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法治国视野下大学生法治观念培养研究

2016-02-14宋博纳集宁师范学院政史系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012000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法治观念依法治国对策研究

宋博纳(集宁师范学院政史系,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012000)



依法治国视野下大学生法治观念培养研究

宋博纳
(集宁师范学院政史系,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012000)

摘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形势下,高校承担着培养法治人才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是攸关法治国家建设成败的一项意义深远的战略性工程。对目前大学生的法治观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法治观念不够成熟且略带矛盾性。为此,对高校法治教育提出相应的改革优化策略,以引导大学生增强法治意识,对依法治国战略做出回应。

关键词:依法治国;大学生;法治观念;对策研究

法治观念作为法治实践的产物,是法治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为指导,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但部分大学生的法治观念陈旧,法律意识淡薄,与现代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依法治国视野下大学生法治观念培养的重要性

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基本方针。依法治国即法治,法治是一个“无比重要的但未被定义、也不能随便定义的概念”。

1.依法治国的定义

依法治国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广大人民群众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对经济事务、社会事务、国家事务等进行有效管理,时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2.大学生法治观念培养的重要性

法治观念是人民理解、尊重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法治是现代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标志,是国家公权力的象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加速我国法治建设进程,需要培养一批掌握法律知识、遵守法律规范的人才。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大学生进行法治观念培养,可以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大学生法治观念的现状分析

1.部分大学生缺乏对法律知识的了解

大学生都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除了法律专业的学生外,不少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还是很模糊的。一些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还是停留在道德感性层面,在实践过程中,当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大多会采用先和解、再调解的方式,对于利用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的则鲜有人在,甚至有的大学生在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表现出缺乏冷静、理智等情绪化的倾向。

2.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淡薄

当代大学生对国家法治建设的关注度在提高,对主体的平等意识、人权意识,都有所了解。由于对基本国情了解不够,导致部分大学生法治观念淡薄。虽然大学生都认为依法治国才能治理好国家,明确国家要健全法制,制定完备的法律制度。但是,通过对大学生“对依法治国的认识”这一调查,有一部分学生感叹“权大于法,依法治国谈何容易”,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能够不按法律办事的人,都是有本事的人”以及“世上好人虽多,但是好人怕坏人”,这些都反映出部分大学生的心理矛盾,也反映出他们对社会不良现象的不成熟认识及法治观念的缺乏。

3.部分大学生缺乏法律至上精神,对依法治国信心不足

受到传统人治观念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在学习法律时存在着许多误区,在法律的专业思想和信仰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一般情况下,大学生在处理事情时,更多的是从道德的角度出发,不得已情况下,才会最终运用法律方式进行解决,这也是导致当代大学生轻视法律作用的一个原因。“法律是最低的道德限制”这句话诠释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两者并不矛盾,但是人们却总是将法律与道德分开理解。例如,对于法院的判决,当事人一方如若得知自己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时,许多人便会寻找其它途径来保障自己的权益,更有甚者可能采用暴力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这就产生了与依法治国理念相矛盾的心理。

4.部分大学生的法律态度不坚决

大学生对法律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是积极的,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一部分学生虽然很在意自己价值的实现,但是却不愿运用法律手段来实现自身的合法权益。部分大学生把自己与法律分离开来,全然不顾法律的使用,对法律的信任度不高,认为社会存在潜规则。

三、大学生法治观念培养对策

学校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通过对我国大学生法治观念教育进行分析,大学生法治观念教育应做出以下改革:

1.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大学教育中,教师要明确“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求学生通过对中西方国家历史实践的比较,真正认识到法律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明白法律的重要性。这个世界上没有神和上帝,不能将国家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寄托在某个人身上,这种思想是愚蠢的。国家的发展需要法治,法律规范社会秩序,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法治教育是一项政治性、知识性、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型教育,教师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和相对稳定的教育方式,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和实践经验。通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人权”等法治观念教育,学生的法治观念更加根深蒂固。

2.改革相关课程的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相关教学改革,将使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法治观教育更加完善,可增强当代大学生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律素质。

通过开设新的课程,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虽然当代大学生普遍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法律实践比较少。教师应该将课堂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教学联系起来,加强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实践教育环节,例如通过模拟法庭的开设,教师将个案教给学生,通过模拟法庭的演练,让学生对法律程序、诉讼程序有进一步的了解;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现场辩论,现场辩论主要针对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现象,要求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和手段,对这些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从而增强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因此,教育机构应该摒弃过去传统的只注重理论的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有效途径,法学理论、法律概念向法律适用的转化需要通过不断实践积累才能真正实现,这些都需要教师和教育机构的配合,从实践中进行教学。

3.高校管理上按规定办事

大学管理上要做到“依法治校”、“依法管理”,建设一个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依照规

定管理好大学,让大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公平公正对待,让大学生对依法治国抱有信心。学校作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通过合理有效的管理,要让大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校确实做到了依法治校、依法管理。例如,在涉及大学生权利义务管理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来进行,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程序的合法性和正当性,而不是以权谋私,也没有所谓的“潜规则”。

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之一是法律至上,高校通过对大学依法管理的实践来强调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性。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合法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权利诉求,使学校规章制度更加人性化、合理化,这不仅可以很好地管理学校,也能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从而增强大学生的法治观念。

结语

大学生主体在今后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任务无比艰巨,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任重而道远,对大学生正确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的培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2]李龙,徐亚文,周叶中.依法治国——邓小平法制思想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柯卫.法治意识与人的现代化[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7,(2):31-32.

[5]龚慕霞.大学生法律意识与法制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贵州省教育厅),2010,59(1):20-21.

[6]本书编写组.“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学习问答[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7]苟欣文.政治文明的法治根基——依法治国与政治文明[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

[8]陈国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的重要性及根本途径[J].才智,2009,(23):207-208.

(责任编辑:娄刚)

On the Training of Law Concept of Undergraduat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ling by Law

SONG Bo-na
(Department of Politics and History, Jining Teachers College, Wuchabushi 012000, China)

Abstract:In the situation where a socialist country under the rule of law is built and the concept of ruling by law is promoted comprehensively, relevant authorities of universities assume the mission or responsibility of training such talents, a very significant project relevan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ountry of ruling by law. The investigation into the undergraduates about their attitude towards law shows that they show little or no concern about the ruling by law or they show conflicting attitude towards this idea. Therefore, some strategies of improving the education about law promotion have been propounded.

Key words:ruling a country by law; undergraduates; attitude toward law; study of countermeasures

作者简介:宋博纳,女,山西大同人,集宁师范学院政史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理论法学研究。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依法治国视野下大学生法治观念培养研究(NGJGH2014129)”

收稿日期:2015-08-16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583(2016)-0132-02

猜你喜欢

法治观念依法治国对策研究
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将“关键少数”法治观念纳入干部考核任用体系
财经类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路径研究
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推进高校工会法治化建设的路径探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依法治国:人民幸福安康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