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学科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2016-02-13陶玮玮闽江学院海峡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陶玮玮(闽江学院海峡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跨学科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陶玮玮
(闽江学院海峡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道德修养、思想观念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社会上很多的不良风气、腐败气息传入校园,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为了能够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情操、高能力的全面型人才,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改进已经成为必然。本文将从跨学科的角度,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多学科进行有效结合,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进行论述。

[关键词]跨学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其他团体在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对教育受体进行有针对性、计划性和组织性的教育活动。高校的学生是国家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中国梦的圆梦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保证社会人才道德品质的良性发展,能够为祖国的建设培养出更具时代精神的合格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梦想,广大的青年要勇于承担时代的重任、脚踏实地,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在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梦想。在这种思想和精神的感召下,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当代教育的需要

通过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分析可见,当代社会问题趋向于多元化、综合化和复杂化,问题的关联性强,这就决定解决的方法也不能以单一的学科背景为依据,必须要结合多学科进行综合性研究,在跨学科的视野下科学合理地认知和干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结合现实,依据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理论价值体系,从而反映出经济基础的内容和要求。目前我国的社会处于经济利益多元化发展、社会阶层多元化分布的经济社会形态,这导致其对思想、意识等层面的需求不断提高,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更为准确的定位,即综合多学科创新发展。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互联网成为了社会发展和人们思想文化生活中的必需品,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取向都造成很大的影响。面对新形势、新时期的问题,如何能够利用现代科技和观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及教育工作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想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符合当代社会的要求,必须要从跨学科的视野下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既要在理论上借鉴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以及政治学等学科的知识,又要从社会学、控制论、管理学等学科的角度去挖掘资源,这也说明了跨学科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跨学科视野的可行性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视野

不同学科在基本理论框架、概念以及研究的视阈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对其他学科的理论吸收能够有效地拓宽和转换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和理论。以哲学为例,哲学思维中包括基本问题、哲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向度,将哲学思维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从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以及主体与客体等方面进行研究,使思想政治教育在面对理论困境时能够找到问题产生之源,进而探索出解决问题之本。

(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吸收其他学科的话题资源

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来说为课程设置与社会脱节,其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与社会实际问题的解决没有太大关联。各学科理论体系和理论视野的研究多数都是根据自身的现实,这就使得各学科都有发现社会话题资源的潜能。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对多学科进行吸收也包括对各学科所属的话题资源进行吸收和利用。以经济学为例,对社会经济活动、经济行为以及经济事件等话题的关注,不仅为教育领域本身挖掘出具有利益本位的核心内容,还提升了教育自身对现实和社会的关注,从而使课程更具吸引力,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

各学科间的区别在形式上表现为研究对象不同,在其本质上表现为研究的方法各有其独特性。思想政治教育对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的吸收对其自身学科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比如以社会学、自然科学等学科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对定量分析、大样本分析以及案例调查法等方法的吸收,对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的客观性、系统性都具有明显的作用。

三、跨学科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分析

(一)管理和伦理学科能够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念

1.管理学、伦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结合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细化,管理学中注重精细化管理理论,并将管理工作的精、准、细、严作为首要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环境、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思维方式都有所改变,这也使得当代的大学生与之前各时期的大学生相比具有本质上的差别。为了使大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当代的社会环境、市场经济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必须要以管理学中的精细化为前提,摒弃传统教育中以经验为主的教育方式,准确地掌握当代大学生的各项需求,做到因材施教,对教育对象进行详细的划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从管理学的精细化角度细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能够体现出社会化和个性化。每个大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特别是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的个性更加鲜明,个体间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时大学生也都是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中的一份子,每个大学生都需要具有能够体现自身价值的精神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帮助学生认清价值、体现价值的引导者,必须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认识到大学生个人存在的价值,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和优势,进而体现出学生个体的实际价值,并使学生认识到其自身各方面的成功都离不开社会环境这个大背景。学生要以个人的发展为基础,平衡好个人价值实现与社会秩序间的关系,正确认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存在的意义。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富有个性化和社会化,为了使学生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尊重学生对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的差异性,正确地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努力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要注意提升自身的社会价值,从而使人生意义得到提升和升华。

(二)利用哲学思维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1.哲学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前提下,高等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但是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分析可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围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八荣八耻和中国梦展开,不能摒弃哲学理论的根基。

2.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个体差异。哲学的主要特征是站在哲学角度,辩证地看待问题,防止出现形而上学等片面的思想认识,这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共同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在于教育对象存在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不仅体现在学生的思想活动上,还体现在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的社会背景。这就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因材施教、灵活采用多种教育方式。不仅要能够从伦理学理论上将学生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行划分,还要能够把握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结合学生的特点、家庭环境等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三)新媒体传播方式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开展

电子信息时代,各种科技产品层出不穷,特别是传播媒体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受到了新媒体效应的影响,网络用语、创新名词充斥着学生的生活。高校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普遍存在着文化冲突和文化交融的现象,大学生是体验新事物的前线阵营,率先享受着新媒体时代带来的各种便利和机遇,信息时代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同时,网络的发展也使学生被动地接受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难以被甄别和筛选,就无条件地灌输到学生思想中,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必须充分地利用新媒体便捷、高效的特点,来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引导学生健康地利用新媒体进行学习。

1.新媒体的出现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使教育的方式多样化、灵活化,改善了原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刻板、枯燥,充分体现出其存在的优势。比如,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交流、双向互动。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微博、QQ、微信等客户端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利用其便捷、高效以及受众面广的特点与一个学生或多个学生进行实时交流,跟进学生的思想动向,发现学生的思想问题,并及时予以帮助解决。

2.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挑战。高校学生虽然多数已经成年,但是由于长期生活在院校中与社会接触时间较少,所以仍无法准确地分辨信息的真伪,而新媒体中海量信息又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使得不法分子趁虚而入,也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要负责为学生在生活、思想上遇到的难题进行指导和解答,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正确地把握新媒体即时性、开放性的特点,提高学生分辨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对虚假信息不轻信、不谣传。用正确的舆论导向来引导学生,防止学生被不法分子利用和侵害。同时,新媒体为学生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优势是不可否认的,所以在规范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信息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应用新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思想空间。

参考文献:

[1]罗秀山.跨学科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J].江苏高教,2015(1):127-129.

[2]曹双平.跨学科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科教导刊,2015(7):89-91.

[3]艾凉琼.耗散结构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路径[J].未来与发展,2015,39(10):66,67-69.

[4]李朝源.生态视阈下开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J].教育与职业,2014(18):60-6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46(2016)2-0044-02

猜你喜欢

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