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因素及治理路径
——以皖江城市带为例

2016-02-14杜莹莹

铜陵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皖江制造业责任

杜莹莹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因素及治理路径
——以皖江城市带为例

杜莹莹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以皖江城市带为例对制造业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进行区域分析,可以看出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缺失,地方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监管缺位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力量不足等因素是造成区域制造业社会责任缺失的主要原因,由此提出了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路径主要通过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理念,构建企业社会责任自律机制,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地方政府监管职责和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力量五个方面来实现。

企业社会责任;制造业;皖江城市带

制造业作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一直在国民经济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如同《中国制造2025》中所言:“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自从2010年国务院公布《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以来,皖江城市带就承担起打造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任。2015年安徽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了9471.4亿元,其中,安庆市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788.6亿元,同比增长10.7%;滁州市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664.8亿元,同比增长15%;宣城市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538亿元,同比增长12.9%;铜陵市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347.4亿元,同比增长16.8%;池州市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296.9亿元,同比增长6.4%。①皖江城市带制造业企业已成为带动安徽经济的“发动机”。

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皖江城市带制造业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还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基本还只是停留在政府呼吁及企业的口头承诺上,并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中来。除个别企业每年发布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积极主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皖江城市带制造业总体尚未形成有据可查的《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报告》,大多数企业基本处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旁观者状态。本文以皖江城市带制造业为对象进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区域研究,目的在于为皖江城市带制造业的发展给出可供借鉴的参考。

一、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观的嬗变

自1924年美国学者谢尔顿率先提出“企业社会责任”一词以来,国内外理论界和社会实践领域开始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日益关注。对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讨论,学术界也给出了诸多解答,其中最明晰的就是卡罗尔于1979年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卡罗尔认为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时,应当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这四个层次[1]。但也有学者不认同这种观点,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

对于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理解,可以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经营理念的嬗变来分析。在工业化发展初期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制造业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唯利是图,不断压榨员工的劳动力,追求利润最大化成为唯一目标。但是“血汗工厂”的愈演愈烈日益激起企业员工的不满和愤慨,工人的维权运动风起云涌,为了保证生产经营的稳步推进,企业采取更加文明的方式提高经济效益,慢慢开始关注员工的理性诉求和应当权利,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开始由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向兼顾员工的利益进行转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制造业企业间的竞争也逐渐剧烈,为了扩张自身的市场份额,企业力争得到内部员工的支持,外部顾客的认同、供应商的合作、投资者的青睐等,进而转向追求企业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2]可是,受到市场经济天然的负外部性制约,在工业化整个阶段,制造业企业并不关注环境恶化,纷纷选择一条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去追寻企业经济效益的道路,结果把本应由企业支付的环境污染成本转嫁给了社会,其后果也是有目共睹。鉴于此,制造业企业的的经营理念在现实面前又一次实现飞跃,在追逐经济效益同时,也要关注社会效益。综上可以看出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是不断变化的,除了为企业所有者和投资者实现利润之外,还要主动践行好对企业员工、顾客及其环境的责任,这种责任要高于制造业企业创造利润最大化的基础义务,即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最大限度的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

二、皖江城市带制造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

就皖江城市带制造业而言,企业是否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是个别企业自身形象的外在表现,更是区域经济社会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对提升皖江城市带制造业发展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

(一)为企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企业的目标不仅仅在于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可以为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创造更为广阔的外部条件。作为一种战略性新兴产业,芜湖市奇瑞汽车制造业企业积极研发新能源汽车,提出了“更安全、更节能、更环保”的产品设计理念。主动承担起引领汽车行业走向绿色之路的角色和责任,奇瑞新能源汽车有助于改善大气环境,降低治污成本,得到广大社会公众的一致好评,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安徽海螺集团也始终努力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实现了员工持股计划,7000多名员工以现金出资方式参股,构建了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共同体,让广大员工的利益与上市公司整体利益保持一致,直接享受到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充分提高广大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稳定了骨干队伍,增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提升企业的品牌美誉度

企业竞争已从单纯的价格、质量竞争转化为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品牌竞争。通过品牌背后富含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建设去赢得消费者和公众对品牌的认同,已成为一种深层次、高水平和智慧型的竞争选择。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就是通过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获取品牌美誉度的代表,公司积极参加“产品质量放心承诺”和“品牌万里行”等社会公益活动牢固树立质量兴企观念,努力营造质量兴企的良好氛围。铜陵有色还建立了“员工民情档案”,制定《扶贫济困送温暖暂行办法》,构建了员工救助帮扶的长效机制。企业还支持和参与社会慈善和公益事业,曾获“安徽省最具爱心企业”慈善奖。通过积极主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使得“铜陵有色”四个字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而“铜冠”更成为行业内的顶尖品牌,其知名美誉度不断提升,品牌价值也持续攀涨,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铜陵市也成为一个制造业强市的重要标志。

(三)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在短期内可能会增加经营成本,但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进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最终给企业带来长期利益。安徽铜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恪守“以人为本,开拓创新,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倡导与客户、员工、供应商等利益相关方共同成长、和谐发展,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严格按照体系标准持续改进环保管理,加强对产品安全、环保、能源消耗、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的控制,连续多年被评为“绿色企业”,真诚对待供应商、客户方,积极构建和谐稳定的员工关系,这些因素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经过不断努力,公司的行业地位日益突出,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积累了强有力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中国质量报》举办的“质量之光”年度大型活动中,铜峰电子的“产品伴同卡”质量管理成果得到社会高度认可,被评选为2013年度十大质量管理创新。

三、皖江城市带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因素分析

皖江城市带制造业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过程中出现了个别出类拨萃的典型代表,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但对于皖江城市带大批制造业来说,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还是新的课题。在皖江城市带制造业成为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并为社会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资本逐利性所带来的负外部效应也进一步显现,其中就包括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

(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理念缺失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进程中,面对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皖江城市带制造业企业自然凸显出“经济人”本性,企业经营战略的首要选择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在这种发展观指导下,大多数企业推卸掉应有的社会责任就不难理解了,很多制造业将履行社会责任看成是企业的负担,认为这种行为将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多数制造业缺乏正确、长期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理念,把践行社会责任当作是企业的包袱。在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上,很多制造业并没有专门负责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部门或机构,社会责任不仅没有被纳入到企业的发展规划之中,更没有融入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中来。当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逐利的心态使企业将盈利目标与社会责任对立起来,形成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皖江城市带制造业企业的社会责任理念并没有完全树立起来。事实上,皖江城市带制造业若能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这将在社会公众心中形成一张张颇具分量的“皖江名片”,对促进区域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但非常遗憾的是这种共识至今未在皖江城市带制造业完全形成。

(二)地方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监管缺位

为应对市场经济的负外部性,在皖江城市带制造业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外部监督就显得尤为重要。一项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公众评价调查”的结果显示造成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第一责任人是政府部门,企业只是第二责任人。[3]在市场竞争规则的约束下,企业天然逐利性的存在使得其很难主动履行社会责任,这迫切需要地方政府给予外部压力,可监督力度不够造成企业社会责任实施中的地方政府缺位现象。改革开放后,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发展战略指导下,经济增长水平成为地方官员晋升的主要考核指标,中央政府通过GDP的单一政绩考核方式引导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 。[4]某些地方政府片面看重制造业企业的盈利和税收,并将此作为衡量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准,对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利害根本就不想知晓,更谈不上给予应有的重视,在GDP政绩观导向下,地方政府只注重企业的税收而不管对当地环境的污染。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地方政府管理部门难辞其咎。因此地方政府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着眼经济发展亮点的同时,也要看到环境保护的难点,统筹考虑辖区内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杜绝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等不良政绩观,加强地方政府的监管作用。

(三)社会公众的监督力量有待开发

社会公众是推动皖江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既可以是制造业企业的员工,直接参与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管理;也可以是制造业企业产品的顾客,决定是否购买产品,从而影响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抉择。社会公众在多重角色转换下能够积极影响企业主动践行社会责任。在公民社会发育健全的发达国家,社会公众的多元化诉求是企业积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直接动力之一,而皖江区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相对较弱、社会公众的公民意识和觉悟相对较淡薄等原因,对于区域制造业的企业社会责任不甚关心,更别说要求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了。除上市公司之外,皖江区域大部分制造业企业没有建立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机制和平台,社会公众很难掌握足够全面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因此对制造业企业是否履行社会责任并不能发挥监督作用。此外,作为第三方监督的重要媒介,新闻媒体的公正性理应得以彰显,可现实却是新闻媒体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时宣传相对比较被动,其中还存在个别媒体受利益驱使,对制造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瞒报或不报等情态,由于信息失真阻碍了社会公众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客观了解,间接妨碍了双方监督联动机制的形成。

四、推动皖江城市带制造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路径选择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30年进程中,蹒跚起步的中国制造业经过快马加鞭的努力奋斗已经被贴上制造业大国的标签。但在工业4.0被全球所共同关注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却显得如履薄冰。2015年5月国务院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指出,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力争用十年时间将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皖江城市带制造业企业积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无疑会推动区域制造业实现腾飞。

(一)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理念

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国际潮流,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法宝。皖江城市带制造业企业要顺势而为,积极转变观念,适应时代要求,树立和强化包括企业社会责任在内的可持续发展方略,创新与制造业企业相适应的社会责任发展理念,在制造业企业使命树立中率先注入社会责任意识,在制造业企业的经营实践和价值愿景中充分体现社会责任内容。为此,皖江城市带制造业企业全体领导及其员工都要统一思想,强化意识,提高实施社会责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扫除阻碍社会责任履行的落后思维观念,要将社会责任纳入制造业企业的长期规划和发展战略,构建制造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长效机制。

(二)构建企业社会责任自律机制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应该只是一种理念,更为重要的是要落实在具体的行动,提升企业积极实施社会责任的自律性,通过实现社会责任发挥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企业发展战略调整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企业的经济责任,还要加大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力度,在制定企业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制造业企业的外部影响,努力在利益相关群体权益和利润目标之间寻求平衡。为保证社会责任战略理念得以实施,企业在组织结构调整中应建立承担社会责任的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保障。在日常实践过程中,社会责任要贯穿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到每位领导和员工身上,使企业从上到下都能深刻领会和践行社会责任,力求企业社会责任由虚到实,由表及里,全员全面全过程地积极参与,主动使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三)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

当前,皖江城市带大多数制造业都没有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机制,这将导致制造业企业缺乏履行社会责任的内部动力,因此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实现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全方位评估。考虑将企业承担的全部社会责任指标囊括其中,按照各自所占的权重进行比较和总结,其结果将提高制造业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透明度,也增强了社会公众对制造业社会责任的知晓和评价,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效果。同时,制造业企业要将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活动公之于众,通过定期向社会公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展示制造业企业自身的价值理念、行动方式和社会影响,在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日益制度化过程中,不仅有助于企业的社会责任发展理念得以强化,而且能够日渐内化为企业的行动方针。

(四)完善地方政府监管职责

制度环境对企业的行为选择具有特别显著的影响。[5]企业的行为往往内生于制度环境,是在既定制度框架下适应环境的理性选择。制度条件能够改变企业从事某一行为的收益和损失,从而影响企业的动机决策偏好。[6]要重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方式,实行绿色GDP考核指标,做实地方政府的外部监管职能,为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地方政府必须完善有关社会责任的法律制度,制定企业社会责任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并强化执法力度,把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纳入规范化的监管体系之中,使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法治化,皖江区域环保部门要率先垂范,积极推动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提高区域监督水平。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要建立健全监督企业社会责任实施的激励约束机制,设计一套公正合理的奖惩制度,坚决杜绝“违法成本奇低,守法成本却畸高”的现象。

(五)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力量

实现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监督力量多元化,通过多种监督方式的运用,形成多层次社会责任监督平台,构建全社会对制造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监督体系。首先,作为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监督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必须认真培养社会公众的参与能力,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在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践行时的参与权,以切实行动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其次,还需高效利用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通过各种媒体曝光平台和曝光热线客观公正地揭露企业逃避社会责任的行为,适时进行跟踪调查,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新闻媒体曝光机制,与社会公众形成有效监督联动机制。[7]同时依靠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媒介刊登和播放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公益广告,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典范,形成全方位监督制造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氛围,促使企业自觉践行社会责任。

注:

①数据来源:2015年安徽省及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程静,陆超云.公司社会责任问题系列案例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8.

[2]周三多,陈传明,贾良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193.

[3]刘建辉.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谁之过?[J].经济,2006(6):44-46.

[4]傅勇,张晏.中国式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为增长而竞争的代价[J].管理世界,2007(3):4-12.

[5]夏立军,陈信元.市场化进程、国企改革策略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内生决定[J].经济研究,2007(7):82-95.

[6]周中胜,何德旭,李正.制度环境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12(10):59-68.

[7]吴月.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4):67-71.

The Loss Factor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Governance Paths in Manufacturing:Taking Wanjiang City Bel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s an Example

Du Ying-ying
(Tongling University, Tongling Anhui 244000, China)

Regional analysis on the lack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Wanjiang City Belt,It can be seen that concept missing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social responsibility,absence of local government supervision o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lack of social supervision power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reg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mainly through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concep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development,constructing the self-discipline mechanism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establishing th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improving the local government regulatory responsibilities and developing social public supervision powe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Wanjiang city belt

F127

A

1672-0547(2016)06-0039-04

2016-09-12

铜陵学院2015年度校地合作产学研项目(2015tlxyxdz21)

杜莹莹(1987-),女,河南伊川人,铜陵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

猜你喜欢

皖江制造业责任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皖江头上第一桥——记望东长江公路大桥精品工程打造过程
“小鲟”过皖江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期望嘱托责任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