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机械类生产性实训教师能力培养

2016-02-15关云卿

职教通讯 2016年26期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院校

关云卿

高职院校机械类生产性实训教师能力培养

关云卿

作为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对高职院校实训教师队伍的现状分析,有针对性的对实训教师进行实践工程能力及教学能力的培养,采用培养、引进和提高相结合的措施,建立起一支强有力的复合型专职生产性实训教师队伍,并建立相应的竞争奖励机制,达到吸引优秀人才到实训教师队伍中来的目的,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高职院校;机械类实训教师;生产性实训;教师能力

实践教学贯穿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它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而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作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训教师,既是实践教学的承担者,也是产品制造的执行者,实训教师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实训教学质量及产品的顺利交货。因此,实训教师是高职院校开展实训教学、加强产学结合的重要力量,是实训课程开发、教材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高办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一、高职院校实训教师队伍的现状

项目组通过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实训教学师资队伍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1.聘请企业离退休人员。这是某些学校尤其是民办学校实训教师来源的主体,他们在企业工作了许多年,虽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操作技能非常熟练,但年龄普遍偏大,理论知识相对薄弱,欠缺适宜的教学方法及手段。[1]

2.本校毕业的优秀学生。这是某些学校实训教师的主要来源,虽有一定的技能及专业知识,在担任实训教师仍需经过长时间的培养才能胜任。

3.普通高校相应专业毕业生。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较扎实,但没有实践工作经验和职业技能,其实践技能及教学能力难以满足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的要求。

4.从技校、中职升格或调入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与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无法满足生产性实训需要。

5.学校富余待岗人员。由于岗位的调整,富余人员被安置在实训教学岗位。显然,这些人员中的大部分是不能胜任生产性实训工作的。

6.来自校企协作单位的兼职实训教师。虽然,他们掌握了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能满足生产要求,但其工作稳定性差,又欠缺合理的教学方法,不具备因材施教的能力,对他们考核难度也较大。

(二)实训教师无法满足生产实训要求

压汞孔隙分析是目前测量孔隙分布的经典方法,适合测试干燥试样的孔隙分布。初始压实状态下的试样孔隙分布特征如图6所示。

根据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的要求,实训教师与学生人数的比例应达到1:14。在课题组调查的学校中,这个比例是远远没有达到。通常情况,由于学校实训场地及设备数量不够,或为了节约教学成本,一名实训教师不仅要指导整班的学生,还要完成生产任务,因此,学生的实训课程就演变成了自主实习。这样,带来的结果是实训教师顾此失彼,同时,还存在安全隐患,生产性实训就无从谈起。[2]

(三)生产性实训教师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生产性实训教师的任务具有多样性,既要传授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示范或者指导设备的操作方法,生产任务也要与学生一起共同完成。但是,基于实训教师来源渠道的多样性,继续学习的能力有差异,有些实训教师不能及时掌握新的工艺技术,如对引进新设备的原理和操作不会。因此,他们完全无法适应实训教学的基本要求,所培养的学生根本不能掌握先进工艺和技术,不能适应职业岗位迁移和发展的要求。[3]

(四)生产性实训教师的待遇普遍偏低

实训教学在教学中的地位不被重视,有的高职院校将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划为辅助教学单位,工资待遇与专业教师相比普遍偏低;有的院校其收入视完成生产任务的多少而定,这样就会引起实训教师以完成生产任务为主要目标,教学仅是辅助任务,因此,教学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同时,实训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晋级、进修培训、学习考察等方面,很难与专业教师一视同仁,这一点值得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深思。

(五)生产性实训教师队伍不稳定

实训教师待遇偏低、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实训教师岗位缺乏较大的吸引力,要留住和引进能工巧匠或者复合型人才,就显得困难重重。

二、高职院校机械类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师能力的培养

(一)高职院校机械类校内生产性实训方式的建立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根据自身情况,结合服务重庆“6+1”支柱产业——汽车摩托车产业及装备制造业,对实训教学方案进行了生产性实训方式的调整。[4]

1.模拟企业生产方式,开展金属切削机床操作的基本技能培训工作。将实训内容从训练零件的材质、加工装备以及切削方式的选择等方面做到与企业生产方式高度一致;为此,设计了合理的训练课题零件,着重解决学生对于钻床、车床、铣床、磨床等操作技能的训练。为了解决实训设备数量少及学生人数多的矛盾,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训练习机会,并通过实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训教学实施过程中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即两组学生分别由甲、乙两位教师指导。其中,甲教师指导机床的操作技能;乙教师根据学生该学期学习的有关课程知识,找出这些知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理论课程中重点、难点问题。完成实训任务后,两组学生需要交换实训场地、实训内容,再由甲、乙老师授课或指导。另外,在实训现场推行定置管理制度(“6S”管理制度),将实训安全管理制度、机床操作规程与保养等知识制作成看板上墙,营造真实的生产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

2.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使其感受企业的真实环境。通过统一对生产任务的加工案例进行讲解,组织学生参与学院附属重庆第三机床厂的机械产品、专用机床的设计、制造及技术开发项目零件的各个环节;或在企业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完成具体的生产任务。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企业生产、企业文化以及企业岗位的任务及要求的理解,为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打下基础。

3.加强“职业资格证书”工作的推进。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及特点,组织学生参加普通钳工、加工中心操作工、数控车工以及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工等职业技能的强化培训,促进“双证书”制度的推行。

4.加强“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与实践。学院组织教师对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数控编程与加工以及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等课程按照“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建设与践行,这样可以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5.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在钳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线切割操作工等工种的操作技能培训期间,除了完成这些机床的操作技能训练外,允许学生开展实训内容的创新设计活动。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操作培训的特点和给定训练工件的材料、尺寸大小创新设计实训练习件图样并按图加工完成,实训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设计制作的作品给予评价打分,并将其纳入实习成绩考核范围。采取这种实训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实训兴趣,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二)高职院校机械类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师能力的培养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随着生产性实训方式的转变,对实训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实训教师不仅是一个会熟练操作机床的技师,又是一个设计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更是一个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因此,根据实训教师的来源及能力不同,针对不同的生产实训岗位,制定出合理的培养方案,加强对实训教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1.加强青年实训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工程能力缺乏的青年实训教师,根据学校需要结合本人意愿,定好发展方向及目标,采取有效措施。(1)利用假期,委派青年实训教师到校企合作单位顶岗锻炼,参与到企业产品及其零件的设计、生产过程中,便于学习新技术、新工艺,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并通过与企业职工的接触交流,吸取他们的工作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2)将青年实训教师派到企业顶岗锻炼半年或一年,根据专业特点进行专项培训;(3)聘请校内或企业专家来校开展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4)在关联高职院校之间互派教师交流学习;(5)鼓励青年实训教师参与到机械工程学院的各设计研究所承接的项目中去。通过以上举措可以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实训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2.加强实训教师的继续教育。开展不定期的培训学习工作,使教师的知识得到更新、技能得到提高:(1)采用讲座形式,组织或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到校讲课,交流讨论有关专业知识、技能的发展趋势;(2)针对性开展在职进修培训教育,解决学校学历层次达标问题,并使教师的操作技能或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得到提升;(3)在学院新设备安装、调试期间开展教师培训工作;(4)鼓励教师参加教育教学活动,通过自身业务能力的展示以及与同行的交流讨论、学习、评价,进一步加强教学业务能力;(5)鼓励教师考取相关岗位的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3.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复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是培养人才,主要针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如前所述派遣教师到合作企业工作,并根据其在学校的工作岗位性质安排工程实践的项目内容;另一方面,是引进人才,学院从装备制造企业引进了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充实教师队伍,承担学生实训指导工作,并带领青年教师参与工程项目开发工作。

4.建立相应的竞争奖励机制。(1)调整实训教师的课时单价与理论教师一致;(2)每个班级增加指导教师人数,以缓解因学生人数多、教师安全责任重大的压力;(3)实训教师的职称评定纳入高职院校职称评价体系。这些激励措施的出台,吸引了更多的理论教师参与到实训教学,使实训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得到了整体的提升。

[1]涂玉芬,王洪德.高职院校实训教学师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论坛,2009(9):54-55.

[2]张晨晨.高职院校实训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4(3):98-100.

[3]陈萍,张桂春.职业学校实训教师专业素质研究综述[J].职教通讯,2007(4):58-61.

[4]关云卿,赵平.高职院校机械类生产性实训方式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6(1):84-85.

[责任编辑李漪]

2009年度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高职院校机械类实训方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09-2-114)

关云卿,男,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机械设计与制造。

G715

A

1674-7747(2016)26-0057-03

猜你喜欢

生产性实训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中国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