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可能性”一课教学评价
2016-02-14郭清波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郭清波(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感受可能性”一课教学评价
郭清波(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本节课姜老师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总结—应用”这一获取知识的过程,感受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深挖教材凸显数学本质,课堂上有效提问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发挥小组合作作用,有效地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可能性;概率事件;教学情境
“感受可能性”一课姜老师精心准备,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创设了丰富的、生动的教学情境,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赏识激励,使学生能够牢固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本节课,姜老师从摸球游戏导入新课,这个内容生动、学生熟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充满期待.
二、深挖教材凸显数学本质
本节课姜老师在挖掘教材上下功夫,将摸球一题作为原型,设计出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层思维到深度思考、从独立思考到合作探究等变式题,让学生经历从感悟到感知、到内化、到迁移新知的升华过程,充分发挥了教材例题的功能,体现了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凸显了数学教学的本质.
三、有效提问激发学生思考
在本节课中,姜老师能够精心设计问题,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掷硬币游戏中,教师问掷两枚硬币所有可能的结果有几种?它们是等可能的吗?这样通过两个小问题的设置,导向明确,学生就不会无所适从了.所以教师精心设计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将设疑与质疑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更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四、选择时机推动合作学习
《标准(2011年版)》要求:教学中,教师应在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知识的难点处,设计合作活动,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小组合作(探究1:掷一枚硬币,统计正面朝上的次数)完成后,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在时机成熟后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教师布置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有些语言不准确,教师没有及时订正,错过了最佳教育时机.望姜老师能够快速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加强对学生语言精准程度的训练,争取早日将自己塑造成一位真正的名师.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郭清波(1963—),男,教授,研究员,主要从事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研究.
2015—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