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儒家思想中的德育理念对中国高校学生道德教育启示

2016-02-13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云南昆明651700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儒家思想道德教育

姚 瑶(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云南昆明651700)



浅析儒家思想中的德育理念对中国高校学生道德教育启示

姚瑶
(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云南昆明651700)

[摘要]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面临着文化多样性、价值观多样性、不良网络信息以及反对马克思主义思潮等巨大的挑战。在巨大的压力面前,我们更应该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根基,结合儒家思想当中的德育理念,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儒家思想;德育理念;道德教育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先后数次在公开场合发表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全面地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出现了多种思想的碰撞和交融,不断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顺应中国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的要求而不断发展更新,因而是极具生命力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儒家思想具有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儒家思想当中的德育教育非常重视个体情感教育以及在知、情、意、行各个阶段的转化和融合。这种德育教育的理念在历史的印证中,显示出在德育教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将儒家传统的德育教育理念融入到当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当中去,有利于解决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出现的问题。孔子的《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著作,全书可以作为中国传统儒学当中德育教育的经典之作。从儒学当中吸取智慧,从知、情、意、行的角度来探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曲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习总书记的这一行动向全世界展示和传递了中华民族弘扬传统文化的坚强决心和信心。习近平总书记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书记的讲话充分阐述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这几个层次的整体性,揭示了道德建设在兴国立人方面的重要价值。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道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的重要地位。“立德树人”德是放在首位的,只有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才能为个人、为社会、为国家作出巨大的贡献。儒家思想重视德育教育,并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意义,因此,从儒家思想当中学习经典的德育理念,对高校学生的道德教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知——道德认知教育

正如胡适所说,“孔子指出一种理想的模范,作为社会及个人标准,使人拟知而后言,仪之而后动。他平日所说‘君子’便是人生品行的标准”。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在德育教育当中应十分重视君子人格的塑造。孔子在《论语·季氏》当中认为君子应该“三戒(戒色、戒斗、戒得)”、“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矣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从孔子的观点当中我们看到,孔子对于道德规范和准则的认知要求是非常清楚的。在人才培养的标准上,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具体的仁爱教育的理论,即“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孝悌为仁之本”等。

当今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素质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当中逐渐形成了本民族相对稳定的思维模式、心理规范和人格模式,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文化本身还具有同化的作用,能够在人们共同的生活与工作中涂抹上“底色”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审美观、是非观、善恶观,引领社会群体实现共同的价值取向。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中所提到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搞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活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课程当中,如果能够从孔子德育教育的理念讲起,不仅仅能够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借鉴孔子的“君子“理论,提升个人品行,同时也能让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智慧结晶,激发爱国情绪。

二、情——道德情感教育

针对当今社会当中年轻人的奢靡之风和享乐之风盛行的问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是评价个体行为的准绳,在表象层面上体现为主体判断客体有无价值、价值多寡的尺度,在深层次上表现为价值取向与价值追求。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价值观较为稳定且持久地引导着人们关于好坏得失、善恶美丑等价值与选择。关于价值观的树立和培养,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的难点之一。当今高校当中的年轻学子都是富有朝气、个性十足的一代,对于这样一群个性鲜明的大学生来说,道德教育应采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让学生有所感悟。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重视学生道德情感的陶冶,孔子主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知之到好之,从好之到乐之的过程,是情感由低到高的过程,儒家思想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自己的情感主动性,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这就是是情感认同的过程。

对高校学子的道德教育过程,就是动之以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抓住情感因素,推动大学生的个人发展的内在动因。因此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真诚地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交友和身心健康等问题。从情感的角度拉近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知到关心和关爱。同时时刻谨记身教重于言教,用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和影响每一位年轻学子。总之,道德教育应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之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从而培养学生成为高尚的人。

三、意——道德意志教育

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认为,人生有三大境界: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穿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梦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王国维先生的话中,我们体会出人生境界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外在到内心的过程。同儒家思想所说一致,儒家思想认为人生活在世界上,不应该只追求物质的满足,还应该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君子不器”就是说君子不能只去追求功利性的东西,而应该去崇尚更高层次的“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培养学生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儒家思想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意志,才能攀登人生的高峰。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锤炼学生坚强的意志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的,我们要借鉴孔子的“克己内省”的道德修炼方法,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要全面、及时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心里需求和道德标准的变化,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引导大学生进行经常性的自我反省,启发大学的道德觉悟,使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不足,正视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大学生自我学习的潜能。

四、行——道德行动教育

儒家思想当中孔子特别重视弟子的德行教育。孔子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文是指知识文化的传播,而行、忠、信都是德行的教育。儒家思想当中鼓励学生“言必行、行必果”,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是道德养成的基本要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成果要体现在学生的行动当中,通过知识的传承、情感的培养、意志的锤炼,最终在行动当中有所体现。

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关键在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是否能真正践行德育思想中的思想内核,是否能脚踏实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发挥到实际生活当中。李大钊说:“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功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儒家思想当中良好的行为包括:恭、宽、信、敏、惠、公。它的含义是指:(1)恭则不侮——神情庄重则不会受人侮辱;(2)宽则得众——款后者能受人拥戴和追随而得到民心;(3)信则人任焉——诚信就能够受人倚仗和被人信任、信赖;(4)敏则有功——勤敏就能够建立功业,有成绩和成就;(5)惠则足以使人——慈惠者就可以役使和指挥他人;(6)公则下属高兴,愿意追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将知、情、意要全部落脚在行动当中去培养学生。高校可以通过采取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播放影片的方式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同时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结合党日、团日活动,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心。

五、知情意行的相互统一

李泽厚指出:“儒家思想对于我们的民族文化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论语》当中的思想、道理、法则已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广为传播,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习惯成自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一观点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就是将“知、情、意、行”结合起来,统一到德育教育的旗帜之下。道德认知教育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道德情感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核心要素;道德意志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道德行为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因此,深入挖掘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当中的积极因素,是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1-29.

[2]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18,86.

[3]孔宪峰.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儒家“和”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书局出版社,2013.

[4]康晨霖.论个体价值观形成中的非理性因素[D].北京交通大学,2007:8.

[5]杨伯峻.论语译著[M].北京:中华书局,1980:83,93.

[6]胡建.李大钊箴言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104.

[7]李泽厚.论语今读[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46(2016)2-0055-02

猜你喜欢

儒家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论儒家思想的宗教特质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儒家思想与书法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
论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法律中的体现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