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基层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

2016-02-14冯良才

中国地市报人 2016年5期
关键词:邢台工作者群众

□冯良才

(邢台日报社,河北 邢台 054000)



走基层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

□冯良才

(邢台日报社,河北 邢台 054000)

走基层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因为基层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面”。转型期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在基层有着最真实、最直接、全景式的体现。新闻工作者如果远离这个“基本面”,游离于基层之外,注定难以把准时代的脉搏。势必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深入基层“抓活鱼”,贴近群众“接地气”,是我党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新闻工作者只有俯下身、弯下腰,扎根基层一线,才能不断写出传递人民心声的新闻作品,也才会真正实现新闻工作者的价值追求。

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我们将走基层作为转作风、改文风的根本去做,迈开双腿,深入一线,深入群众,采写了大量“带着露珠的”鲜活新闻,更重要的是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受到了教育。收获很大,也颇有感触。

带着学习的态度走基层

我们的学习往往偏重于从报纸到文件,涉及理论和政策层面的较多。其实,基层同样是我们获取知识、汲取营养、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

人民群众是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实践的主体,他们的实践活动对于人类认识的发生发展,起着首创和决定的作用,他们的实践经验是一切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最初的源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群众是我们获得新知的第一位先生。在当前社会转型、快速发展的时代,基层群众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激情澎湃的创造创新,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生动的实践。他们很有智慧、很有胆略、很有水平。我们在采访报道时,就应该汲取他们的智慧,学习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挖掘他们成功的经验。尤其是,很多基层群众,他们纯真的情感、真诚的为人、身处平凡依然默默坚守自己的理想等等高尚的品德,更是我们成长的滋养品。让我们每每想起他们,就会在酸楚和崇敬中滋生爱意、净化心灵、去除浮躁。

向群众学习,还要注意学习积累群众的语言,学会用老百姓的语言来叙说新闻,在提升新闻的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群众语言,是群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语言,清新朴实、生动鲜活、通俗易懂,它反映群众心声,贴近群众生活,容易引起共鸣。有些报道群众不爱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能、不会运用群众语言。

带着对群众的情感走基层

在下基层的过程中,身子要下去,情感也要下去。在骨子里去除我是知识分子、市里的、机关的、上边的等酸腐气,更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群众。要真诚的和他们平等相处、平等交流,虚心倾听他们的叙说,努力培养和他们的感情,热情地帮他们解决问题,真诚地和他们交朋友。我们基层的朋友多了,时常联系一下,就是我们日常了解新闻线索的渠道,就是我们了解世象、感知域情的晴雨表。基层的朋友,是记者的一笔珍贵财富。

带着对群众的情感走基层,就是要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以清醒的认识和坚定的立场,触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一步坚定新闻工作的党性。以深厚的感情和高度的自觉,说群众想说的话、办群众欢迎的事,进一步树立新闻工作的群众观。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真以奉之、诚以待之,才能听到真话、看到实情、获得真经,才能写出精品力作、呼应党心民意。

现实中,一些新闻报道之所以难以感动人,甚至被批评为“假大空”;之所以抓不住要害,写成了浮光掠影的见闻游记;之所以不被群众认可,不受市场欢迎,关键是没有认清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有的把采访当作例行公事,走马观花。有的到了田间地头、街道社区,依然高高在上,群众自然不欢迎,自然就获取不到生动的材料和有价值的信息,由此写就的文章群众自然不买账。当然,更谈不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通达社情民意了。

带着问题走基层

问题,在于平时的积累。要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水平和理论水平。只有打好扎实的政治理论功底,才能培养出较高的政治敏感和新闻敏感,才能发现问题,把握问题实质。要加强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明确当前党和政府抓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党的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是什么,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们就是要带着这些问题,到基层去看个究竟,到群众中寻找答案。只有这样,才能认识全局、把握全局,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一切事物,才能发现有价值的新闻。

带着问题走基层,说白了,就是要带着问题下去搞调查研究。新闻本来就是调查行业,新闻采访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调查研究是记者的基本功。就是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既要调查机关,又要调查基层;既要调查干部,又要调查群众;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从而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

坚持常态走基层

“走转改”,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新闻工作的根本方向,是新闻队伍建设的根本措施。我们制定了一些工作机制,把“走转改”活动长期坚持下去。我们建立了采访基地,定期组织记者采访。这些基地都是处于工农业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有着丰富的新闻素材。由邢台日报社记者采写的《岗底果农议品牌》,就是记者在采访基地采访时敏锐觉察到其新闻价值的。该作品在河北省“走转改”优秀作品大家评中,从1000余件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文字作品一等奖,这也是河北省地市级报刊唯一获此奖项的作品。我们坚持组织青年记者开展走基层新闻大赛活动,由总编辑带队,到乡村、到企业,现场采访、撰稿。随机打分,评出优秀,然后召开表彰会,给予奖励。并就获奖作品一一点评,择优刊发。《邢台日报》常年开设“记者走基层”栏目,每季度根据记者在栏目发表的稿件数量质量打分,评出季度冠军,在年度评优中作为重要参考。一系列措施,激发了记者走基层的热情,保证了走基层的常态化。

走基层,感受到的是变化,体会到的是责任,收获到的是感动与成长。走基层,也给版面带来了清新之风。生动的故事、情节、场景多了,泛泛的叙述、概括少了。空话、套话少了,朴实、通俗的群众语言多了。板着面孔的少了,真情实感的多了。

记者需要走基层,报纸需要走基层。走基层,愿我们永远在路上。

(本栏编辑:朱可江)

猜你喜欢

邢台工作者群众
关爱工作者之歌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邢台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邢台分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多让群众咧嘴笑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邢台分行
游邢台动物园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