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49至1978年中国女性英模价值观的特征及其社会功效

2016-02-13陈丽娜冉福星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英模价值观

陈丽娜,冉福星

(兰州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1949至1978年中国女性英模价值观的特征及其社会功效

陈丽娜,冉福星

(兰州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循着1949至1978年中国女性英模形象的变迁轨迹,不难发现:女性英模及其典型事例所承载的价值观,在其历史变迁中既契合了党和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又有其自身特征与特殊的社会功效。除了具备英模价值观的共性外,它还有其个性——以“妇女解放”为主题提升女性的独立自主和参政意识、以“男女平等”为原则维护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根本权益。深刻认知这一内在特质,全面借鉴其在行为导向、品德修养、社会团结等方面的特殊社会功效,既有助于推进当代中国社会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进程,又有助于推进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中国英模;变迁轨迹;价值观;社会功效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为了推动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开展、弘扬时代精神,采用树立英雄模范人物(后面简称“英模”)的宣传模式,在各个时期树立了大批形色各异的英模典型。这些英模影响和教育了全党、全民族和全社会,对当时社会价值观的培育和认同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功用。在“一切服从于政治需要”的背景下,所有英模包括女性英模,不论是以身许国、保家卫国的战斗英雄,还是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劳动模范,都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政治价值需求,致力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从不同方面体现着党和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

一、1949~1978年中国女性英模形象变迁轨迹

历史上众多的英模人物以其个人的品行、气节和壮举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民族的宝贵财富。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英模人物始终是中华民族文化思想赖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中坚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近30年建设实践中,涌现出了无数英模,其中女性英模作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形象变迁轨迹可梳理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即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6年)、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1956~1966年)、“文化大革命”至改革开放前夕(1966~1978年)。

(一)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6年):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新英模

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虽然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但党和国家面临的任务依然非常艰巨:国内,解放战争尚未完全结束,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百业待兴;国际上受到绝大多数国家的封锁、禁运、包围和孤立。在这种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党和国家以社会主义理想和信仰为核心价值观,以革命战争年代的英雄人物形象为模板,借人们的革命热情和感恩心理,通过塑造和宣扬新的英模事迹及其价值观,力图使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新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予以认同。

在男性英模事迹和精神的感召下,这一时期女性英模绝大多数以劳动模范的形象出现,但都兼具明显的爱国、爱党、爱人民的价值观特征。申纪兰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和劳动人民的朴素本色,其口头禅是“不劳动,叫个什么劳模?不给老百姓说话办事,叫什么人民代表”?原大连523厂工人赵桂兰,1949年为保卫国家财产失去双臂,1950年被评为全国劳模,1957年被保送上大学深造,后分配到大连市西岗区法院担任助理审判员,办案中一丝不苟,秉公执法;一代豫剧大师常香玉,表演艺术造诣极高,1951年为支援朝鲜战争,用剧社巡回演出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享有“爱国艺人”的美誉。

(二)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1956~1966年):有技术的先进生产者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共八大在北京政协礼堂举行。刘少奇代表党中央作了政治报告,他指出:“现在,革命的暴风雨时期己经过去了,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斗争的任务已经变为保护社会生产力的顺利发展。”[1]这宣布了我国从此进入了全面发展生产力的新时期,党和全国人民的工作重心要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为技术型英模的塑造和大量涌现提供了坚实的政治理论基础。1956年的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的召开,彻底意味着党和国家的英模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即从体力依赖型劳动转变为技术创新型劳动,“技术革新”逐渐成为这一时期英模新的劳动价值观念。

具有共产主义思想觉悟的雷锋和焦裕禄式榜样的社会影响无比巨大,勤劳勇敢、德才兼备、勇创佳绩的技术型女性英模也同样令人侧目。赵梦桃,原西北第一棉纺厂细纱挡车工,不但帮助13名工人成为工厂和车间先进生产者,还摸索出科学的“巡回清洁检査操作法”,使断头减少三分之二,她领导的“赵梦桃小组”于1956年和1959年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林巧稚,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人,她献身医学事业,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深刻敏锐的观察力,对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和处理有着高超的本领和独到的见解,她不仅医术高明,医德、医风、奉献精神更是有口皆碑,1960年她被评为全国教育和文化卫生方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三八红旗手”。

(三)“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前夕(1966~ 1978年):虚幻化的人民服务员

十年“文革”期间,党中央不断强调阶级斗争,“四人帮”借此东风,炮制“文艺黑线专政论”,认为“只有塑造好无产阶级英雄典型,才能实现无产阶级在文艺领域内对资产阶级的专政。”[2]这样塑造出来的英模,无一例外地都具有高、大、全的形象;虽来源于现实却远远高于现实甚至脱离现实,其实是被塑造出来的“不在场者”——被绝对化、抽象化,即英模作为普通人的真实性被严重虚幻化。如1963年的农业劳动模范胡景灿(男),本是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艰苦创业的典型,但在“文革”时的报道中变成了“对敌斗争的英雄汉”、“战天斗地的硬骨头”、“继续革命的带头人”,“如饥似渴地学习毛主席著作”,“毛泽东思想把胡景灿的心照得通红透亮。他一想到革命,一想到集体,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3]

相比较国家宣传层面“不在场”的英模形象,“文革”期间,在社会生活层面的女性英模个体却永远是“在场者”。许多女性英模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党和国家一直以来倡导的价值理念为原则,在平凡的岗位上长年累月地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小见大。赵淑珍,1958年开始在北京市电车公司任售票员,几十年如一日,为乘客服务,急乘客所急,千方百计满足乘客的需要,在长期的售票实践中,总结出了“四多”和“四个一样”的先进经验,有力地推动了运营服务质量的提高,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赞扬,被誉为群众的“贴心人”。1976~1978年,“文革”虽然结束,但其思维和惯性还在继续,此时的英模及其价值观和“文革”时期基本相似,故在此不再赘述。

二、1949至1978年中国女性英模价值观的特征

凡价值观都必须从价值观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时代特点和现实需求,如实解答价值目标、价值规范、价值原则和价值取向等基本问题。

(一)1949至1978年中国女性英模价值观的一般特征

纵观1949至1978年中国女性英模形象变迁轨迹,蕴含其中的价值观作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结晶,是那些曾经为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甚至付出生命的英雄模范身上所塑造成型的优秀精神风貌和优良品质,在部分新中国女性身上的传承和投射,具有英模价值观的一般特征:价值目标上,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最高目标;价值规范上,以爱国敬业、无私奉献为基本规范;价值原则上,以集体利益至上为根本准则;价值取向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终取向。

上述特征既是英模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和本质属性,也是今天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气”、“神”和“灵魂”,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话语体系下,其表达形式和践行方式有所不同。如在改革开放前表述为“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一心为公的爱国为民情怀、大公无私的高尚道德品格、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操守、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本色、开拓创新的积极奋斗状态”等核心价值观;如今被借鉴转换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以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准则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规范。

(二)1949至1978年中国女性英模价值观的内在特质

价值观作为深层结构的观念,既是群体认同的重要根据,又是个体行为的基本规范。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女性英模价值观,无论是“忠于党和人民、服从领导、热爱祖国”等的政治价值观还是“爱岗敬业、埋头苦干”等的劳动价值观,均得到了广泛的社会认可,有些流传至今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社会发展实际与个体性别差异的角度审视,1949至1978年中国女性英模价值观也有其自身的鲜明特色。

1.以“妇女解放”为主题提升女性的独立自主和参政意识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借助媒体对女性英模及其模范事迹进行报道,由此推动妇女解放运动,为女性提供了广泛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女性变得更加开放,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大为增强,独立自主地参与社会各项事务。吴桂贤,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国棉一厂细纱车间挡车工,1958年以来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厂级标兵”,多次被评为“三好学员”、“优秀学员”,1965年以个人和“赵梦桃小组”代表的名义,出席了西北公交战线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并被评为“全国纺织系统先进典型”,1973年中共十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75年又当选为国务院副总理。

这种由女性英模而女性干部甚至国家领导人的华丽转型,无疑表明新中国在妇女解放道路上大大前进了一步。然而,如果这种转型意识是女性英模自我觉醒和个人价值诉求的结果,而不是国家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的特别强调和拔高宣传,那么新中国妇女解放的意义或许会更加深远。

2.以“男女平等”为原则维护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根本权益

在社会主义新中国,政府通过建构男女平等的制度条件和社会空间,在公共领域淡化性别差异,推动妇女成为社会人,享有和男性一样的政治社会法律权利,突出表现在同工同酬、婚姻自主和公平竞争等方面。许多妇女走出家庭成为社会人,与男性的性别差异大大缩小,不再单纯是父亲、丈夫、儿子等男性角色的从属,很快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东北铁路局机务段的工人田桂英,在领导和男工友的支持下,刻苦学习钻研相关理论和技术,熟练掌握了蒸汽机车上万个零件和复杂的管线,通过严格考验,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火车司机,1950年被评为东北铁路系统一等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其他如新中国第一位女航空机械师陆欣安、第一位女跳伞员沈元珍、第一位女推土机手胡友梅、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等等。

当时国家倡导并推动的男女平等观,有力维护了女性群体在政治、经济、教育、婚姻等各方面的根本权益和社会地位,使得部分女性有幸从其群体中脱颖而出,成为时代的佼佼者。可惜的是,这个时期的男女平等权仅仅停留在社会公共领域,并由国家主导,而没有波及并深入到私人领域,性别差异的缩小或消除在根本上是女性向男性看齐。在家庭中,绝大多数时候还是以男性为主导和标准,女性的地位比以往更尴尬——既要进厨房还要进厂房。

1949至1978年中国女性英模在“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两杆大旗的指引下,勇敢地抛弃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男尊女卑”、“夫为妻纲”、“女子无才便是德”等腐朽思想,大力发扬“勤劳勇敢”、“人人平等”、“温、良、恭、俭、让”等东方传统美德,抓住历史赋予的大好机遇,内外兼修,力求将自己打造成德才兼备的中国新女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刚刚培育成型的新中国女性英模价值观,在“文革”大潮的侵袭下,遭受到重大损伤和严重歪曲,从而失去了继续茁壮成长的机会。

三、1949至1978年中国女性英模价值观的特殊社会功效

曾经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发挥过巨大作用的新中国女性英模价值观,与男性英模价值观相比,在行为导向、思想教育、社会和谐等方面有其特殊的社会功效。

(一)行为导向方面——因势利导,以身作则

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奋斗目标。价值观如同安检员或守门员,对现实世界中人们接收到的各种信息,逐一进行认真负责地比对、筛选和取舍。一个事物只有被认为是有价值的时候,才能成为人们积极努力的目标。如果社会活动者坚信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是现代人的重要美德,那他就绝不会去从事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破环生态环境的活动。在社会实践中,人们活动的方向、方式以及活动的主体、客体和工具的选择都渗透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在集体决策中,宏伟目标的确立尤其需要决策者科学而正确的价值观做指导,否则会后患无穷。

新中国女性英模的价值观在引导并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时发挥了“因势利导,以身作则”的特殊功效。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4]女性英模价值观就是一面旗帜,指引社会大众采取相对一致的社会行为,从而实现其共同的宏伟目标。与男性习惯于高压强制和行政命令有所不同,女性习惯于引导劝说和行为示范的方式让他人认可自己。伟大母亲乐于助人、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品格指引人们践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善举;弱小女子舍己为人、见义勇为的大无畏牺牲精神感召人们坚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善行;家庭妇女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艰苦奋斗精神教导人们养成“劳动光荣,俭以养德”的美德;工厂女工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爱岗敬业品质激发人们弘扬“爱岗敬业,一丝不苟”的作风。

(二)品德修养方面——言传身教,以德报怨

人的价值观念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稳定下来的,同时人的任何行为方式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念教导下成型的。一切行为方式的背后潜藏着一定的价值观念。奥尔波特指出:“成熟的道德心由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义务感和责任心组成,并且可能深深扎根于宗教和伦理的观念中。”[5]人的价值观念和人的社会化是互助的。人们社会化的过程,也就是人的价值观念形成和主体性获得的过程,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三个侧面。就像一个初生的婴儿,在其未成熟的漫长岁月里,通过多种渠道、多样方式和多项内容的多次教育,将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念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其天然秉性和任意行为逐步被引导到一定的社会规范里,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成员。

新中国女性英模及其价值观在个人和集体的道德修养方面发挥了“言传身教,以德报怨”的特殊功效。丹尼尔·贝尔说:“思想和文化风格并不改变历史——至少不会在一夜之间改变历史。但是他们是变革的必然序幕,因为意识上的变革——价值观和道德伦理上的变革——会推动人们去改变他们的社会安排和体制。”[6]新中国女性英模的先进事迹及其价值观,主要通过口耳相传、媒介宣讲、影视塑造等方式,使广大群众内心产生某种强烈的崇敬感和高度的认同感,最终转化为积极的仿效行为。中国女性由于历史传统而缺少话语权,所以其很多善行善举除了别人代言外,主要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来表达。更重要的一点是,和男性的“以牙还牙”暴力原则相比,她们选择了“以德报怨”的非暴力原则,这更能感化人心、纯粹精神、高尚品德,使人们产生一种更加深重的内疚感、罪恶感,从而彻底砥砺品德,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三)社会团结方面——善利万物,以柔克刚

一种共有的社会价值观,对每个社会成员具有感召力和凝聚作用。作为一种无形的文化软实力,它在整个社会团结合作方面所起的作用,比其他任何有形的硬实力都要强大。当前党和国家正在积极研究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想培育出一种共有而持久的价值观念,辅之以长期而深入的宣传教育,使其渗透到每个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之中,以指导其日常的言谈举止,协调、统一并规范集体的社会行为,最终达到团结人民、凝聚力量的目的。如果缺乏比较一致的价值观,人与人之间就很难相互理解、相互帮助,也很难达成共识,相互之间的交往就很难有序进行,最终无法和谐共处、科学发展。

新中国女性英模及其价值观在社会和谐与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善利万物,以柔克刚”的特殊功效。新中国女性英模在其一系列社会实践中成就了伟大的人格力量——水的力量:善利万物和以柔克刚。无论是“巾帼英雄”还是“三八红旗手”,无论是女性劳动模范还是女性知识精英,都不是颐指气使、高高在上的强人形象,而永远是温柔善良、朴实无华的慈母模样。就凭这一点,她们赢得了党、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无限热爱和高度信赖。在提升自身自信心和社会地位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其凝聚力和号召力,团结了更多的人民群众,凝聚了更大的中国力量。邓小平曾指出:“根据我长期从事政治和军事活动的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7]

当下中国,由于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过度泛滥,部分民众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严重扭曲甚至缺失。诸多社会问题的频发引起了人们的极度不安和恐慌,不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谐与健康发展。值此紧要关头,亟需一种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来指引人们回到健康正常的轨道。毛泽东曾经指出,英模“是全中华民族的模范人物,是推动各方面人民事业胜利前进的骨干,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8]如此看来,借鉴建国以来女性英模价值观及其社会功效,重塑中国女性新形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凝聚社会各种力量、提升人民综合素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前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法宝。新时期大力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每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就是这一理念指导下的伟大实践。

[1]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53.

[2]初澜.京剧革命十年[J].红旗,1974,(1).

[3]忠心耿耿为人民——记胡集大队党支部书记胡景灿[N].人民日报,1972-07-05(2).

[4]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497-498.

[5]舒尔茨.成长心理学[M].北京:三联书店,1988:47-48.

[6]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530.

[7]中共中央宣传部,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186.

[8]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95.

〔责任编辑 艾小刚〕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Female Hero-Model Values and its Social Function:1949~1978

Chen Li’na,Ran Fuxing
(Marxism School,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Lanzhou Gansu730070,China)

The changes of 1949~1978 in China female image of the hero,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female heroes and typical examples of the values in the history of both with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special social functions.In addition to have common values of heroes,it also the personal⁃ity——Taking the“women’s Liberation”as the theme to enhance women’s awareness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independent,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principle of“gender equality”for the women’s social status and fundamental interests.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inherent qualities,comprehensive reference in the behavior oriented,moral cul⁃tivation,special social func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social solidarity,both help to promote the process of contempo⁃rary social equality China women’s Liberation and gender,but also help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and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hina heroes;change track;values;social function

D64

A

1671-1351(2016)06-0076-05

2016-08-19

陈丽娜(1976-),女,河南内黄人,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

兰州交通大学校青年基金项目“1949~1978年中国女性英模历史研究”(201405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研究”(13XKS025)及甘肃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甘肃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践经验和对策研究”(YB072)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英模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英模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析
江西寻乌:三举措开展英模教育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弘扬英模精神 勇于担当作为
吴天祥亲给拾荒助学老人送大米和鲜花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汤姆鞋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