于学校的发展,利于学生成才,利于教师成长,值得总结和学习。把好教师人才的入口关,为教师入职后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通过强化基础教育教学能力,为新教师配备“适岗助导师”的举措,对于发挥教师特长、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师团队的锻造更是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打造优秀教师团队,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常艺校不遗余力地打造校园生态美,为师生营造发挥的空间,追寻工作的意义,把“美即是生活”融入到每一位教师的血脉中去的创新举措,注重教师个人发展,建立人本、积极的教师发展体系,促进和谐的多元评价目标,搭建的富有特色的教师成长平台,使每一位在常艺工作的教师对自身的发展有了更具人文色彩的定位。不仅如此,个人的成长带来了教学团队的成长。没有个体的成长,团队的成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班主任团队建设更是常艺校的一大创新举措和特色。无论是发展理念,还是多元的引领和评价,朝气蓬勃、充满魅力的班主任队伍本身就是常艺校创新教师团队发展的最好例证。

教师团队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教育教学的实践,也离不开学校建设理念的确立、举措的创新、活力的激发和前景的吸引。正是有了科学而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才衍生出切实有效的创新举措;正是有了激发教师成才和团队成长的举措与美好的事业前景,才形成了吸引教师向上努力的巨大推动力量。

[1]杭国金,叶民.构建以“美”为核心的校园文化——艺术学校德育工作模式的建构研究[J].剧影月报,2012(6):153-154.

[责任编辑李漪]

邓丽萍,女,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教务处副处长,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G717

A

1674-7747(2016)26-0060-03

猜你喜欢

艺校德育技能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锦州银河艺校作品展示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如果大马不是马?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廉进则腐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