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挂线疗法治疗肛瘘的效果评价及分析

2016-02-14李胜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挂线肛瘘瘘管

李胜

(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肛肠科龙岩 364000)

改良挂线疗法治疗肛瘘的效果评价及分析

李胜

(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肛肠科龙岩 364000)

目的:评价并分析改良挂线疗法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肛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挂线疗法,观察组采取改良挂线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愈合时间、脱线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为(0.39±0.31)分,愈合时间为(35.42±4.83)d,脱线时间为(10.19± 1.83)d,与对照组对比,均具有明显优势,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挂线疗法治疗肛瘘疗效显著,能加速患者病情的康复,减少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肛瘘;挂线疗法;肛肠动力学;临床疗效

肛瘘是肛肠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治疗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肛肠科医师的医疗水平,由于挂线疗法治疗肛瘘疗效确切,其应用较为广泛,在对肛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本研究以我院80例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分别采取传统挂线疗法和改良挂线疗法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80例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肛瘘的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存在肛痈病史,肛周有流脓和溃烂现象,均知情同意参与,并签署书面同意书。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33~57岁,平均年龄(45.26±2.16)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的12年,平均病程为(6.25±1.13)年;复杂性肛瘘12例,复发性肛瘘5例,坐骨直肠窝瘘9例,高位括约肌肌瘘8例,6例为高位肛瘘。观察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4~57岁,平均年龄(45.86±2.79)岁;病程最短9个月,最长12年,平均病程为(6.38±1.39)年;复杂性肛瘘10例,复发性肛瘘6例,坐骨直肠窝瘘10例,高位括约肌肌瘘9例,高位肛瘘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传统挂线法治疗。找到内口确切位置,对外括约肌深部以下主管及支管进行切开引流,沿瘘管垂直将瘘管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依次切开,直至内口扩创,采用探针从外口经瘘管在内口穿出,根据探针引导,使用无菌粗丝线或橡皮筋,从内口经瘘管在外口引出,结扎要适当收紧,过松不易勒断瘘管,根据内口数目合理使用橡皮筋数量,收紧丝线或橡皮筋前,要切开皮肤及括约肌皮下部,以减轻术后疼痛,缩短脱线日期。将瘘管切除,并扩创使之呈勺状,然后将其余支管全部进行扩创引流,并充分止血,最后固定包扎。

1.2.2 观察组采用改良挂线法治疗,即低位减张缝合修补高位虚挂线法。(1)低位减张缝合修补术:采取钝锐相结合的方式对暴露的瘘管壁和内括约肌进行分离,内括约肌的游离长度约为0.5 cm,并根据肌束的走向,将游离部分分为2股,保持游离部分长度一致,于不同的部位对肌头进行切断。对离断侧使用4.0可吸收缝合线进行结扎,对另一侧进行间断缝合,完成内括约肌的减张缝合。(2)高位虚挂线法:肛瘘通常发生于齿线部,若患者内口存在硬结应进行全部切除,患者内口边缘有明显充血时,可采用丝线对其黏膜结扎。采用橡皮筋从腔隙顶部或内口上的瘘管穿入,然后从内口引出,橡皮筋股数根据患者间隙大小进行调整,确保处于松弛状态,修建内口边缘组织以便引流通畅。对死腔进行仔细检查,并采用刮匙将瘘管壁残留的坏死组织清理干净,破坏原瘘管壁形态,以促进管壁的新生肉芽生长,并置入橡皮筋。

1.3 观察指标[2]比较两组疼痛评分、愈合时间和脱线时间。疼痛评分参考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方法,分值为0~10分,0分为无痛,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处理,用%表示两组肛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行χ2检验,用()表示两组肛瘘患者的VAS评分、愈合时间和脱线时间,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VAS评分、愈合时间和脱线时间对比观察组VAS评分、愈合时间和脱线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VAS评分、愈合时间和脱线时间比较()

表1 两组VAS评分、愈合时间和脱线时间比较()

组别nVAS评分(分)愈合时间(d)脱线时间(d)观察组对照组40 40 0.39±0.31 1.28±0.86 35.42±4.83 39.71±4.74 10.19±1.83 13.11±3.25

2.2两组并发症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在临床肛肠科中,对于高位复杂性的肛瘘治疗较为困难,若在手术治疗中加大切除范围或增加对患者括约肌造成的损伤,则有可能导致患者术后出现大便失禁等并发症,但是手术中若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的括约肌功能,则可能导致患者手术后的复发率增加[3]。据临床研究发现,在对肛瘘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挂线法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传统的挂线法通常在患者肛瘘内口挂线,这种传统的挂线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患者的肛瘘会造成较大创伤,加剧患者术后的疼痛,而且患者经过治疗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够恢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4]。

改良挂线疗法是在传统挂线疗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而成,经过改良后,将其运用于肛瘘患者,与传统挂线法的疗效对比,有以下优点:对患者造成的疼痛较轻,改良后的挂线法采用的是分段挂虚线不收紧方式,不会对患者的创口造成挤压,因此疼痛较轻。患者在治疗中瘘管无需切开,可明显减少患者的换药次数[5]。由于肛瘘患者在采用改良后的挂线疗法治疗后,其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小,对于开放性创口相对较小的患者,可转为门诊治疗,能够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降低患者疾病治疗成本。改良后挂线法对患者实施挂虚线方式,对患者肛周的组织损伤较小,对患者肛门括约肌和肛周皮肤感觉功能的影响也相对较小,由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将显著降低。采用改良后的挂线疗法治疗后,患者肛周外观相对更加整齐[6]。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肛瘘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后,观察组VAS评分、愈合时间和脱线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改良挂线疗法治疗肛瘘患者疗效显著,不仅可有效加速患者病情康复,减轻患者疼痛,而且可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1]林宏城,任东林.挂线疗法治疗难治性肛瘘52例临床分析[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1,17(1):42-44

[2]雷超,王业皇.挂线疗法对高位肛瘘的治疗进展[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1,17(2):125-127

[3]唐伟节.挂线疗法在肛肠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22):1771,1773

[4]张佩福.挂线疗法在肛瘘治疗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8):4598

[5]徐靖,李国栋.挂线疗法治疗高位肛瘘的研究(附105例报告)[J].中国医刊,2011,46(12):66-68

[6]聂伟健,李峨,李国栋,等.中医挂线疗法治疗高位肛瘘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2,27(10):1268-1270

R657.16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12.024

2016-11-22)

猜你喜欢

挂线肛瘘瘘管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猪回肠食糜的取样方法
并行导丝法在更换肾造瘘管中的应用:附33例次报道
腔内悬吊联合置管引流治疗瘘管性脓肿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肛瘘挂线术后中药熏洗护理的疗效观察
挂线疗法在肛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改良扩大根治术治疗合并感染的先天性耳瘘管48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