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稳预期才能增信心

2016-02-14汪燕

浙江经济 2016年7期
关键词:议息宏观调控预期

汪燕

稳预期才能增信心

汪燕

最近刚刚公布的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和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双双回暖,透露了中国宏观经济的一些积极变化,也算是料峭春寒中的一点暖意了。

不过总的来看,当前中国经济复苏的态势依然不明朗,市场信心低迷的状况仍在延续。从省经济信息中心万家企业监测系统一季度的监测数据来看,未来三个月有投资意愿的企业比例下滑至15%以下,创下了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新低,除了“没有好的投资项目”外,企业“对未来预期不乐观”是重要原因之一。

面对严峻的形势,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此时政府除了继续保持适度的刺激政策外,对宏观调控进行预期管理尤为迫切。通过引导社会形成合理、正面的经济预期,以发展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可以使各项政策效果得以优化,使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预期管理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是指政府通过政策和舆论有效引导、协调和稳定社会预期,以使经济政策效果最大化。预期管理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理性预期学说,如今越来越受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重视,并且在相关经济政策中得到较多运用。

美联储是对预期管理运用较为成功的典范。它通过对政策工具的清晰界定、对政策调整时机所应具备条件的明确解释,以及定期举行议息会议并公布会议纪要等,使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可被市场预见,从而有效引导市场预期。美联储的议息会议及其官员的公开发言,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点,美联储也很好地利用了这种关注进行各种暗示,使政策调控的意图被市场所预见,以达到引导预期的效果。在应对本轮国际金融危机时,美联储一方面采用维持超低利率、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另一方面运用“预期管理”,让市场对结束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时机有一个可以预判的期待。因此,无论是退出QE还是加息,引起的市场波动均较小,也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的调控目标。

相对而言,我国宏观调控中对预期管理的水平亟待提高。与美联储在调整货币政策前会通过各种渠道让市场知晓政策意图不同,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出台的时机总让人有些措手不及,甚至还不时来一下“半夜鸡叫”,从而让市场忙乱一阵。就以降息政策为例,虽然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市场已有预期,但由于降息时点颇为“突然”,以致每次央行宣布降息后还是随即引起资本市场的波动。再比如,目前推行的去库存房地产政策,政策本意是消化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库存,而政策实施的结果却是引发了一、二线城市房价的新一轮上涨。由于政策的出台与执行未能充分考虑市场预期,从而与政策初衷产生了偏差,影响了政策的有效性。

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人们对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动更为敏感,此时进行预期管理尤为必要。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筑底企稳的关键期,创造条件进行预期管理非常必要。

首先,要有开放的沟通机制。美联储通过简单、明确、易懂的议息会议声明,让市场提前捕捉到政策的意图与趋势,以便形成政府与市场的一致性预期,实现“事半功倍”的政策效果。因此,开放的沟通机制是预期管理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是政策有效传导的首要环节,要采取措施解决经济个体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要及时公布权威政策信息,提高政府信息公信力,让社会各界清晰了解到政策意图,以达到稳定市场预期的效果。

其次,要形成政府与市场主体的一致性利益。如果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不需要依靠经济增长而是靠出卖土地来获取,如果企业盈利不是主要来自实体经济而是靠投机炒作,则再好的政策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甚至被利用出现背离政策初衷的结果。因此,不但要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和可以盈利的预期,而且要建立政府利益与市场主体利益相一致的密切关系,使政府宏观调控目标与微观主体的利益一致化,市场主体的行为才能被实质性引导。

作者为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副主任、《浙江经济》总编

猜你喜欢

议息宏观调控预期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新形势下创新完善国家粮食宏观调控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市场观望议息结果 入市态度须审慎
宏观调控“三部曲”
析师一致预期
宏观调控侧重于“稳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