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生命教育思想研究
2016-02-13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曾 茗(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信阳464000)
中国传统文化中生命教育思想研究
曾茗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摘要]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并且在我国传统文化当中充满了丰富的生命哲学思想。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均阐述出许多对现代生命教育有着重大启示作用的内容。因此,本文就将针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并且针对儒释道生命哲学对当前生命教育的启示以及“和”文化对生命教育的启示进行阐述,从而将传统文化中生命教育思想的精髓挖掘出来。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生命教育;思想研究
生命教育本身属于生命哲学思想范畴,并且在我国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始终植根于我国传统文化当中。不得不说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本身蕴含了太多有关于生命的思考,同时也针对生命和人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这些内容从现代的角度来看,确实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故而将传统文化中生命教育的内容分为儒释道生命哲学与“和”文化生命关系两大部分,针对其进行理论阐述,分析出二者对现代生命教育的影响与启示。
一、儒释道生命哲学及其对现代生命教育的影响
(一)儒家
所谓儒释道,实际上是儒家、释家和道家。在我国传统思想当中,儒家思想始终提倡的都是积极“入世”的理念,而道家思想则提倡用于退出“出世”,释家则是提倡既要做到出世,又要抱着入世的心态。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三家在生命学方面确实有着相似的理论研究成果。
在儒家思想当中,普遍认为人是世界万物当中最为珍贵的,同时也是最不可替代的。儒家思想,尤其是关乎生命的部分思想中,强调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甚至提出宇宙的本质就是生命的延续不断,而天地的任务则是为万物的生长提供足够的条件,为万物创生作出贡献。人自出生以来,就应该具有生生不息的态度和精神,同时就应该将自己的生命作为最重要的。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以便更符合上天赐予自身的生命。所以在儒家的思想当中,就提出了“天地之性,人为贵”的说法。
在孔子的言论当中,还曾经提到“鸟兽不可与人同群”,这一言论的出现并不是说其他的生物生命就不重要,而是与人相比,人应该作为万物中最珍贵的存在。而现代思想教育当中,对这种理念最大程度的认同和发展就是当前社会所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将人的利益置于一切工作之上。
儒家除了过分强调人在万物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之外,还体现在人应该追求生命的价值,挖掘生命存在的意义。当面对生命存在的问题上应该时刻秉承相对积极的态度,故而有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豁达胸怀。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儒家所提倡的生命教育,是人追求道德境界的同时,用以抵抗现实社会中所出现的一切不朽现象。在后续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当中,实际上已经逐渐由最初人的生物性转变到了人的思想性和社会性层面。通过格外重视人的生命到提升生命的高度,这样的思想对现代生命教育,普及正确价值观与道德观具有重要作用。
(二)释家
释家在生命教育当中所传达和提倡的,实际上是一种相对豁达的处理方式。释家的生命教育本身,是告诉人们面对现实的矛盾如何解决,如何化解痛苦来获得幸福和自由。所以在其对待生命的态度上,释家往往更能认可“悲苦”的存在。其主张人面对悲苦现实的时候应该通过悟道的形式来开阔内心,掌握禅的智慧来提升自身的思想水平。通过自身道德境界与生命态度的提升,自然而然就会将现实生活中的苦难进行剔除,从而持以一颗相对平常的心态来面对世上的一切,即常说的“荣辱不惊”。当人可以感悟到心静如水的状态时,才是真正有了一定的觉悟,这时候的生命价值才是最顶峰的状态。所以在释家的思想指引当中,其更加提倡自身远离红尘和纷扰,以提升自身的生命境界来实现自身生命的价值,从而让自身感到自由与快乐。
(三)道家
如果说儒家思想注重的是人生命的本身,释家思想注重的是人内心的超脱,那么道家思想本身则是重视生命的厚度与高度。道家格外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道家同样遵循顺其自然的处世哲学,同时道家也认为一切事情都会按照预想的轨迹正常发展。但就在这样顺其自然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做到生命价值的提升。所以在道家思想当中,“无为而治”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特点,同时其也反对一切违背客观发展的“有为”做法。道家在生命思想方面实际上也遵循刚柔并济的人生智慧,所以这样的思想与阴阳平衡的处世道理对现实社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尤其针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在当前纷乱的社会当中如何进行正确的选择,如何将自身的状态与心态进行调整,实际上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做到面对利益不争不抢,如何做到不争强好胜、抑制冲动,实际上道家思想都给出了重要的启示与指导。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只有将自己的心态放平和,淡然地面对社会中存在的一切诱惑,才能使得自身的价值得以实现,人生才能在相对安全的状态下平稳地进行下去。
二、“和”文化对现代生命教育的影响
“和”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当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概念。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都离不开“和”思想与理念在其中的应用。“和”这一思想在我国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其最早的记载出现于《尚书》当中。
“和”文化本身在古代许多文献中都有记载,并且其阐述的方面也相对较多。其中有这样的一句表达“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句话实际上就说明了“和”这一思想在古代是一切活动开展的基础,也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基础性条件。
所以“和”这一思想理念在我国古代有着长远的发展,并且其代表的含义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和谐就是文化的本质。无论是哪一方面的内容,只有实现一种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融合,或者是多种事物多重关系的融合,才能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故而在当今时代,作为我国社会的重要指导方向,“和”文化本身依旧承担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人的不断发展,“和”思想逐渐成为化解人类矛盾,解决人与社会关系的重要方式。我国在近些年来也开始提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就是想要全社会共同营造出和谐美好的氛围,为人类的发展提供更为稳定的保障与前提。在当今相对复杂的社会背景之下,人与人之间、人与自身的矛盾心理之间总是难以实现平衡,那么就需要利用“和”文化为人们营造和衡量内心的平衡与否,从而为解决现代社会矛盾与问题提供重要的帮助和意义。
同时,“和”文化本身对于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在校园还是在社会,都可以为大学生营造出相对良好的社会氛围,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上存在的一切障碍,从而促进全社会的共同进步,为人类的和谐发展作出努力和贡献。
参考文献:
[1]贺新华,胡凯.中国传统文化中生命教育思想探析[J].科技信息,2010(27):199,206.
[2]张秋菊.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生命伦理思想的启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3):412-414.
[3]张勇.敬畏生命: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关键词[J].现代大学教育,2009(2):39-43,70.
[4]朱贻庭.文化其“神”与其“形”——以儒家文化为例探讨发挥传统文化现代生命力的方法[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10):29-34,82.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46(2016)2-00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