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本科时代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思考

2016-02-15余婉娜

职教通讯 2016年26期
关键词:内涵式院校职业

余婉娜

应用本科时代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思考

余婉娜

内涵式发展是有层次性的,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同时期,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内涵和意义不尽相同。进入应用本科时代,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要明确自身定位,从发展理念、人才培养、师资建设及管理机制等方面入手,着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路径;应用本科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十多年间发展迅速,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也为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由于高职院校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采用粗放式的发展策略,过于注重规模扩张、物质建设而忽视了自身办学的特色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导致学生就业出现结构性矛盾、生源日趋下降。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加高职教育的吸引力,一直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心问题。鉴于此,2014年初,教育部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这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应用本科时代。这个时代的到来,既是现阶段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适应地方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外在要求,也是高等教育自身结构优化、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内在需要。应用本科时代对高职院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职院校①要以应用本科时代为契机、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加强自身的内涵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中国语境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在我国,由于受“学而优则仕”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学术型人才培养一直高等教育的重头戏。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类型,一直被视为次等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处于后补地位;同时,由于缺乏普职融通机制和继续发展的上升渠道,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就是断头教育,吸引力低下的问题一直无法得到妥善解决。就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而言,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包括高等专科、本科。乃至专业学位硕博士研究生层次的教育;然而,在中国特殊国情下,高等职业教育就是指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即所谓的“高职”或“高职专科”,相对应于普通教育体系高中层次的教育。

在中国特殊国情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规模扩张时代、国家示范时代以及应用本科时代三个阶段。20世纪末至本世纪初,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生产、管理一线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剧增,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次优选择,进行了规模扩张。在规模扩张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正如许多学者所说:“已经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这一时期高职院校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也为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由于在发展过程中采用粗放式的发展策略,过于注重规模扩张而忽视了自身的办学特色,加上教学资源、基础设施等发展滞后,导致整体办学水平较低,人才培养质量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鉴于此,2006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把学校的发展重心放在内涵式建设、提高质量上来,确保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同时,为进一步落实《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制定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相关计划,“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等一系列项目的相继启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进入“国家示范时代”。在国家政策积极引导和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有长足发展,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带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整体水平的提升,推动高职院校从规模、速度为外延发展向科学、特色的内涵提升。[1]示范建设期间所普遍采用的“目标手段模式”,虽然帮助高职院校在较短时间内调集大量资金投入院校的基本建设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但其重物轻人、重结果轻评价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阻碍了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阶段的转型。[2]至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随着中国经济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供给侧,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一方面,高职毕业生高就业、低收入,高素质、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于学术化,大学生就业呈现结构性过剩。为配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对高层次应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2014年初,教育部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这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开始新一轮的探索,进入“应用本科时代”。在普高职低的高等教育价值世界里,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仍然面临很大挑战。应用本科时代的到来,为满足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等带来一系列积极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使高职院校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二、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各高职院校在探索自身发展道路上取得一些成绩。随着“后示范期”及“应用本科时代”的到来,同区域的高职专科与应用本科具备相同的生态要素,在资源投入、财政支持、生源分配、学生就业等方面也必然存在激烈的竞争。很多高职院校由于不注重内涵式发展、无法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而陷入发展困境。

(一)在发展理念上,重眼前轻规划

面对愈演愈烈的生源大战,为争夺更多的生源、满足学生多样化选择的要求,有些高职院校只考虑眼前利益,全然不顾自身办学条件的实际,在新专业设置上盲目跟风,而师资力量、实训条件等后续投入无法跟上。由于不重视自身办学定位的长远规划及对区域产业结构和职业发展的前瞻性预测,区域内高职院校同质化发展现象严重,局面十分被动,有的甚至濒临被淘汰的窘境。

(二)在人才培养上,重数量轻质量

为应对经济发展对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很多高职院校不惜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来扩大招生规模。在数量扩张的过程中,有些高职院校放弃了自身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初衷,把高职专科教育直接办成压缩版的普通本科教育;有的则直接把2+2或3+2长学制的高职教育变身为加长版的专科教育,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下降、学生就业出现结构性过剩。殊不知,培养质量才是保障生源的不二法宝。

(三)在师资建设上,重引进轻培养

为达到规定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以便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很多高职院校不惜花重金从企业引进兼职教师。对强调产学研合作、在短时间内急需较强实践能力教师的高职院校来说,这种做法无可厚非,特别是对于实训课程教学大有裨益。这些来自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动手能力强且熟悉行业发展动态及产品生产流程,但由于缺乏教育学相关理论、不熟悉人才培养规律、不注重教学技能训练,其教学效果仍有待提高。这种拿来主义的双师型教师顶多就是撑撑门面,根本无法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由于对学校原有专职教师培养培训投入严重不足,致使教师队伍人才流失严重,这对原本就薄弱的高职师资队伍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四)在管理机制上,重惯性轻创新

不可否认,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各高职院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形成一整套独特的管理机制。新形势下,高职院校面临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结构升级调整、双师型教师发展等新问题,基于以往经验的管理机制明显落后,无法满足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需要。劳动制度与教育制度的分离、行业和企业的缺位,使得职业教育的办学缺乏劳动市场与职业预警的有效调控引导,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施困难重重。[3]校企机制不完善、校企之间人事管理机制不畅通严重阻碍了实践性人才的互动交流;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奖励机制,导致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不高、师资队伍专业化发展停滞不前。

三、应用本科时代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路径

内涵式发展是有层次性的,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同时期,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具有不同内涵和意义。[4]在“规模扩张时代”,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重点是扩大教育资源、增加学生人数,从数量和速度上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初期对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在“国家示范时代”,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重点是集中优势资源发挥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是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带动高职教育的整体水平。但实践证明,这种物化层面的内涵式建设,忽略了人的发展之核心要领,充其量只是表层意义上的内涵式发展。进入应用本科时代,高职院校应该如何实现内涵式发展?这不仅关系到职业教育体系能否和谐发展、中国经济能否成功转型的问题,还关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价值问题——即学生职业发展和职业幸福。正如中国职业教育之先驱黄炎培所说的“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新时期高职院校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从发展理念、人才培养、师资建设及管理机制等各方面,进一步提高自身办学的质量和效益。

(一)坚持长远发展理念

坚持长远发展、战略规划的发展理念是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前提。在办学理念上,要面向区域经济、立足学校实际,根据区域产业发展和职业发展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坚持“能则上、上则忧”的发展理念,以区域行业发展为依托进行特色发展;在育人理念上,要立足于学生岗位适应力、职业迁移力、学习拓展力的培养,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发挥高职教育奠基石的作用,推动不同区域内各职业院校的科学定位、与同区域内应用型本科形成合力作用,以职教体系发展为基础进行协同发展。

(二)重视人才培养质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核心。专业是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连接的纽带,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落脚点。高职院校要主动联合区域内的职业院校,重点打造与区域产业结构、行业布局相适应的专业群。以专业群建设为核心,淡化学科、强化专业,加强专业结构与人才结构的匹配,才能真正促进人才培养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同时,在育人模式上,要以现代学徒制为依托、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现代学徒制成功的关键在于真正实现高职招生与企业招生同步、学习与工作同轨。[5]只有把学校实践教学环节真正嵌入到企业生产实践中,加强教育链与产业链的对接,才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是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关键。高职教育应用性、实践性、职业性特点,决定了其教师必须拥有一定企业经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要加强兼职教师管理,进一步落实兼职教师责任制,在引进的同时注重培养。兼职教师作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外援”,只能起到补充的作用,而只有提高学校原有专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才是完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因此,要定期、经常性为教师提供培训进修机会,通过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与企业展开项目合作、建立教师发展平台等方式加快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从单个教师的发展逐步过渡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坚持“引育培”并重的教师发展策略,进一步完善专兼结合、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的高职教师队伍。

(四)加强管理机制创新

优化发展环境、创新管理机制是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保障。要进一步深化校企融合长效机制,通过建立校企联合发展制度、校企合作办学制度等,明确政府、企业、学校等各方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责任、权力和义务,切实推动企业在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学习、顶岗实习等实训环节的参与;进一步创新协同育人机制,加强与区域行业企业的合作培养、与应用本科的联合办学,为学生就业、继续深造提供政策指导和制度保障;进一步健全人才激励与保障机制,通过完善职教教师考评制度对应用实践型、基础理论型、专家顾问型等不同类型的专兼职教师进行分类管理、柔性管理,为校企之间的人才交流互动、职称互聘互认提供保障。

注释:

①鉴于中国特殊国情下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本文所指的高职院校就是高职专科院校。

[1]王敏坚.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对院校基本办学条件提升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6):75-79.

[2]张韦韦.阙明坤“转型”时代:高职扮演怎样的角色?[J].教育与职业,2014(7):22-29.

[3]姜大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几个重大问题辨析[EB/OL]. [2016-06-17].今日头条,http://toutiao.com/i62971546150 11967490/2.

[4]黎荷芳.论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及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J].职教论坛,2008(3):18-20.

[5]武智等.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5(27):21-23.?

[责任编辑秦涛]

韩山师范学院2015年度教改项目(项目编号:HJG1518)

余婉娜,女,韩山师范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高等教育。

G710

A

1674-7747(2016)26-0001-03

猜你喜欢

内涵式院校职业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推动新时代乐山市县党校内涵式发展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十九大精神与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分析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走创新驱动内涵式发展道路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