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微课翻转常规课堂让传统教学迸发新活力

2016-06-22刘海波延吉市第九中学吉林延吉133000

中小学电教 2016年4期
关键词:翻转视频微课

☆刘海波(延吉市第九中学,吉林延吉 133000)



用微课翻转常规课堂让传统教学迸发新活力

☆刘海波
(延吉市第九中学,吉林延吉133000)

摘要:微课的出现,让人马上想起翻转课堂,有些学者急于否定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似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与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微课的本质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与挖掘,本文就如何把握好微课的主体部分——视频,将微课整合到传统课堂之中,使传统教学获得新的生机,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微课;内容;翻转;视频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今天,有两个名词炒得火热,一是微课,二是翻转课堂。时下也有不少学校开始尝试“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实验,但目前依旧是传统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1]。与其等待教育领域的历史性变革,进行大翻转,不如用微课来小翻转常规课堂。那么,微课能否担任此重任,在常规课堂中如何翻转,是笔者要探索和研究的两大问题。

一、认识微课,微课既是手段更是内容

什么是微课?目前为止,众说纷纭,微课并没有统一的认识,但微课成为翻转课堂的有力助手已被大家所共识。不论是课前还是课中、课后学习,只要微课中所播放的视频是用来辅助学生学的,不是用来教的,笔者认为这种方式就可定义为翻转。那么,能否用微课来“翻转”常规课堂,对于作为微课主体部分的视频的研究十分必要。

纵观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往的视频多以课堂教学实录资料为主,研究显示有相当数量的电视教材不能进入课堂(周君达,1984),北京大学电教中心的追踪调查发现,电视教材利用率仅0.046%[2]。虽然也有教师会截取一小段视频作为授课的辅助材料,但还没有形成“微课”的概念。如今又回到了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新阶段,强调视频的作用,是不是走了回头路呢?事实上,此视频非彼视频,微课不仅是视频,更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可选择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易混淆点进行微课教学设计。如此看来,微课在学习的不同时期,担当的角色也不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记录的方式可能是用笔、相片等,而在网络学习中,教师要习惯用微课的方式将教学资源录播下来,让微课变成记忆的载体。

微课是信息丰富的载体,其内容有别于过去的视频,因为微课是这个多样化时代的产物[3]。微课虽由翻转课堂而生,但微课内容的革新改变了学习的性质,而绝非学习方式的改变。用微课在课内翻转传统课堂,把教师基于网络备课的成果——微课与学生共同分享,这时的教师俨然不是教者,而是学习的参与者、管理者,与学生共同学习,促进师生双方的共同发展。

二、用微课翻转传统课堂前教师要做的准备

1.教师本身要转变观念,淡教重引

微课是一支利箭,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导,教师不知道它将会射向何方,而新课程标准就是一张强有力的弓。教师不能将微课绝对化,微课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能发挥相应的作用,不能简单地认为,学生回家看微课就取代了教的部分。事实上,微课是知识的可视化资源包,播放微课就是演绎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才是新课标真正意义上的追求。微课强调的不是方式,微课的价值和贡献在于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地传递出精华内容[4]。教师在制作微课之前,要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微型化、情境化和可视化处理,留下精华内容。因此,微课与教学视频切片并非同一个事物,微课的创作起点和设计构想远远高于教学视频切片[5]。教师在课前设计出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微课,目的是用微课实现对传统教学的革新。

2.依托网络资源,建构有自主学习式的教学资源包

微课除了教师自己动手做以外,还可以依托网络资源,对网络上现有的精品课程库、微课资源库、教学课例库、课件库等进行加工、重组整合和二次开发。作为微课主体,微课的视频制作工具并没有以前制作电视教材的设备专业,更没有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技术华丽,那么,微课为何能在当今教育技术前沿占据一席之地?究其本质,就是内容的来源和内容形成方式的特殊性,将这种强调内容的微课嵌入到传统教学中,目标是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在当今时代,教师自身阅历的限制不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瓶颈,因为有微课,有网络精品课堂的专家、教授对所授知识的精彩解读,教师应当成为制定教学策略的行家里手。

三、用微课翻转常规课堂的模式

本文以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一节课为例,探索用微课翻转常规课堂的模式。笔者设计了一套课内翻转流程:

一节常规课:分层次选微课/发布任务(0~5分钟))、观课/完成任务(5~15分钟)、分组讨论(15~20分钟)、小组汇报(20~25分钟)、教师点拨、落实教学目标、难点突破(25~30分钟)、分层练习、适度扩展(30~40分钟)、总结提升(40~45分钟)。

1.课前准备

上好一节课内翻转的常规课的关键是收集或制作微课视频。教师首先通过网络精品课程库(如全国特级教师网)或优酷网、土豆网等网络平台收集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课程,收集到几组视频资料,并用微课制作工具保存下来,根据学生的特点对这些资料进行切片加工、重组整合和二次开发(这个过程也是备学生的过程)。在编辑过程中,教师还用麦克风或手写板将自己意会的东西说出来或写出来,而这些往往是教材中没有提到的,这一句话或一段文字可能对学生思考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微课的整体加工过程要依据教学目标而定。将课堂中需要画图、演示的内容事先用PPT、手写笔等完成,可节约课堂教学时间,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

在使用微课翻转教学时,教师在课前要为学生设计好课前预习学习任务单。

表1 课前预习学习任务单

课前将本节课的纸质、课前预习学习单发放给学生,同时将文本格式的课前学习资料、课前预习学习单及微课上传到班级QQ群,提醒学生按照课前学习单和课本及时预习本节课内容,并将疑问记录在相应表格内,可用网络或文本格式反馈给教师,微课内容不是必选项。

2.上课环节,导入本课,播放微课视频

首先,教师提问一些课前知识,目的一是巩固,二是激发学生兴趣,然后接着播放微课视频。学生在课前任务单中已了解本课学习任务,根据任务单的要求,利用课本、微课等学习资源,自主开始本课的学习。

这里应该强调的是微课的主体部分和教师现场讲解一样,只不过大多数是由专家或名师完成的。但不同于过去的电视教材或在线教学,因为有教师进行现场指导;也不同于以往的满堂灌,微课可以反复观看,让学生巩固加深学习,不掉队。学生还可以从集体授课的环境中解脱出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学习内容,如果已经掌握了现有的知识点,可以选择快进或跳过的方式,节省宝贵的学习时间,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层次比较高的微课部分进行学习,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积极调用课前教师准备的微课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3.分组讨论、小组汇报环节

用微课组织分层次教学,在小组讨论探究中,让学生各自对自己获得的知识进行描述,听懂是一个层次,能说出来则又上了一个层次。

在明确学习任务之后,小组讨论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一种是每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各自的想法分别记录在学习卡片上,然后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自由争论;另外一种是小组成员独立思考后,然后采取抽签的办法,由抽到签的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小组其他成员发表不同的意见,学生在争论中发现差异,产生思维碰撞,从而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清晰透彻。小组讨论的形式还有很多,不拘泥于固定方式,目的是发挥小组学习的实效性,达到每位成员都有所收获,最后汇总成小组的共同学习成果。同时,教师在巡视时,要不时纠正各小组讨论问题的方向,并对讨论过程中显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

小组合作交流后,由小组成员或小组代表将学习中产生的学习成果、疑难问题展示出来。交流中各小组学生之间针对成果和疑难问题会有比较鉴别,会互相补充,互相解答,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4.教师点拨、落实教学目标、难点突破阶段

在小组交流环节后,每位学生对所学知识都进行了内化处理,而且根据课前预习学习单的要求,学生完成了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任务。但由于学习的时间有限,学生不可能对所学习的知识完全消化吸收,仅靠学生本身自主学习很难真正做到将所学知识形成技能的转变。这时,教师的讲述对当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意向十分关键,教师的适时点拨、提示,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更上一层楼。教师所掌握的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在此环节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深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技巧。

5.分层练习、适度扩展

这个阶段主要是检验微课学习、小组讨论成果的重要过程,所以设计的时间要长一些。通过练习的各个环节,教师可以注意到每个小组即每个成员的练习情况,及时发现,给予指导。在此阶段,教师采用超文本结构设计,把“辩一辩”、“练一练”、“做一做”、“想一想”这四部分内容放在同一主页中,背景是火箭腾飞的景象,渗透着德育教育思想,暗示学生要为祖国腾飞而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这一结构中,“辩一辩”、“练一练”、“做一做”、“想一想”这几个环节中安排了必选题和抢答题,答题时小组合作探讨,组内统一答案,先独立,再探讨,接着展示,找出错误率高的题。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提高效率,避免“胡子、眉毛一起抓”。小组之间抢答题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6.总结提升阶段

总结提升阶段虽然只是短短几分钟,教师要将本节课学习内容做一个高度概括,帮助学生整理出本节课的完整知识结构和主旨思想,并对整节课的学生表现进行概括和评价,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后续知识,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的达成。

用微课翻转常规课堂,看似将教师从繁重的授课环节解脱出来,但却体现了教师的奉献、敬业精神,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做了大量的工作。总之,把微课和小组学习整合到常规课堂,实际上是用翻转理念和生本教育给传统课堂做了一次手术,此时的教师的角色与过去截然不同,用微课将教师从教中解放出来,变为战场的指挥员,成为一节课的决策者,为学生构建了学习知识的情境,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实到实处,让传统教学迸发新活力。

参考文献:

[1]桑新民,郑旭东.凝聚学科智慧引领专业创新——教育技术学与学习科学基础研究的对话[J].中国电化教育,2011,(06):8-15.

[2]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 10-12.

[3][4][5]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2):48-50.

[编辑:陈钺;实习编辑:黄燕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6)07-0065-03

猜你喜欢

翻转视频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没有围墙”的幼儿教育
基于IPv6组播技术校园网络视频服务设计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