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匠心独运构建“微”观信息技术课堂

2016-02-14朱建波奉化市锦屏中学浙江奉化315500

中小学电教 2016年4期
关键词:滤镜教学目标微课

☆朱建波(奉化市锦屏中学,浙江奉化 315500)



匠心独运构建“微”观信息技术课堂

☆朱建波
(奉化市锦屏中学,浙江奉化315500)

摘要:微课通过简短的时间阐述了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对优化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表达效果与课堂生成等多个方面入手,提出教师应该对微课的主题、结构、方式以及运用进行全面的思考,将微课教学灵活融入于传统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

关键词:微课;教学目标;滤镜

微课的录制与运用有利于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促进学生有效地吸收、掌握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从而实现学生在知识掌握上的全面、技能使用上的灵活、情感态度上的发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积极利用微课,对突破传统教学的禁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Photoshop中的魔术师”的实际案例,就如何利用微课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基于教学目标,择定微课主题

微课以短小精悍的特点,实现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凝结与优化。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必须在结合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将教学目标作为引导,高效地使用微课,才能避免出现微课对目标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明确等状况,才能在改善教学形式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微课的整体教学效果,从而达到在几分钟之内就能让学生看懂、学懂某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保证微课在内容呈现上的准确无误、简洁明了。

以“Photoshop中的魔术师”的实际教学为例,在引入微课前,笔者在确定本课题教学三维目标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课堂沟通,学生虽然对Photoshop的具体功能与使用操作有一定的认识和掌握,但“滤镜”这一概念是新学的,并而且比较难以理解。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滤镜”概念,为后续内容的讲授做好铺垫,笔者将“滤镜”概念制作成生活中的使用与介绍视频,在课前通过自学,让学生感受到滤镜产生的多种效果,发现身边很多地方都在使用滤镜,降低滤镜的神秘感。在微课的最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联系实际,谈谈我们在生活中可以使用到哪些方法对图片进行滤镜处理?这些方法各有什么优势与劣势?”笔者还将答案分散在微课之中,让学生自己去搜索、获取、总结、分析。这样不仅将教学目标贯彻落实到微课之中,使微课的主题更加突出,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微课学习中有所收获,不断增强学生的运动意识,理解灵活运用图片处理软件的价值。为了让微课的每一个细节都渗透教学目标,体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关怀与发展的积极引导,教师在分析教学目标、选定微课主题的过程中,必须从教材与学情的分析、把握入手,只有从理论与实际出发,才能避免教学目标的形式化,真正发挥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控制和导向作用,为营造高效信息技术课堂、实现知识的内化、学生的思考奠定稳定的根基。

二、根据课堂难点,设计微课结构

由于微课具有时间短、表述的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的特点,因此,微课结构的设计必须要精益求精,通过微课的运用来突出某个学科在知识上的重点、难点、疑点、考点,在增强知识传输力度的同时,实现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但是,目前部分教师在微课利用的过程中把握不住难点,造成微课中的知识点只能涉及“冰山的一角”,不能从根本上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在重难点讲解上的枯燥与乏味。对此,教师必须要整理出课堂教学的难点,对微课的结构进行改善与设计,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在滤镜使用的教学过程中,本课程的难点主要是把握滤镜使用的合理性,学生容易在“是否使用滤镜、在哪片选区中使用滤镜”等方面发生错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在微课结构的设计上,笔者着重从图形的选区入手,让学生在把握图片主题的基础上,找到图片的“运动点”,通过对滤镜在画笔使用、透明度调整等多个方面的深入讲解,突出本次微课在讲授上的重点。让学生能够在重点突出的基础上提高对“动态滤镜”使用的重视程度,提高对图片利用、处理的分析与思考。这种“难点”的突出与在理解分析对象上的转移,避免了在课堂上利用过多的时间对教学内容进行重复的操作演示及讲解,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促使难点在渗透上更加自然。

但是,教师在难点讲授上一定要把握好“度”,难点的深入阐述并不要求过度地对知识进行拓展,而是发挥微课的启发、引导的作用,将难点与学生的生活贴近,增加难点的趣味性,这样才能符合学生学习、发展的特点,拉近学生与信息技术知识之间的距离。

三、考虑表达效果,选择录制方式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其录制的方法也具有较大的差异,不仅需要阐述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点,还需要展示相关软件操作的过程。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教学的目的来选择微课的录制方法,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清晰地捕捉微课录制过程中的每一处精彩,从而提高学生对初中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充分吸引学生的关注度。

例如:在指导学生了解“滤镜”的相关知识点时,笔者将微课录制的重点放在“滤镜”的解释上,不仅分析了滤镜的类型,还展示了通过滤镜处理的照片,让学生认识到滤镜与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这种解释性的微课提高了学生在滤镜学习上的兴趣。在该微课中,笔者还插入了一些动态的图片与背景音乐,让滤镜的展示更加生动、形象,进一步拉近了学生与知识点之间的距离。在“径向模糊”课程的教学中,笔者将教学重点放在操作步骤的解析上,首先,展示照片处理前后的差异,然后对照片处理的每一个细节进行详尽的分析与演示,这种细节性、操作性的微课录制方式让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径向模糊”的使用过程。

为了实现微课教学在内容上的丰富性、在表达上的直观性,教师应该提升在微课录制上的整体水平,通过多种微课的呈现方式,增强表达效果的直观性、感染力。同时,教师不能只为了盲目突出效果而造成教学内容表达上的复杂性,必须在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对微课进行灵活地利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触发学生的感情与思维。

四、根据课堂生成,灵活使用微课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互动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微课的使用上不能过于“循规蹈矩”,也不能将微课等同于教学视频的录制。而是应该根据课堂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树立动态性、发展性的思维与教学习惯,把握微课推出的时机,在发掘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提高微课使用的灵活性与动态性,防止微课教学落入“教师讲,学生听”的俗套。

例如:在指导学生使用“滤镜”的过程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一些高速运动效果的图片,但是由于缺乏对比性,造成学生无法了解、明确滤镜在使用、处理图片上的优势。在这个堂课上,笔者并没有在课程的一开始就插入微课,讲授滤镜的运用优势与操作技巧,而是先通过“滑雪”的两张图片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自己比较这两张图片的异同与优劣。此时,学生对“滤镜”的好奇心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这时再插入微课,列举出不同的滤镜类型,让学生结合图片进行比照、观察、研究。笔者通过“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的趣味性语言,引发学生在照片处理上的兴趣:如何利用Photoshop等软件来使用滤镜,让手中原先单调的图片变得在内容与形式上更加丰富,让画面更具质感。这种注重与学生学习互动的微课教学有利于“滤镜”等相关知识点的教授,让学生提高了对滤镜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最后,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通过课下微课的巩固,完成动态效果处理与滤镜使用的作业,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提升了学生对Photoshop软件的运用能力。

在利用微课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选择恰当的微课导入时间,把握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与关注的重点,尽可能地满足不同知识体系学生的学习需求,全面发散学生的思维,不断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突出微课在教学理念上的创新性。

总而言之,微课为初中信息技术新知识的讲授、旧知识的巩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打破了传统教学思维的禁锢,促进了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的衔接性发展,缩减了学生之间学习能力的差异程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戈.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内翻转”教学方式中的应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08).

[2]孙艳.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06).

[3]王丽.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2014, (09).

[编辑:闫长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6)07-0055-03

猜你喜欢

滤镜教学目标微课
“绿瓤西瓜”横空出世 是滤镜合成还是“确有其瓜”
高坚Nuances系列Extreme Full中灰密度镜套装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抖音:“滤镜”下的戏剧性与自我缺失
渐变ND滤镜套装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