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业供给侧创新推进农业高端化发展
2016-02-14邵峰
邵峰
以农业供给侧创新推进农业高端化发展
邵峰
推进农业供给侧创新,就是要协同坚持市场需求、生态平衡、共建共享三大导向,统筹发挥市场决定、政府主导、社会协同三大作用,优品质、调结构、促循环、强科技、扩合作,加快构建适应中高端需求的农业供给体系和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农业治理体系,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农业高端化发展
过去十多年,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大好局面支撑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也掩盖了自身矛盾的累积加深。去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这既是对以往农业改革的一种新归纳,也是在新常态下深化农业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种方法论。
农业问题一直是供给侧问题
迄今为止的农业问题一直是供给侧问题。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农业发展历程看,浙江一直把推进农业供给侧创新作为推进农业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20世纪从80年代的发展粮食生产和农业多种经营、到90年代发展“一优两高”农业、到世纪之交发展效益农业、再到“十六大”以后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我们一直在推进农业供给侧创新,无论是调整优化农业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空间结构还是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合作经营,无论是发挥资源优势还是保护生态环境,无论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还是建设农业基础设施,都是在供给侧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更好适应市场需求。
从供给侧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直是我们解决农业问题、推进农业发展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是由农业的基本特性决定的。农业地位的基础性、农业产业的公共性、农业现代化的滞后性、农产品需求的小弹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发展农业、保障国计民生作为安天下的大事,必须把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推进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必须把增加农产品供给作为推进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必须在现代化进程中更加重视和持续加大现代农业建设,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市化相协调。因此,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供给侧研究解决农业问题,这是解决农业问题的一般规律,我们应把推进农业供给侧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
当前农业供给侧问题的突出表现
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农产品供需关系失衡。不仅玉米等部分粮食产品出现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收储困难等问题,而且面对城乡居民求新、求安、求特、求美、求乐的需求新趋势,农业供给的数量、质量、功能、形式等不适应问题逐渐突出。第二,农业经济效益下降。长期来,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增长,一靠提高价格,二靠增加补贴。现在,大宗农产品的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补贴也接近WTO黄箱政策的上限,提价格、增补贴遇到了“天花板”,而土地、劳动等农业生产成本却较快上升,农业经济效益趋于下降。值得注意的是,企图降低土地、劳动等生产成本,既有悖于市场规律,也会导致一些农民减收。第三,农业生态环境退化。种植业与饲养业的生物链中断,农作物秸杆、畜禽排泄物等污染问题日趋突出,化肥农药的超量使用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污染了土壤和水,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浙江农业供给侧问题,既有与全国类似的共性问题,也有自身的个性问题。浙江农用土地少、农民收入高,土地、劳动力成本高的问题更加突出;浙江资源禀赋少、环境容量小,资源透支和环境污染问题更加突出;浙江大宗农产品数量较少,粮食供求失衡问题并不存在,但特色产品品质不优、优势资源利用不深、高端消费引领不力等问题日趋突出。
推进农业供给侧创新的基本内涵
“供给侧”一词来源于经济学的供给学派。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一些学者针对二战以来长期实行凯恩斯主义带来的生产停滞、失业严重、物价上涨等滞胀局面和政府干预过多、效率低下等问题,主张通过减税收、减管制、减垄断、减货币发行,刺激企业和个人扩大生产、增加供给,以供给促需求,实现经济增长。美国总统里根、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运用这一理论,分别采用减税和国企改革等供给侧管理措施,使本国走出了经济衰退。
我国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并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供给学派理论,而是借鉴供给学派主张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合理内核、结合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实际的创新,即要统筹发挥市场决定、政府主导、社会协同作用,推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经济结构合理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和不断升级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简单地说,就是从供给侧入手,解决供需矛盾,提高经济效益,优化生态环境。
结合浙江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实际,推进农业供给侧创新,就是要协同坚持市场需求、生态平衡、共建共享三大导向,统筹发挥市场决定、政府主导、社会协同三大作用,优品质、调结构、促循环、强科技、扩合作,加快构建适应中高端需求的农业供给体系和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农业治理体系,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农业高端化发展。
协同坚持市场需求、生态平衡、共建共享三大导向是推进农业供给侧创新的灵魂。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就是要顺应城乡居民求鲜、求安、求特、求美、求乐的消费需求变化趋势,提高特色产品质量、扩大优势产业规模,拓展新功能新业态、引领新消费新需求,构建适应中高端需求的农业供给体系。坚持生态平衡导向,就是要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压缩资源高耗、污染多排农产品,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和农业清洁生产,加快畜禽粪污、农膜、秸秆资源化利用,推进农业生态修复。坚持共建共享导向,就是要让广大农民以发展合作经济等形式,共享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等农业供给侧创新的成果。
统筹发挥市场决定、政府主导、社会协同三大作用是推进农业供给侧创新的关键。发挥市场决定作用,就是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中,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要素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使特色优势农业发展既能不断迎合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升级的趋势,又能充分利用浙江自然、人文、区位等比较优势和有利条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就是在污染产能调减、质量安全监管、生态循环发展等市场失灵或不够有效的领域,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使农业供给侧创新能更好体现坚持三个导向的要求。发挥社会协同作用,就是在实施品牌战略、发展合作经济等领域,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等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形成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农业治理体系。
当前推进农业供给侧创新的主要任务
从浙江农业实际来看,现阶段推进农业供给侧创新,重点要抓好优品质、调结构、促循环、强科技、扩合作五大任务。
优品质,就是要把农产品供给的质量、安全和品质放在首位,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作方式创新,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全面推行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加快提高特色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适应中高端市场需求,提高农产品价格水平。
调结构,就是要充分利用山水秀丽、乡村美丽、文化深厚、交通便利等有利条件,扩大特色优势农产品,创新农业多功能产品,压缩市场低端、资源高耗、污染多排农产品,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现代物流业,特别要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养生农业、创意农业等农业新业态,拉长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引领新消费,创造新需求。
促循环,就是要大力推进农业全循环链建设,深入调整农业区域结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继续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和浙江渔场“一打三整治”行动,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和农业清洁生产,加快畜禽粪污、农膜、秸秆资源化利用,打通循环农业的产业链和生物链“断点”,增强农业循环和自净能力。
强科技,就是要加快研发农业全产业链、全循环链发展的空白技术和关键技术,形成产业、装备、环境、信息四大农业技术体系,强化对优品质、调结构、促循环的技术支撑。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完善以需求为导向的技术研发机制,激活农业科技人员活力,发展民营农业科研组织,构建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
扩合作,就是要推进合作社改造提升,扩大横向合作,让更多农民参加合作社,共享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成果;要推进合作社联合发展,拓展纵向合作,让广大合作社投资参股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共享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成果,使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农村生产生活的服务平台和农民共建共享的组织载体。
作者为原浙江省农业和农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