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缀式“X+货”探析
2016-02-13米静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米静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
后缀式“X+货”探析
米静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X+货”结构构成的词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出现,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变迁以及人们的交际需要,“X+货”在现代汉语中已成为十分常见的固定结构。本文拟从“X+货”结构的发展演变过程、稳固条件、语义、功能以及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等方面对“X+货”结构进行分析和阐释。
[关键词]X+货;前空型;语义色彩
一、“货”字意义探源
“货”在《说文解字》中的意思是:“财也,呼卧切,从贝,化声。”由此可知,“货”字的本义是财物。
《汉语大字典》中,“货”字有九个意义:①财物,金钱珠玉布帛的总称。②货物,商品。③货币,钱币。④贿赂。⑤给报酬。⑥卖。⑦买。⑧骂人或开玩笑的话。⑨姓。由此可知,“货”最初的意义是名词“财物、钱财”,后来又生发出做动词“买”和“卖”的用法,第八种意思“骂人或开玩笑的话”则是“X+货”这一结构产生的意义基础。
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货”字共列五个义项:①货币,钱。②名词。货物;商品。③名词。指人(骂人的话)。④出卖。⑤名词,姓。由此可以看出,在现代汉语中,“货”字指人,尤其是用在骂人方面,已成为“货”字的一个固定义项。
二、“X+货”结构的发展历程
(一)明清时期出现
根据现有的语言材料,“货”用于骂人或讽刺他人的用法在明末清初的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中大量出现。例如:
1.说声去,就无形无影的,跳到他那山上,来到洞口,一顿铁棍,把两扇门打得粉碎,口里骂道:“那馕糠的夯货,快出来与老孙打么!”(《西游记》)
2.他是个不中用的货,又不会种田,又不会做生意。(《儒林外史》)
3.所以来这里发泄发泄,及至见了这个丫头,却又好笑,因想到:这种蠢货有什么情种,自然是那屋里作粗活的丫头受了大女孩子的气了。(《红楼梦》)
4.“难道这就是大成庙的济颠僧吗?”萧麻木道:“亏你倒也算聪明,二货药幸亏吃得早,还明白得很躁的呢!”(《续济公传》)
在这一时期,有单独用“货”一个字成词的,也有依照“X+货”结构组合成词的,均用于表示贬义,具有讽刺意味。
(二)“五四”以后基本定型
五四运动以后,“货”字用来骂人的用法在文字材料记载中随处可见:
5.他偏要提出这等事,可见也不是什么好货。(《且介亭杂文二集·什么是“讽刺”》)
6.大地主没一个好货。(《暴风骤雨》)
7.别跟着瞎叨叨,我挑明了说,你给她说念书就一心一意念书,甭跟鹿家二货拉拉扯扯来来往往!”(《白鹿原》)
8.裘千尺一见杨过出洞,便大骂女儿:“你这蠢货,怎地让他独自上去了?他出洞之后,那里还想得到咱们?”绿萼道:“妈,你放心,杨大哥不是那样的人。”裘千尺怒道:“普天下的男人都是一般,还能有什么好的?”(《神雕侠侣》)
在这一时期,“X+货”的结构已基本稳定,其意义主要仍集中于贬义,用于对他人的讽刺或辱骂。
三、“X+货”结构定型的原因
(一)“X+货”结构本身具有较强能产性
随着“X+货”结构的稳定和现代汉语中需要表达的新事物、新概念的增加,这种具有较强能产性的结构在现代汉语中日益增多,如“二货、蠢货、瓜货、夯货、吃货、坑货”等。
根据李宇明提出的新词语的词语模构词模式,词语模的构成包括模槽和模标。模标指词语模中不变的词语,模槽指词语模中的空位。同时,他把词语模分成三种类型:“前空型”、“中空型”和“后空型”。根据这一定义,“X+货”中“X”是模槽,“货”是模标,“X+货”的结构则属于“前空型”的词语模。
这种词语模结构,能够在X的位置上填入各类词,从而产生大量新词。这种较强的能产性赋予了“X+货”结构旺盛的生命力,是这一结构得以定型的根本原因。
(二)方言作用
“X+货”结构中有一部分词原先是一些方言中的特有用法,随着社会发展,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交流沟通的增多,一些方言用词进入普通话,成为社会大众普遍接受的用法。例如:
9.“瓜货”原本是四川方言词,意在形容人的幼稚、不懂事,具有讽刺的意味。后成为社会大众交际用语,不再具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常用于调侃他人,属中性词。
10.“板货”原是豫西南地区、豫陕交界地区的方言,意在形容某人十分蠢笨,具有贬义和讽刺意味。进入大众交际用语后其贬义色彩亦有所褪色,变成了中性词。
(三)现代社会交流沟通的需要
随着社会发展,有越来越多的新事物产生,相对应的就是人们在交流沟通过程中对于新词语的需要。为了满足人们的这一需要,“X+货”结构便产生了大量的新生用法,最终促成了这一结构的定型。
这一方面的作用主要来自于网络语言的使用,“怂货、呆货、水货、坑货、萌货”等词语最初都是出现在新潮人群的网络用语中,后来渐渐地被社会大众所接受,进而成为大众交际用语。
四、“X+货”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
“X+货”多为双音节结构,为名词性成分,在句中多充当主语、宾语或者定语。例如:
(一)做主语
11.白嘉轩却直着眼珠追问:“鹿家那个二货跟着灵灵前前后后跑啥哩?(《白鹿原》)
12.李铁骂道:“蠢货!人醒着总要说话赶磕睡吧?都睡着了,总有人放屁、磨牙、打呼嗜吧?没有一点动静,你也不上去查一查?”(《突出重围》)
13.吃货是一种多么可爱的生物啊。(网易)
(二)做宾语
14.李老喜用手指着儿子说:“你是个蠢货,你是个蠢货,应该留着他!这事走漏风声了吗?(《故乡天下黄花》)
15.那辆出租车也停了下来,车上的司机一步一步地向我走来。我抢在他前面一把抓住了他:“你为什么不先发出信号?你没看到你正好挡了我的车头吗?你这蠢货!”(《读者》)
16.他是个二货,不知道这件事倒也正常。(新浪)
17.他电脑方面是个水货,你不要抱太大希望。(网易)
(三)作定语
18.坑货队友真是让人欲哭无泪。(网易)
19.有一个二货室友有时候真是很幸福的一件事。(网易)
20.这个瓜货仔真是让人恨不得又爱不得。(天涯)
21.水货党又在灌水了。(豆瓣)
五、现代汉语中“X+货”结构的几种不同来源
(一)旧词沿用
现代汉语中的一部分“X+货”结构是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出现的,其形式和意义都被沿用下来。上文中已经说明,在这一结构产生的初期,常用来表示辱骂、讽刺的意义,在此不再一一赘述。由此可知,这一类从明清时期沿用下来的“X+货”结构也均具有这样的贬义色彩。例如:
22.陈旺的老婆是个蠢货,那晓得什么委曲,不顾高低,一直的对主母说了。(《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23.孙悟空道:“你这夯货,教你做事推三阻四,却荏的能吃!”(《西游记》)
24.你们这群瓜货,简直是没救了。(豆瓣)
诸如此类的蠢货、夯货和瓜货等,在明清产生初期一直到如今,其意义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即是一种旧词的沿用现象。
(二)旧词新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语言也经历了一个优胜劣汰的发展过程:语言中的部分词语因落后,不再适应社会需要而被淘汰,进而退出历史舞台;另外一些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词则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从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此外,还有一些词语则在保留了旧的意义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新的意义以适应语言表达的需要。这样的词语在“X+货”这一结构中也有所体现。如“水货”,原意是指在某国家或地区没有经过原生产厂家所指定的销售代理而进行销售的产品,与“行货”相对应,后来产生了不专业、能力不够的意义,诸如此类的用法还有很多,例如:
25.呆货
(1)济公笑道:“你这呆货,大宋营中无数的将官,那偏偏就少你这样一个人物?也罢,你要归降就降,俺收个徒弟罢。”
此处的“呆货”是讽刺人的痴傻蠢笨,贬义词。
(2)新岁东家来请我,蚂蜡驴驼着癞呆货(山东方言俗语)
指没有学问、蠢笨的人,贬义词。
(3)摩羯、金牛等图象星座总给人一种呆货的感觉。
形容人或动物比较沉闷迟钝,呆头呆脑十分可爱的样子,中性词。
26.二货
(1)白嘉轩却直着眼珠追问:“鹿家那个二货跟着灵灵前前后后跑啥哩?”(《白鹿原》)
讽刺人的痴傻蠢笨,还有贬低侮辱的意味,贬义词。
(2)家里养了一只二货哈士奇,真是欢乐无限。(新浪)
形容人或动物举动可爱,十分招人喜欢的样子,中性词或倾向于褒义词。
(三)新词的产生
上文已经提到,“X+货”结构具有较强的能产性。随着这一结构运用的增多,为满足其表达新生事物的需要,有许多类似的新词产生。例如:
27.萌货
首先,“萌”也是一个新生词语,表达可爱的意思,形容词。“萌货”则是形容人或动物十分可爱、惹人喜欢的样子,褒义词。
28.菜货
形容人能力不强或物件质量不佳,含讽刺意味,贬义词。
总的来看,“X+货”结构明清时期开始运用,五四以后,在社会交际需要、方言间的接触借鉴等条件的促使下发展成常见的固定结构。其来源主要有旧词的沿用、旧词新用以及组建新词三种。在现代汉语中,主要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等语法成分。鉴于“X+货”结构的类推性和能产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交际的需要,这类词语将会更迅速地得到推广,并且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更加丰富的语义内涵。
参考文献:
[1]李艳丹.词语模“微X”的新发展[J].文教资料,2012 (32):144-146.
[2]马雪婷.对“X帝”词语簇的浅析[J].金田,2011(10):120-121.
[3]童亨.前缀式“非+X”探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3):101-102.
[4]万光荣.前缀式“非+X”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3):50-54.
[5]王丽娅.从“X货”看“货”字的类词缀倾向[J].青春岁月,2013(11):104.
[6]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4.
[7]张道升.汉语大字典[J].学术界,2014(4):197-202.
[8]李荣,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46(2016)2-0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