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分析

2016-02-15何智滢梁超萍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21期
关键词:矛盾性残疾总分

何智滢 梁超萍

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女三区,广东广州 510430

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分析

何智滢 梁超萍

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女三区,广东广州 51043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精神内科治疗的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我院自制服药依从性量表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残疾评定量表(WHO DASⅡ)对患者的家庭功能、服药依从性以及精神残疾状况进行分析,以及评估服药依从性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结果家庭功能得分(20.05±8.82)分,精神残疾程度得分(83.62±14.39)分,服药依从性得分(81.58±14.84)分,有49.38%的患者有不按时服药的情况;患者的家庭环境各维度与常模相比差异显著(P<0.05);服药依从性与家庭环境中的矛盾性维度呈负相关(P<0.05),而与亲密性、知识性、组织性维度呈正相关(P<0.05);家庭干预后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家庭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与家庭环境有显著关系,临床应加强对家庭干预的指导,积极的家庭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服药依从性。

精神分裂症;服药依从性;家庭环境;相关性分析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表现为有特殊的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种精神活动与环境不相协调。本病好发于青少年,病程持续,间断发作,且有高复发倾向,因此需要长期药物维持治疗[1]。但长期的药物治疗过程中,许多患者存在对病情认识不足、患者和家属对病情不够重视,或对药物服用方法不了解,或担心药物不良反应,或对治疗信心不足,导致服药依从性差,疾病反复发作。其后果相当严重,可导致患者人格改变,社会功能下降,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状态,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临床研究表明,家庭环境与服药依从性的好坏有直接关系,家庭是患者坚持治疗和康复的重要资源[3]。本研究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分析,旨在强调家庭干预对本病的影响,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精神内科治疗的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4例,女76例,年龄14~57岁,平均(34.3±5.1)岁,病程1~10年;常模组160例中,男82例,女78例,年龄18~49岁,平均(28.6±4.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10)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需要持续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且与家人一起居住,均在知情同意的条件下参加研究;排除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及造血系统疾病和智能障碍的患者,以及有明显抑郁、焦虑患者。

1.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统一对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发放问卷,采用统一指导语,由患者独立完成。

1.2.1 一般资料调查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量表,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状况、住院次数、病情严重程度、病程、服药情况以及家庭成员、家庭关系等[4]。

1.2.2 家庭环境调查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进行评定,共 10个分量表,本研究选取其中具有较好判别效度和一致性度的4个分量表,包括亲密度、矛盾性、知识性和组织性。亲密度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支持、帮助和承诺的程度;矛盾性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表示愤怒、攻击和矛盾的程度;知识性是指家庭成员之间对政治、社会、智力和文化活动的兴趣程度;组织性是指按排家庭活动和责任时有明确的组织和结构的程度。每个分量表包括9个小项,均为是非题,“是”得1分,“否”得2分,得分越高说明家庭在该方面的特征越突出[5-6]。

1.2.3 服药依从性调查 采用我院自制服药依从性量表,使用德尔菲法编制,包括药物知识、服药行为、服药态度三个维度,每个维度7个条目,共21个条目;药物知识维度从“完全知道”到“完全不知道”5级评分;服药行为从“一直”到“从来不”5级评分;服药态度从“非常同意”到“很不同意”5级评分;反向条目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表明服药依从性越好。两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100%和96%;专家权威系数:药物知识维度0.94,服药行为维度0.92,服药态度维度0.90[7-8]。

1.2.4 精神残疾状况调查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WHO DASⅡ)进行评定,内容包括理解与交流、自我照顾、四处走动、与他人相处、社会参与六个维度,每个维度6个条目,共36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一级残疾为总分≥116分,二级残疾总分在106~115分,三级残疾总分在96~105分,四级残疾总分在52~95分,得分越高表示残疾程度越高[9]。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所有160例患者中,男84例(52.5%),女76例(47.5%);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78例(48.75%),高中44例(27.5%),初中32例(20%),小学及以下6例(3.75%);婚姻状况,未婚93例(58.13%),已婚46例(28.75%),离异21例(13.12%);职业状况,全职42例(26.25%),兼职11例(6.88%),无业49例(30.63%),其他58例(36.25%);住院次数,≥3次62例(38.75%),<3次98例(61.25%);医疗 费用,自费53例(33.12%),医保107例(66.88%);家庭经济状况,好48例(30%),一般85例(53.13%),差27例(16.87%);就诊方便程度,方便74例(46.25%),一般48例(30%),不方便38例(23.75%);家属参加健康教育,是54例(33.75%),否106例(66.25%)。

2.2 所有患者精神残疾状况分析

精神残疾评分为(83.62±14.39)分,一级残疾6例(3.75%),二级残疾26例(16.25%),三级残疾46例(28.75%),四级残疾82例(51.25%)。

2.3 所有患者服药依从性分析

服药依从性总分为(81.58±14.84)分,药物知识(27.45±5.63)分、服药行为(27.82±5.06)分、服药态度(26.31±4.15)分。其中,79例(49.38%)患者有过不按时服药的情况,63例(39.38%)患者有过自行停药的情况,31例(19.38%)患者只有在自己感觉不舒服时才服药,42例(26.25%)患者认为病情好转后就不需要服药,28例(17.5%)患者认为可以自行选择服用药物。

2.4 所有患者家庭环境分析

与常模比较,患者在家庭环境中的亲密性、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以及总分方面与常模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5 家庭环境对服药依从性影响的回归分析

亲密性、知识性及组织性与药物知识、服药态度、服药行为、依从性总分呈正相关,而矛盾性与药物知识、服药态度、服药行为、依从性总分呈负相关。见表2。

2.6 所有患者家庭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比较

家庭干预后药物知识、服药行为、服药态度、依从性总分与家庭干预前相比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所有患者与常模家庭环境比较(分)

表1 所有患者与常模家庭环境比较(分)

组别 n 亲密性 矛盾性 知识性 组织性 总分患者 160 7.05±2.21 2.92±2.42 3.95±2.16 6.13±2.03 20.05±8.82常模 160 7.72±1.83 2.17±1.89 5.54±2.08 6.96±1.84 22.39±7.64 t 2.353 3.182 4.541 3.106 3.747 P<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家庭环境对服药依从性影响的回归分析(n=160)

表3 所有患者家庭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比较(,分)

表3 所有患者家庭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比较(,分)

时间 药物知识 服药行为 服药态度 依从性总分家庭干预前 27.45±5.63 27.82±5.06 26.31±4.15 81.58±14.84家庭干预后 33.68±5.12 34.45±3.52 34.23±3.36 102.36±12.00 t 4.604 5.841 6.314 6.965 P<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本次研究围绕患者的残疾程度、服药依从性以及家庭环境展开。大多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服用药物后都能取得明显疗效,容易出现不遵医嘱服药或擅自停药的行为,加之自身疾病知识的匮乏,导致服药依从性较差,一旦停药,容易复发或加重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影响都极为不利[10]。家庭是每个患者的生活场所和精神寄托,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服药依从性与家庭环境的关系,从家庭入手,对增强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有重要的意义。精神分裂患者的家庭一般都存在亲密性和知识性低,而矛盾性突出的情况,这与本病的临床特点和家庭成员对本病的偏见有关[11]。由于许多家庭认为家庭成员中出现了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一种耻辱,采取一种消极、排斥的态度对待患者,这对患者的心理和治疗都十分不利[12]。

临床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家庭存在着低亲密度、低情感表达、低成功性、低组织性、高矛盾性和控制性差的特点,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环境不良,家庭成员之间存在信息交流与沟通障碍、界限不清、过度控制、情感介入等问题[13-14]。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患者在家庭环境中的亲密性、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以及总分方面与常模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而在精神分裂发病后,患者若得不到家庭的支持与关爱,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使得病情不易控制,容易反复发作,对治疗的依从性也较低;若家属能够提供良好的家庭功能环境,则对患者病情的恢复、减少自杀风险有促进作用[15-16]。本研究中,家庭干预后药物知识、服药行为、服药态度、依从性总分与家庭干预前相比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应加强对家庭人员的指导,充分发挥家庭干预的作用,提高家庭支持度,使患者融入到帮助精神分裂患者日常治疗的过程中,减轻精神分裂的症状。

[1] 张海娟,王宏生,马莉.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3):271-274.

[2] 邵灿,马明芳,王莉.服药依从性及家庭功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残疾状况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4):44-45.

[3] 张海娟,李江华,康海华.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1,26(15):86-88.

[4] 陈祖金,王勇,林跃泉.精神分裂症家属情感表达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7,19(6):459-460.

[5] 张萍,栗克清,司天梅.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负担及其与服药依从性的关系[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6,38(2):129-133.

[6] 张丽娜.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联合家庭干预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疗效的影响[D].杭州:浙江大学,2010:1-68.

[7] 张毓茂,童寿明,郭玉花,等.家庭功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6):104-105.

[8] 韩树华.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影响的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7):867-871.

[9] 顾寿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性特征及其与家庭因素的关联性[D].江苏:南京医科大学,2014:1-50.

[10] 王志,刘晓伟,谈幼玉.家庭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障碍康复中的效果分析[J].西南军医,2012,14(2):208-210.

[11] 余黎波,王学庆,周玉英.家庭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8):1001,1008.

[12] 张丽,于兰,詹来英,等.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对稳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及提高照料者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2):1119-1122.

[13] 邓莉,于辉,王友霞.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与社会支持系统的现状调查及相关性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6):56-57.

[14] 徐逸.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的评估及家庭干预对疾病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4(1):120-124

[15] 龚传鹏,张建军,郑刚等.家庭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康复的作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10):903-905.

[16] 王瑛,翟丽,李凯,等.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与分裂症知晓情况的关系[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6):88-90.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medication compliance and family environment of schizophrenic patients

HE Zhiying LIANG Chaoping
Female Three Area, State municipal bureau of Civil Affairs Psychiatric Hospital, Guangzhou 510430,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of medication compliance and family environment of schizophrenic patients.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160 cases of schizophrenic patients cured in mental Internal Medicine of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5 to April 2016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Family environment scale Chinese version (FES-CV), self made medication compliance scale, Disability Rating Scale developed by WHO (DAS WHO II)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family functioning, medication compliance, and psychiatric disability status of the patients, and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cation compliance and family environment.ResultsFamily function score was (20.05±8.82). Score of the degree of mental disability was (83.62±14.39). Medication compliance score was (81.58±14.84). 49.38% of patients were not on time to take medication. The family environment of the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norm (P<0.05). The medication complianc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tradictory dimensions in the family environment (P<0.05). Medication complianc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intimacy, knowledge, and organizational dimensions (P<0.05). The medication compliance of the family intervention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before the family intervent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There is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cation adherence and family environment in schizophrenic patients. Family interven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clinical practice. Positive family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medication compliance.

Schizophrenic; Medication compliance; Family environment; Correlation analysis

R473.74

B

2095-0616(2016)21-205-04

2016-09-12)

猜你喜欢

矛盾性残疾总分
《大大方方的输家》:一部先锋性与矛盾性并存的小说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浅析《当代英雄》中毕巧林的形象
波特小说中矛盾的宗教观
试论于连的形象及其矛盾性格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