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8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内科护理分析

2016-02-13赵鸿飞七台河市人民医院内科黑龙江七台河154600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15期
关键词:内科血糖护理人员

赵鸿飞七台河市人民医院内科,黑龙江七台河 154600

98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内科护理分析

赵鸿飞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内科,黑龙江七台河154600

目的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内科护理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的98例糖尿病患者有关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有4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基于此应用内科全面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1个月后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相对于护理前血糖指标改善比较明显,但在平均血糖指标方面研究组患者值远低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有15例患者显效,29例患者有效,5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89.8%;研究组有18例患者显效,28例患者有效,3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93.9%。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研究组患者为85.7%,对照组患者为77.6%,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应用全方位内科护理方法可对血糖指标进行有效控制、使产生的并发症明显减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中进行广泛应用。

糖尿病患者;护理效果;临床内科

近年来在临床中,糖尿病作为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诊断率、患病率日渐提高,患者群体呈现低年龄的趋势。糖尿病发病主要是因受损的胰腺功能而造成的新陈代谢紊乱等综合征,临床中主要具有“三多一少”的症状表现。除癌症外,糖尿病正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的一种最严重的疾病。糖尿病疾病通常伴随患者一生,目前还没有完全根治的有效治疗方法。糖尿病患者结合体质不同存在完全不同的病情表现,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方法相对比较单一,也难以获得令患者满意的良好疗效,只有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及精心护理措施,才能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免产生并发症[1]。该研究初步探讨了糖尿病患者内科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的98例糖尿病患者有关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有49例患者,研究组有27例男患者,22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43~81岁,平均年龄为(60.2±2.7)岁,患者病程为6个月~20年,平均病程为(7.1±2.3)年,对照组有28例男患者,21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41~78岁,平均(58.9±2.4)岁,病程8个月~18年,平均病程(6.7±2.7)年。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诊断标准

参照世卫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多食、多饮及多尿,体重明显减轻,空腹血糖指标高于7.0 mmol/L,或餐后血糖指标高于11.1 mmol/L,都是糖尿病的临床典型症状。

1.3护理方法

我国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因经济条件及治疗水平所限,主要还是采取在家中进行治疗的方法。因糖尿病护理知识和技能不足,在控制病情的过程中主要还是采取药物治疗方法,对身心护理重视程度不够,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进而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基于此应用综合内科护理方法。在饮食护理方面,饮食控制比较重要,糖尿病患者尤其要注意科学搭配及控制饮食。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分泌不足,影响糖类代谢,所以在饮食中应对摄入的糖类物质严格控制。护理人员应参照患者年龄、体重、日常活动量及病情实际,对其每天需要的热量进行科学计算,并提供相应的营养食谱,三餐采取多餐少食原则,比例根据1:1:1或1:2:2进行安排。患者住院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劝导科学饮食,对摄入的营养进行合理搭配,尽量戒烟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使身心长期保持健康状态[3]。

在心理护理方面,糖尿病患者不只是身体不适,心理上也将产生一些变化,会引起患者产生消极心理。护理人员应及时向患者宣教有关病理及预防知识,耐心指导患者,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者心理变化加强关注,结合患者心理特点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尽量使患者减轻精神压力,形成良好的心态。在运动护理方面,适宜的运动能促进患者新陈代谢,对其血糖、血脂等指标进行有效控制,护理人员应参照患者年龄、身体及产生并发症状况协助患者养成科学的运动习惯,在一般情况下,患者运动应超过半小时并一直坚持。护理人员在患者运动中对其心率变化应加强关注,通常每分钟运动心率在 (200-年龄数)左右比较安全,年老、体弱群体达到此标准的60~70%即可[4]。在生活护理方面,患者应早睡早起,护理人员对患者作息时间安排的合理性进行督促,以确保患者睡眠质量,协助患者对床上用品进行定期更换,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室内每日清洁、消毒,开窗通风,提高环境质量。护理人员对患者安排温水沐浴,每日尽量达到1次,每次在15 min左右,并提醒患者对内衣及床上用品进行定期更换,对患者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产生刺激,提高新陈代谢速度,使患者明显降低血脂血糖指标。

在环境护理方面,医疗环境质量不仅能提高患者满意度,还能为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场所,使心情保持愉悦。为提高患者就医环境质量,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关注患者病房环境卫生,对患者需求及想法加深了解,尽可能解决患者需求,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5]。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s)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P<0.05表明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相对于护理前血糖指标改善比较明显,但在平均血糖指标方面研究组患者值远低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有15例患者显效,29例患者有效,5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89.8%;研究组有18例患者显效,28例患者有效,3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93.9%。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研究组患者为85.7%,对照组患者为77.6%,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一种严重威胁健康的临床疾病,并呈逐渐增长的趋势,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糖尿病发病率最高的一个国家,发病群体呈现出年轻化趋势。糖尿病发病原因主要是因人体逐渐衰弱的胰腺功能而引发,目前还没有完全根治的有效方法。糖尿病属于多发慢性临床疾病,患者通常会因此病伴随一生。在控制糖尿病情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不仅是采取药物控制方法,结合患者个性情况采取有针对性地护理措施也十分重要。尽管糖尿病将增加患者的痛苦,但因糖尿病治疗措施不佳而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将使患者产生非常严重的功能障碍或身体缺陷,甚至对其生命产生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发病后血糖指标不断升高,控制效果不佳会引发血脂指标产生变化,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及糖尿病足、肾病、眼病等一些并发症,产生的这些并发症若严重可导致患者死亡。糖尿病具有较长的发病周期,若患病将影响到患者全身并引发很多并发症。目前还没有可对糖尿病完全治愈的有效药物,患者除采用药物控制方法还应进行护理治疗。护理干预对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病情及预防并发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糖尿病患者普遍具有较长的病程,对患者身心影响颇大,因此对患者采取全面的身心护理对于稳定其病情也具有重要作用。内科护理能够利用对患者纠正不正确的生活习惯,使不佳的心理状态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以确保患者身心健康,能够使糖尿病患者病情稳定[6]。该研究中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研究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其主要原因:一是科学搭配患者的饮食,使患者血糖指标达到正常范围,以确保患者身体营养的实际需要,糖类物质摄入较少;二是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三是患者增加运动量,对于患者加速新陈代谢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对于高血脂也具有预防作用。

4 结语

总之,对糖尿病患者采取全方位内科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使其产生并发症的可能性降低,对于患者身心健康也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1]赵清平.糖尿病护理家园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6(10):152-155.

[2]廖立瑶.谈谈糖尿病护理之我见 [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6):99-102.

[3]张屹兰.老年性糖尿病108例的健康教育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2(9):89-92.

[4]王志红,边兰萍,何淑琴.老年性糖尿病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3,8(15):78-82.

[5]孙淑贞.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4,5(11):66-69.

[6]王丽华.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0(7):169-172.

R587.1

A

1672-4062(2016)08(a)-0147-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5.147

赵鸿飞(1975.6-),女,辽宁本溪人,本科,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内科护理。

2016-05-04)

猜你喜欢

内科血糖护理人员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