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训练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

2016-02-15王垒刘慧常晓杰李允陈现丽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介入治疗康复训练

王垒 刘慧 常晓杰 李允 陈现丽



康复训练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

王垒刘慧常晓杰李允陈现丽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康复训练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5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 观察组运动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运动时间、运动至心绞痛出现时间及最大运动耐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应用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运动耐量;康复训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作者单位:455000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临床治疗冠心病通常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法,虽然临床疗效比较理想,但并不能彻底治愈。康复训练逐渐引起临床重视,并广泛应用在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5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探讨康复训练对运动耐量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心肌炎、青光眼、心肌病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2-4],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51~72岁,平均年龄(59.3±3.6)岁;合并糖尿病11例,原发性高血压9例,高血脂症6例。观察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53~73岁,平均年龄(60.5±3.8)岁;合并糖尿病9例,原发性高血压10例,高血脂症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P >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康复训练,具体如下:从术后第3 d开始,指导患者在监护室内缓慢步行,5~10 min/次,主要为间歇运动,靶心率约为症状限制性心率的50%;待患者病情好转后,指导患者做有节律的低强度运动,如慢速上下楼梯、转体运动或上下肢运动等,5~10 min/次,3~4 次/d,靶心率约为症状限制性心率50%;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应指导进行平底步行,速度逐渐加快,靶心率约为最大心率的65%~80%,3~5 min/次;若患者恢复良好,则可指导进行划船、活动平板等运动,20~40 min/次。在康复训练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若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训练,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1.3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率、血压变化情况,调查两组患者护理后运动实验情况,包括总运动时间、运动至心绞痛出现时间及运动耐量等[5]。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心率和血压比较

康复训练前,两组运动时心率、舒张压及收缩压比较(P>0.05)。康复训练后,观察组运动时心率为(143.26±13.85)次/min,对照组为(144.18±14.25)次/min,组间对比t=0.236,P=0.814>0.05;观察组舒张压为(10.37±1.59)kPa,对照组为(10.57±1.69)kPa,t=0.439,P=0.662>0.05;观察组患者收缩压为(22.63±4.96)kPa,对照组为(23.16±5.13)kPa,经对比,t=0.379,P=0.707 >0.05。

2.2运动试验结果比较

经康复训练后,患者在进行运动试验时,观察组总运动时间为(7.89±2.27)min,对照组为(6.18±2.39)min,组间对比,t=2.645,P=0.011<0.05;观察组患者运动至心绞痛出现时间为(7.23±1.58)min,对照组为(5.31±1.69)min,组间对比,t=4.232,P=0.000<0.05;观察组最大运动耐量为(6.95±1.56)METs;对照组为(5.72±1.58)METs,组间对比,t=2.825,P=0.007<0.05;观察组总运动时间、运动至心绞痛出现时间及最大运动耐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冠心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发展,治疗冠心病已从以往的心肌梗死后康复,进展到现阶段的心脏介入治疗后康复[6]。虽然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改善心肌供血情况,并缓解心绞痛等症状,但不能彻底改变动脉粥样硬化,且还会引发冠状动脉再狭窄等[7-8]。对PCI术后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非常必要,是提高远期疗效的关键。给予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可有效增强患者术后的工作、运动能力,改善心肌供血,对缓解并阻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后患者采取系统的康复训练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体力和工作能力,改善缺血状态的心机肌血液供应。其原因在于规律的有氧运动和饮食控制能够降低患者体内甘油三酯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总胆固醇的比值,帮助延缓或阻止冠状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有处方,有计划的康复运动锻炼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9]。有学者认为[10],常规的体育锻炼能够增加循环祖细胞功能,改善近期急性患者的心脏功能。心率变异性(HRV)是临床中反映自主神经张力的指标之一,当HRV的值较低的情况下被认为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预测指标,尤其是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性指标。HRV主要是通过连续测量正常的R-R间期变化的变异性,较为客观地反映出心率变化程度。时间超过6个月的运动训练,能够有效地增加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时域和频域,从而使患者的最大心率和心率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患者应用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运动耐量,提高总运动时间。

参考文献

[1] 崔芳,任雨笙,王惠芳,等. 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的运动耐量的影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3):177-179.

[2] 欧建英,李志军,杨艳杰,等. 意大利综合康复训练配合心理治疗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老年患者的临床预后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5):6-8.

[3] 郑芳,胡孝贞,刘乐斌,等. 早期康复训练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恢复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20):3927-3929.

[4] 欧建英,朱华.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预后的临床观察[J]. 海南医学, 2011,22(7):152-153.

[5] 周利民,沈童童,陶春明. 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后炎性因子的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4):479-480.

[6] 马建林,李斌,苏哲坦,等. 血清肌钙蛋白T测定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预后的评估[J]. 中国医药,2011,6(3):257-258.

[7] 骆会婷,解洪涛. 参麦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合并左心功能不全39例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2012,34(4):495-497.

[8] 汪晶晶,陈韵岱,王晶,等. 双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测量E/(e'×s)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4):305-308.

[9] 张乐峰,武恒朝,孙寒松,等. 同期或分期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J].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2,28(1):20-23.

[10] 叶常英,杨丽娟,马力,等. 运动康复训练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 (7):8-10.

·效果观察·

The Influence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Exercise Toleranc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WANG Lei LIU Hui CHANG Xiaojie LI Yun CHEN Xianli, Anyang District Hospital, Anyang 455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exercise toleranc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Methods Selected 52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reated from January 2013 to February 2015 in our hospita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Results Th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heart rate and other blood pressur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were no different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0.05, was no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The total movement time, time of exercise and the maximum exercise toleranc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was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or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s significant.

[Key words]Exercise toleranc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terventional therapy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6.02.151

【文章编号】1674-9308(2016)02-0204-02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介入治疗康复训练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日间康复训练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心血管介入治疗后拔管反应的临床研究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髋部滑囊炎的介入治疗探讨
气道肿瘤所致气管狭窄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