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分析

2016-02-14

淄博师专论丛 2016年3期
关键词:爱弥儿卢梭思想

肖 瑜

(天津大学 教育学院,天津 300350)



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分析

肖 瑜

(天津大学 教育学院,天津 300350)

著名教育家卢梭提出的自然教育思想在世界教育史上具有开创性的历史意义。苏格拉底、孔子、洛克等人的思想对他这一教育思想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卢梭的生活经历在其自然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中也起了关键性作用。系统研究这一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不仅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卢梭的教育思想,对我们当今教育实践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形成也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形成原因

卢梭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教育巨作《爱弥儿》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他构思二十载、撰写三载的不朽之作。在这个芳香满园的教育花园中,我们可以尽情享受卢梭给我们带来的精神食粮。在《爱弥儿》中,他为我们详细阐述了自然教育这一理念。《爱弥儿》被卢梭认为是他最完善、最系统的一部著作,是其全部思想智慧的结晶。自然教育理念在教育史上具有开天辟地的里程碑地位。这一思想不仅是卢梭个人的思想,也是整个时代的思想。因此,自然教育思想的形成既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同时也是卢梭个人生活经历的写照。

一、自然教育产生的政治时代背景

《爱弥儿》是特定环境的产物,该书成书于1762年,正值法国大革命前夕,此时的法国仍为君主专制国家。他们封建等级森严,全社会分为三个等级:代表教会利益的僧侣处于第一等级,贵族处于第二等级,农民、手工业者、城市贫民、无产者和资产阶级处于第三等级。这三个等级所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严重失调。第一、第二等级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却掌握了全国三分之二的土地和财产,享有各种特权。第三等级政治上无权,且赋税沉重。第三等级,尤其是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改变现状。此时法国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严重失调,各种反封建斗争运动此起彼伏。自由与平等的民主,成了时代的呼声。卢梭在书中为时代培养的爱弥儿正是具有自由与平等权利的新型公民。何为公民?从文中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公民爱祖国多于爱自己,公民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教育则是培养公民的手段。卢梭是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小资产阶级平民知识分子的代言人,他向传统的旧制度提出了挑战。卢梭为法国描绘了一幅政治上的理想王国,他希望通过自然教育培养合格公民来改造社会,共同建设民主国家。

在任何一个社会中,教育都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工具。经院主义教育是欧洲中世纪的主导教育思想,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它以教育民众服从上帝为目的,以神学为主要教学内容。启蒙运动前的法国,教会势力十分强大,封建统治者利用教会实行奴民教育,推行蒙昧主义,推残文化,使民众失去人性,成为没有思想、任人摆布的愚民。即使在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教育中的宗教教育依然占有很大比重。教会学校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教堂也是一所学校,上帝便成了最权威的“老师”,统治者则往往借助上帝来控制民众的思想。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封建国家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植“奴隶性”。政治巨匠卢梭正是要通过他所倡导的自然教育向传统的封建教育开战。他希望以此来动摇封建教育的根基,进而进一步推翻封建统治制度。由建立在瑞士日内瓦城的卢梭纪念碑我们可以看出,卢梭赋予了教师一项使命,即为学生解除封建教育的束缚,教他们追求自由平等的生活。卢梭可以称得上是法国启蒙运动最伟大的旗手,他通过教育在摧毁封建堡垒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法国许多民众参加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他们目睹了民主战胜专制、资产阶级战胜封建阶级的过程。他们回法国后也将民主政治思想带到了自己的国土,让其生根发芽。这种民主思想对卢梭自然教育理念乃至民主政治思想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17至18世纪,欧洲兴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它以“理性”为宗旨,是一场以资产阶级为首的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蒙昧主义的思想文化斗争,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做为启蒙运动的代言人,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必然为其服务,作为其强大的思想武器。

继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之后,启蒙运动后崛起的法国,成为十八世纪法国所不可缺少的历史过程,道理就在于资产阶级不在思想上翻身,很难在政治、经济领域翻身。[1](P9)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决定当时社会的教育文化,反过来教育又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有重要的反作用。当时法国社会民众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心灵长期受教会的桎梏,唯有开化其思想方能改变其行为,方能激发其革命热情。教育则是开化民众思想的重要武器,它是资产阶级传播新式思想的尖锐武器。

在那个专制与民主交接的年代,在那个愚昧与理性共存的年代,教育巨匠应运而生。时势造英雄,时势更需要英雄。卢梭正是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担负了时代的使命,用智慧为我们开创了一片教育的新天地。他企图通过教育来培养适合时代发展的公民,他企图通过教育来改变国家的发展走向。与其他启蒙思想者一样,卢梭利用教育这个武器与封建统治者展开决斗。

二、卢梭自然教育的历史渊源

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便由以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2](P112)这表明,任何思想的产生都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也是在借鉴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卢梭从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家那里汲取了丰富的思想养料。中国古代思想基本与宗教没有联系,使得在反宗教的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对以孔子为首的中国古代思想特别推崇。卢梭自然教育中的“自然法则”渊源于中国古代哲学。孔子的教育理念对卢梭的教育思想提供了借鉴。卢梭在大陆的西方,儒家思想在大陆的东方,是谁起到了桥梁与纽带的作用?正是西方传教士扮演了这一角色。传教士潜心研究在中国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并以书信的形式将其带往西方,引起了各界人士,尤其是包括卢梭在内的启蒙思想家们的密切关注。卢梭在他的成名之作《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化风俗》多次引用了中国古代思想的事例,在《论政治经济学》中也多次提及中国。性善论是卢梭自然教育理论的一个哲学指导思想。儒家思想认为人生下来本性是善良的。卢梭主张在自然状态下的人是善良的,他们拥有自爱心和同情心,这是人的自然情感,它们是超越人的理性的,是人类其它情感的基础。那么,人性是如何变恶的呢?卢梭认为是社会使我们逐渐失去了天性。在《爱弥儿》中,他指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3](P233)世界史从进入18世纪开始,科技的飞速发展使我们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一方面我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另一方面,社会吞噬了我们善良的天性,社会上出现了精神危机。卢梭认为在天性方面,所有人生来平等,不论什么地位的人,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他们在出生时都是善良的。在原始状态下,人都是善良的。后天的不良引导和各种诱惑是民众犯错误的主要原因。由此就引出了卢梭自然教育的目的,即引导学生回归自然,恢复本性。这与我国古代的“人之初,性本善”相吻合。同时,在教育方法中卢梭提出了一个“自然结果”的理念,这与我国老子的“行无为之教”的思想一脉相承。虽然在《爱弥儿》中没有出现古代中国的明确提示,但从卢梭的自然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先哲们思想的影子。

卢梭是近代社会的苏格拉底。[4](P87)卢梭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古典政治哲学,他以苏格拉底哲学质疑启蒙运动。卢梭提出,商业文明滋生出毫无公民责任感的布尔乔亚,而人类社会的最佳状况是公民社会,只有公民社会中的人们才能够追求德性。[5]苏格拉底认为人不能得到理想的智慧,却有追求智慧的欲望,理性在追求真理方面则显得十分脆弱,但人们不能放弃对智慧的追求。这样,在感情与理性面前苏格拉底倾向于感情。在对爱弥儿的教育中,卢梭也顺此思路讲各种感情揉合在了教育之中,使他的教育思想带有浓厚的情感因素。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的天性、习惯和理性的三要素理论是卢梭划分自然教育、事物教育和人为教育的一种依据。卢梭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进行了发展,将天性定位于自然的教育,这是尊重人的本性的体现,将习惯和理性融入了环境和教育。卢梭认为环境和教育可以使人形成习惯,而教育可以让人崇尚理性。卢梭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很好地将自然教育分为了三个有机结合的部分。

卢梭“自然人”的提出借鉴了荷兰自然法学派格老秀斯和德国资产阶级法学家普芬道夫提出的“自然状态”理论。卢梭借用了他们学说中的一些主要原则,反对神权学说,提出了推翻教会教育的主张。自然哲学是卢梭自然教育理论的重要基础。何谓自然哲学?就是人类思考面对的自然界而形成的哲学思想,它包含了自然与人的关系、自然界的基本规律等。卢梭对人的教育首先源于对人的认识。人的本质是自由的,人是自由主动的人,这是卢梭对人的定位,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培养自由的人为目的的自然教育。人的天性自然也就成了卢梭自然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老师对学生施行哪方面的教育,都不能违背人的自然天性。人的天性是自由的,我们应该打破教会教育对学生的束缚,让其自由发展、独立思考、独立做出判断。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教师应采取适合其发展的教育方法。另外,卢梭在自然人的基础上借鉴了法国感觉论者孔狄亚克的感觉论思想和教育学原理,他们有多次书信往来。卢梭很好地将其教育理念融入了他自己的教育思想中。

卢梭自然教育理论的另一个指导思想即认识论也借鉴了与他同时代的哲人的思想。受迪卡尔等的影响,卢梭在本体论上是二元论者,但在认识论上是经验论者。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的著名代表洛克系统研究了认识的起源,认为观念是从感觉经验中得到的。卢梭发展了这一学说,他强调感觉是知识的来源,提出了“概括观念”,将词和观念联系起来,从而提出了许多有关学习的方法。卢梭认为,在认识事物追求真理方面,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重要。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感官所形成的知觉使我们有了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为我们形成理性认识提供了条件。在此基础上,卢梭进一步研究了被动感受与主动判断之间的差异。卢梭年轻时读过许多洛克的著作,洛克的认识论思想对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其强调人类的心灵原本是一块“白板”。卢梭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对自然人的教育这一教育思想。同时,卢梭还进一步论证了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听觉对自然教育的作用。

卢梭正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更加完善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是“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他集各家所长,将各种思想加以糅合,对其批判的继承,是在充分吸收前人及同时代人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与发展的结果,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自然教育思想。

三、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形成的个人原因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卢梭的生平。尼采曾说过,一切优美的灵魂均生不逢时,卢梭的一生充分印证了这句带有愤世色彩的主观论断。

卢梭于1712年生于日内瓦一个加尔文教家庭,他的一生可以用“辉煌并坎坷着”来形容。他的一生是辉煌的,他是举世闻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他的一生也是曲折的,他历经磨难,有着一颗痛苦孤独的心。曲折、坎坷是他辉煌的精神源泉,也是他独特的教育思想萌芽的温床。

卢梭出生后3天其母亲就因为分娩时患了产褥热而去世,母亲的去世是卢梭人生中的第一个打击,给卢梭的心灵留下了一生的阴影,这也是他以后关注教育的触动点。我们可以认为卢梭在童年时得到的家庭教育是缺失的,虽然有性格开朗的姑姑一直照顾他的生活,但母爱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卢梭也曾说:“我的出生使母亲付出了生命,我的出生也是我无数不幸中的第一个不幸。”卢梭一生穷困潦倒,共有五个小孩,但由于经济原因而无法养育小孩,曾多次把孩子送往保育院。从《爱弥儿》中可以看出他是爱孩子的,但他却无能“教育”小孩,可见他的无奈。自己无法被母亲教育和自己无法教育孩子都成了卢梭内心深处的痛,他渴求改变这种现状,但又无能为力。作为沉思者的他,企图通过自己提出来的教育理念让更多的孩子可以被教育好,让更多的父母可以教育好孩子。特殊的人生经历让卢梭有了通过他人、社会来实现自己梦想的心愿,也正是这个心愿推动了其在教育领域的探索。

华伦夫人是卢梭生命中不得不提的一个重要人物。她和卢梭的关系很复杂。她是卢梭的恩人,在卢梭最困难的时候救济了他,并为他引荐工作;她是他的情人,她那妩媚的态度、柔情似水的目光使卢梭深深为之吸引,他们在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她在卢梭的心中扮演了“妈妈”的角色,卢梭在生活中经常称华伦夫人为“妈妈”,卢梭在她那里找到了一些只有在母亲那里才能找到的东西。值得一提的是,在卢梭与华伦夫人之间还有个第三者,这个人就是忠诚、正直的克洛德。在今天看来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他们三个却一直在和谐之中保持着特殊的暧昧关系。除了感情上的共通,他们还有思想上的共享。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被许多学者认为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从他的这些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卢梭生来具有浪漫的本性,他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但因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使他养成了胆怯的性格。他渴望包括爱情在内的各种感情,但却无法将它们表达出来,以至于称自己的情人为“妈妈”。在华伦夫人最后背叛他时,也是选择默默地离开。直到56岁时,卢梭才与黛莱丝结婚。当现实与理想发生冲突时,卢梭选择通过幻想的境界来抚慰内心世界。所以卢梭笔下的爱弥儿在他心目中是完美的,是自然天成的。另外,与华伦夫人的这段特殊的感情经历在某种意义上让卢梭体会了爱情的甜美,也为他的浪漫主义作出了铺垫。卢梭选择了浪漫主义教育这一特殊的方式让自己内心深处的理想与现实达到了平衡,使他自己可以生活在一种虚无缥缈的宁静之中。

纵观卢梭的一生,他大部分时间都在流浪。他十六岁时因外出玩得太晚而害怕被惩罚,就决定离开日内瓦去外面闯荡,他的游历生活由此开始。从1728年到1732年,卢梭游历于法国、意大利和瑞士各地之间。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深刻地体会到了各种社会现实,更好地认识了当时社会的各种弊端,同时也为他教育方法的提出做了实践上的探索。在这期间,他给孔狄雅克之弟马布里做过家庭教师,一对一的教育实践更激发了他对教育的探索。特殊的社会生活使得卢梭广交益友,如马里沃、狄德罗等,他们都以各自的方式给了卢梭许多教育上的灵感。这些都触动了卢梭内心深处的弦,都引发了他对当时教育现状的思考,使他成为反封建教育的第一人。

独特的人生经历使得卢梭超越了当时的时代背景而成为了卢梭。早年丧母、特殊的感情生活和常年的流浪生活,这些都是他独有的,是那个年代的其他思想家所不具有的。这些独一无二的经历使得卢梭对人生尤其是对教育进行了独到的思索与探求。

四、结束语

今天,我们研究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我们得知了卢梭的思想形成于那个动荡与变革的年代,是他独特的人生经历的产物。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无论是制定教育政策还是实施教育行为,我们都需要结合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同时也需要“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就像卢梭一样,我们每个人、每个地方、每个国家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不可复制的。只有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活的教育!

[1]滕大春.卢梭教育思想述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英]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法]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4]赵林.浪漫之魂——让—雅克·卢梭[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5]张爽.卢梭的梦与苏格拉底[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3).

(责任编辑:李志红)

Theories of natural education, propounded by the renowned educationist Rousseau, assume epochal significance in the world history of education. This article has revealed that Rousseau’s theories of natural education a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thoughts of Socrates, Confucius and Locke. Moreover, Rousseau’s life experience also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his theories of natural education. A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shaping forces of his educational thoughts not only gives us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his educational thoughts but also assumes great realistic significance for the present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the formation of advanced educational ideas in China.

Rousseau; theories of natural education; shaping forces

2016-03-20

肖瑜(1988-),,男,湖南邵阳人,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本科生,主要从事教育学研究。

G40

A

(2016)03-0031-04

猜你喜欢

爱弥儿卢梭思想
再论爱弥儿是谁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与卢梭的狮子相遇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跟着卢梭去看原始派
卢梭的思想实践及其争论
从《爱弥儿》中探寻卢梭的自然主义爱情观
试论《爱弥儿》中的爱情观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