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高校科研工作应紧紧围绕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来进行
2016-02-13罗正红韩山师范学院广东潮州521041
罗正红(韩山师范学院,广东潮州521041)
地方应用型高校科研工作应紧紧围绕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来进行
罗正红
(韩山师范学院,广东潮州521041)
[摘要]地方应用型高校的科学研究应走出地方应用型高校无须科研以及文科专业与应用型科研无关的认识误区,进而认识到应用技术型科研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发展的根本动力。地方应用型高校应紧密联系地方、产业、行业、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现实需要开展应用技术型科研,以此促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应用技术型科研要紧紧围绕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来进行。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科研;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
国家为了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相继出台了相关引导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政策和文件。地方应用型高校应如何发展科学研究?在笔者看来,地方应用型高校的科学研究应走出相关认识误区,并服务于双师双能型教师专业发展,紧紧围绕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工作来进行。
一、地方应用型高校应走出关于科研工作的认识误区
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是国家借鉴欧洲尤其是德国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办学与建设经验而提出来的重大决策。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是地方应用型高校的中心工作,但这并不意味着地方应用型高校就可以不用搞科研了。在欧洲,应用技术型大学都非常重视科学研究,尤其是重视面向产业行业企业进行应用技术型科学研究。可见,应用技术型科学研究是应用型高校的重要动力。
误区之一:在当前地方应用型高校,关于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关系,普遍存在一种偏执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地方应用型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科研工作是研究型大学或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事,地方应用型高校只须把教学搞好就行。这种观点与应用技术型大学之所以产生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这种观点的长期存在定会阻碍地方应用型高校的长远发展,并影响应用型高校服务地方创新驱动功能的现实发挥。德国应用技术型高校是欧洲应用技术型高校发展与建设得最好的。德国应用技术型高校自德国1985年修改《高等学校总纲法》之后,由于政府的引导、行业产业的需要以及高校自身的发展驱动,应用技术型科研成为德国应用技术型高校的重要任务并使其成为区别于研究型大学和综合性大学的重要标志。可以说,德国应用技术型高校的最大的特征之一是注重科研。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学校的科研同传统研究型大学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研究包括学术前沿的研究,但只是少量的,大部分研究是应用研究,重在同企业合作开展产品研发或技术更新。应用型科研水平越高,服务地方产业行业企业发展的能力就越强。当前我国很多地方应用型高校虽然与地方的产业行业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与基本合作框架,但地方高校的技术研发能力薄弱,实质性的合作内容不多,开展的具体合作活动也有欠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还远未成为驱动地方产业行业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误区之二:应用型科研主要是理工科专业教师的事情,与文科专业教师无关。其实文科专业教师的科研同样也有基础理论科研与实践应用型科研之分。作为应用型高校的文学、艺术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专业教师,完全可以紧密联系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的现实需要开展应用型科研,努力为地方政府出谋划策,充当地方政府的智囊,为社会各行各业专业技术人员发展专业技能提供培训平台,在为社会创造性承继传统文化方面也可以有所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专业建设、服务产业行业企业技术创新驱动发展都需要发展与强调应用型科研。文科专业教师,应该下基层、到社区、到民间、到各企事业单位了解实情,并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专业建设为中心,全力服务地方的产业、行业、企业的发展,通过应用型科研在政府决策、经济与行政管理制度建设、宏观经济规划、传统文化弘扬等方面提供对策与建议。
二、地方应用型高校进行应用技术型科研要能促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关键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应用技术型科研是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高校教师,如果只搞教学不搞科研,那就与中学教师无异。作为一所应用型高校的教师,应用技术型科研的状况与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到教师的现代应用技术知识与技能水平的高低,影响到教师是否熟悉产业行业企业的技术前沿与生产流程,进而影响到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我国目前应用型高校的教师,无论是本科、硕士还是博士学历的教师大多是从高校到高校,不熟悉产业行业企业的关键技术与生产流程。因此,鼓励教师进行应用型科研,可以提高教师的产业行业企业技术知识的积累和相关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教师面向产业行业企业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有利于高校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那么,如何以应用技术型科研来促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第一,教师要紧跟产业行业企业技术发展的前沿来开展研究,并将之充实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去。第二,学校科研要紧紧围绕地方产业行业企业技术需求,通过解决企业创新驱动急需的技术难题来培养教师的应用技术研发创新能力,技术研发能力是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关键素质与关键能力。第三,学校应高度重视构建校地、校企、校社合作平台,为行业产业企业技术研发和双师双能型教师的专业技术进步提供发展平台。第四,学校要高度重视制度建设,从制度上鼓励教师“联行业、下企业、促产业、进社区”并进行应用技术性科研,发展自己的技术研发能力,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
三、地方应用型高校科研工作应紧紧围绕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来进行
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要靠学校在人才培养流程中高度重视对前沿科技与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只有高度重视前沿科技与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才能为学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环境与育人条件。要培养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的高素质人才,课堂教学和应用技术科研是两个相互促进相互渗透而须臾不可分离的重要途径。芬兰的卡雷利亚应用技术大学校长彼得里·瑞沃尔博士指出:“应用技术大学的三大任务是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支持应用型研究和服务地区发展。”那么,如何围绕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来进行科研工作?第一,在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教师要根据产业技术、前沿技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发展动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适时更新和方法更新,选择最贴近产业行业企业的前沿技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知识充实到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要使这些教学环节对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发挥最大作用与功能,就需要教师进行应用技术性科研。只有教师自己掌握好了最贴近产业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关于产业技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前沿知识与生产流程,才能够顺利地把这些传授给学生,使之成为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第二,进行应用技术型科研还必须面向实践教学和学生实习。在实践教学和学生实习中,教师应把应用技术型科研项目作为平台,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来让学生熟悉产业行业企业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最新需求和相关产业技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知识,来提高学生对技术前沿的把握能力与新技术产品的研发能力。第三,应用型科研是校企合作育人的重要途径与重要方式,也是应用技术性人才的培养产出与企业人才需求满足的重要途径。企业是应用技术研发的主体,而教师和学生完全可以参与到企业技术研发的全过程来。教师通过各种平台与途径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企业的应用技术研发,有利于教师了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与培养规格,也有利于学生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掌握现代生产技术与生产流程。为此,学校要根据产业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与素养要求,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建立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与应用技术型科学研究相互促进的长效机制,实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与应用技术型科学研究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匡瑛.90年代以来境外“科技大学”现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9(6).
[2]刘海峰,白玉,刘彦军.我国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与科研工作的转型[J].中国高教研究,2015(7).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46(2016)2-01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