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活动中幼儿的“六大解放”
2016-02-13安徽省芜湖市ABC幼儿园沙道平
安徽省芜湖市ABC幼儿园 沙道平
绘画活动中幼儿的“六大解放”
安徽省芜湖市ABC幼儿园沙道平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创造教育的首创者”,他认为创造教育的精髓就是对儿童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以“六大解放”的精神设计和组织幼儿绘画活动。
一、“解放儿童的眼睛”,让幼儿去观察
冬季的一天下雪了,我顺势组织了绘画活动“雪”。我一边念儿歌《雪花有几个瓣》(几天前幼儿学习了这首儿歌),一边在黑板上范画了一朵六个瓣的卡通雪花(用意是帮助幼儿巩固和理解儿歌)。借助我提供的浅蓝色卡纸和白色油画棒,孩子们开始作画了。过了一会,我看了一下,孩子们都在画六个瓣的雪花,浅蓝色的卡纸上画上白色的雪花甚是好看。“老师,你看晨晨画的雪花不是六个瓣。”我正在欣赏孩子们的作品时,一个声音响起来。我快步走到晨晨面前,发现他画的雪花有的是三个瓣,有的是四个瓣,也有的是六个瓣。我悄声提示他雪花都是六个瓣的,他却反问道:“老师,我们离雪花那么远,你怎么知道它是六个瓣的?我不信!”是啊,我这不是在“绑架”孩子的眼睛吗?其实,其他孩子虽然画了六个瓣的雪花,但那是机械模仿了我在黑板上范画的六个瓣卡通雪花。六个瓣的雪花是我“画”到孩子头脑中的,而不是孩子自己观察习得的。此时,我从晨晨疑惑的眼神中读懂了行知先生“解放儿童的眼睛”的真谛,我知道应该带所有孩子出去观察雪花到底有几个瓣。
我带孩子们来到操场上,让他们用两手捏住画纸的两端将画纸平展开来,让雪花飘到画纸上。(用画纸接雪花,是为了保证孩子有观察雪花的时间,如果用手接雪花,雪花会在温暖的小手上很快融化,难以进行观察)孩子们纷纷伸出画纸,小心翼翼地仔细观察着飘到画纸上的小雪花,并轻轻地数着花瓣。我和晨晨合作用画纸接了一朵雪花,他仔细地观察并点数雪花有几个瓣,数完之后他歪着小脑袋对我说:“老师,我数过了,雪花真的是有六个瓣呀!”回到班里,我问孩子们雪花到底有几个瓣,孩子们很确定地回答:“雪花有六个瓣!”这时,我听见潇潇责怪晨晨:“你为什么不相信老师的话!”其他孩子也对他指指点点。晨晨低下了头。我连忙拿起晨晨的画,对孩子们说:“晨晨老家在我们国家的南方,那里很温暖,很少下雪,所以他从来没有见过真的雪花。刚才他观察了真的雪花,现在,我们让他画画自己看到的雪花。”我又给了晨晨一张画纸,不一会,晨晨拿着他的“大作”跑到我面前,我把他的作品举得高高的,对孩子们说:“虽然晨晨是全班最后一个画好的,但他没有轻易地相信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话,而是自己认真观察过雪花以后才画的。他画的不是听说的雪花,而是自己亲眼所见的雪花!”孩子们鼓起掌来。我深为自己保护了孩子对教师的质疑而窃喜,更懂得了只有“解放孩子的眼睛”,才能帮助孩子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在以后的绘画活动中,只要是能搜寻到的实物,我都提供给幼儿进行观察,让幼儿用自己的眼睛看出实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及其细节特征。
二、“解放儿童的嘴巴”,让幼儿说一说
幼儿作画的时候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应该“解放孩子的嘴巴”,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创作意图。例如,中班绘画活动“向日葵”,我用大屏幕播放了向日葵的特写供幼儿欣赏与观察,并提示说葵花的花盘要画得大一点,这样才能在花盘中画好多花籽。幼儿绘画时我巡回观察,发现大多数画的是一棵大大的向日葵,枝干、花叶画得都很舒展,花盘中有许多花籽,只有皓皓的画面主体是一个大房子,房子的窗户里有一个小人儿,在画纸的边缘处有一棵很小的向日葵,花盘很小,里面寥寥几粒花籽。并且,画纸的右下角还画了一大片黑乎乎、乱糟糟的线条。对他的作品我既疑惑又不满意,交流分享作品时,我决定给皓皓一次说“画”的机会,其实我是想知道他的画面为什么如此主次颠倒。我对他说:“皓皓,跟小朋友们分享一下你画里的故事好吗?”皓皓喜悦地指着画中的大房子说:“这是我家,我家有个大大的窗户,站在窗户里的人是我。”我故意问他:“你的向日葵为什么长得这么小啊?”皓皓有点着急地指着画面上的小向日葵说:“我的向日葵其实长得是最大的!因为我是站在我家的窗户里边看外面的向日葵,向日葵离我很远,所以就把它画得这么小喽!”接着他又指着画面上的那一片涂鸦告诉大家,那是他奶奶种的韭菜。听了他对作品的解读,我和孩子们忍不住鼓起掌来。其他孩子也纷纷要求说说自己的画,个个都变成了有故事的人。这件事教育了我,让我知道了儿童画不仅视角独特,更蕴含着浓厚的生活情趣,这正是幼儿创造力的源泉。此后的每次绘画活动,我都提供幼儿说“画”的时间和机会。
三、“解放儿童的双手”,放手让幼儿画
在孩子集中精力动手作画时,无论孩子在画什么,教师都不要让他停下手。相信只要解放孩子的手,他一定能画出有创意的作品。一次绘画活动“房子”,要求幼儿画自己梦想中的房子。蓉蓉画了两栋高楼,在高楼中间画了一条索道和缆车,我很奇怪,楼房之间需要缆车吗?本想劝阻她,可看到她画得那样投入,就忍住了,只是悄声问她为什么在楼房间画缆车。蓉蓉很神秘地告诉我,左边一栋楼是她自己的家,右边一栋楼是新百超市。如果有缆车,她和妈妈就可以坐缆车去超市买东西了,又快又省力气。她转过小脸又对着我的耳朵说:“妈妈带我到天柱山玩,坐过缆车,一会就到山顶了,一点也不累!”在交流分享时,我高举着蓉蓉的画对孩子们说“老师认为这是今天最有创意的作品”,并让蓉蓉分享了她的创作意图。所有的孩子都为蓉蓉的创意所打动,纷纷要求重画一张“梦想中的房子”。
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时间”,任幼儿去创作
1.解放孩子的头脑——给想象“留白”。大班有一个语言活动“苹果丰收”,其延伸活动是绘画活动“苹果丰收”。我在大屏幕上播放视频:树上结满大苹果,人们站在梯子上摘苹果等,并宣布了绘画的要求:画心目中最喜欢的苹果。活动结束时,作品陆续交到我手上,我欣喜地发现孩子们画的苹果形状和色彩是那样的丰富。琴琴的作品上只有一棵果树,树上就结了一个苹果,这个苹果很大,一半紫色,一半红色。在分享作品时,她说她既喜欢吃苹果,也喜欢吃葡萄,她的这个苹果紫色的这边是葡萄味的,红色的这边是苹果味的。可见,只要你给孩子的想象“留白”,孩子就有可能给那片“留白”涂上梦想的色彩。
2.解放孩子的时间,不给创造留遗憾。也是在这次”苹果丰收”的绘画活动中,全班孩子作品都完成了,乐乐还在画。就要吃午饭了,我走过去想让他把作品交给我,他不愿意,说他还没画完呢,我就让他到教师办公桌那里继续画。我完成饭菜的分派后,去喊他吃饭。他高兴地把作品递给我,我一看他画了一棵大树,树上结满了苹果,可奇怪的是这些苹果都是方形的,苹果的下面画了一些网格状的东西。我问他为什么把苹果画成方形的,网状物又是什么。他一本正经地对我说,方形的苹果放到桌子上不会滚下来,网状物是安全网,如果摘果子的人不小心掉下树,安全网就可以把人和苹果接住,这样人就不会受伤,苹果也不会跌坏。看着孩子的作品,听着孩子的讲述,我想教师有什么理由不“解放孩子的时间”呢?同时我也在想,说不定这孩子长大后真能成为一名农业科学家,真的能培育出方形的苹果呢!之后在绘画活动中,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幼儿,而那些不能在课内完成作品的孩子,只要他主动提出继续画的要求,我都容许他利用闲暇时间去完成作品。
五、“解放孩子的空间”,让幼儿与实景对话
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还很不完善,这使得在指导孩子画风景画的过程中,在他们搞不清景物的远近关系的情况下,“解放孩子的空间”显得尤为重要。生活空间的解放,对幼儿空间认知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例如,大班绘画风景画活动“我们的街道”,要求看似比较简单:在画纸上横着画一条马路,在马路的两边各画一排树,但上面那排树的后面要画一些楼房。为了帮助幼儿理解绘画的要求,我在黑板上边讲解边示范如何表现景物的远近和遮挡关系。孩子们开始作画了,可不一会就有孩子喊:“老师,我的树怎么长到马路上去了?”“老师,我的树长到房子上去了!”我这时才清楚地知道:孩子的空间想象力还不够完善,不会表现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而对物体空间关系的认知与表现,是任何示范与讲解都无用的,孩子最需要的是与实景对话。我带孩子们来到幼儿园大门外,让他们观察不远处的马路、路边的树、马路对面树后面的楼房。在观察中引导孩子感知不同远近的物体,如何表现物体之间遮挡等空间关系。回到活动室后,孩子们在画面上表现的“我们的街道”终于像模像样了。这充分说明“解放孩子的空间”,孩子从与实景对话中学到的知识比教师苍白无力的说教多得多!