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秦儒家的修身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2016-02-14罗光晔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当代意义

罗光晔(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先秦儒家的修身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罗光晔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先秦儒家的修身思想对于新时期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深入钻研先秦儒家修身思想的经典内容,明确先秦儒家修身思想当代转换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可以更好地从先秦儒家修身思想中获得启示,激励社会成员加强自我教育。关键词:先秦儒家;修身思想;当代意义

先秦儒家的修身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经典传统文化的浸润,当代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对先秦儒家修身思想的弘扬与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儒家思想……,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1]可见先秦儒家思想无论是在传统社会还是在当代社会,对于塑造社会成员人格情操与提升自我修养而言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当前我国参与全球化的进程逐步加深,多元文化思潮的涌入正在冲击着我国社会成员固有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因此加强先秦儒家修身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的研究是延续中华民族经典文化、重塑我国社会道德体系的必然之选。

一、先秦儒家修身思想的基本内容

先秦儒家文化中包含多种宝贵的思想理论,其中修身思想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塑造具有直接性的促进作用。“先秦儒家继承了西周以来的德治思想,对社会生活领域内的不同角色提出了相应的伦理规范,并规定了人们在实际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及应当履行的角色责任和义务。”[2]儒家修身思想倡导人在践行责任与义务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修身,不断提升自我要求。先秦儒家修身思想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以“仁”修身。先秦儒家修身思想的核心是“仁,“仁”是先秦儒家修身思想理论体系中的根本准则,《中庸》中提到:仁者,人也。指出“仁”即是要“爱人”,《论语》中则提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种遇事换位思考,能够推己及人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先秦儒家修身思想中“仁”的深刻内涵。先秦儒家修身思想中的“仁”包含了对他人、对自我两个层面的要义,“仁”还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和精神境界。“仁”的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孝道文化,孔子认为“孝”应是对于父母的尊孝,《论语·为政》中提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孟子认为,“孝”是“仁”的延伸也是“仁”的根本,“仁之实,事亲是也。”先秦儒家修身思想中“仁”所包含的孝道教化,要求社会主体要将孝敬父母、友爱弟兄、效忠国家、爱护环境作为修身的标准,这也与现代社会对于社会成员的要求是高度统一的。

第二,以“义”修身。先秦儒家的义利观是修身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义”作为衡量善恶的标准,对于个人的修身起到了重要的激励作用。孔子曾提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3]强调了做人做事都要辨明善恶曲直,要用“义”的善恶标准去约束自己。在先秦儒家的修身文化中,“义”与“利”总是共同出现,孔子的义利观强调了君子的重义轻利和小人的重利轻义,君子能够尊重道义,追求自我修养,恐惧个人失“义”而使自我修养遭受损害,而只有小人才为逐利而不择手段,放弃了“义”的修身要求。在当今社会中,义和利的统一要求社会成员要在遵循社会道义的基础上,通过正当手段谋取合法利益。先秦儒家修身思想要求人要积极主动地达到义的行为修身标准。

第三,以“礼”修身。先秦儒家修身思想中包含对于“礼”的充分讨论,儒家主张的“礼制”指出了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必须遵守礼制,即遵守社会的道德及行为规范。《论语·为政》中对于孔子的礼制思想有所记载。孟子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著名的“五伦”道德规范,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体现了先秦儒家修身思想中对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充分表达,也表明了先秦儒家修身思想对于自我要求的高度强调。

第四,以“智”修身。儒家修身思想注重“德”、“智”并举,“智”指的是要察事理,能够理性辨析是非善恶,使人不被不良事物蛊惑。孔子说“智者不惑”,而孟子也说:“是非之心,智也。”一个人的智慧中首先要包含“不惑”之智,要能够“明察、慎行、知己、知人”。儒家修身思想注重对于个人智力因素的培养,强调个人内在知识的积累,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都充分说明了学习对于一个人综合发展的重要意义。先秦儒家修身思想讲求内省,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要求人要每日进行自我反省,查找不足与疏漏,而孟子的修身方法则是“反求诸己”,认为: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如此对于自我的严格要求经由个人的坚持不懈,则可以达到修身的目的和境界。

第五,以“信”修身。诚实守信是先秦儒家修身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先秦儒家修身思想中的诚实守信也体现为“仁者爱人”。孟子曰:“反身而诚,乐莫大焉。”荀子有言“君子养心莫善于诚”。孔子曰:“言必信,行必果”。先秦儒家修身思想认为君子应注重诚信,人无信不立,处于社会中的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应讲求诚实守信。先秦儒家修身思想包含的内容广泛而深邃,其思想中的核心部分直至今日仍然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与引导作用。

二、先秦儒家修身思想时代转换的必要性与基本原则

第一,先秦儒家修身思想时代转换的必要性。在当前我国社会各领域深刻变迁的背景下,先秦儒家修身思想的时代转换有着高度的时代价值与必要性。首先,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言,先秦儒家修身思想的时代转换能够推动我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使奔走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注重传统文化,关注传统文化的弘扬,意识到丢失传统的危害性,唤醒当代人对于淳朴的价值观念以及道德观念的反思和追忆。其次,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使得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绝对自由等消极思想在社会蔓延,导致我国社会道德环境式微,加强先秦儒家修身思想的时代转换,有助于重塑我国社会的道德体系,抑制社会领域违法犯罪问题的产生,使人们能够正视自身存在的道德问题,加强对于个人修养的思考,自觉维护社会良好的道德环境。最后,先秦儒家修身思想的时代转换具有高度的文化价值,能够有效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海内外大量的“孔子学院”将先进的儒家文化传递到更远的国度,使更多的人受到了修身思想的熏陶。先秦儒家修身思想的时代转换,促进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升华,进一步加强了当代人的爱国主义、和平主义以及严以修身的深层次教育。

第二,先秦儒家修身思想时代转换的基本原则。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先秦儒家的修身思想拥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然而社会的不断变迁,社会成员主体需求的提高以及社会领域不断涌现的新矛盾与新问题,都迫切需要先秦儒家思想与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社情与民情结合起来,进行科学的时代转换,只有将先秦儒家修身思想与当前中国发展的实际统一起来,才能使其更好地指导社会成员的自我修身。当前,推进先秦儒家修身思想的时代转换必须坚持三个方面的原则:首先,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毛泽东曾言:“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4]由此可见,我国社会的发展需要继承前人的经典思想,更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发展。要积极总结先秦儒家修身思想中的精华内容,并将之与我国当前的民情、国情以及社情紧密地结合起来,剔除先秦儒家修身思想中的封建残留,保留其具有时代性的经典内容,积极发展新理解、新观点、新思路与新方法,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以改造,从而实现继承与创新的和谐统一。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先秦儒家文化是以人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5]其与当前我们倡导的“以人为本”是一脉相通的,修身的主体是人,修身的功能作用于人。在当代社会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理念在实践中的体现。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党的十八大强调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6]当前我国社会各领域的改革与发展离不开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努力,因此,在推进先秦儒家修身思想的时代转换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最后,要坚持包容发展的原则。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主张“有容乃大,大乃久”,先秦儒家修身思想的时代转换必须敞开胸怀,面向世界,不断接受优秀异质文化的启示和帮助,使先秦儒家的修身思想拥有更加强大的时代生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先秦儒家修身思想的当代意义

先秦儒家修身思想经过千年的传承,在当代社会中显露出更加卓越的思想优势,对于我国当前小康社会建设乃至伟大中国梦的实现意义重大。先秦儒家修身思想对于新时期我国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都发挥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加强先秦儒家修身思想的研究,促进修身思想的时代转换,丰富先秦儒家修身思想的当代意义是我们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第一,改变“重义轻利”,推崇“平等互利”。先秦儒家修身思想强调为人应该“先义后利”,这是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对于自己的严格要求。这一要求恰恰是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所迫切需要的精神品质。先秦儒家修身思想主张在义和利发生冲突时应该是义字当头,从当前来看,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些人过分看重个人利益而失去道义的判断,马克思历史唯物论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7]这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利是义的基础,然而重视道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秦儒家修身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当前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既要实现合理的利益目标,又要弘扬先秦儒家修身思想,这就意味着发展经济必须改变“重义轻利”,积极推崇“平等互利”,只有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良好的合作,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积极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先秦儒家修身思想教育,可以使社会成员正确认识人与物质的关系,更好地感悟道义与利益的联系与区别。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尽管是自由的、开放的,然而从经济体制的本质而言,其发展的目的仍然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因此,必须运用先秦儒家修身思想使社会成员能够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树立正确的义利观,自觉地弘扬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社会氛围。

第二,坚持自我约束与慎独自律。慎独指的是社会成员要具有坚定的道德意志与信念,不因来自外部的力量或监督而被迫行善,更不会由于无人监管而肆意妄为。慎独自律考验的是一个人强大的自我约束能力,这要求社会成员的内部约束要强于外部约束。自我约束与慎独自律是个体道德境界的最高呈现。先秦儒家修身思想重点强调了自我约束的重要性,无论在任何条件下,人的道德意志都应在人的行为实践中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同时也强调以德治国。依法治国是外部约束,而以德治国则强调的是个体的主体性作用,是一种内部的约束。我们要想顺利地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就必须同时推进以德治国的发展。面对当前我国社会领域不断出现的失德现象,必须运用先秦儒家修身思想来加强个体的自我约束教育,使慎独自律成为现代人的自我要求,要求个体要实现网络行为自律、职业道德自律、家庭责任自律以及社会行为自律等等,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认知,自觉将社会规范不断内化成为自我言行的基本标准,更进一步地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约束自我,在生活、学习与工作中能够恪守准则,严以修身。

第三,坚持在实践中培养真知。先秦儒家修身思想重视对于人“智”的培育,在实践中主动将所学习到的知识用于问题的解决是自我修身的重要步骤。一个人的智慧与学识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够得到发挥和检验。《中庸》中提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8]这充分说明了实践对于一个人自我修身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中,快速更新的科学知识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必须坚持学习,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与新方法,用自身的聪明才智去推动社会的创新发展。先秦儒家修身思想提倡在“躬行”中“反省”,无论在任何一个历史阶段,实践都能够为人的自我完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社会成员也只有在反复的实践中才能掌握真理。先秦儒家修身思想体现了一种踏实学习、培养真知的态度,在实践中进行自我修身是去伪存真的过程,是升华自我的过程。因此,当代人在开展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更加深入地参与社会实践,坚持在社会实践中明辨是非、理性思考、探究真理、培养真知,从而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加强自我教育。

第四,坚持知行统一与诚实守信。实现先秦儒家修身思想的现代转换要坚持知行统一与诚实守信。当前,在道德实践中,绝大多数的人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何种行为是道德的,何种行为是不道德的,但“明知故犯”的人却不在少数。例如有些人明知在公共场所吸烟、乱丢垃圾是错误的,然而为了一己之私却一时犯错。有的青年学生明知自己应该珍惜青春时光努力学习,却抵抗不住网络游戏、交友以及物质的诱惑而沉迷其中。再如一些企业经营者认同诚实守信的经营原则,但是为了获得利益而违背承诺,因此出现了诸如地沟油、瘦肉精、毒奶粉等食品安全问题。有效抑制这些不良行为需要发挥传统思想的育人作用,积极将先秦儒家修身思想在当代发扬光大,使社会成员能够坚持知行统一与诚实守信。孔子认为,即便是一个人学富五车,但如不付诸实践,那么也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孔子以积极入世的态度推行德治思想,游历各国强调诚实守信与道德内化的重要性,先秦儒家修身思想在当前我国重塑社会诚信体系的过程中意义重大,加强先秦儒家修身思想的教育与引导,可以促使现代人坚持知行一致,尊崇诚实守信,不断提高自身的认识,查找自身的不足,重承诺、敢实践,从而不断地完善自我,在更深入的社会实践中提升自我修养。

小结

先秦儒家修身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无论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是指导社会成员严以修身的精神法宝。在当代社会,必须深入钻研先秦儒家修身思想的内涵,深入认识和把握实现先秦儒家修身思想当代转换的意义与价值,从而以修身思想引领社会成员锤炼自身的道德品质,积极贯彻严以修身的发展要求,真正发挥出先秦儒家修身思想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N].中国青年报,2014-09-25.

[2]李雪辰.先秦儒家角色伦理治理思想论略[J].道德与文明, 2015,(6):69.

[3]郭竹平注译,丁乐配画.论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王艳丽.论先秦儒家思想价值[J].兰台世界,2014,(S6):90.

[6]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光明日报,2012-11-18.

[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子思.中庸[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

(责任编辑:娄刚)

Cultivation thought of the pre Qin Confucianism and Its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Luo guangye
(Guangdong Teachers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Arts, Guangzhou 510640, China)

Abstract:The Confucian thought of cultivate one's moral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ety in the new period of highly significance. Delving into the Confucian classic content of cultivate one's morality thought, clear the necessity of the pre-qin Confucian thoughts of contemporary transformation of cultivate one's morality and the basic principle, can better cultivate one's morality from the preqin Confucian thinking in age of enlightenment, motivate members of society to strengthen self education.

Key words:the pre-qin Confucian; Cultivation thought; The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作者简介:罗光晔,男,湖南隆回人,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收稿日期:2015-11-20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583(2016)-0036-04

猜你喜欢

当代意义
邓小平的哲学思维方式及其当代意义
浅谈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认识及其当代意义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国家理论及当代意义
近代农民教育变迁及其当代启示
刘瑞龙的群众观及其当代意义
浅谈藏族服饰文化内涵的当代意义
马克思与弗洛姆自由观比较
以法治文的当代意义及其科学发展
从中医药文化看中医药的普世价值
邓小平“北方谈话”及其当代意义再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