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汇聚创新力量,聚焦重大健康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本刊主编见面会纪要

2016-02-14世界科学技术杂志社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11期
关键词:副主编中医药教授

汇聚创新力量,聚焦重大健康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本刊主编见面会纪要

2016年10月24日,《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简称“本刊”)在成都市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了主编见面会。本次会议筹备时期正值第五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即将开幕之时,借此之际,本刊主编见面会安排在国际科技大会的主会场中,会议由编委会主任李振吉教授、主编陈凯先院士共同主持,执行主编胡镜清教授、陈士林教授参会并作重要发言,副主编果德安教授、李萍教授、罗国安教授、赵军宁教授、葛金文教授、吕文亮教授、高秀梅教授、李志刚教授参会并参与会议讨论,由于会议通知较晚徐宏喜教授、孔令义教授、王拥军教授、王阶教授因行程已定委派代表出席会议,其他执行主编、副主编因公请假。本次会议围绕汇聚创新力量,聚焦重大健康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就如何转变并实现科学家办刊目标及2016~2017年选题内容展开讨论。

一、会议基本情况

自2015年以来,本刊在编委会主任李振吉教授的指导下开始商讨学术体系的结构设置和调整,在听取主办单位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潘教峰院长的将“学术主编”改为“主编”的建议后,本刊建立了梯队性管理体系,不仅明确了3位执行主编及负责领域——胡镜清教授负责中医、陈士林教授负责中药、叶阳教授负责天然药物,还在执行主编和本刊原副主编们的推荐下,按照编委会成员10%的比例重新产生了10余位副主编,至此,本刊的学术体系调整完成。本刊在建立并完善组织机构的同时,也在精心打造内容,在主编和副主编的带领下,期刊影响因子稳步提升,形势向好。根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的统计数据,2015年我刊影响因子为0.826,在中药类期刊中排名第3位;2016年10月12日万方年会公布数据显示,我刊动态影响因子排名第一。

为了本刊能够更好发展,针对目前构建的组织机构,如何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来使其较好地发挥作用尤为重要。希望此次讨论过后,我们能确定运行方案,搞清责任和权利,并分摊到每位主编和副主编,以科学家主导办刊为基础,形成一个有效的运行机制。

二、会议讨论

1. 编委会主任李振吉教授观点

针对本刊2017年的组稿,提出3个建议:1. 2016年是中医药现代化20周年,可围绕这个主题征稿,呼吁大家推动中医药现代化;2. 建议在专题方面围绕精准用药展开,如陈士林发表的精准饮片的文章就是例证;3. 国家的科技体制改革计划对6个试点进行合并,中药现代化研究专项是其中之一(大概2017年启动),本刊可以围绕该专项的启动进行系列报道(图1)。

2. 主编陈凯先院士观点

(1)通过多学科交叉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在中科院范围内,大连化物所有一批科研人员热衷于中医药的现代研究,上海药物所在中药的天然产物分离方面成效显著,昆明植物所在中医中药研究方面有很大潜力。因此,可以通过多学科交叉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2)将编辑部办刊和科学家办刊的理念相结合

当下正是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契机,中医的现代化意味着要与时俱进,但如何在继承过去的基础上迎合新的需求并进一步发展是中医发展的重大使命。正如陈竺院士提出的对中医与时俱进和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一要科学地理解中医,二要科学地发展中医。这对本刊办刊方向有很大启发——要把由编辑部办刊发展成为科学家办刊,但两者还不能完全分开,而是要结合起来。

(3)重返中文核心期刊是重中之重

作为本刊的奋斗目标,要想重返中文核心首先要重视稿件质量,本刊的组织机构的调整已定,执行主编和副主编都是各个学科的领军人物,应组织好每一期文章以利于刊物未来的发展。正如陈士林教授所说,还要明确办刊要求,将指标数字化,明确责任主编的责任,加强责任编辑的考核。责任主编既有权力定稿,又要跟编辑部协调好,两者统一起来,使每一期稿件更有责任目标和方向。

(4)明确期刊的政策导向和学术引领

政策导向和学术引领一直是本刊的定位,也是关系中医药发展前途的大问题。众所周知,日本、韩国等国家都非常重视中医药的价值,加大了对中医药的研究。我们正面临严峻的考验,即王国强部长所讲的“反逼机制”。我们在进一步明确本刊的特点和定位时,有一个很大的弱点——跟科技部的联系不够紧密。如何使本刊成为科技部的有力工具,如何与科技部联合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如何促使中医药管理局指导本刊的发展?如何加强与基金委的联系?这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和紧迫。因此,本刊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力争像《人民日报》那样成为重要部门的机关刊物(图2)。

3. 执行主编胡镜清教授观点

(1)积极组织医学稿件

目前,“中医现代化”在药学领域已被认可,但是在医学领域还是存在争议的。我会着重在医学领域加大组稿力度,包括国际临床基地、973项目承担单位等。因本刊已经不是中文核心,所以在组稿方面会比以往困难,其他编委自身也应该积极投稿,在提升本刊影响因子上面共同努力。

(2)建议将本刊定位为“中医药前沿”

我认为将本刊定位为“中医药前沿”类的综合性杂志会比“现代化”更好,因为前沿属于管理和战略领域,可以将中医中药、针灸等所有目前最热点作为本刊的主要报道方向,即刊登热点和前沿的文章,重在技术和战略方向的谈论,形成自己的特色,使其与其他杂志区别开来。做到任何人想要了解关于中医药的战略、管理、发展道路、具体方法、研究问题的最前沿等问题,只能以这本杂志为标杆。

(3)主编、副主编共同定稿

针对果德安教授提出的副主编定稿的问题,如果全部由副主编来定的话不太现实,因为有些稿件的质量水平参差不齐。例如我组的广东的12篇稿件,我会大致筛一下,仔细去研究其中7篇比较成熟,而其他的还需再修改,对稿件都有基本的整体判断,个人觉得执行主编要做到这个程度,而审稿还是要按照标准审稿程序来进行。

4. 执行主编陈士林教授观点

(1)明确选题,增加优质文章

优质的选题需要优质的文章,即引文率较高、关注度较好,以及有重要的招标指南和国家项目支持的文章。其实只要有一篇优质文章,杂志未来3年的引文率就会提高,虽然本刊现在的影响因子超过0.8,但事实上仍缺乏优质文章,其关注度还是较低。基于此,建议3个选题方向:一是受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品种,这些文章肯定对期刊今后的引文率有极大的帮助,本月我已向赵大庆约了人参、三七大品种的文章;二是复方,这是重大新药创制项目支持的重点;三是“一带一路”,这是国家倡导的主要方向,可以围绕中医药如何发展“一带一路”的选题进行组稿。

(2)调整期刊管理机制,保证期刊质量

目前,本刊的发展方向尚不明确,为使本刊提升影响因子,可借鉴《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的管理经验:一是根据指标制定达标方案。为使期刊保持中文核心,根据自引率、他引率(控制在85%左右)的达标率制定明确方案,对每个编辑今年编的文章在第二年的引文数进行考核,保证每一篇文章的页数(原则上要超过6页)和丰富的内容;二是加大审读力度,更专业更严谨,保证期刊质量。不能因为盲目地追求版面费,加大发文量,而录用质量差的稿件。例如《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的录稿率只有15%, 85%的稿子是退稿,由一年可以发2 000多篇压缩到现在的1 000篇,大大提高了期刊质量;三是了解竞争对手期刊的指标;四是强化数据意识,编辑部每个人都要加强数据意识,学会将对每一个评价指标的数据细化到每一步工作中去;五是进一步细化指标数据,使编辑负责的稿件能够满足第二年、第三年甚至更久的指标要求。只有这样期刊才能长久生存。

(3)中医定位应更具现代性

赞同胡镜清对中医在热点和前沿的定位,本刊应具有自身特色,发出现代研究的声音,而不是偏传统。

5. 副主编果德安教授观点

(1)加强期刊引领性

在保持本刊学术与政治导向的特色同时,开拓新思路、新思维、新方法,注重引领性,使其在新的理念和新的思维上更具前瞻性,加大体现成熟的新方法、新技术的文章的发表力度,使本刊特色鲜明,吸引更多的读者。

(2)建议采用副主编定稿制

本刊目前的组织架构非常符合国际杂志的特色,主编下面是3位执行主编,10位副主编,这种结构形式能够明确每人的责任——陈凯先院士总体把关,掌控杂志的方向;3位执行主编,沿着中医、中药和现代天然药物3个方向有序进行。但与国际杂志的副主编能够分配稿件并定稿,承担更大的责任不同的是,国内的期刊的副主编基本上没有定稿的权利,本刊也不例外。本刊的管理还应发挥科学家的作用,建议本刊采用副主编定稿制,编辑部可为主编们来做服务性工作,但鉴于文章有时属于综合性的(既有中医又有中药),而副主编受专业知识的限制,这一建议是否可行还需再讨论。

图1 编委会主任李振吉教授发言

图2 主编陈凯先院士发言

(3)增加热点、前沿的专题

建议本刊的选题文章:一是增加关于未来新的领域、领域未来趋势发展、当前的科学热点问题;二是值中医药现代化20周年之际,反映中医药现代化中进程中的新成果、某领域的最新进展;增加领域5年或10年展望的文章,可邀请权威专家撰写。

6. 副主编李萍教授观点

赞同本刊现行的组织机制,即主编领导下的执行主编负责制。

(1)增加新栏目

既然中医的现代化目前还存在学术争鸣,本刊可设置“学术争鸣”栏目,征集前沿性和有争议性的稿件;增加一个翻译栏目,把Nature、Science、Cell杂志上一些前沿的文章编辑成中文,方便读者阅读。

(2)调整栏目设置

本刊的“专题讨论”是一个整体栏目,但又分了3个主题栏目,这个模式使得“专论”和“专题讨论”的界限不清晰,并且各个专题的逻辑关系不强。建议将该栏目标题定为“专题讨论”,次级标题可再分为多个主题,这种结构会更加明晰、逻辑性更强。

7. 副主编罗国安教授观点

(1)以引领中国的中医药领域为发展方向

本刊不仅要努力提高影响因子,进入“SCI”期刊名录,提升国际影响力,更重要是的要有宏观视角,以引领中医药领域为发展方向,对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杜绝“唯SCI至上”的理念。

(2)全力配合本刊的工作

中医药现代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本刊应该坚守自己的特色,认同本刊现行的主编领导下的执行主编负责制,并全力配合主编及其他副主编的工作,保证完成分配给自己的任务,

8. 副主编赵军宁教授观点

杂志既要有稳定的作者群,还要有稳定的读者群。、本刊的“专题讨论”栏目实际上并不固定,专家的专题没有延续性,建议把栏目和专业结合起来,形成稳定的作者群和读者群。

9. 副主编葛金文教授观点

建议本刊应着重考虑的问题:一是中医、中药和天然药物这三块内容和谐性的问题。如何在这三大块的文章里面找到亮点、热点以及读者的兴趣点,这需要三位执行主编决定如何安排侧重点;二是具体内容方面,如何中医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中医的理论如何创新?

10. 副主编吕文亮教授观点

(1)明确本刊受众对象

本刊应该明确具体的受众对象,在中医药、现代化、现代科学技术三个方面要明确一批受众人群。

(2)保证期刊质量

杂志的生命力在于质量。对于作者来说每一篇文章都是非常珍惜的,可能会花了半年以上整理一篇比较完整的内容。而本刊“专题讨论”里面同一个通讯作者有3-4篇文章,这样发表的文章明显太仓促,学者对学术都需要有敬畏感和严谨的态度。

11. 副主编高秀梅教授观点

(1)保证期刊质量

认同陈士林教授的观点,期刊质量一定要保证。杂志的审稿需要严谨性和专业性,以保证杂志刊发稿件的质量水平。比如德国的一个杂志审稿非常严,如果对编辑部要求补充的数据作者补不出来就会被退稿。另外,如果录用太多一般水平的文章,发文量增加了,影响因子下滑后就很难回到原来的水平,如ECAM杂志。

(2)期刊应注重现代研究

认同胡镜清教授的观点,中医的文章应该放热点和前沿的研究,而不是偏传统。本刊发出现代研究的声音,这应成为本刊的特点。

图3 执行主编、副主编发言

12. 副主编李志刚教授观点

(1)期刊内容应增加国际热点问题的解读

如何在众多同类期刊中保持自身的定位和特色非常重要。建议本刊的内容既要包括中医药的发展的前沿和热点,还要有政策问题的解读。更重要的是,应围绕国际热点问题发表文章或者解读这些热点。比如在针灸方面,2016年年初JAMA杂志发表了1篇针灸治疗膝关节无效的文章,本刊就可以就该研究结果发表解读文章。或者可以组织一些专家刊载他们的观点并作为小栏目刊载出来。

(2)保证期刊质量

编辑部应该继续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提高文章质量,这个过程中作者也会学到很多,这样杂志的质量才会有所保证。

(3)增加“学术争鸣”栏目

本刊的名称在中医方面还有争议,借此契机,本刊可专门设置一个“学术争鸣”的栏目来刊登学术界不同的声音。(图3)

三、会议总结

编委会主任李振吉教授总结发言:本刊是伴随着我国的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战略而发生、发展和成长的。20世纪90年代末期,惠永正部长、邹健强司长在推动中医药现代化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本刊在这18年的发展历程中,虽然并非一帆风顺,但是总体来看比较健康。尤其是近两年一直在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随着陈凯先院士和胡镜清教授等学科带头人的热情支持和诸多青年科学家的不断加入,本刊的发展一定会稳步向好,影响因子等各类指标也会随之上升,影响力也会日益增强。

(□ 世界科学技术杂志社 供稿)

猜你喜欢

副主编中医药教授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刘排教授简介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一曲诗词恋,今生未了情”——访老副主编欧阳鹤先生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实用临床医学系列著作 诚聘主编、副主编和编委
实用临床医学系列著作 诚聘主编、副主编和编委
实用临床医学系列著 作诚聘主编、副主编和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