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的临床分析
2016-02-15赵国伟
赵国伟
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的临床分析
赵国伟
【摘要】目的 探究在非瓣膜性房颤(NVAF)临床治疗中实行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 在我院治疗的NVAF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所有患者华法令抗凝药物治疗,比较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国际标准比值(INR),以及动脉血管栓塞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所有患者TBIL、AST、ALT肝功能指标对比,以及INR指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例患者中发生7例动脉血管栓塞事件,其发生率仅为7.78%。结论 在NVAF患者临床治疗中,使用华法令抗凝药物对患者实施治疗,能够有效减少对患者肝功能造成的损害以及动脉血管栓塞现象的发生,较安全、可靠。
【关键词】抗凝;非瓣膜性房颤
作者单位:河南省鲁山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河南 鲁山467300
非瓣膜性房颤(NVAF)有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是目前心脏病学中亟待解决的难题。该疾病是引发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因素,给予NVAF患者有效的治疗,是减少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生、降低患者生命安全风险的重要举措。研究发现[1],华法令药物在NVAF患者临床抗凝治疗中,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探究该药在NVAF患者临床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我院对此做了相关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于我院实行治疗的NVAF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证实为NVAF,无肝功能异常、脏瓣膜病史、左心室射血评分小于40%或心功能分级在2级以上等患者,近期内均未出现过致残性卒中事件以及任何卒中事件,均无华法令药物禁忌证,均知情同意本研究治疗,其中男性63例,女性27例;年龄57~74岁,平均年龄(64.36±10.65)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华法令(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314)进行治疗,首次剂量2.5 mg,每日1次,之后每次递增0.5 mg,病情稳定后最大剂量不大于于4 mg,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与治疗后,观察与记录所有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肝功能指标,以及国际标准比值(INR),同时比较所有患者动脉血管栓塞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数据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比较分析,使用(±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使用(%)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
治疗前,所有患者TBIL、AST、ALT肝功能指标分别为(15.57±5.12)mol/L、(28.56±11.24)U/L、(29.87±11.58)U/L;治疗后,所有患者TBIL、AST、ALT肝功能指标分别为(16.43±4.32)mol/L、(27.46±11.31)U/L、(28.78±11.45)U/L。治疗前与治疗后各项肝功能指标水平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治疗前后的INR指标
治疗前,所有患者的INR指标为(1.038±0.008);治疗后,所有患者的INR指标为(1.048±0.025)。治疗前与治疗后INR指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对比动脉血管栓塞的发生情况
治疗后,4例肠系膜动脉栓塞、2例肢体动脉栓塞、1例卒中,总发生率为7.78%。
3 讨论
NVAF是一种心房搏动过快且无序的心律失常症状,主要对患者心脏输出量产生影响,当患者心房颤动时,心房未能够正常收缩,致使心室不能充盈,心率出现不规则现象,使患者发生心动过快或过缓的情况[2]。由于NVAF患者缺乏有效的心房收缩,血液大量淤积于右房,易引发血栓形成事件,增加中风的危险性。研究表明,NVAF患者血栓形成或是脑卒中的发生率远远高出正常人群,在NVAF患者临床治疗中,为其实行有效的抗凝治疗尤为重要。
华法令是一种抗凝剂,可对患者体内维生素K起到对抗作用,抑制其与凝血因子在肝脏中的合成。目前,该药已临床治疗深静脉血栓中广泛应用,且相关证件证实华法令可与经典抗凝药物效果相比拟,而该药在治疗期间引发的不良事件较少,比经典抗凝药物效果更佳[3]。此外,该药在NVAF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优点可表现为:在治疗过程中不需要为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而对患者凝血功能进行反复检查,提升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该药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肝功能以及机体产生的损害较小,患者耐受性良好,给抗凝治疗提供了安全保障[4]。
在此次研究中,我院对所有NVAF患者使用了华法令这一抗凝药物治疗,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BIL、AST、ALT肝功能指标对比没有变化;说明华法令凝药物在治疗NVAF患者临床治疗中,对患者肝功能无明显损害。治疗前与治疗后的INR指标同样无明显变化,提示华法令抗凝药物对于NVAF患者,治疗效果良好,对患者机体无明显影响,同相关研究结果相近[5]。治疗后,仅发生7例动脉血管栓塞事件,由此说明华法令抗凝药物,在NVAF患者防止动脉血管栓塞事件方面效果良好,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
综上所述,抗凝治疗是NVAF患者临床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应对患者选用安全、有效的抗凝药物治疗,而华法令是一种较安全、可靠的抗凝药物,可考虑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 李晓烨,王齐兵,吕迁洲.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3,22(3):163-165.
[2] 苏长安,曾赣惠. 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分析[J]. 江西医药,2015,50(11):1166-1170.
[3] 万雅,陈洁玲,陆志刚,等. 达比加群与华法林在中国心房颤动患者中预防脑卒中的成本效果分析[J]. 中国卫生统计,2014,31 (4):608.
[4] 左晋,高原,花焱. 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非瓣膜性房颤90例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 中国药业,2015,24(7):42-43.
[5] 魏永燕,汤日波. 达比加群酯在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实用医学杂志,2013,29(5):68-685.
Clinical Analysis of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ZHAO Guowei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Lusha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Lushan He’nan 4673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Explor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of implementation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in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NVAF). Methods Selected 90 cases in NVAF patient hospital treatment in the study, all patients were given warfarin therapy,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liver function in all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 and arterial embolism happening.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treatment, all patients TBIL, AST, ALT liver function index contrast, and INR index contrast, no signifcant difference (P>0.05),after treatment, 90 patients, seven cases of arterial thromboembolic events occurred, the incidence only 7.78%. Conclusion NVAF patients in clinical treatment, warfarin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to the patien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damage caused by liver function and arterial thrombosis occurring, more secure, reliable,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Anticoagulation, Non-valvular atrial fbrillation
【中图分类号】R541.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08(2016)10-0066-02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6.1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