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他祖先的土地上扎下根来”
——试论赛珍珠《同胞》的文化代沟问题

2016-02-14张正欣

镇江高专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赛珍珠同胞

张正欣

(镇江市赛珍珠研究会,江苏 镇江 212003)



如何“在他祖先的土地上扎下根来”
——试论赛珍珠《同胞》的文化代沟问题

张正欣

(镇江市赛珍珠研究会,江苏 镇江212003)

摘要:一部有思想含量的长篇小说不止一个主题,赛珍珠的《同胞》即是如此。除去爱国热情、社会实践、揭露黑暗等意义,贯穿作品始终的是主人公父与子关于如何报效祖国之争,突出反映了两代人在传统与变革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截然不同的历史抉择。作为父辈的梁文华,代表着属于“过去”的“前喻文化和学富五车的长辈”。身为儿子的詹姆斯,体现着属于“现在”的“并喻文化和亲密无间的同辈”。连接着过去与现在并延续至未来的“桥梁”意象,则由能让子辈“在他祖先的土地上扎下根来”的人民(代表人物玉梅)形象得以体现。因为,医生尽天职拯救生命,人民则有生命授予权。

关键词:赛珍珠;《同胞》;文化代沟

阅读经验告诉我们,一部思想含量丰富的长篇小说往往拥有多个主题。赛珍珠的《同胞》除显见的爱国热情、投身实践、服务人民、揭露黑暗等积极意义外,贯穿作品始终的是父与子在如何报效祖国和服务人民的时代选择问题上之争。由此所凸显家庭家族背景里两代人的不同态度和行为,可引申至民族国家的传统与变革的文化代沟的重大命题。这部创作于半个多世纪前的作品至今仍在向我们呈现着具有反思价值和时代意义的文化问题。

1“我这样的人当然比农民更能完美地代表中华文明的精神”

小说主人公之一,出身名门、学问渊博、高大英俊,在美国大学任教已20多年的梁文华博士,始终具有和保持高人一等的使命感和优越感,因为——

他觉得上苍指示他来到异国他乡,使他成为向美国人解释中华文明的有用人才,尽管这种文明当今似乎黯然失色,但(……)中华文明一定会重放光彩。把东方和西方连结起来并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使命[1]13。

尽管战乱使祖国残破,但我使她的精神在这异国他乡弘扬光大[1]104。

小说一开场就写了梁博士对生活在唐人街的中国人的失望和鄙视,虽然他也承认这里有生气活力,但更多的还是让他压抑,因为这些人在这里塑造了一个陈旧落后的中国的缩影;而他与他们截然不同,因为他一直坚信这一点:“对于任何一个民族来说,有意义的是质量,即有发言权的少数人,学者。像我这样的人当然比农民更能完美地代表中华文明的精神。我们民族历来由我们知识分子治理。我们历代的皇帝都依靠有智慧的人。”[1]32原来这就是他一直昂起高贵头颅一直保持平视行走的深刻动因。在和平时期,梁博士这样的风度气质也许还都是优点,但在国内处于战乱、人民处于痛苦之中、需要作为一个海外游子作出选择的时刻,显见就不是值得肯定,而是要作出反思的态度了。

不错,梁博士也不是没有思考回国的可能,他说:“为和平和我们古老的文明,我倒是能出不少力——但我不会做官。”[1]104读书人不会做官倒也可爱,那么干老本行教书?他也回答了家人的疑惑,因为他的观点不受国内欢迎,这是他不想似乎也不能回国的主因。从他的言行发展全过程来看,他的确还停留在传统不变的文化观念上,以至于分不清他和老祖宗有什么两样的腔调:“人必须生活在不同的层次。有人劳力,也有人劳心。农民就应该安于劳力者的地位,不能提高,否则上层人物就会饿死了。”[1]213

若梁博士始终如此不食人间烟火圣人状,形象有概念化符号化之虞。作品还是写了他的极富人性情感的细节,写了他的开始仅仅是要做学问似的研究对象一样的婚外恋,这当然是别具一格的。然而这种没有根、不真实、不被对方信赖的恋情,虽然最终有出人意料的敢一气从纽约追到伦敦的壮举,但女主角早就一眼看穿他们关系的实质,有中法血缘的罗兰直指利害:“我们是靠别人的根才活着。……假如你一向非常真实,文华,我也许敢——做一切。但对于两个人,两个都不真实的人,要离开他们能够信赖的人——那对我们都将是非常危险的。”[1]356-357看伦敦桥不敢跳,望罗曼史帷幕落,梁夫人从中国回,梁博士的渴望另类的激情、浅尝辙止的恋情、不是真实的爱情,没有开始即悄悄结束。

梁博士什么也没发生过的崇高使命感一如当初:“我在这儿有个使命。我的孩子们也有一个使命。我们必须向这个幅员辽阔的新国家表明:做一个中国人意味着什么?”[1]32他的这一点倒不像婚外谈情说爱有谨慎之虑矜持之态,而是始终如一的豪言壮语坚定不移。这一点确是有根的、真实的,这就是作为也曾是统治阶层的“像我们家这样的名门望族所维护的古老文明正在消失”的哀叹,和对家族“我家年迈的焘大叔像个乞丐——或者说快成了乞丐。我连想都不愿想”[1]13的恐惧,所以造成梁博士对即使已成年子女的呵护式保护。这种源于中国历史文化的私心爱护,还因为他有家庭悲剧的切身体验:父亲革命前“官职还不小”但“因为他唆使皇帝维新变法”而被老太后贬了职“发配到蒙古”[1]185。梁博士当然要汲取他家在历史演变中的沉痛教训;因而子女们再说多少国人的要害就是为一己私利而牺牲国家的犀利话语,也不会让父辈心有所动。

2“我们已经结束了一个时代,正要开始一个新时代”

在祖国和人民需要海外游子做出响应召唤的时刻,父子两代人为是否立刻回国发生了激烈冲突:“父子双方多年来都十分畏惧的时刻——公开对抗的时刻,竟会如此突然地到来了”。父与子的矛盾不是相处不好,而是父亲对儿子爱得太深或太自私;因为他一再庆幸选择留洋无比正确:“他为自己的长子感到骄傲……如若他们呆在战火不断、一片混乱的中国,长子聪明的头脑和杰出的才能都不可能得到发展。”所以他一再劝诫儿子“现在回国似乎不大明智……因为造反的学生很可能为了报复我而把你杀了。”但儿子却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不需要任何人的保护……我就这样回国。”[1]12-13

詹姆斯如此坚定,从他劝恋人莉莉的一番话可见其献身祖国的信念——

中国很伟大,中国并不真正衰弱,只是在苦难中。中国正等着我们去拯救,去挖掘她潜在的伟大力量。她在一个非常古老的世界里已经生活得太久了,她需要在一个新世界中获得新生。我是一个医生,我自然要想到出生,想到新的生命[1]48。

——出于这样的纯正动机,回国后在上海停留北京工作的一个较短时间内,“他觉得自己仍浮在祖国的表面,没有扎下根。他还是异乡人,他很想除去这种异乡人的感觉。他想深深地扎进人民的水土中,但却不知从何做起。他希望永远属于这个地方,永不离开”[1]128。在和弟妹们走入父母家乡农村,并和同辈人一起服务农村、为农民治病后,詹姆斯才“感觉到了,我们已经结束了一个时代,正要开始一个新时代。我留在这里是为了未来,而不是因为过去”[1]157。

年轻人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们在行动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思考,即使一时犹疑也不会动摇。如玛丽反思说:“我们现在的这个样子,远离了我们的人民,几乎和我们还呆在纽约没什么区别。”[1]176-177詹姆斯则预料到她下一步的计划和他是一致的,重要的是回国选择后的行动方向绝不改变。只是小弟的突然死亡,令詹姆斯一时陷入痛苦和沉思——

彼得选择了快速的路,在暴力与暴力的对抗中失败了。他,詹姆斯,作为兄长将走一条慢慢行进的路,他希望他能活着看清自己的目标,即使不能活着达到它(……)彼得以他自己的方式比他们更快地认识了人民,又以充满激情的悲剧方式企图去帮助人民。是的,彼得是以他的那种年轻莽撞的方式为拯救人民而死的[1]290-291。

詹姆斯理性地认识了弟弟牺牲的意义,这是在与同辈人不断的行动反思中醒悟并完成的。詹姆斯和玛丽、刘成取得共识:和人民一起,当然不是让人民中愚昧落后的东西同化他们,而是要在为人民服务的行动中以文明先进的东西影响他们:

“大地上的人民当然比我们强,”他说,“他们是我们民族的力量,不容易改变。”“不过我们为什么认为我们必须改变他们呢?我们所需要做的是证明某件事是正确的,那他们就会改变自己了。记住这个澡堂!”刘成的“这些话叩开了詹姆斯的心扉。他坐着默默地思考这几句话”[1]304-305。

詹姆斯思想的演进和他回国后所受同辈人刘成的影响相关。詹姆斯听他说“文人、地主、官僚、军阀——这些人都骑在人民头上。这些人现在还有的是,到美国镀金并不能改变一个人的灵魂,只会为他们欺侮老百姓提供更新更锋利的武器——如果他想这样做的话”时,建议他去加入共产党,但刘成却说自己不过是一个“已经发过誓,要忠于全人类,而不是一部分人”的人[1]120。詹姆斯也只是想做一个纯正的医生和科学家。他坚持自己的出发点,他与玛丽争辩:“我要回到这里来度过我的一生。”玛丽则高声说他是一个“沉默的梦想家吉姆”[1]204。

向更了解国情民情的同辈人学习,是詹姆斯做得到的。以对地方势力代表的焘大叔评价为例:“刘成比詹姆斯更了解焘大叔。在焘大叔的身上,集中了邪恶、幽默和慈祥。这两个年轻人之间的不同也就在这里:詹姆斯对所有的人都抱着最美好的希望,而刘成不抱任何希望。”[1]337稍后,詹姆斯都能将新的认知与新娘玉梅在对未来新政权能否留下焘大叔的想象讨论中,有了后来史实能证的预感。这里无法也不必讨论他们年轻人对自己在未来时代的遭遇想象如何。因为,令读者欣赏的是此时此刻他们这代人的共同点:“他们正热衷于自己的事,他们充满着信心,老家的村庄一定会成为一个干净健康而又有学问的地方……他们做的是救治的工作,而首先需要救治的是他们自己。”[1]296

以文化人类学的观点看,作为父辈的上代人梁文华,代表着属于代代相袭的“过去”,是“前喻文化和学富五车的长辈”;而子辈的詹姆斯们,则体现着属于同代互相学习的“现在”,是“并喻文化和亲密无间的同辈”[2]。

3“他已开始在他祖先的土地上扎下根来”

上述父子两代人的各自特点,可见历史发展至20世纪的时代变化,因为国家民族的交流融合,因为文化传递的变化差异,上下辈的同胞们当有共同文化的联结印记,又注定将发生绝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深刻变化。

共同点是同具爱国心,只是方式有不同。梁博士身在国外无论职业必须还是心愿自觉,他的传播中华文明当是爱国;而小辈们一心回国报效人民,更是从思想到行为都是十足的爱国情怀,这是因为子辈们在国外所受教育训练、所受近代文明熏陶,明白身份须与祖国一致,一种奉献服务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自然也有父辈对他们的教育影响;这样的“靠详细叙述过去,或展示它的遗产来保存传统,这虽然不能使传统永恒不变,但确实使它保存了下来”[3]。

家庭伦理是中华文明传统最具特色的体现。昔梁博士娶文盲妇女实属旧时代局限之无奈,今其子詹姆斯的婚姻竟自觉主动照搬,至于相关人物无不视其走得太远。这或因其受初恋之伤而弃西化时尚,或潜移默化中因婆媳俩性格能力之相像,有天性自然的传统凝聚力?集体无意识的传统文化模式中,有着世代相袭的惊人生命力?如此文化观念似可置于“中国式的爱国主义多少有点幼儿对母亲的濡沫之情”“将祖国‘母亲化’”[4]的视野里考察,或许可得另一启发性的思路?

然而,任何历史时期的代际,因经济政治文化、因民族和平冲突,也都会有不同点乃至迥异处。如不同方式的爱国,上辈人有了既定地位,害怕变化,恪守稳定,和平时期似无大不妥,但在国家动乱、人民蒙难之际,却不可能不被质疑。因为,“造成稳定的一个因素是中国人‘在传统以内变化’的历史观”。“文化主义”一般是“占主导地位的态度”[5]181-182。这种在近代以降,已为国非(民族)国、民非(国)民的挨打屈辱的历史所证明必须要改变的答案,梁博士却竟然不如他的发愤图强思变的先辈智慧,岂不让人耻笑?而他的子辈们,小彼得虽言辞激进,似更比詹姆斯、玛丽更加认清了父亲的优越感在本质上的先天不足和于时无济,因为这是一个需要变革、需要行动多于言辞的时代,而——

影响中国现代变革的主要因素在于中国的重心深埋于中国内部。中国作为古代东亚文明中心的漫长历史使其人民对于所有外国人具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造成中国死气沉沉的原因之一是统治阶级的世界观或自我意识……统治阶级饱读诗书,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这使他们自身抱成一团,脱离农民[5]262-263。

对照梁博士的前后言行所作所为,我们真以为费氏分析如为其定身量做一般。

近代世界范围的文化传递方式,对即使还处于农业国的民族,终于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当今中国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是中国的青年知识分子正在重新认识自己的国家……在这种变革的氛围中,当代中国的青年知识分子成长起来了。

年轻的知识分子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人民。他们发现在农村小镇、小村庄里的生活才是中国人自己的生活……他们开始为自己国家有这样一个宏伟而坚定的基础而感到高兴,并急切地把它变为新的鼓舞力量。

共产主义带来了阶级意识,使普通人有了发言权……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感觉到自己国家普通男女同胞的价值[6]3-8。

这就看出传统变革的必然性,看出代际的真正区别何在,以及不同以往历史任何一次变革的新意义来:就纯历史文化知识而言,梁博士当受人尊敬,但在20世纪世界市场已然形成、民族国家不能独善其身的背景下,他的只是趋利避害、明哲保身的教化,甚至都不能自圆其修齐治平的传统儒学之说。他的子辈们离开他背叛他,固是他个人不幸,但何尝不是国家民族大幸!既必有变化中的中国,如何不有变化中的中国人?梁博士的要害竟仍在他的“因循守旧,而不从实际出发达到更理想的结果,正是中国人的一个特点”[7]。罗兰一语道穿,她和梁博士他们“两个都不真实的人”,和刘成、玛丽自强不息的“现在生活在中国需要一种特殊的人……那种能看到真谛的人……那种不仅希望现在世界应该更美好,而且相信世界能够被改变得更美好……坚强的人”[1]235稍加对照,便可见出传统文化同一性中的因循守旧、表里不一、避实就虚等消极因素和传统文化汲取文化多样性后善于吸收、团结合作、知行合一等积极因素的显然区别,从而可理解文化的同一性绝非是单向恪守陈规旧道的一层不变之意。

詹姆斯在祖国需要时能毅然回国,愿意并能“在他祖先的土地上扎下根来”,首先是归因于他完整适时地继承了传统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继之,(作品表层文字不显,但其发展逻辑必含)青年们所受世界人文教育和信息传播的优秀成果,即选择传承西方近代启蒙思想文化中关于人权平等民主自由、关于在社会实践中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世界观。最终,从需要层次的最基础,即从家庭家族生命延续的需要出发,詹姆斯还秉承了大地母亲一般的神秘呼唤,他“不需要一个把他从老家的村子里引走的女人。他需要,也必须有一个女人,用她自己生活的力量和理解,使他牢牢地在这儿扎下根来”。“他已经找到了他的根,现在该是开始生长的时候了。”“他们知道,对他来说,这桩婚姻不仅仅是婚姻,还是与他自己人民的重新结合。”[1]368-369,371

4结束语

“这样,通过她,他已开始在他祖先的土地上扎下根来。”“故事……没有结局。生命代代相传。江河滔滔向前。”医生尽天职拯救生命,人民“则有着生命的授予权。而生命——詹姆斯知道——正是他所需要的”[1]382。通过这样的精心构思,作家就将子辈詹姆斯们经过探索后选择继承并延续的生活方式,设想为已经融合更新的中华“文化的同一性”,这样就可以“保护传统、历史及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道德的、精神的和伦理的价值”。这是熟悉中国民情、深谙中国文化、作为东西方人桥的赛珍珠所设想的解决现代中国人文化代沟问题的途径。“文化是社会的决定性力量,文化决定社会系统进化的轨线和人民的命运。”[8]155,233

参考文献:

[1] 赛珍珠.同胞[M].吴克明,赵文书,张俊焕,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

[2] 玛格丽特·米德.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M].周晓虹,周怡,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27.

[3] 列文森.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M].郑大华,任菁,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383.

[4] 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06.

[5]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M].陈仲丹,潘兴明,庞朝阳,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6] 赛珍珠.《中国人》序[M].郝志东,沈益洪,译.//林语堂.中国人.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

[7] 罗斯.变化中的中国人[M].公茂虹,张皓, 译.北京:时事出版社,1998: 289-290.

[8] 欧文·拉兹洛.多种文化的星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专家小组的报告[M].戴侃,辛未,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胡菲〕

How to “take root in the ancestors’ land”— On cultural generation gap of Pearl S. Buck’s “Compatriots”

ZHANG Zhengxin

(Institute of Pearl S. Buck in Zhenjiang, Zhenjiang 212000, China)

Abstract:A novel rich in ideas usually has more than one themes, that is true of Buck’s “Compatriots”. Apart from the patriotic enthusiasm, social practice and disclosure of the dark side, the whole work of the novel mainly describes the fight between the father and the son on how to serve the motherland, and highlights vastly different historical choices between the two generations in the tradition and changes on the ideology and behavior. As the parent generation, Liang wenhua represents the “past” pre-figurative culture and educated elders. As the son generation, James reflects the “now” co-figurative culture and close peers. For the sake of connecting the past to the present and continuing into the future, the image of a “bridge”, that is, telling descendants “to take root in the ancestors’ land”(representative figure is Yu Mei), is thus reflected, because doctors do duty to save lives, and all men are equally created.

Key words:Pearl S.Buck; Compatriots; trad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historical choice

收稿日期:2015-12-23

作者简介:张正欣(1955—),男,江苏扬州人,主要从事美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8-8148(2016)02-0014-04

猜你喜欢

赛珍珠同胞
二孩家庭中的同胞嫉妒及其影响因素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赛珍珠纪念馆品牌形象设计研究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赛珍珠受到钱钟书斥责原因探析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赛珍珠研究所简介
赛珍珠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21世纪中国赛珍珠研究述评
两岸同胞福建漳浦欢度“三月三”
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