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关键是改到点子上

2016-02-14葛守昆

浙江经济 2016年7期
关键词:市场经济供给主体

葛守昆

供给侧改革关键是改到点子上

葛守昆

供给侧改革,贵在找准带根本性的突出问题,才能有标本兼治的办法

经济增长的过程,就是供给满足需求,或者是为了满足需求而提供供给的过程。需求是供给的目的,没有需求,供给无从发生。但供给作为生产的表现形式,是满足需求的决定性手段,供给的水平影响着需求实现的程度。新常态下,有必要突出供给的重要性,在供给层面上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

眼下,人们对供给侧改革的议论很多,列出的问题也很多,但笔者以为,贵在找准带根本性的突出问题,才能有标本兼治的办法。首先是供给的主体问题。在我国经济中,究竟谁是供给的主体,到底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比如,居民对商品房住房的消费需求,究竟是国有企业来满足,还是非国有企业来满足?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显然,国企应该承担带公共产品性质的福利房,可是现实生活中国企特别是央企拿地的积极性、建商品房的积极性比谁都高,甚至成了“地王”“标王”,这存在着严重的错位。其次是供给的行为问题。为什么产能过剩现象多年存在,日趋严重,一边过剩一边仍在上项目、一边产品积压一边继续生产?供给行为出现严重的扭曲,应该引起深刻反思。第三是供给的结构问题。调整结构叫了几十年,为什么效果不是很明显?为什么许多产业仍然处于中低端水平?究竟谁是调整结构的主体,谁来承担调整的责任,不够清晰。第四是供给的效率和质量问题。有好的供给效率和质量,整个供给就不会有多大的问题。这些年许多地方忙于铺摊子、上项目,追求表面的技术创新多、埋头实质性的创新少,对实物的生产力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比较轻视,热心于金融等虚拟经济的增长,自然影响到真正的供给质量和效率。

中国经济中供给侧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与改革不够深化有很大关系。自然,解决问题必须从深化改革入手。

一要明确供给的主体。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主要是重新塑造新型的供给主体。在严格意义上,国有企业不再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继续存在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应该主要承担生产公共产品、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商品的生产和经营主要由非国有企业承担。民营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商品性生产和劳务的供给主体,应该有更大发展。

二要切实提高供给的效率和质量。核心是深化市场经济的发展,通过市场竞争激励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核心竞争力。真正的创新必须从基础做起,在保护知识产权、尊重科技人员的创新性劳动、重视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创新的利益杠杆驱动等方面做深入长期的创新努力。

三要创建完善和健全的供给机制。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供给动力机制。就是在承认个人利益基础上,激发和调动社会增加供给和提高供给水平的积极性。这里包括对劳动权利、财产权利、收入分配权利、消费权利等的保护。特别是财产权利,古人讲“无恒产者无恒心”,必须重视保护人们合法的财产权,增加他们自有财富的安全感。二是供给的行为规范机制。人们为了个人利益的供给行为,客观上存在着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动机,比如现实中常见的偷工减料、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等行为,必须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秩序对供给行为加以严格规范,特别是要形成违规成本大于违规收益的结果。三是供给的宏观调节机制。企业和个人的供给具有微观行为特征,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可能出现供给与需求的失衡、资源的不合理配置等情形,需要国家在宏观层面加以有效调节,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相一致,以及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四要将政府改革放上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供给侧改革方面,政府既是改革的主体,同时也是改革的对象。必须认真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政府,做到严格界定政府的职能边界,不得越位、缺位和错位,科学确定机构、编制、经费和人员,充分显示政府的效能、公平和廉洁,促使长期影响供给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根本上迎刃而解,进而带动整个经济供给出现崭新的局面。

作者为原江苏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猜你喜欢

市场经济供给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