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3+3分段培养课程一体化设计探索

2016-02-13王文红

职教通讯 2016年33期
关键词:机电岗位中职

王文红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3+3分段培养课程一体化设计探索

王文红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核心是课程衔接。就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3+3分段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采取“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逐步推进的技术路径,细分中职、高职的职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合理定位中职、高职的培养规格。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基于工作过程对中高职课程体系进行一体化设计,构建“两大教学平台+课程模块+职业能力递进”的课程结构。

中职;高职;3+3分段培养;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衔接;一体化设计;职业能力

中高职3+3分段培养是江苏省中高职教育衔接的主要模式之一。该模式下,选择部分优质的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进行相近或相同的专业直接对接、对学生进行分段培养。第一阶段,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学制3年,其文化和相关专业技能考核合格后,可以中专毕业、就业,也可继续升入高职院校接续专业进行第二阶段的学习;第二阶段,学制3年,学生获得规定学分,最后可获得大专文凭。中高职3+3分段培养,其目的是中职、高职有效衔接,系统培育既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娴熟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开发和完善中高职相衔接的课程体系是主要任务。本文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对中高职3+3分段培养课程一体化设计进行探索。

一、中高职衔接课程一体化设计的理论基础——以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

职业教育强调为企业服务,满足企业的要求,培养技能型人才。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企业技术创新升级换代,社会、企业对就业人才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娴熟技术的技能型人才成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职业教育的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处于不同的层次,在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也存在许多差异。中职教育受教育层次与教育年限的限制,只能培养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职业的基本技能或一般技能的人才,无法承担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所需;高职教育要有更高层次的技能水平,但在专业教育上学生仍处于零起点,必须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一定程度而言,也难以达到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因此,中高职3+3分段培养有效衔接,把高职教育看作中职教育的更高层次,是中职教育的提升和延伸;中职教育可以为高职教育提供必要的学习基础和职业技能。中高职课程体系从中职到高职进行一体化设计、中高职课程衔接是符合学习规律的内在要求,是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必然选择。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结构框架

(一)中职、高职职业岗位界定

围绕以张家港市为中心的(含常熟、江阴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机电企业的职业岗位设置进行调研,结合中高职院校就业反馈统计情况可以发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岗位主要分布在操作、技术和管理三大岗位,详见表1。[1]中职毕业生主要在一线操作岗位,多为从事设备操作、安装、维养等工作的技术工人、初入行的绘图员或助理设计人员等,其技术岗位迁移路径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高职毕业生的职业岗位分布在操作、技术、管理等岗位,大多从事数控设备操作与编程、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产品质量检测与控制、技术改造设计、产品营销与售后服务等,其技术岗位迁移路径为: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表1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职和高职主要职业岗位

实际上,中、高职毕业生有少部分的岗位是交叉的,由于个体差异,有发展好的中职生可晋升高一级的岗位;也有发展不好的高职生可能停留在较底的岗位。[2]

(二)中职、高职职业能力分析

从中高职就业岗位情况看,高职比中职毕业生就业岗位更宽,职业岗位涉及的业务也更广更难,因此,高职所要求的职业能力比中职更多更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及其职业能力要求见表2。

(三)中职、高职阶段人才培养规格定位

根据中高职的职业能力分析,高职的包含中职的,中职、高职的职业能力有递进。把中职、高职教育看作一个整体,高职教育应是中职教育的纵向延续和横向拓展,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3+3分段培养,中职、高职在培养规格上应有不同的定位。

中职阶段培养规格:主要培养能够从事机电设备(生产线)的操作、安装、维护保养等生产一线工作,具有一定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中等职业技能人才。

高职阶段培养目标:主要培养能够从事机电设备(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运行与维修、机电产品与设备的技术改造、销售与售后服务等生产一线工作,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创业型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3]

表2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及其职业能力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强调的是一技之长,注重经验层面上的单一技能培养,其主要培养实用型、技能型、操作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应该表现在高层次性、高技能性,注重策略层面上的复杂技能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其主要培养一线技术应用型、管理型和高技能型人才。

(四)归纳典型任务行动领域,转换学习领域

通过对机电行业企业调研,中高职教师邀请来自企业的实践专家参加研讨,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职、高职二阶段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根据专业所对应岗位及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整理。以机电产品生产过程(产品设计—零件加工—产品装配—调试控制—售后服务)为导向,按照工作过程对其进行分解,以工程图示能力、机构分析运用与制造能力、机械运行控制与应用能力、机电设备分析和应用能力为主线,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根据中、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及职业成长规律,将职业能力重构行动领域工作任务,并进一步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

(五)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结构框架设计

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设计要考虑以下三方面原则:(1)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原则,以“职业能力”为基础来设计课程,满足中高职教育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职业能力是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2)贯穿整体设计的原则,要科学划分中职与高职的教学内容,避免“中职教学计划”与“高职教学计划”的简单叠加而造成的中高职课程的重复或脱节现象,中职、高职课程设置既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同时,又要与教学目标、教学层次相适应,应有衔接与递进的关系,是一个由窄变宽、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过程;(3)体现终身教育的原则,中职、高职课程设计除考虑就业谋生所必需的岗位技术能力与职业素质外,还要考虑提升学生职业发展潜力,使学生具备一生职业发展与迁移所必需的相对完整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领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并尽可能要在人文素质、思维方法及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做好准备。

按照以上原则,中职阶段课程突出中职培养目标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要求的职业能力,注重专业基础理论学习与基本技能训练,特别是职业规范和职业意识的养成。高职阶段课程以高职培养目标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要求的职业能力为基础,适当考虑职业岗位拓展,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全面培养,提升学生职业发展潜力。经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共同合作,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3+3分段培养构建“两大教学平台+课程模块+职业能力递进”的课程结构。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

以中职学校、高职院校两大教学平台为基础,采用模块化设置,将中高职课程体系设计为文化课程、职业素养课程、职业基础平台课程、职业核心课程、职业技能养成课程、职业拓展课程6个模块。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如表3所示。

文化课程模块主要是为提升基本素质而开设,中职阶段主要为满足中职学历教育和为升学需要开设的基础课程,高职阶段主要是面向职业发展开设的基础课程。[4]

职业素养课程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包括理解能力、沟通能力、操作能力、管理能力、分析能力、安保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等),职业素质是学生职业生涯中必备的素质,具有可迁移性,中、高职阶段职业素养课程的培养目标基本一致。

职业基础平台课程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职业基本能力,包括工程图示能力、机构分析运用能力、电工操作基础技能等。要注意中高职层次知识点的衔接与递进关系,如机械制图与CAD技术基础,中职阶段主要侧重学生识读零件工程图样、绘制一般复杂零件的AUTOCAD图;高职阶段主要是侧重学生零部件装配图的识读、绘制和三维设计。

职业核心课程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包括支撑专业核心能力的专业主干课程,中职阶段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侧重机电设备机、电单一基础技能;高职阶段既注重基本理论知识,又注重其运用,主要是培养学生机电设备的机、电、液或气等整体的综合和运用。

表3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

职业技能养成课程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围绕岗位设置,同时考虑就业的适应性,融合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结合完成国家职业资格的相关鉴定。中高职阶段以技能点实现中高职层次的有机衔接,中职阶段主要是车工、维修电工等中级职业资格;高职阶段主要是数控加工、维修电工等高级职业资格。

职业拓展课程模块为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竞争能力而设置,包括为未来准备的专业拓展课程和提升人文素质的课程。建议有些可采用选修课程来设置,可多样化、微型化(以1学分或0.5学分为单位设置选修课),以满足企业和学生的不同需要。

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遵循职业化人才的成长和培养规律,按职业能力递进方式将相关专业课程内容整体分成职业认知、职业认同、职业养成三个阶段。

[1]梁建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

[2]李龙根,杨福详,孟鑫沛.机械制造专业中高职职业能力与课程体系衔接模型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5(14):27-29.

[3]孙建中,王荣,曹秀洪,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探索[J].职业技术,2016(3):54-58.

[4]邓桂萍,宋烨.电子类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一体化设计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3(14):31-33.

[责任编辑盛艳]

2015年江苏省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立项课题“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3+3’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522)

王文红,女,沙洲职业工学院机电工程系副教授,工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控制技术。

G712

A

1674-7747(2016)33-0001-05

猜你喜欢

机电岗位中职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